语言“学”与“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_英语论文

语言“学”与“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_英语论文

语言“学得”与“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教学论文,学得论文,习得论文,启示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语教学改革以来,国外各种教学理论、教学模式被我国外语教师竞相引进和仿效。可是,如果不加鉴别地盲目照搬,不了解外语教学、母语教学和二语教学的区别与联系,不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势必造成理论指导错误,使外语教学费时、低效。本文从语言“学得”与“习得”的关系出发,试图讨论该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一、语言“学得”与“习得”理论简介

(一)语言“学得”与“习得”理论的提出

“学得”与“习得”是外语教学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早在20世纪60年代,英国结构主义学派创始人Chomsky提出,每个正常的社会人都有一个固有的、与生俱来的掌握自然语言系统的能力,即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70年代中期,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Krashen在前人理论基础上首次对“学得”与“习得”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区分。他认为:“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自然交际的结果,是自发语言运用的根本,儿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学得”,这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言的了解和对其语法概念的掌握。[1]语言学家通常认为,一个人的母语主要靠“习得”,即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二语”可以“习得”,即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外语主要靠“学得”,即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二)语言“学得”与“习得”两个概念的异同比较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幼儿习得母语和成人学得外语有极大的差异。两者的主体情况、认知过程、外部语言环境和取得的成效都有很大差别。[2]从主体情况看,儿童习得母语那么自然容易,而成年人学习外语却显得如此艰难,可能是因为语言学习主体存在临界期(Critical Age),在此生理发育的这一时期内,学习语言要容易得多。从认知过程来看,幼儿对母语的习得是无意识的、自发的,而成人在大脑侧化(Lateralization)之后,倾向于过分依赖对语言的分析。[3]从外部语言环境看,习得母语语言的过程发生在母语环境中,而学得外语则缺乏这种外语环境。从语言成效看,即便在理想的学习环境中,也很少有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本族语那样的流利和熟练。

然而,任何语言在结构、性质和用途上都有其共性。[2]从这个角度看,母语习得和外语学得具有一致性,不能对立起来。一些教学实验表明,正规的课堂教学(主要是“学得”)有助于加强语言输入,并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即“习得”)。另一方面,儿童习得母语时存在有意识正规操练语言(即“学得”)的时候,成人学得外语过程中也有自发、无意识学习(类似于“习得”)的时候。“学得”的知识会渗透到、并最终内化成“习得”的知识,“习得”中亦包括有意识的“学得”,靠学得方式来补充。所以,两者之间互有重叠、互相渗透、互为补充和转换。

二、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

启示一:要认清当前中国英语语言教学的类型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中国的外语教育界空前活跃,国外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被大量引进和广泛接受的同时,我们绝对不能不加分辨地盲目“拿来”。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英语语言教学的类型是外语教学(TEFL),因为我们没有英语环境,而且授课教师是非母语教师,要靠“学得”为主。而国外很多英语教学是二语教学(TESL),比如,在美国对母语为其他语言的移民教英语、在加拿大对法国籍加拿大人教英语都属此类。他们有英语环境,教师是母语教师(NESTs),学习英语是为了融入社会,靠“习得”为主。即便是英美国家的外语教学(TEFL),和我国的外语教学(TEFL)也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外国学生都通过了托福或雅思考试,有一定英语基础,加上他们有英语环境,教师是母语教师。[4]因而他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课程方案都不一样,绝不可以全盘照搬。

启示二:要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之路

1.要针对英语学习年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学得”与“习得”策略

在英语初学阶段,如小学阶段,可以英语“习得”为主,“学得”为辅。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防止和纠正纯粹教授语法等单调的语言知识的做法,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和兴趣上。在教师指导下,优先发展学生听说能力,教学方法以直接法(Direct Method)、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视听法(Audio-visual Method)等为主。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加、大脑侧化的形成和自学能力的增强,可侧重英语的“学得”,教师不仅要研究学生自身特点,如个性特点、个体差异、学习态度、语言学能(Language Aptitude)、动机(Motivation)等进行因材施教,而且要研究汉语本族语对英语学习可能带来的正负迁移(Positive or Negative Transfer),注重“学得”(书面为主)向“习得”(听说为主)的转移,避免中介语(Interlanguage)和僵化现象(Fossilization)。教学方法可采用语法翻译法(Grammar Translation Method),认知法(The Cognitive Approach)等。

2.侧重语言的理解性输入,提高“习得”效益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对我国的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借鉴在于:学习者只有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语言输入,才能产生语言习得。[5]笔者认为,英语教师首先要从教学材料的选择方面作努力:要按照《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分级要求,精选甚至改编一些听力和阅读材料作为可理解的英语输入材料;同时遵循输入材料要有趣、相关、足量的原则,让学生多听、多读、多模仿,如通过大量地让学生阅读英语简易读物来培养语感等,这都有利于英语“习得”。另一方面,在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使用的教学语言兼有讲授和示范的双重功能,不仅是一种传授英语知识的工具,同时也是教师所要传授的英语知识本身,因而也要遵循可理解性原则。教师使用的英语要注意准确、清晰、规范、易于理解,适合学生的英语词汇和语法水平,既不要太低于学生的英语知识水平,让学生觉得没有可学性和挑战性,又不要太高于学生的英语理解水平,让学生因为听不懂而知难而退。总之一句话,要为学生提高英语“习得”水平铺平道路。

3.创造有利语言“习得”环境,提高“学得”效率

首先,英语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质,尽可能多地使用英语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置身于接近真实、自然的语言状态中,鼓励学生多用英语表达、思维,创造有利英语“习得”的课堂学习氛围。在课外,多举行英语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经常举行英语演讲、小戏剧、小品、歌唱、讲故事等比赛,在周末举行英语沙龙或英语晚会等,这些活动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英语得以内化,可以提高他们课堂“学得”的效率。

其次,我们要遵循语言习得的实践性原则,让所教、所学的材料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开展生动、活泼的英语读写实践。例如,让学生养成记英语日记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应用所学英语表达自己喜闻乐见的事情;让学生每天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定期看英文电视、电影,每天记诵名篇佳作,可以满足学生在英语“习得”中对“量”的要求。

最后,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认知的要求,探索有益的教学方法。《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目标的“任务型”教学方式,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值得推广运用。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需要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多做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

综上所述,外语教师必须首先对语言的“学得”与“习得”理论进行研究,认清中国的英语教学的实质是外语教学,而不是二语教学,甚至跟国外的外语教学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样才能不盲目照搬国外教学理论和模式,针对我国的英语教学实际,实施本土化的、符合国情的、灵活多样的英语教学。每一个从事英语教学的中国教师都要着眼于中国的语言国情,认真研究语言教学规律,切实提高语言教学技巧,大力推进我国的外语教学事业。

标签:;  ;  ;  

语言“学”与“习得”理论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