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焕志1 孙筱婷2
(1.山东圣凯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山东,264000)
(2.烟台春日景观工程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住房制度改革的推出,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迫切希望居住环境得以改善。一个良好的居住区景观环境,应是对居民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双重关照,通过居住区各种景观元素的不同组合与布置,达到身体与心灵的释放与享受。本文以“营造城市居住区景观意境美”为切入点,对居住区景观形式美进行分析,介绍形式美的原则及表现以及不同风格景观形式美的具体体现。
【关键词】居住区景观;意境美;营造
引言:
城市居住区景观环境特色设计为主旨,以追求个性化及高品味的生活理念,营造与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居住区景观环境为研究目标,通过有效的实践,探索居住区景观环境特色设计的分析模式和设计原则。笔者在探索意境美在居住区景观中的营造与体现,希望能够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多方面的要求,探索具有意境美的现代城市居住景观模式。
1.城市居住区及其景观设计现状
1.1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内涵
城市居住区,顾名思义,是城市内人类工作之余,用于休息、交流的休闲场所,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升华聚集地和特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通过景观构成的基本元素的有机组合,营造一个利于工作、方便生活、清洁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它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景观是人与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的关系;二是为人与人交往创造一个合理舒适的场所。
1.2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概况
对人类而言,居住空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居住空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和文明程度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经济的迅猛发展使住宅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城市居住区问题也上升为社会稳定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成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的风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居住者对居住区需求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变化、充实、提高。人们对居住区环境的追求已从关注住宅内部环境转向外部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和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随着商业居住楼盘竞争的不断加剧,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以从原先的“配角”发展为居住区整体形象以及环境品质好坏的重要“代言人”。
1.3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3.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从整体上确定居住景观的特色。这种特色来自于当地的气候、环境、自然条件、历史、文化、艺术的尊重与发掘。特色,不是靠人随意断想与臆造的.而是通过对居住生活功能、规律的综合分析,对地理、自然条件的系统研究,对现代生产技术的科学把握,进而提炼、升华创造出来的一种与居住活动紧密交融的景观特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2舒适性原则:城市居住区景观的舒适性是指功能实用和视觉上的感受,让居民体验轻松、安逸的居住生活,避免受到怪异形式、行为障碍、眩光、气候等的侵害。优秀的最观设计不仅停留在安静、空气、绿化等表象上,更是从人与建筑协调的关系中孕有出精神和情感。
2.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素分析
2.1居住区景观设计 住宅景观应充分体现居住区整体风格,通过景观表现出住宅轻巧、活泼、高雅、华贵等多种性格,并能把单幢的住宅与住宅组群以及居住区的总体环境绿化、庭院小品以及广场、儿童游戏场等生活福利设施紧密联系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景观特色。
2.1.1居住区组群的布局 居住区组群的平面布局形式,对空间的构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住宅完全围合时,空间出现最强的封闭感。住宅景观更多地关注住宅与周围物体所构成的外部空间。有时虽然两个住宅之间存在空隙.但若围绕空间的住宅重叠,或者利用地形、植物材料及其他阻挡视线的屏障等,就可消除减小封闭空间的缝隙。
2.1.2居住区组群景观空间的构成
居住区组群构成的空间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上是实体围合和实体占领两种方式构成。以多层住宅为主的居住区,其空间大都由围合所形成。此类空间使人产生内向、内聚的心理感受。点式高层住宅一般采用实体占领形成的空间,使人产生扩散、外射的心理感受。无论是何种空间构成方式,都要结合具体地理环境作景观上的调控。总的来说,住宅组群景观空间分为开敞空间、定向开放空间、直线型空间及组合型空间几种。不同的空间形式,给居住区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也为景观的设计奠定了基本的空间基调。
3.城市居住区意境美的营造方式
在城市居住区间设计中,对城市居住区形式美设计的同时,注重人对其主观的情感及精神的追求,使形式美的物象作为一种意境的载体,通过构建形式的物与物、物与环境之间的组合及变化,形成了一种内在“场”推动人去感受、去挖掘、去品味,唤醒人精神的价值,赋予城市居住区诗意的内涵,增强人与空间之间的情感交流。
3.1光影的运用,增加韵律
因为光线的存在,将自然中的阳光与空气带进了人们的视线及心灵。城市居住区中的光线来源于人工光和自然光,在居住区意境的营造中可根据空间功能的划分,合理地安排自然及人工光源,通过光与影的微妙变化营造空间氛围。
3.2绿色植物的引入,为住宅增辉
由于城市人口的激增,人均可享用的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6.5m2,随着人们生态意识逐渐增强,对自然的渴望度越来越高,城市居住区增绿是一种发展趋势。因为现代住宅空间通透性的增强,室内外环境的关系联系紧密,通过窗户或者室内镜面折射等手段可将室外的园景引入到室内,为住宅增辉。
3.3因地制宜,突显人文气息
人类主观的意识能动催化了各种相应文化的投射及表现,大到国家、小到地区,都有着自己的文化脉络,居住区也会因为气候的差异在构造、朝向及空间分布上各不相同,因地制宜地将区域特色文化注入到室内,增强了居住区文化气息。
3.4传统的继承及革新
追求意境的营造是传统文化的一大特点,对传统营造景物手法应是建立在当下大众审美需求的基础上,使材料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搭建起交汇和沟通的桥梁。如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白色粉墙成为主色调,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起,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然而,在新的建筑中,传统建筑中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新的屋顶演变成一种几何效果,使新馆既具有苏州文化底蕴又符合当今审美需求。
3.5突显住宅个性,注重情感体验
住宅环境的营造应当以业主个人的地位修养、情趣、精神境界不同在气氛营造上各有侧重,利用诗情并茂的匾额楹联来增加一种文化气息和书卷情趣或是通过照片墙来记录业主的生活游记,使这些图片成为他记忆深处的情感流露。
4.结语
一个好的城市居住区不只是为了给人提供一个形式美的休憩之地,同时,它也让人体会到它传达的隐性“情感”,营造出一种人与空间相融的意境美。
参考文献:
[1]陈萌萌;城市居住区景观意境美的营造与表现[D];西北大学;2014年
论文作者:王焕志1,孙筱婷2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5
标签:居住区论文; 景观论文; 城市论文; 空间论文; 住宅论文; 环境论文; 意境论文; 《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