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仁怀市中医院肾病科血透室 贵州 仁怀 564500)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血透肾内科患者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尿毒症需实施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发生血管瘤、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比较,对照组34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34例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观察组(χ2=12.494,P<0.05)。结论:临床中对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内瘘并发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护理干预;血液透析;静脉内瘘;并发症;预防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286-02
血液透析是临床中维持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存的重要方法,据有关统计显示,存在80%以上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维持均依靠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是临床中常用的一种血管通路,其具有较高安全性;但实际临床中,患者因护理不当、血管反复穿刺、自身条件不佳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血管肿瘤、出血、感染、血栓等不良并发症,使患者痛苦增加,且对透析效果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使病情恶化[1]。因此,提高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质量,对减少动脉内瘘并发症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68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探究综合护理对减少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需实施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6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51.4±5.7)岁,病程1.2~6.5年,平均病程(3.7±1.0)年;观察组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0.7±6.2)岁,病程1.5~7.0年,平均病程(4.2±1.1)年。本组68例患者,血尿素氮水平15.33~49.1mmol/L、血肌酐水平764.5~1326.4umd/L,患者并发症:合并有多囊肾6例,高血压7例,糖尿病1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无合并症患者25例。本组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且前述知情同意书,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资料(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术前心理护理:静脉内瘘手术前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目的、操作过程、术后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等知识,使其充分掌握并了解静脉内瘘的重要性及相关知识,使其积极参与并配合操作,提高其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者倾诉,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有效心里疏通,多鼓励患者参与一些活动,减轻患者心理负担。(2)穿刺护理干预:术前确保患者内瘘侧皮肤清洁,禁止实施动静脉穿刺,采用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发生;穿刺过程中,尽量一次性完成,且避免在同一穿刺点进行穿刺,穿刺点的合理选择,应距离瘘吻合口5cm位置选择动脉穿刺点;此外动脉穿刺点需与静脉穿刺点不可在同一血管,且距离10cm左右,促使血管通路再循环降低,提高透析作用。(3)术后健康护理,动静脉造瘘术完成后,护理人员需为患者详细讲解肢体功能锻炼的作用,并告知患者术后24~48h不屈肘,避免进行静脉输液、测血压及受压等,保持衣袖宽松、局部保暖等,每日患者需对内瘘通畅进行定时检查,并严格检测内瘘血管杂音及血管搏动。此外,护理人员需叮嘱患者,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提重物、过度用力,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降低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者术后局部伤口是否存在渗液、渗血等进行观察,及时更换受污染的敷料,避免发生感染。并叮嘱患者抬高内瘘侧肢体至30°,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发生肢体肿胀。护理人员需在患者术后1周指导其进行轻微手部活动,锻炼局部功能,提高局部血流回流。患者术后2周,护理人员需根据其临床情况指导其完成早期功能锻炼,如内瘘侧肢体捏橡皮球,3~4次/d,15min/次,促使内瘘快速成熟。(5)内瘘管理护理,内漏的合理管理与使用,可有效延长其使用时间;临床中,实施内瘘穿刺时禁忌定点穿刺,先使用绳梯式穿刺法,再次使用纽扣法穿刺。实施内瘘穿刺时,各穿刺点距离1~2cm,且实施轮换穿刺。患者每次完成血液透析后,需要快速将穿刺针拔出,并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按压时间15min左右,不宜过重或长时间按压,避免造成内瘘闭塞或血肿。此外,内瘘穿刺时护理人员需要拥有极高的临床经验才可进行穿刺。
1.3 观察指标
详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患者护理满意度与发生血管瘤、感染、肿胀堵塞、出血、血栓等静脉内瘘并发症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实施评价,患者满意度评价包括: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三项,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选用SPPS20.0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用(%)表示;组间数据差异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静脉内瘘并发症情况
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发生血管瘤、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发症比较,对照组34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血液透析中对血管通路的建立与有效维持,是保证通路良好功能性的必要条件,同时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血液透析效果至关重要。临床中,患者自身动静脉内瘘是美国肾脏病基金会K/DOQI指南推荐的最佳血管透析患者通路的选择[2]。此外,有大量研究证实,动静脉内瘘与人造移植血管、永久性中央导管相比,其存活期更长、花费更低,且临床并发症较少。同时研究指出,动静脉内瘘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长期使用,患者营养不良、血管病变等不良现象日益突出,特别是老年患者,内瘘并发症较多,其中较为严重的为动脉硬化与血管钙化等。对此,有研究显示,临床中给予患者有效护理干预,对降低静脉内瘘并发症效果显著[3]。
既往临床中常规护理干预存在较多缺陷,护理模式大多以医嘱为标准,护理人员对内瘘的保护意识严重缺乏,临床护理过程中,未实施内瘘侧枝血管的保护护理,可能队血管已造成损伤;同时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绝望等负面情绪,其治疗依从性不高,极大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从术前心理护理、穿刺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健康知识护理及内瘘管保护护理等多方面实施干预[4]。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34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中对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静脉内瘘并发症,且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海平.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内瘘并发症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12):109-110.
[2]杨雪春.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7):1103-1105.
[3]侯卫洪,陈翠杰,袁士仿,等.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原因探讨及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4):122-123.
[4]单新莉,刘丽,李虹.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12,10(2):39-42.
作者简介:张天柔(1976.3-),女,贵州,本科,主管护师.
论文作者:张天柔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30
标签: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静脉论文; 血液论文; 血管论文; 满意度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4月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