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妇女发展战略(一)_心理健康论文

21世纪妇女发展战略(一)_心理健康论文

面向21世纪的妇女发展战略(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战略论文,妇女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妇女问题是一个世界性话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1995年在北京召开的联合国第四次妇女大会形成的《行动纲领》浓缩了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妇女问题的调查和思考,涉及到12个妇女特别关注的领域,以新的视觉新的思路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行动目标。了解国际社会的妇女问题及其观点,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助于开展国际间的对话与交流。

1.妇女与贫困

谈及贫困,人们往往会想到某些地区、某些国家的贫困状况,却极少从性别的角度研究贫困问题。《行动纲领》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将妇女的贫困状况作为第一个特别关切领域。指出:当今世界上10多亿人生活于令人无法接受的贫困状态下,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的妇女。多项资料表明:在全世界13亿贫困人口中,女性占70%;贫困人口的增加同近10年经济发展势头形成鲜明的反差,妇女贫困人数有增无减。

贫困是一种苦难,它不仅意味着饥饿、疾病和生命与死神相伴,同时意味着落后、愚昧、远离现代文明。妇女的贫困则加剧了女性的困境和边缘化地位,使她们本来落后的整体处境不但不能得到改善,而且不断恶化。贫困是实现男女平等的一大障碍,消除贫困,成为《行动纲领》的首要战略目标。

导致妇女贫穷的原因是复杂的,这里有经济因素,在边远落后资源困乏的地区,妇女的贫困成为整个地区普遍贫穷的一部分;也有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女性在就业、教育、培训方面受到种种限制。男孩子比起女孩子有更多上学机会,女孩子则自幼担负起生活的重担,与贫困结下不解之缘。

导致贫困的另一原因是女性家长的家庭增多,女性家长的家庭包括离婚女子、独身女子领养孩子的家庭,有资料显示由贫困妇女单独承担的家庭数目正以每年10万的数目增加。随着全球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感情越来越成为维系婚姻的基础,尊重感情的负结果是离婚率的明显提高,随着感情的完结家庭也随之解体。在中国城市离婚率达千分之七,离婚母亲往往愿意收养孩子,作为感情的慰籍和寄托。在美国一些州的离婚率则高达50%。

此外,妇女贫困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如《行动纲领》所说,没有将性别观点充分纳入所有经济分析和规划的主流,没有能够正视造成贫穷的结构性原因。近10年来,在东欧、亚洲和加勒比地区,经济结构正在进行调整,经济政策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决策者在制订经济规划时普遍缺乏性别意识,从未将经济发展与女性发展有机的统一起来。结果导致一方面近10年来国际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一方面是高失业率及福利设施的退化、社会保障欠缺,大批的妇女失业。前民主德国1990年妇女失业率高达50%,1991年3月达到60%。东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妇女的就业率大幅度下滑。妇女的日趋贫困与近10年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是妇女发展的基础,但并不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诱导妇女的发展,需要决策者在确立经济意识、环境意识的同时,也要确立性别意识,充分兼顾妇女的发展,同时吸收妇女参与各项社会决策,确保经济的发展不以牺牲妇女的利益及发展为代价。

2.妇女与健康

妇女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身心健康的标准。享有这一权利对妇女的生活和福祉及参加公共和私人生活各领域都至关重要。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完全健康的状态。在这里,健康不仅包括生理健康,而且包括心理健康。

提起妇女的生理健康,人们自然会想到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妇女的孕产期保健仅仅是妇女健康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健康的全部内容。妇女健康应当贯穿女性整个生命周期——从童年到青年,从中年到老年。

但在许多国家,妇女的生理健康仍然得不到足够重视。从营养方面来看,由于习俗和性别歧视,妇女的营养和保健相对于男性更为欠缺。估计发展中国家有4.5亿成年妇女由于童年时期蛋白质方面营养不足而造成发育不良。斯科费尔德对全世界898个村落的研究报告表明,家庭食物分配的规则向来是男性享有选择权和占有食物的优先权。人们很少重视怀孕妇女的特殊营养需要。在印度营养不良所导致的贫血是孕产期妇女死亡的最常见的原因。另一项研究表明,在非洲15——50%的成年妇女患有贫血症,是男性的2—3倍。

探讨妇女健康的学者,逐渐把权利的概念引入生理健康之中,逐渐形成了医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模式。她们提出妇女在医疗过程中应当有知情权,在医学保健时,人不应是被医生随意处置的客体,而是拥有自主性和选择性的主体。对于人的尊重和人格的尊重应当在保健中体现出来。从权利的角度,妇女组织对于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新认识,指出人口政策实际上是人口控制政策,侧重于控制妇女的生育率。

妇女的心理健康第一次被纳入联合国世界妇女会议文件中。近些年来,伴随精神压力的加大,人们的心理疾病增加,各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诊所、热线电话应运而生,其中包括妇女热线和妇女专家热线。心理健康作为一种新的需求被人们发现了。

联合国卫生组织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是:1.自我控制的能力。2.正确对待外界影响的能力。3.保持内心平衡和满足状态的能力。依据这一定义来审视女性心理状态,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妇女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未曾达到心理健康的标准。女性特有的依赖性、自卑感、顺从被动,成为女性心理健康的严重障碍。一些女性封闭落后,观念意识滞后于社会生活,导致无法与环境协调发展。于是,女性需要全新的人格心理结构,女性需要情感精神的良好状态,被郑重地提了出来,妇女自身开始重新反省自己,从性别角度探讨妇女心理健康的诸多问题。女性学者提出,女性应当具备对外界积极稳定适应的心理状态。

1993年底,纽约非政府组织妇女地位委员会建议把“心理健康”写入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今天,这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心理健康的内容和目标远远不及生理健康阐述的充分。

3.妇女与经济赋权

妇女的经济赋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妇女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由妇女的生产劳动能力所决定,可以用妇女的社会劳动参与率、社会劳动参与水平来测定。第二,妇女在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地位,由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所决定。

目前,妇女的劳动参与率在世界范围内占34%,发展中国家妇女大多集中在农业或与农业相关的领域。在非洲妇女从事四分之三的农作,在亚洲半数的农村工作由妇女承担,在拉美和中东,女性从事农业也相当可观。但是在农业生产统计中,妇女对农业的经济贡献并没有反映,而是被视为家务劳动的延伸,并没有用经济价值来衡量。结果导致作为粮食种植者的妇女,她们的农业贡献往往不被社会承认,没有就业地位,所得甚少,她们的工作受制于土地所有者和粮食商。她们的经济贡献与其社会地位极不相称,在南亚地区,农村妇女没有土地所有权。在中国一些落后的地区,妇女的继承权远远未从法律变成现实。妇女在经济资源的获得和分配上尚未享有平等权。

发达国家的妇女经济参与率为41%,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现代化、工业化正在加速改变着妇女的传统模式,妇女参与社会参与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发展中国家的鲜明反差在于,发达国家妇女就业主要集中于服务行业,在传统的农业和工业中,妇女的参与却较少。这与二战后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相吻合。在职业妇女中担任专业人员或经理的人数呈现上升趋势。

据国际劳工组织报告,在41个国家中,仅在1985年间,女经理所占比例在39个国家中均为上升趋势,最好的记录是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达到20%。女性的“软性思维”成为不同于男性企业家的独特优势。

然而,妇女在经济资源的获得、就业机会、工作报酬、经济权利等方面,仍处于与男性不同等的地位。据联合国出版的《世界妇女:趋势与数据》统计,尽管在某种程度上男女之间的工资差别缩小了,但做同样的工作,妇女的报酬仍旧比男人少30%至40%,即便同一教育程度的男女职工,收入也有明显的差距,而且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男女收入的差距并未随着缩小。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普遍存在男女就业的不平等,限制妇女的就业范围,立法规定女性工资比男性工资低一半。

在那些经济转型的国家,妇女失业率急剧增加,妇女就业面临着巨大的障碍,妇女经济权利受到直接威胁。东欧、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妇女被抛向社会经济生活之外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中国在改革开放中也同样出现了女性就业难的问题,以至社会上出现了“妇女回家去”的呼声。妇女就业这个似乎已经解决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又成为一个新问题被重新提出来,妇女的就业权大有被收回之势。妇女再一次强烈地感到,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是妇女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倘若社会仍然默认对妇女的歧视,妇女非但不可能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而导致倒退。因此,《内罗毕战略》提出的妇女与男子享有同等的工作权利要成为现实,仍需不断努力。

从全球来看,虽然经济全球化为妇女创造了一些新的就业机会,但是男女经济不平等状况也存在进一步加深之势,对妇女就业带来压力。《行动纲领》指出,为了正视妇女的经济潜力和独立性,各国政府和其他行动者应将性别意识纳入所有决策和方案之中,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妇女的发展,尊重妇女的各项权利,不能以牺牲妇女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切实把妇女进步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4.妇女与教育

教育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非歧视性教育可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特别是女性的聪明才智,提高全民素质,最终使男女关系更加平等,推动社会的发展,造福人类社会。

从全球角度来看,近20年国际教育形势更有利于女性教育的发展,在初等教育中,男女入学率的差距已明显缩小,在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尚无明显变化。女性相对于男性的入学率在所有地区都有所提高,特别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北美、欧洲和前苏联的初等教育更是如此。

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已经普及了中等教育,男女两性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及教育机会,受教育的人数差异已经很小,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为37%,女性为36.5%。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直接促进了社会参与程度,改变了职业女性的劳动能力。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女孩受教育的类型受到限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处统计,女性更多集中于教师、医学、法律、经济、艺术等,较少选择高新技术和理工专业。这将对于发掘女性多方面的潜力、拓宽择业的机会带来困难。而在发展中国家,整个教育水准偏低,至今未曾普及初等教育,女性的教育水准就更低。

联合国秘书处统计汇编的《妇女指标和统计数据库》将全球划分为六大区域,其中非洲和亚洲的教育水准最低。据统计在这两个区域的许多地区,25岁以上的妇女有四分之三是文盲,这个数字比男性文盲高出很多,世界上文盲人口三分之二为妇女。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女孩在接受教育方面仍然受到歧视。贫穷及性别歧视往往剥夺了女孩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她们本该无忧无虑读书的年龄,却早早担负起家务责任,无法上学或辍学。这将对于妇女生活的所有方面带来持久的影响。

对此,《行动纲领》提出妇女教育的战略目标,要求各国政府采取措施,在所有级别的教育中消除因性别、种族、语言、宗教、国籍、年龄和是否残疾等理由和任何其他形式的歧视,以达到平等教育的目的。到2000年普及初等教育;到2005年消除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的两性差距;到2015年在所有国家普及初等教育。

(未完待续)

标签:;  ;  ;  

21世纪妇女发展战略(一)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