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程目标评价”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论文,目标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关于课题意义
1.把阅读过程作为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教学内容
“阅读过程”指阅读者依赖自身的内部状态,通过自己的感官和思维,对阅读对象(即读物)进行感知、体验、理解、记忆等活动,从而把语言文字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和画面,使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阅读过程乃是阅读方法、阅读程序以及阅读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作用的结果。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要学生孤立地理解一篇篇文章,而是以它们为例子,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练成熟练的阅读技能,培养正确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决定于促进学生阅读策略的顺利迁移,而导致迁移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阅读过程的认知和把握。学生只有把自己的阅读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分析、认识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一步步获得的,从中概括出阅读规律,并用于新的阅读情景,其阅读能力才能在这种不断概括和应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2.在阅读教学中实施阅读策略指导
实施阅读策略指导是学法指导深化、发展之必然。我市开展学法指导实验研究已有数年,对提高学生素质有不何低估的促进作用。但是,学法指导实验长期在教给学生某些具体的学习技能并机械地套用某些固定程序的水平上俳回。学生谈起学法头头是道,用起学法束手无策。究其原因,是教师往往只限于告诉和训练学生使用某种学习方法程序,至于这种学习方法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适用情景常常被忽略,指导中忽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忽视教材的特点,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地施教某种方法。教师只教其“术”而不教其“略”,学生也就只能“战”而不能“谋”了。因此,学法指导的深化和发展须在“谋略”上做文章,研究学习方法适用范围、对象、条件、情景等,研究它们与学法指导的关系,研究这些因素对认知学法,使用学法的影响,以促进阅读策略的迁移。
3.用“目标评价”的学习策略控制阅读过程
当阅读过程的认知和把握成为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学习任务后,选择怎样的学习策略以保证这一任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呢?我们设想并且尝试了以“目标评价”的掌握性学习策略去控制和调节阅读过程。首先,把运用某种学习方法或策略去解决阅读中的什么问题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学习方法和策略既是阅读的工具和手段,同时又是阅读的目的和任务,具有目的和手段的双重性质。继而,根据目标层次水平的高低,给学生提供清楚的阅读线索,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趣,引导学生借助形成性评价步步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借助形成性测试引导学生检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和认知过程,运用“反馈──矫正”机制及时解决学习中的差错。全过程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为终点,目标与评价控制阅读过程的各个环节。这样,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学习、运用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副产品”,而成为阅读活动的中心任务落实于课堂教学了。
4.提供合适的学习条件让最大多数学生掌握阅读要领
综上所述,“阅读过程目标评价”把阅读过程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制定教学目标,并以阅读过程作为实验探究的主要对象,在教学全过程中实施掌握性学习策略。借助目标强化评价,能够使最大多数的学生掌握阅读要领,实现教学目标。
二、关于实验操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1.建立阅读策略的目标系统
我们依据“九义制小语教学大纲”,参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对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进行了整理,编制了各类目标参照表,建立了目标系统。在整理过程中,我们注意以下几点:
①目标的内容力求全面体现“九义小语大纲”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规定,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本技能、思想内容、情感意志、阅读理解所要具备的文化、科技、生活知识,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等。把这些内容按“认知”、“情感”、“动技”三个领域分类。
②目标的层次水平按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到深,由单项到综合的顺序划分。认知领域,按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过程划分为“识记”、“理解(领会─分析─综合)”、“运用”三种能级水平,情感领域按内化的过程分为““接受”、“体验”、“态度”三种能级水平,动技领域按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分为“正确”、“连贯”、“熟练”三种能级水平,前一层次是基础,后一层次是发展,揭示了各层次间连续性和发展性。
③目标的阐述,注意内潜性与外显性的统一,一方面是恰当地描述出每一能级水平的内部心理状态,使模糊的术语有了明确定义,避免要求上的不确定性,便于教师把握标高;另一方面,寻找表现这种心理水平的外部标志,例举出样本目标,使对阅读活动的调节和控制有可操作性。
2.关于影响学习的变量控制策略
根据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影响学生学习的自变量主要有:
a、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
b、学生的情感准备状况;
c、教学的质量。
我们在实验中采用了以下控制策略。
①让学生掌握目标评价过程。
在定向阶段,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教学目标,并借助诊断性评价,自我了解认知准备状况。
在执行阶段,学会根据目标层次的高低和教师提供的教学线索,借助外部和内部的形成性评价准则步步监控自己的阅读过程,分步实现知识、能力、学法、思想教育等教学目标。
在检测阶段,借助形成性测试自我诊断,并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矫正。同时,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
②在全过程中,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以积极态度投入学习,尽可能给每个学生以足够的学习参与机会。
③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教学中以适当的方式提供学习线索,按“学什么(目标及水平)──怎样学(重难点思维导向设计,学情预测及指导要点)──学得怎样(检测、评价、矫正)”的流程调控教学过程,构建“阅读过程目标评价”课堂教学结构基本模式。(表见后页)
三、实验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关于阅读策略的目标系列研究,如何根据每篇学习材料的特点,慎重而恰当地确定其学习方法与策略目标,尤其是策略性思维能力的训练目标,并较实际地规定其能级水平。由此集“点”成“线”,形成阅读策略的目标序列。
2.阅读策略包括哪些所需学科知识、学科学习方法和技能、学习的一般能力?
3.影响学习方法的学习和使用的有哪些相关因素?怎样恰当的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4.如何训练学生的策略性思维能力?
5.如何使对阅读过程的检测和评价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在评价中如何科学地把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