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中化学实验的变化对实验教学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启示论文,实验教学论文,化学实验论文,教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需综合考虑实验意义、实验教学效果、绿色化学理念及其实验药品、仪器选择等多方面内容,在具体教学中,经过实践更容易暴露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就成了教材再版时内容变化较多,修订幅度较大的地方。 自2006年安徽实施新课程至今,所使用的人教版《化学1》教材分别有2004年5月第1版、2006年6月第2版、2007年3月第3版(现用)。通过对比3版人教版《化学1》教材中涉及实验内容的变化,并在教学实践中,分析变化的原因,得到几点对化学教学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的启示。 一、实验修订内容统计 对3个版本教材中涉及实验内容的变化的统计,见表1。 二、实验修订内容分析 (一)实验选择的变化 如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科学视野中介绍气体摩尔体积部分,增加了电解水的实验。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科学视野中,增加了电泳实验。而在第三章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实验3-5】中删去了几种金属氧化物与盐酸的反应,补充了与的反应。 (二)实验试剂选择的变化 如【实验1-2】中硫酸根检测,采用先滴入几滴稀硝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的方法。 【实验2-1】向2支盛有5mL 溶液的试管里分别加入5mL NaCl溶液和5mL 溶液。 【实验4-1】在第3版中的变化,在试管中加入3mL~5mL饱和溶液,改为溶液(饱和溶液按1:2或者1:3的体积比用水稀释)。 (三)实验仪器选择的变化 如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中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由表1中图1改为图2。 (四)实验原理、操作表述的变化 如“用蒸馏的方法除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改为“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更全面、准确地表述了蒸馏的意义;【实验1-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将“晃动容量瓶”改为“摇动容量瓶”,并在过程示意图中加以补充;萃取实验时振荡后的放气操作、放液时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把分液漏斗上部的塞子称为“玻璃塞”,下部的称为“活塞”等处的修订。 三、实验修订内容的启示 (一)对教学实验选择启示 1.注重化学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 第1版和第2版中的蒸馏装置为实物图片,比现在中学化学实验常用的蒸馏装置多了蒸馏头和具支尾接管(多用于有机或者减压蒸馏),增加了学习的负担。同样第3版的装置过于简化,缺少蒸馏用的温度计,用于蒸馏水制备,再版时建议可选用图3中装置: 【实验1-2】中硫酸根检测,采用先滴入几滴稀硝酸使溶液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方法。无法排除亚硫酸根的干扰,明显存在科学性的问题,现修订为盐酸酸化,然后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氯化钡)溶液方法更严谨。 【实验2-1】因为溶液是蓝色溶液会干扰学生对白色沉淀的观察,现修订为使用溶液来完成该实验也更科学。 另外在氢氧化铁胶体制备实验中将“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mL~2mL 饱和溶液”,改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对此做了以下实验(见表2)。 可以看出加入1mL~2mL饱和溶液后,已经出现明显的聚沉现象,而无法获得均一、稳定的氢氧化铁胶体,故改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溶液”,并非出于节约药品的考虑,主要是使此实验更科学、严谨。 2.注重化学实验的可操作性 对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删去,刘怀乐等人[4]曾撰文指出如实验室的氧化铝、氧化铁试剂,由于结构的特殊性,与盐酸反应并不明显,可操作性也不强。 3.注重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绿色化不仅是化学工作者的追求,更是全人类的追求,在教材修订时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如化学实验安全注意问题中增加“4.重视并逐步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如【实验2-2】1.向盛有5mL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5mL的溶液。改为“向盛有2mL 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溶液”。而在教材中如“黑面包实验”“铜与浓硫酸”这些实验是否可以采用注射器、点滴板、胶头滴管、滤纸等使得实验简约化、微型化[5],更加节约试剂、减少污染,体现绿色化,值得老师思考和研究。 (二)对于实验教学的启示 1.正确定位化学实验的教学功能和价值 戴安邦曾经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是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组成部分”[6]。实验能为化学学习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形成科学的思想和观念,能为学生提供练习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机等[7],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次不同版本教材对比中,通过对教材中某些实验的增补或删减的思考,如何准确定位教材中某个实验的教学功能和价值,同时,教材为什么要设计、选择或删除某一个实验,这都是教师们思考的比较少,但又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如气体摩尔体积一节中增加的电解水实验、胶体一节中增加的电泳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突破重难点,也让学生接触了电解,分散系中的粒子在电场中的定向移动,更体现了实验对化学理论的支撑。此外应准确认识教材中某个实验的多种教学功能和价值,而不是刻板地把某个实验定位于某节内容或某个知识点的教学,比如与水的实验,不仅在了解性质时可以使用,在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熵的变化与反应自发性关系,甚至实验安全讲解时(笔者曾经在课堂上以洒落的固体试剂如果用抹布或纸擦拭,遇到水会失火为例说明实验安全问题,效果很好)都可使用。 2.体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生成性 前文已经分析实验内容变化的原因,其中一点就是实验的错误,作为课堂教学还可以将错就错,来体现实验教学的生成性。如在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课中,安排不同组学生使用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结果现象迥异,讨论原因后学生不难理解、想象分散系中分散质由小变大的微观变化,体会化学实验设计之妙。同样在金属氧化物教学时,用实验室提供的氧化铝试剂及有氧化膜的铝箔与酸反应,说明现象差异在于氧化铝的结构、性质差异,进一步体会结构与性质间的联系,也自然会理解钝化的原因。 3.化学实验教学的严谨性 宋心琦曾提出“化学实验体系3要素”,即作为实验对象的物质体系(也可称作化学体系),适当的仪器装置和必要的安全措施,合理的实验步骤和规范的操作技术[8]。其中后2点更体现在化学课堂教学之中,比如课本中对于实验安全、萃取实验、配制溶液实验在操作上的修改,正体现出以上2点,教材的修订是基于严谨的考虑,反映在课堂中的实验教学能否滴水不漏,也是化学教师在备课中应该思考的。 以上是在使用教材时,对涉及实验的内容变化的细致对比,通过这些对比加深了自己对教学实验、实验教学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希望这些能成为在以后实验教学研究中关注的内容,并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面。教材中化学实验的变化对实验教学的启示_化学实验论文
教材中化学实验的变化对实验教学的启示_化学实验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