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传统的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重视培养理论型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越来越猛的情况下,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合。如何在高等教育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开辟出一条新型的、可适应性较强的道路成为了目前很多教师在探索的一个目标,同时这也是社会需要进行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产学研”的角度入手对转型过程提出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应用型;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转型
引言:目前,我国高校和社会存在的一个非常显著的矛盾就是很多从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不能找到满意的工作以及社会极度缺乏具有专业性技术能力的人才。建筑工程近年来的发展势头比较迅猛,对人才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也比较高。如果单纯依照课本知识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培养,将会产生很大的矛盾。在十九大之后,在新的发展形式和发展需求下,需要迫切对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转型,从应用型人才入手进行重点培养。
一、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
在传统模式上,我国的建筑学专业主要是受美术教育体制的影响。在社会不断变革的今天,建筑工程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理论型人才已经不再能适应现在的工程建设,因此必须要对大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具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型人才。通过四五年的学习,很多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已经相当扎实,但是对于职业标准的认识还不够准确,在实际工程具体操作方面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脱节现象。很多学校在进行教学时比较重视理论考试,有的时候也会开设虚拟课题,这让很多学生对理论知识只是死记硬背,而且虚拟课题也不能让学生获得实践能力的提升,相应的还比较缺乏。如今我国对建筑专业这门学科的要求已经变成了希望尽快对人才培养实现转型,培养应用型人才,在很多高校都开始进行了教育改革和制度创新。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建筑教育应该将目前的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应对各种挑战。
首先应该继续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其次也应该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相结合,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因地制宜的开展建筑学课程。开拓学生的思想,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同时,在各项完善的政策体制下,保证实践课程的灵活性,推动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在企业当中开展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建立工作室机制,对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丰富,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提高。
二、对建筑专业进行特色创新
在建筑学专业中对人才培养进行专业转型,其基本思想可以说是做好特色创新,我国在一直以来的发展过程中一直都在保持着自身的发展特色。我国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自然地貌等,相应的在这些地区开设的学校和专业背景也迥然不同,具有的差异性相对较大。在开展建筑教育时应该将学校特有的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在体现当地文化性、市场性、社会性以及地域性的基础上培养建筑学专业的人才。将各个地区的培养方式从“相互模仿”转为“自主创新”。在形成独具风格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同时,促进当地建筑行业和社会的经济繁荣。此外,不同地区的高校在保证学生具备进入社会的专业能力后,再融合当地的专业特色,能让学生在进入其他地区进行工作时,将原来地区的建筑特色带到新地区,从而打破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让建筑风格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基础上进行互相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建筑特色。这也是对应用型建筑学专业人才进行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三、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1)创新教学教学途径
在对建筑学人才进行培养时,应该从多种途径入手,使教育制度能够变得更加灵活。比如对建筑理论体系进行完善时可以融合工程的实践应用;对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进行优化和丰富,并将产学研的教学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扩充,使得学生在具备较强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娴熟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对建筑学专业形成更深层次的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可以选择进入企业进行工作,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可以说这是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扩大,也符合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2)创新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的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大学生刚刚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他们的思维模式很容易限定在一个框架内,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引导,开拓他们的思维。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是从画建筑开始入门的,但是后期还要注重做建筑、想建筑,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大脑、眼力、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等,让学生能够具备进入社会的能力。同时教师可以将短期设计和长期涉及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不要将课堂内容局限于课本知识,让学生走出课堂进入到建筑现场,并在进入建筑现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工地、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各种竞赛
学生如果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并不能够良好的适应社会。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的设计水平,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设各种设计竞赛,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参加一些社会中的比赛。在设计课堂竞赛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选题、指导设计以及评选方面着重强调设计过程中的创新性,以此来鼓励学生发散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总结建筑设计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巩固建筑学的理论知识,然后将自己的个性化特点融入到设计中,这种应用型人才进入到社会之后才更不容易被替代。
(4)实行打分制
建筑专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很多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建筑设计,因此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时间观念。为了提高学生的这种观念,教师应该在对设计方案进行打分时,将管理状况考虑进去,避免学生拖图。如果学生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交图,就扣除学生的相应成绩,学生为了取得较高的成绩,就会要求自己重视时间观念,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习惯。
四、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在校时间为四年,可以有足够的的时间和校外实践进行结合。比如,学生在大一阶段,可以先学好理论知识,同时可以深入到企业当中对基本的学科基础进行认识;然后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活动联系起来,在学生进入大四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入到企业当中进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就能得到迅速提升。此外,学校可以将监督保障制度进行建全,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还可以和相关设计单位保持随时的沟通,定期了解学生在单位内的表现情况,并针对学生在建设单位的情况制定出更加完善培养策略,使得对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朝着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方向迈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学专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比较注重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这才一段时间内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教学理念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如今的发展条件。对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转变,将应用型人才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是现在各个高校应该进行重点探索的任务。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注重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利用各种设计大赛提升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化进行培养,让每一位进入社会的人才都能够具有自己的独特性,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 王广斌.填补建筑产业人才缺口助力产业升级[N].中国教育报,2019-06-04(009).
[2]盛宝柱.建筑类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综合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1):100-103.
[3]陈安琪.“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建筑类高校德育建设探析[J].智库时代,2019(22):105-106.
[4]鲁宏健.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居舍,2019(15):187.
论文作者:贾君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8
标签:建筑学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建筑论文; 社会论文; 理论知识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