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济莉[1]2004年在《初中生物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表明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教学中大部分时间依然花在教师帮助处理好学生与教材的关系上,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远远不够;还有部分时间被用来训练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而忽略了学生与学生的相互作用。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策略体系,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成员,不仅需要参与社会的竞争,更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共处和合作。而现在的学校和社会都过分强调竞争,忽略了合作。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在小组中的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因此能增进学科学业成绩,改善组间关系,提高学生的自尊等。 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是教师为实现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及适应学生的需要,根据学情,对教学实施过程进行的系统决策活动。 本研究与实践的根本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共享,让学生的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地发展;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本研究与实践综合运用了调查法、观察法和综合评价法,始终保持理论与实验方法的有机结合。 从合作主体、合作进程、合作形式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具我国特色、符合初中生物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为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服务,通过实践,得出实验班学生在学业成绩、交往、互助、倾听、交际、自我评价、以及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等方面都有了显着的提高,让理论具体化,指导实践;再反过来让实践充实和完善理论。
孙晶[2]2014年在《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文中提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生物学教师的真正本领往往不在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味生活的乐趣,轻松快乐地接受知识,并能够将知识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作为这一过程的载体和传播者,必然会因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喜爱而受到尊敬,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这就是笔者一直追求教师行业的梦想,希望自己能够将对教育的热爱贯穿于教学之中,让沉默的课堂灵动起来。截至2013年年初,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就读的初中农民工子女人数是全市初中生总数的27.9%,其中有将近一半的农民工子女在民办学校就读。为了了解贵阳市民办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现状,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资料,参考使用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量表,并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贵阳市15所农民工子女学校的学生和生物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中学生生活技能水平量表调查数据显示,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中等偏低,主要表现为人际沟通能力不强、社会适应性不够,自尊心较强。这些暴露出来的现象,急需教师以教学手段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城市生活的适应。初中生教学生活化问卷统计数据表明,农民工子女学校教师对教学应贯穿于生活的态度表示认同,但囿于学校师资、资金等限制使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不尽理想,亟待提高。教学实践方面,笔者以贵阳市黔春学校、赛文学校两个平行学校为实践对象,选用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为教学内容,教学周期12周。用t检验衡量教学实践研究效果,数据显示:实施教学生活化,会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并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想象能力等;不仅如此,实施教学生活化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提高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基于此,笔者希望能够尽微薄之力因地制宜,引起更多的学者、教师对农民工子女学校师资水平及教学质量的关注,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实施策略。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并用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生活质量的改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构建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改革思想指导下对教学的一种理想追求,是深化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外在条件。
卜红丽[3]2009年在《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2001年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可见,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已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研究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贯彻新课程理念和落实叁维课程目标方面发挥的作用,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并对生物学教师如何更科学、更有效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和案例法,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和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尤其是在贯彻新课程理念和落实课程目标方面发挥的优势进行了透彻地分析。调查发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实施验证。本研究用编制的“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教师调查问卷”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现状的学生调查问卷”分别对烟台和威海市的初一生物学教师82人、初一学生514人开展问卷调查,并结合部分学生和教师的访谈进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主要有:软硬件建设不平衡,设备使用率不高;生物学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目的认识不足;生物学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有待提高;生物学师资培训薄弱;生物学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落实课程目标不到位;生物学教师落实能力和情感目标的效果有待提高。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生物学课程理念与叁维课程目标,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加强硬、软件建设力度,满足教学需要;转变观念,增强生物学教师的现代化教育意识;统筹兼顾,丰富生物学教师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合理实施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应用策略包括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策略;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策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策略。其中,部分策略的实施是以笔者自建的专题学习网站为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应用于初中生物学教学进行实证研究,通过一学期的实施发现: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能显着地提高初中生的生物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并能显着地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刘红玉[4]2014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人类疾病谱发生了变化,儿童青少年以及他们成年后的健康,与其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关系密切。为了全面实现生物新课程的目标,促进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很有必要在生物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结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分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与生物学科的内在关联,挖掘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与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内容,建立相应体系和框架。并通过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的生物教学进行干预实验研究。本研究建立了具体的、可操作性较强的初中生物教材(人教版2012)中的健康生活方式内容体系;研究讨论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通过一学期的干预实验研究,实验班健康生活方式知识、态度、行为和学习兴趣得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班。说明在生物学科中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水平,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纠正不良的行为,并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能提高生物学习兴趣,证明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研究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健康生活方式理论。为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途径提供了可供参考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初中生物学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D]. 周济莉.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2]. 贵阳市农民工子女学校初中生物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D]. 孙晶.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3]. 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与实践[D]. 卜红丽. 鲁东大学. 2009
[4]. 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研究与实践[D]. 刘红玉. 天津师范大学.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