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论文_高启华

(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中医医院 甘肃 临泽 734200)

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各为37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低体温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75.68%;发生低体温的几率为8.11%,护理效果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3%。结论: 对手术室患者采取有效的低体温预防,并实行相应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患者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关键词:手术室;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ention and care measures operating room hypothermia. Methods underwent surgery in our hospital 74 patients were grouped studies, each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37 cases of hypothermia care and routine care, compared two groups of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low temperature occurrence. Results of the study group care satisfaction higher than 94.59% 75.68%;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a low temperature of 8.11%, the effect is obvious care, lower than 27.03%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take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hypothermia operating room patient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ppropriate care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atient appears hypothermia.

Key words operating room; low body temperature; prevention; car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患者在手术室接受手术的过程中有可能对出现低体温的情况,低体温会降低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进而影响到手术的进程或效果,患者保持正常的体温接受手术能加快患者皮肤的血流量,进而减少刀口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出现[1-2]。为了有效改善手术室中的低体温情况,本文为手术患者实行低体温护理,并分析其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4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分成各为37例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7~73岁,平均35.09±3.18岁;手术类型:妇科16例,骨科17例,腹腔镜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19~72岁,平均36.17±3.25岁;手术类型:妇科18例,骨科11例,腹腔镜8例。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接受手术的患者安排好手术的相关护理措施,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下增加低体温护理,具体为:①仔细观察和测量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②麻醉药物的使用:由于不同患者对麻醉药物的反应不同,部分患者会存在紧张等情绪而引发低体温,因此使用麻醉药物时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减少麻醉时间;③室温控制:护理人员应对手术室的环境进行观察,尽量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4~25℃左右,湿度控制在50%左右;④加热处理:患者实行手术时可以适当加热输注的液体和库血,并将加热温度控制在37℃左右;⑤保暖护理:为避免患者在接受手术过程中出现体温流失的情况,应做好相关保暖护理措施,以免体表过分暴露而降低体温;⑥手术器械护理:利用适宜温度的盐水擦拭手术器械;⑦氧气护理: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需要吸氧,则适当增加氧气的温度,以保证患者的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1.3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手术患者出现低体温的例数和情况;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利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调查表让患者进行评分,其中非常满意为10分,满意为6~9分,不满意5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用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用x2检验计数资料,用P<0.05表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比较两组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研究组中体低温的发生率为8.11%,说明护理效果显著,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3%,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手术室患者出现低体温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危害比较大,首先在于外周心血管的降低,影响到心输出量,加上心脏耗氧量的提升将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心率失常或心肌失血等症状,不利于手术的正常开展;其次是凝血功能的降低,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术中出现大出血,提升手术切口的感染率,扰乱患者的正常代谢功能,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因此,为保证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文结合实际经验提出预防手术室患者低体温的措施:

3.1准确评估患者的体温变化情况

由于患者需要实施的手术不同,身体表面皮肤暴露的范围、所需要注射的麻醉药物等不同,因此,护理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应结合以上内容,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准确的预测,评估患者是否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引发机制是什么等。同时,做好术前的相关准备,如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做好手术盖被的预热工作等。

3.2正确实行体核温度监测

患者在手术的过程中也需要严格监测体温的变化情况,护理人员应选择合理、安全的方式进行监测,监测部位的选择:首选是直肠部位,因为该部位的体温受外部条件的干扰较小;为了有效控制好患者的体温,了解其体温变化情况,应按时实行测量。

3.3加热输注的库血和液体

如果为患者输注低温液体会导致患者的体温快速下降,且可能导致寒战;如果加上低温库血,则可能导致患者引发心律不齐,扰乱心脏的跳动频率等不良情况的发生,因此,为手术患者输注库血或者液体前,可以适当加热,将温度控制在37℃左右为宜,以起到预防患者体温下降的作用。

3.4皮肤表面的保暖

为了减少患者手术过程中体表温度的下降,可使用术前预热好的盖被覆盖患者除手术部位之外的机体裸露部分,尤其是患者的四肢,做好患者皮肤表面的保暖工作才能有效控制好患者的体温保持在正常水平[4-5]。

此次研究中,为患者实行有效低体温护理的研究组中体低温的发生率为8.11%,说明护理效果显著,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3%;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为手术患者实行低体温护理和预防措施,能有效降低低体温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志敏,兰宝惠.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及预防[J].天津护理,2013,21(05):465-466.

[2]梅玲,陈玲娣,卜桂梅.浅谈低体温预防护理对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3):126-127.

[3]彭铄,龚仁蓉,谭永琼,等.术中患者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体会[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5,23(02):22-24.

[4]方华,戴红霞,马丽.手术患者低体温防护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8):11-14.

[5]吾吉提.海沙尔,刁宏.手术室患者低体温预防及护理措施[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4):195-196.

作者简介: 高启华,女,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中医医院, 外科主管护师。

收稿日期:2015-10-14

论文作者:高启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文摘》2015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6

标签:;  ;  ;  ;  ;  ;  ;  ;  

浅谈手术室低体温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论文_高启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