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体验_角色扮演论文

角色扮演,孩子对未来生活的体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角色扮演论文,未来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岁发展之角色扮演

成长案例

每个人行走在社会中,都会是多重角色的组合体。比如在家里,我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是儿子的母亲;在单位,是领导的下属,是同事的伙伴……我们努力做好自己所充当的每一个角色,并承担着每个角色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孩子也不例外。

随着语言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及对周围生存世界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在3岁时会出现一种重大变化,他会将他熟识的人的角色代入游戏活动中,通常这个角色是他主要照料者或重要的人。

角色扮演的确很重要,它不但代表儿童对他人的了解,而且也表明了儿童对角色特点、角色间的关系以及适当的角色行为方面所具有的认识。

角色模仿:小小播报员

模仿是3~4岁孩子的主要学习方式,这个特点,在儿子身上体现得惟妙惟肖。

大约1岁8个月前后,儿子开始喜欢上了新闻联播后的“全国天气预报”,一到天气预报时间,他就会停下手里所有的事情,坐在那里专注地看。最初掌握了几个地名,如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上海、香港,于是,开始显摆了——自己当起了“预报员”,反复进行“天气预报”。好笑的是,当时正值冬季,哈尔滨是大雪纷飞,香港是温暖如春,他的预报,每个城市都是“晴”,都是“20度”。

后来,在我的笑声和鼓励中,他学会了“零下”这个词,城市的名称也不断扩展,还开始关注世界各地的天气预报,自己的播报内容也加入了世界各国城市的名称。

为了保护儿子与日俱增的播报兴趣,帮助“预报员”更专业地完成播报任务,老公带他去书店一起购买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回家后贴在客厅的墙上,作为他的“演播阵地”。

3岁以后,儿子除了关注地名和阴晴雨雪外,又加入了地震、泥石流、海啸、冻雨、台风等,他把自己持续关注的自然现象都运用到了“实际”的“播报工作”中,越发的专业起来。

儿子还喜欢公交车上和地铁里的中英文报站,反复听几次后,记住了不少北京的站名。回到家一站一站的从起点报到终点,中文报一遍,英文报一遍。地铁10号线有一站是农业展览馆(Agricultural Exhibition Center Station),这站英文的播报真是有点难,开始,他舌头怎么也绕不过来,但对这个“长而绕口”的站名情有独钟,他有一辆玩具地铁,常常一个人指挥着地铁,反复练习说这一站的英文,凭着自己的热情一遍遍模仿,4岁生日过后的一天,他清晰准确地报出了这个站名,真是令我刮目相看。

角色扮演:做个好爸爸

2岁9个月,儿子开始热衷扮演各种角色,给孩子们上课的老师、指挥车辆的交通警察、开车的司机、路边摆摊卖菜的商贩、120的救护人员……其中最热衷的是当爸爸。

他从自己众多的毛绒玩具中选了一只穿蓝色T恤的小熊,当他的“儿子”。3岁过后,他对“儿子”的关照越发细致起来。早上去幼儿园前,他会向“儿子”告别:“爸爸要去上班了,你在家乖乖的,等我下班回来和你玩啊!拜拜!”从幼儿园放学后,他通常还要和小伙伴们疯跑一阵,等玩累了,他会拉着我的手往家赶,一路走一路焦急地说:“咱们快回吧,小熊儿子还在家等我呢,天快黑了,他肯定特着急!”很多时候,他还假装喂“儿子”吃饭,模仿爸爸的样子把“儿子”扛在肩头,这爸爸当得越发有了模样。

一个周六,我俩约好要去参观公交车的停车场,出门前,儿子执意要带上“小儿子”一起去,并安排我当妈妈,他当爸爸,让“小儿子”夹在我俩中间。就这样,我们一人拉着“小儿子”的一只手,逍遥地走在大街上,那样子引来无数行人的注目。

角色体验:消防员

曾经和儿子一起读过绘本《消防车》,他被书中的画面深深吸引,反复问了许多消防员工作的细节。为了让儿子有个更直观的感受,我带他体验了消防员的角色。

游戏是这样的:消防员穿上特备的服装开始报数,报完后要从一个滑梯通道滑下,然后卷水带、坐着消防车到达事故现场,高压喷水,最后把火扑灭,完成任务。

儿子是消防组中年龄最小的孩子,但由于对消防员的崇拜,他完成任务很努力,效果也不错。体验结束后,儿子自豪地问我:“妈妈,我把火都扑灭了,你说我勇敢吗?”我鼓励他做得不错,他接着说:“开始让滑滑梯的时候,我心里真有点害怕,但是后来救火时我就不怕了。你说我是不是很勇敢?”

儿子在体验消防员角色的过程中,努力克服自己惧怕的心理,最终顺利完成任务,这是孩子自我成长的需求。

角色体验&扮演:小护工+医生

春节前,年过七旬的母亲住院手术,我内心无比焦虑,想着这些年在外也没有尽过做孩子的孝道和义务,心里更是酸楚。我决定请假去照顾母亲一段时间。但摆在面前的难题是,3岁9个月的儿子无人照料,几经思索和考量,我决定带上儿子一起出发。

在医院里,儿子亲眼目睹了医生和护士给姥姥量体温、测血压、测血糖、为伤口换药等真实场景。还跟着我一起去食堂打饭、倒便盆、帮姥姥摇床、取各种检查结果,不折不扣地当起了“小护工”。

出院回家后,儿子从小护工升级成了医生。因为姥姥的职业是医生,他向姥姥询问了很多关于手术的细节,于是结合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挂着姥姥用过的听诊器,对着还没痊愈的“真实病号”开始了他的行医。他用一根筷子当手术器具,对姥姥说:“我是医生,我的本领很大,你的病一点也不严重,根本不需要在肚子上拉那么长一刀,多疼呀!我用这个钩放进您嘴里一钩,就把您肚子里的瘤拨出来,您的病就好了!”我和母亲跟听天书似的,被逗得前仰后合。

晚上睡觉前,他还主动帮姥姥铺床、盖毛毯、说完“晚安”后负责关灯。

生活即教育,都说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其实,感恩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它体现在真实的生活里,透过具体的事例,成人将行为模板扎根于孩子的心里,成为他一生效仿的榜样。

德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格鲁斯(K.Gross)曾提出“生活预备说”的理论,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无意识的准备,即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孩子们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着成人的感受,这最初的体验,将对孩子们承担未来社会的真正角色有着深刻的意义。

模仿、扮演、体验,能带给孩子丰富的生活感受和启迪,帮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出坚实的步伐。作为家长,我们应重视孩子在角色扮演中的最初体验,让他们在游戏中体验未来社会、人生的美好,并带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走向生活!

家长反馈

欣欣:我女儿最爱玩“娃娃家”的游戏,喜欢当妈妈。孩子们最先熟识和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角色身份的体验也是从爸爸妈妈开始的。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当爸爸妈妈的角色,就会自然地去模仿爸爸妈妈的言谈举止,学习他们的日常行为,将他们自己理解的爸爸妈妈表现出来,这是孩子们对角色身份的初步体验。也充分体现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小镜子”的映射作用。

雅文:孩子们一旦要模仿成人的角色,必定要先观察、学习成人的言行和交往方式,而现实生活是活教材。带孩子多体验生活,多感受生活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表现:如菜摊前的讨价还价,商店里对商品的介绍、挑选、询问……这些都是丰富他们角色内容的鲜活素材。

牛牛爸:我儿子快4岁了,他喜欢“以物代物”,拿笤帚当马骑,拿小棍当抢打。前一段看到电视上的交通事故,他就让我假装受伤的人,躺在那儿不动,他开着救护车来救我……我觉得,这是孩子在虚拟和想象的情境中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和要求,挺有意思的。

自然风:儿子5岁半了,我带他参加过职业体验的游戏,儿子当过警察、汽车维修工、邮递员,但他告诉我,他坐的警车、修理的汽车、还有送的信,都是假的,他更喜欢去做真实的工作。

专家点评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儿童的活动有三种基本形式:游戏、学习、劳动。由于这三种活动的各自特点,决定了在各年龄阶段的重点地位。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学龄儿童的基本活动是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逐渐增多,游戏则逐渐减少。

对于幼儿来说,即使是学习与劳动活动,也往往带有游戏色彩。游戏活动中往往也模仿学习和劳动。因此,家长务必要重视幼儿的游戏,懂得它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德智体美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对于幼儿的成长尤其重要。

因为在角色扮演中,不论是扮演父母,还是警察,或是医生,孩子不仅能够学习相关的知识,培养相关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体验角色的感情,感受一种最初的“换位思考”,这是幼儿时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角色扮演是一种模仿,由于幼儿的生活范围有限,父母常常就成为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这时,父母榜样作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但模仿并不是完全照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仿中还包含有创造。由于模仿是孩子的自愿行为,其积极性总会很高,孩子在模仿中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令模仿总会富有一定的创造成分。家长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模仿中那些宝贵的创造萌芽。

标签:;  ;  

角色扮演,儿童对未来生活的体验_角色扮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