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_杨本原 冯丹

略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_杨本原 冯丹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165000大兴安岭林业育才中学,165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我们提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一是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二是职业学校要优化课程体系整及课程的整合,三是落实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与发展,四是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关键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一、前言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囊括了很多方向,如设计、制造、设备维修、经营管理和销售于一体的机械行业。它们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是,目前,中国的高等教育强调理论,轻实践,课程不够灵活,缺乏知识融合和交叉,不能够进行机械与应用的创新教育,学生缺乏工程技术和创新的兴趣。这样下来,培养的工程人才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动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的意识不强,这是很难进入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因此,各级职业学校要更新教学观念,开展工程教育改革已成为高校培养基于工程实践型人才的首要任务。

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输送高素质人才到周围的企业、事业单位和老工业基地,以满足现代社会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不断增长的需求。针对企、事业单位(领导和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可以较为准确地把握用人单位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实际需求。主要调查项目包括:(1)应用类型的人才由用人单位最迫切需要;(2)用人单位今后对各学历层次人才可能的需求情况;(3)现在及未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最需加强的专业知识;(4)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毕业生最需加强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要求学生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及创新实践能力。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机械行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机械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1.学校要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调整与改革

打破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理论教学——实践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认证)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适合民办学院特点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执行讲完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后,紧跟一个实践环节。例如,数控机床与编程技术课程结束后,分别进行三周数控车床与数控铣床加工与编程实训。数控车床主要进行手工编程,数控铣床主要进行自动编程训练;机电传动控制、液压传动课程结束后,进行四周机、电、液控制实训。对于数控机床制造业工厂,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数控机床机械和电气设计、数控机床的安装与调试、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编制、数控机床的营销与售后技术服务、数控机床的维护与维修。针对上述要求,安排相应的实训来满足要求。在制造企业中,除了需要掌握数控编程方面的技能外,还要掌握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和工艺装备设计等能力。为此,设置机床夹具设计训练,培养学生工艺装备设计能力,增强工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让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了完成本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类课程的学习,并取得相应学分外,与企业和其他高校合作,分期组织学生进行培训,使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拓宽学历教育+职业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职业学校要优化课程体系整及课程的整合

高等教育中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是整体优化知识结构的关键环节,是实现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设置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必修课模块、专业必修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和公共选修课模块。公共必修课模块使学生具备必要的人文素质。专业必修课模块构建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为学生继续深造和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共必修课模块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大学英语及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专业必修课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模块组成,其中,专业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现代工程图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等;专业课包括工程材料、液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编程、机电传动控制和机械测试技术基础等课程。教学计划中,第一到第六学期完成公共必修课和专业必修课两个模块的学习。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是具有职业背景的柔性模块,其课程设置根据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不同创新性和应用型人才的客观需求,及时调整、不断更新。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打破传统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学科间的界限,进行整合,形成新的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程采用课程中间或课程结束后开设实验。如物理实验、工程制图实践、工程力学实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等。

3.落实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与发展

学校要培养一些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以及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人才,应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条件的学校要出台相关的学生创新成果专项奖励政策,同时,机械专业可以设置创新学分,鼓励和动员学生申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申报专利和参与教师教科研项目。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推广应用、运行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活动。未来,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是比较受欢迎的。

4.进一步加强应用型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开阔创新思维以及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重要基础。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机械专业课程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相关的创新型实践平台,比如这样一些平台:发动机设计、机械设计、模具设计、设备维护、生产管理、销售实践平台等;当然也可以设立机械认知验室、机械基础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机械工程材料及其成型实验室、工程制图实验室、AutoCAD三维制图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模具成型实验室、机电传动与控制实验室和CAXA数字化数控实验室等。

四、结语

总之,工程教育提供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用方法,根据工程教育标准,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学生可以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我们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特点,做强做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应用创新行业的前景广阔,努力发展学生,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涛,李晓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9(1):136-138.

[2]白晓虎,王君玲,王瑞丽等.中职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6,(2):113-116.

论文作者:杨本原 冯丹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略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论文_杨本原 冯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