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价值流的构建与会计信息体系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信息论文,体系论文,价值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企业价值流的构建
人们将企业组织内部的活动形式主要归结于三种:(1)物流,指组织内部物资(实物)的加工处理和流动过程;(2)资金流,指组织内部各类资金(如固定资产、流动资金等)伴随物流的发生而产生的收款、付款、借贷等等的资金流动过程,在会计学意义上,即表现为资产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的退出等三个阶段;(3)事务流,指系统处理其内部或外部活动而产生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的工作过程。其中,尽管物流依存于企业所属行业特性和生产工艺、加工方式的差异,但其物理属性的变更过程与某一时点的相对静止状态是可以被反映资金运动的会计信息予以反映的。但对于企业内外部大量的事务流,如产品研发、工艺设计、市场信息收集等等,会计信息是无力承担反映职能的。长期以来,由于难以具备业务上的协同性,会计对于整个企业其他组织结构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套相对独立和封闭的系统。
与此同时,企业按垂直业务和职能领域分工方式构建的管理组织形式,使得事务流在部门或业务领域之中处于分裂状态。工作进展从一个业务领域转移到另一个业务领域时出现许多的交接环节,导致信息的延迟,甚至可能发生信息传导失真。不仅使得完成一个工作周期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实际需要的理论值,而且使得信息跟踪异常地困难。尽管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的概念早在1961年就提出并逐渐应用于企业之中,但企业建立的系统,都很少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进行总体规划。单个的数据库通常只支持某一项职能或某一个部门,而不是将信息设计成为整个系统共享,致使计算机在企业生产与管理领域中发挥的功能非常有限。这种模拟事务流运动的仿真工程,只是帮助人们解放了繁重的计算量,企业的整个管理架构和治理机制没有本质的不同。信息技术的使用,在这个阶段只是扮演着一种计算工具的角色,无法体现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而在“工业文明”时代,人类和社会经济发展赖以生存的时空观是唯一的:一方面,物质产品的生产基础是工业化生产的精确时间;另一方面,产品信息和供、需、购买等商务活动信息的交换发生在有物理距离的空间。这一特点使得企业存在着一个允许信息延迟、分散的空间。“信息文明”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和交换失去了地域和固定时间的概念。任何人在任何地点通过INTERNET即可在瞬间完成,也就是使得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近似为零。这种特定的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对这种个性化的市场需求所作出的迅速反应将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需求信息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能被传至相当广泛的空间,企业根本完全无法预料竞争者会来自何方。企业只能与迅速变动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而且根据环境的需要尽快做出反应。
“价值流”概念的提出,给旧有经营管理模式的改造提供了突破口。“价值流”被定义为顾客或最终使用者共同创造价值的相互衔接的一系列活动,它的特性在于:(1)顾客或最终使用者有一定的愿望,价值流是致力于满足这些愿望的活动构成;(2)活动应该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3)价值流对这些愿望满足的程度是可以计量的。尽管一个价值流有许多工作步骤,但这些工作步骤应该密切协作,把不必要的工作予以消除,将工作时间压缩到最短程度。价值流首先完成对工作步骤的设计,然后成立相应的高效率小组。一方面,这个小组运用最有力的技术,以最简捷的方式完成这些工作,完全没有部门界限和关系的约束。计算机代替了中间层次(部门)的收集、传导、分析与处理信息的工作,决策层和执行层的距离日益缩小。另一方面,价值流小组打破部门分工,把工程技术人员、设计人员、会计人员、销售人员、工人等不同专业人员集于一体。它以顾客为导向,通过分享信息,实行动态而积极的分工来完成工作。具有全面知识结构,能获取和共享完整信息的价值流小组还拥有决策权,大大减少了管理费用,并使组织最大程度地满足了顾客需求。
二、价值流中会计信息的集成
已故会计大师杨纪琬先生曾经预言过:“在IT环境下,会计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将逐步向边缘学科转化。会计学作为管理学的分支,其内容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其独立性相对地缩小,而更体现出它与其它经济管理学科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了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企业价值流的构建过程中,由于会计与其他专业的分工突破了传统的部门界限,会计人员的工作将更多地与其他业务工作相融合,会计信息的产生机理和传导机制也将与企业不断优化改进的价值流相互适应。而人类在生产运作与管理领域业已达到的信息化程度在技术层面上保证和提供了企业价值流构建的可能。
在企业价值流构建过程中,信息处理技术的应用与管理理念的融合产生并服务于最终的价值取向:信息的集成。价值流将企业资源的范围从内部的人力、资金、设备、原材料等资源拓展至包括客户、供应商等外部资源。在对上述资源统一纳入规划的同时,承载不同业务性质的各类信息能有效、迅速地进行交换和处理。其中,会计信息的采集也遍及于整个生产管理活动之中。从产品设计、生产活动、库存管理、人事管理等各项业务活动中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实时转化,在会计职能范围中直接生成会计信息,从而达到会计信息的集成化。
三、创新的会计信息体系
会计信息的集成,实质上具备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会计信息对已经出现的生产经营信息及时地识别和描述,并迅速使得经济活动运行状态在会计领域的经济含义在整个价值流上实现共享,消除了传导的时滞性。二是扩大了会计信息含量,能全面反映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反映出经济活动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的内在联系,使会计信息成为决策依据的前提。会计信息的集成导致了:
1、会计信息采集系统突破了现有会计主体假设的限制
会计主体假设使会计信息仅局限在会计主体范围内,无法反映会计主体外部有关环境的变动和影响。科技成果与应用的不断创新,导致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给产品设计、开发带来了巨大的风险。投入期和生长期对产品利润的获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企业产品风险管理的重心提到了设计阶段。相应地,成本管理的重心也由成本控制转向成本计划,使得成本估计和预测的重要性大为提高。企业价值流中,会计信息在关注企业主体信息的同时也关注到了企业外部环境,如行业竞争者、客户和供应商信息以及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类信息。通过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分散收集和集中管理这些信息,评价企业外部环境与市场需求以确定生产形成的战略时机,从而大大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
在扩展了会计主体假设内涵的同时,会计信息采集系统的创新使得会计反映的范围更为广泛。它所能采集到的会计信息摆脱了现有模式,企业人力资源、企业创新能力、企业市场竞争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纳入到了会计信息的范围。会计信息中既有货币形态的信息,亦有非货币形态的信息;既有历史信息(历史成本等),又有现在信息(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等),还有预测信息(预定成本、目标利润等);既有财务信息,又有非财务信息(市场占有率、产品质量等);既有定量信息,又有定性信息;既有确定性信息,又有不确定性信息(市场风险等)。这些综合性信息完全改变了原有会计信息的结构,拓展和深化了会计信息所能表达的经济范围和经济内涵。
2、会计信息报告系统突破了现有会计分期假设的限制
会计分期假设将一个企业的全部经营期间人为地划分为相等的时间段落。由于计算机处理的适时性,财务报表不再需要到一定的时间才能报达。由计算机承担从会计凭证到财务报告的全过程,尤其是其中大量繁杂的核算工作,如存货计价、成本计算和计提折旧等,客观上消除了手工方式下信息处理过程的易错环节。会计信息报告系统能够便捷地产生各种反映企业经营和资金状况的动态财务报表、财务会计报告,年报、季报、月报甚至日报都可以即时生成。会计核算从事后转变为实时,财务管理从静态走向了动态。
另外,会计信息报告趋于多样化。为了客观地向投资者和消费者反映企业经营所产生的市场效果和远期效应,以便为投资和购买活动提供更为完整的会计信息,依照债权人、投资者、客户等的不同需求,报告系统还可提供各种会计方法下所能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和管理会计报表、决策部门的计划、控制和管理部门的监督情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尤其是大量的非财务信息指标,如反映企业经营社会效益变动状况的信息所提供的环保指标、能源消耗指标、雇员收入指标、资源有效利用指标等,更为政府制定宏观产业政策提供了依据。
3、会计决策知识系统使得会计信息由计量转向决策
伴随着会计信息在采集和报告方面的创新,会计人力资源价值也发生了改变:会计人员不再满足于客观地获取会计信息,而使会计信息增值并发挥更高的效能以直接支持决策。会计人员的工作重点由事中记账算账、事后报账转向事先规划、预测,事中控制、监督和事后分析、决策。人工智能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技术的应用,使会计决策知识系统融入了会计人员的经验和判断。对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处理,综合计算财务比例,构造各种经济模型,会计决策知识系统完全可以对未来财务状况进行预测,并根据不同信息的风险条件产生多种奋选方案以供选择。值得注意的是,运用会计决策知识系统对投资效益的评价也应立足于全面、持续地提高企业竞争力,从狭隘的财务效益向全方位效益转变。既要重视经济效益,也应重视社会效益;既要着眼于现有活动还应放眼于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伴随着“信息文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济活动愈加趋向于精细化和快速化,对会计信息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但我们必须意识到,会计信息体系的改造既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项管理工程,只有将其纳入一场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变革之中,会计信息体系的创新才是行之有效的。本文所提出的企业价值流的构建和价值流小组的运作,正是为会计信息提供了真实可靠而又更为广泛的生存空间,继而全面推进会计信息体系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