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大霉素在切口愈合不良应用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群

庆大霉素在切口愈合不良应用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群

贵州省独山县中医院 558200

摘要:目的:讨论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2013年手术以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30例病人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及预防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院30例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病人中,渗液较少,经积极查找原因和正确处理,无一例切口继续感染的发生。结论: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经规范处理,可缩短愈合时间,减少病人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关键词:切口愈合不良;治疗;预防。

切口愈合不良:切口裂开,局部淡血性渗出物及淡黄色水样渗出液,有或无红、肿、热、痛等表现,分泌物培养有或无细菌生长。包括术口感染、脂肪液化。手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占5%,因此预防术后切口不良显得尤其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42.9岁。均为下腹部手术30例,其中剖宫产11例,异位妊娠3例,子宫肌瘤剔除术4例,子宫内膜癌根治术5例,宫颈癌根治术7例。患者体形均较为肥胖。于术后4-8天切口出现少量渗液,切口局部无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患者无明显不适,渗出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1.2方法与效果

切口渗液较少,局部无红肿和压痛,少部分愈合不良,拆除显现缝线,局部清除坏死组织,予生理盐水、过氧化氢清洗,用庆大霉素局部注射切口愈合不良处,,以红外线照射切口,每天换药一次,直至切口愈合。愈合时间7-14天,无需二期缝合。

2.讨论

2.1切口愈合分级:

2.1.1甲级愈合:指愈合优良,没有不良反应的初期愈合。

2.1.2乙级愈合:愈合欠佳,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但未化脓。

2.1.3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切口引流。

2.2.切口愈合不良原因:

2.2.1患者的年龄是导致切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自身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减弱,患者血供较差,从而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周期也明显延长,细胞活性广泛降低,致使切口愈合延迟,愈合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不愈合的发生。

2.2.2手术过程中或手术后对切口处理不当,导致切口异物残留。由此导致切口出现炎性反应,从而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2.2.3伤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脂肪液化,伤口部位由于长期的脂肪液化影响伤口血液循环,进而导致伤口长期不愈合。

2.2.4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如果患者自身伴随有糖尿病、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衰竭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性疾病,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2.2.5伤口炎症或伤口感染没有及时处理,影响伤口愈合速度,容易导致炎症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伤口长期不愈合。

2.2.6营养状况也是影响伤口愈合的原因。不良饮食,可能影响组织细胞再生能力,从而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2.2.7不良的心态,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患者长期生活在压抑中紧张的状态下,也有可能导致伤口不愈合的发生。

2.2.8感染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切口感染的发生于术前营养状况、长期吸烟、早期进食、术后剧烈咳嗽、缝合技术有密切关系。感染使切口局部化脓,出现红肿、压痛、硬结及切口渗出淡红色血性脓液,延期愈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当然全身营养不良,如晚期癌症、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和局部因素(如无菌操作不严、组织缝合技术欠佳),皮肤缝合时切口对合不良、打结过紧可影响切口的血液循环,使切口延迟愈合,增加感染机会。

2.3切口愈合不良的诊断:发现有以下情况应诊断为切口愈合不良:

2.3.1切口外观无红肿、压痛,局部有少量淡黄色渗液。

2.3.2常规检查切口局部有大量渗液,按压切口皮下有大量渗液,无自觉症状,

2.3.3切口边缘和皮下组织无坏死灶,但愈合不良,渗出液镜检见大量脂肪滴,病原学检查无细菌生长。

2.3.4切口外观无炎症反应,皮下触诊有游离感,中晚期积液形成有波动感。

2.3.5切口有红肿及压痛,主诉切口疼痛,但是体温正常。

2.4切口愈合不良的治疗: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多少决定治疗方案。

若渗液较多,切口不愈合,应果断拆除部分或全部缝线并加强引流,引流通畅可以预防脂肪液化的加重并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因为液化的脂肪组织堆积在切口内不易局限,可向周围脂肪组织蔓延,加速液化。应及时敞开全部切口,应用高渗盐水清洗腔隙,并用高渗盐水清洗腔隙,并用高渗盐水纱条充分引流并用庆大霉素盐水纱布湿敷,以减少脂肪细胞组织水肿,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预防局部组织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待肉芽组织新鲜后及时行Ⅱ期缝合,以缩短住院时间。

若渗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只需剪去1-2根缝线,不拆除缝线和撑开切口,用手挤压切口至无明显渗液,用碘伏消毒切口,用7号注射针头向渗液处注射庆大霉素8万u,切口长度大于3厘米或有多处渗液者则分点注入庆大霉素16万u,轻轻挤压使药液渗入周围组织,再次挤压使药液及残余药液,可使局部组织脱水促进坏死组织尽早脱落,通过换药就可以使切口顺利愈合,早期少量是液化脂肪引流排出后,留下腔隙较小,经加压包扎后可以一期愈合。

2.5切口愈合不良是预防:如何预防切口愈合不良,从围手术期和手术操作方面入手。精细操作、仔细止血、缝合不留死腔。

2.5.1积极治疗原发病糖尿病患者:术前血糖控制8MMOL/L以下再手术;术中术后严格监测血糖,控制血糖的摄入。

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术后予止咳化痰处理。贫血者:术前纠正贫血HGB大于90G/L.

2.5.2提高手术技巧,加强术前术后管理。切口腹壁止血彻底;缝合时切口要彻底;不留死腔;缝合间隙恰当;缝线松紧适度。

2.5.3 正确使用电刀:电刀强度调到恰到切割组织;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间的切割时间;避免反复切割组织;电凝止血勺点尽量小而准确;不应在钳夹组织较多的血管钳上长时间电凝。2.5.4肥胖患者的处理:缝合皮下脂肪组织层前喷上贝复剂;手术时间较长者,缝合皮下组织前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切口暴露时间长,渗出物较多,需放置引流物。

2.5.5 支持治疗:肥胖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或新鲜血浆。辅助治疗:术后48-72小时微波促进局部血运循环,促进水肿消退及渗出物吸收。

2.6护理方面:加强监护、早发现、早治疗。

2.6.1在护理术后患者时应评估患者体质,是否肥胖,特别是腹部脂肪是否肥厚;同时了解术中情况:是否使用高频电刀、切口暴露时间长短等,对易发生脂肪液化的高危人群;术后护理时应严密观察切口敷料是否干燥,换药时注意切口有无渗液。

2.6.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切口感染:换药前操作者应洗手,操作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预防交叉感染;切口敷料、创可贴应保持无菌,蝶形胶布拉合切口,减少细菌入侵;同时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加强全身营养、补充蛋白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切口愈合。

2.6.3重视心理安慰,加强心理护理:负性心理强烈将影响切口愈合。一旦出现切口渗液,患者家属往往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负性心理,害怕切口裂开不能愈合、第二次缝合疼痛、延长住院时间及加重经济负担等;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向患者说明切口脂肪液化原因、治疗护理方法、每次换药时将切口情况好转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患者和家属,并介绍同类患者很快愈合不需要缝合的例子,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

论文作者:黄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  ;  ;  ;  ;  ;  ;  ;  

庆大霉素在切口愈合不良应用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黄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