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是施工的关键环节,需要重点做好主体结构的质量管理工作。本文涉及到的工程都是以实际工程为基础,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项目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质量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继而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管理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管理
最近几年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施工已经成为了很多施工单位所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采取怎样的工艺、技术进行施工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在设计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要保证建设出来的建筑工程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和审美要求,最大程度上的提高建筑的价值。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施工技术控制进行有效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施工人员今后的工作起到良好促进意义,从而不断的有效推进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1、我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1.1、施工责任主体不明确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主体在进行施工的工程中其自身的环境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变得更加的复杂。传统落后的监督管理观念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容易导致投入十分高,而质量却比较低的情况。而且在人力资源安排方面也可能存在着比较滞后的问题。从实践的角度上来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队伍的素质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无论是从观念还是从施工技能的角度上来看都无法满足实际的施工要求,给后期主体施工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使得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率都无法达到实际要求。而建筑主体施工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较为落后的管理观念将会导致施工责任主体呈现出了不明确的情况,能够对主体结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人才的资质认定十分的模糊,无法达到国际所认可的主体结构施工的相关标准。
1.2、施工质量控制体系不完善
我国经济在最近几年呈现出了十分良好的态势,在这种大背景下,人们对于房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施工质量控制体系所存在着的不完善情况,这也导致了在施工监督管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或者完善监管体制,导致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质量工作完全脱离了施工的实际情况,不能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导致工期拖延,这对于建筑结构主体的顺利施工将会产生十分大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从始至终没有一个全程监管的机构对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建筑单位为了能够节省开支,在单位工程施工完毕之后就会裁剪施工人员,而这种情况就可能会导致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工作秩序出现比较混乱的情况,严重影响主体结构施工的工作效率,同时对于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也将会产生消极影响,增加了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投资成本。
2、进行建筑主题结构施工的实际操作
2.1、工程钢筋使用与施工技术
建筑的施工场地上,钢筋工程的施工起着至关重要的效果,它直接影响着工程结构稳定性与强度。如果施工团队没有过硬的管理和技术,就很难做好这部分工作,所以我们说要对企业引进专业的施工技术人才,或者找到一些可以为企业的实际操作做指导的人。不然很容易在具体的施工,比如焊接、切割等方面出现问题。钢筋是主体结构的受力部分,支撑主体结构的整个框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所使用到的钢筋不是完全一样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钢筋材料,所以施工单位应当以实际要求为基础,来使得建筑需求达到一定目的。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之间的钢筋配置间距越小越好,紧密的间距可促进裂缝的发生概率得到明显降低。建筑内部钢筋的绑扎情况,应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施放,不能说是所有的施工工程都用统一的铺放方式进行,这样不因地制宜的方式是极其不可取的,并且内部排放处理,不能太过密集,也不能说是太过分散,应该考虑到该建筑的承重需求,进行具体的测量,然后根据详细的数据进行排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有关混凝土使用过程的分析
高楼大厦平地起,混凝土是施工所需的最基本的材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材质、稳定性和强度将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正如上面所叙述的,我们在进行材料采购时一定要严格控制采购渠道,达到对原材料使用的质量控制。在混凝土的倾倒过程进行入手,还有原料配置比率,运输过程的工程外包和线路选择,管理层要做到对具体的工作流程有详细的了解。并且我们要在浇筑过程之后,整个记录下混凝土硬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混凝土浇筑件进行养护,时间方面长达一周,为了不让工程的质量、硬度在此过程受到影响,需要在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洒水,为了简化这一项繁琐的工序,提高浇筑件的工程质量,在调配混凝土之前,可以先进行实验进以确定混凝土调配的参数和比例。混凝土的养护技术,只要是为了消除混凝土内部的水泥的水热化作用,在此过程中要求温度与湿度适宜。还有一点也是至关重要,施工人员的专业化施工水平以及科技化程度,也将会直接的影响到混凝土浇筑件的稳定性和品质,所以,在施工团队的选择方面也是需要层层把关,保证工程的稳定进行。
3、完善我国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及质量控制的措施
3.1、明确施工责任主体
明确施工责任主体。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建筑的管理人员对完善各个步骤,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计划要求开展后期的施工行为。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企业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观念,在保证成本投入以及工作合理安排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另外就是要不断的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素质,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工作,完善整个培训考虑制度,这种方式对于最大程度上的提高质量控制人员以及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专业素质都将会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意义,同时对于改进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也将会起到一定的促进意义。
3.2、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要对目前已有的施工质量控制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就要在目前以及建立的控制体系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不断的维护和妥善处理。因此我国建筑主体结构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目前已有的质量控制体制进行不断的建立和健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出一个切实可行,同时还符合科学性的控制体制。相关企业必须要在本企业内部设立质量控制部门,从主体正式施工开始到所有施工工作完成之后的整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控制。根据建筑项目的实际规模安排建筑主体施工质量控制人员,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建立起真正服务我国实际国情的质量控制体制,才能有效的推动我国建筑主体质量在今后的健康发展。
3.3、创新施工技术
要对目前的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要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使用一些可能加强主体结构的施工的技术,避免相关的控制人员由于没有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而导致的施工材料出现一定的问题。施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工程成本等等,从而制定出一个较为有效,又能够符合经济合理性的施工方案。另外在主体结构正式施工之前,还应当重点的编制可行性方案,并提请相关专家组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完善,对整个设计编制工作进行有效的把控,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的监控,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不会由于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而导致建筑主体的整体质量受到影响,最大程度上的有效控制和解决建筑主体结构施工项目的实施过程。
4、结语
建筑已经是建筑行业中炙手可热的施工工程,特别是在口众多中国,建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建筑结构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显示着一个地区的经济情况。但是建筑施工工程的程序错综复杂,施工时间跨度久,对于建筑施工工程的质量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做一切都要以质量为首要注意点,不能耽搁施工工程的进行,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克钦.探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4(11):221.
[2]米维华,白永亮.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工程技术的运用之我见[J].四川水泥,2017,(10):214
论文作者:蒙水保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主体论文; 结构论文; 建筑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过程中论文; 混凝土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