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场优秀作品看99高考作文_高考论文

从考场优秀作品看99高考作文_高考论文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从考场佳作看’99高考作文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阔凭鱼跃论文,天高任鸟飞论文,佳作论文,考场论文,作文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9高考出现了大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文,这些作文充分展示了高中毕业生的精神风貌和语言水平,多姿多彩,令人欣慰。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考题的设置。'99高考作文题为考生展示才华创设了广阔天地,是一道充分体现了高考选拔性功能的好题。

从整体情况看'99考场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主题的多样性。考生们有的控诉战争,呼唤和平;有的张扬爱心,讴歌奉献;有的书写对科学、文化的渴求;有的表达对好逸恶劳者的批判;有的抒发了对人类生命体验的珍视;有的则阐述了对科技发展负面效应的理性思辨……二是选材的丰富性。从文学大师鲁迅、钱钟书,到科学巨匠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从双目失明的盲妹,到贫困失学的儿童;从家庭中父母的慈爱,到科索沃战争的血腥;从神秘的大西洲海下古堡,到今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太空旅行……似乎古今中外万事万物,无不在考生选材的视野之中。三是体裁、构思的不拘一格。既有大量挥洒自如的散文,也不乏构思精巧的小说;有许多长于思辨的议论文,甚至还出现了极富感召力的广告。四是语言特点的百花齐放。这些考生佳作的语言有的平实直白,有的典雅含蓄,有的形象优美,有的简洁有力……'99高考作文,的确使考生各个方面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笔者精选了若干考生佳作加以评析列于文后,从中可管中窥豹。

'99高考作文题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为考生留下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使不同能力水平的考生得以拉开档次,而这,正是选拔性考试的立足点。为了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试题作了多方安排:

1.去掉小作文,让考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思索,从容写作,以避免大小两个作文两种构思的局促和忙乱对学生水平发挥的影响。可60分一篇作文,又增加着宿构对考试信度的威胁,这就给考题的命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9考题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强调了创造性,有效地控制了宿构现象。

2.文题本身限定性极小,在兼顾阅卷评分可比性的同时,最大限度为考生水平的发挥扫除障碍。内容是“只要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关就符合要求”,文体是“除诗歌外,其它文体不限”,文题又是“自拟”,几乎是除去内容上限定的一个相关条件,就再没有任何界限。它不仅是放飞了主题,就是限定的话题,也由于仅仅是一个假设条件而远比“谈道义”“我的苦恼”之类话题更加宽泛。再加上要求①的明确提示,考生既可评说“移植记忆”的功过短长,又可以“记忆移植”为前提,展示种种人生愿望,如所附例文《生命因它而不朽》。要求③对文体限制的解放,更将这丰富的写作内容推进了一个立体的表现空间。同是表达对“记忆移植”的非议,有的用雄辩的议论,如《移植记忆使我想到的》;有的用形象的描写,还有的竟是通过一个荒唐的故事,如《记忆标签》。回想'98考题,它虽力求通过二题选一和不限文体的方式削减限制,但像《战胜脆弱》这样的命题,几乎就是给定了惟一的主题,限定了只有去叙写怎样战胜脆弱这一条思路。以往给材料作文的材料,大都是确定写作角度、主题、文体的依据,而'99考题的材料作文的材料却仅仅是为“记忆移植”的假设提供背景,题目没有要求作文与它发生任何关联。在让考生有话可说、说出水平这一点上,'99考题的确是在以往的基础上迈出了一步,取得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3.题干下“要求”的设置更加直白明显。特地用黑体字打出的“注意”二字十分醒目,透露着尽量避免考生跑题的善意。“要求”①对写作内容及思路的提示,更体现了降低审题干扰,充分展示、真正评价考生写作能力的考查意图。

难度及品味的恰当定位是'99考题的又一特点。'98高考小作文“小乐刷鞋”的补写,重视了题型的出新,却忽略了对考查对象能力水平的思考。'99考题的难度及品味,把考题留给学生的表现空间定位在最有利于展示高三学生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养的层面上,表现了命题者对高三毕业生实际水平的关注。这是一个测试观念上的重大进步,特别值得肯定和发扬。

侧重考查想像能力,充分调动考生的积累,是'99考题的第三个特点。想像是文学创作及各种发明创造必需的思维品质,应该注意训练,培养。但想像不会凭空飞来,不能不合事理,它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也不能违背思维的逻辑。今年成功的考场佳作无不有力地证明着想像与积累和情理的紧密联系。

人的思维能力构成复杂,思辨能力和想像能力都是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都应根据人才选拔的需要恰当给予重视。而作文更是思想认识、思维水平和知识积累、语言表达、谋篇技巧等多方面修养的综合结果。高考作文与平时作文训练不是一回事,写作训练是个过程,而高考只是对其结果的检测。高考是一次性的,又要顾及评分的可比性,其创设的天地再宽,也难以考全所有的相关能力;只要符合考纲要求,一年侧重哪一点或几点,都是正常而且合理的。而平时的写作训练是序列性的,重在能力养成,就必须要求训练的全面。高考是有导向性的,但真正科学合理的写作训练应植根于对人才素质的清醒认识,植根于现实生活对写作的需求,植根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切实需要。今年高考涌现出的大批佳作,大都得利于扎实的基本功,这正是对我们以往严格训练的公正评价。我们在革除教条、鼓励创造的同时,对切实有用的能力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搞好训练。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高考和生活的检验面前做到有备无患。

·佳作选评·

移植记忆使我想到的

我一直相信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人的记忆是否可以移植?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就像克隆羊能够存活一样。不得不承认,此时此刻我的思绪已经飘到了记忆移植得以应用于人类的年代。那时,考试对学生来说再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什么课本、练习册统统丢到一边,只要移植教师的记忆,一切都解决了。老人的思想陈旧了,就给他们移植青年人的记忆;孩子们不懂事,就给他们移植成年人的记忆……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可正当我想像得不着边际之时,理智却把我拉到了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当学习失去了过程成了不劳而获的易事,当老人们狂热地随着年轻人一起去追逐时髦,当孩子们失去幻想小大人般的待人处事:这将是怎样的一个社会,怎样的一个世界呀!我恍然意识到了自己前面想法的荒唐。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好坏两个方面总是并存于一体。移植记忆固然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又向前迈了一步,但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拿克隆技术来说,把它应用于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和濒危物种的保护上,无疑是件好事。可是如果应用于人类,则必然弊大于利。移植记忆也是一样,如果它的应用纵容了人的情性,泯灭了个性的尊严,在人类的道德、理念上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知识的积累对于人类固然重要,但人类最可宝贵的却是善于思考,是认识过程中独有的心理体验。爱因斯坦曾说:“只有当你把所有的知识都忘记的时候,你才知道什么是思考。”移植记忆可以丰富人类的知识,这是好事;可是它同时势必造成人类智慧及意志力的退化。

我想,造物主创造了人类却不让他们的心灵相通,是有道理的:人人都有独特的人生体验,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秘密,我才是我,你才是你。人是需要有个性的,惟其如此,大千世界才如此五彩缤纷,充满魅力。所以我认为,移植记忆的技术可以得到发展,但不能大面积应用于人类。

此刻,我的心情一下子平静了许多。我忽然感到,能够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思维在考场上答题是一件十分幸福和欣慰的事情。假如记忆移植真的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不,我宁愿那一天不要到来。

【评析】

这是一篇对“记忆移植”持反对意见的文章。文章观点集中鲜明,分析入情入理,字里行间流露着理性的冷静和对人类的挚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佳作。

作者构思从容有致,行文挥洒自如,充分体现了“淡化文体要求”对学生思维的解放。文章从人的记忆与思维、个性色彩与社会构成两个角度,分析了记忆移植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负面作用。最后水到渠成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记忆移植的技术可以得到发展,但不能大面积应用于人类。

作者能够站在对人类进行整体关照的高度,一分为二地认识科学发展问题,尽管其分析尚不够深入,但在考场仓促之间,实属难能可贵,表现了考生较高层次的文化修养。这正印证了我们平日写作训练中的一句话,“想得到,才能写得好”呀!

生命因它而不朽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人类的生命将因之不朽。

在我的生命行将消逝的刹那,我愿献出我对这个世界的一切美好记忆,移植给那些热爱生命的人们。

我将把我用双眼得来的记忆移植给那位双目失明的小姑娘,让她看到我曾见的一切美好事物:万里长城的壮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冰雪是怎样的晶莹剔透,大地是怎样的广阔无垠,大海是怎样的胸怀博大。最重要的是,我要让她知道这世界并非从来就只有黑暗,这里有光明的白昼,有亮丽的太阳。

我将把我从书本上得来的记忆移植给那位辍学在家而又渴望读书的山里孩子,让他听到唐人的诗篇,看到物理学的奥秘,领悟到哲学的至理。我将把他领进知识的宝库,或许,他可以从此踏上人生的新路,成为山乡面貌的改造者,或成为一位著名的学者……

我将把对抗洪烈士的记忆移植给他那遗腹的儿子,让他看到父亲高大的身影、慈爱的目光,让他目睹自己的父亲是怎样挺起胸膛迎着滔滔洪水,坚守岗位到最后一刻。让他知道自己有着一位多么伟大的父亲——虽不能给他以父爱,却用行动永远激励他前行。让他为父亲而永远自豪!

我渴望献出自己的记忆,在生命的最后一刹那;那样我将得以永远与热爱生命的朋友们分享生命的快乐。人类的生命将因他们自己的奉献而化作不朽。

因了这移植记忆的幻想,我也产生了一些小小的“自私”的念头。我梦想我能片刻分享爱因斯坦的记忆,一窥他“相对论”的无穷智慧;我梦想我能片刻分享刘易斯的记忆,感受到挑战极限的豪情。当然,我更梦想我能分享雷锋的记忆,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梦想我能分享泰戈尔的记忆,领悟他那蕴含着无尽哲理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去做叶的事业吧,它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

我终于懂得了,生命的不朽并非只是由于记忆可以移植,更是由于热爱生命者的无私奉献。

【评析】

这是一篇特色鲜明的考场佳作。文章从头到尾、由内到外地呈现出一种夺人的明朗、亮丽。

这一特点首先表现为文章思想情感的纯洁高尚与其表达的集中鲜明。作者聪明敏锐,悟题灵透,在承认“记忆可以移植”的前提下,超越了对其短长功过的评说,另辟蹊径,表达了对人类爱心的热烈赞颂,也展现了自己纯洁美丽的心灵。

值得称道的是,作者没有因为思维的驰骋而淡忘主题,“当然,我更梦想”的表述,强调了自己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渴望,使爱的主题始终如一条红线明丽地闪烁在字里行间。

本文明朗、亮丽的特点还表现为其清晰匀称的结构美。文章除首尾两段外,可以清楚地分为前后两层。前层用三个排比的段落,详写了自己爱的奉献;后一层只有一段,作者变换角度,略写自己的希求,使前后两层间表面上形成了为人与为己的对照,但其用意却在递进——将人类的奉献精神推向高潮。全文回合自如,思路清晰,表现了一定的布局谋篇能力。

该文特点的第三个表现是其语言表达的简洁明快及整齐美丽。文中大量使用整句,内容丰富而形式整齐的排比随处可见。节奏明快,词汇丰富,语言干净简洁而不失文采。

记忆标签

一次课间神侃,不知怎么侃到“记忆移植”上来,暑假去了一趟加拿大的袁牧“嘿!”了一声,说:“蒙特利尔还真有一所专门移植记忆的医院,我表哥去年还在那儿住了一阵子呢!你们想听吗?”在大家的一致怂恿下,袁牧讲了这么一段“海外奇谈”……

我表哥叫王海,刚二十三。他小时极用功,大考小考成绩优异。可是一上大学,不知怎的变了一副落魄的样子。总是趿拉着拖鞋,一件垮大的白色没领衫上,歪歪扭扭地印着几个大字:“别理我,烦着呢”,张口闭口一句话:“真他妈没劲”。一次他多喝了两杯,凑过来和我推心置腹地说:“从记事那天起,我满脑子里灌的就是‘考试、考试’,整天捧着书,木头木脑的。同学给我起了个外号‘考试标签’。一天到晚,我耳边老是响着哗啦哗啦的翻考卷声,就像三伏天的知了腻腻歪歪。我他妈真想换换这‘标签’……”

过了不久,我姨父、姨妈要去加拿大工作,表哥也跟着到了蒙特利尔。有过短暂的兴奋:因为苏必利尔湖大瀑布、渥太华电视塔,因为终于会说了English口语……可很快又旧态复萌。 他在给我的信中说:“忘不了旧忧,数不清新愁,闭上眼就是一摞摞的卷子,一串串的名次榜;睁开眼就是挣不尽的学分,刷不完的盘子。烦啊,真烦!”后来他竟头发脱落,面部痉挛,双目凸起。姨妈急了,这可怎么留学呀!送他进医院,医生诊断为“顽固性记忆忧郁症”,并建议采用最新高科技成果——“移植记忆”疗法。

专家组决定给表哥移植“快乐型”记忆,从电脑资料库里提取出十八种“快乐记忆”资料,供表哥、姨妈选择。表哥首选蓝色标签——“无忧无虑”那一种;姨妈看中了红色标签的一种——“事业有成”,作为备用。

移植了记忆的表哥,果然变得乐呵呵了:考试不及格也不发愁,打夜工摔了盘子还只是“嘿嘿”地乐,叫老板炒了鱿鱼还是乐。催他念书干活全没用,他就往门前草坪上一躺,摸着肚皮呓语,不是高谈嬉皮士俱乐部,就是阔论夜总会一掷千金。遇到别人讪笑,他便大嘴一咧:“咳,大不了像苏比,去‘冬天寓所’嘛!”谈笑间,活脱脱一个“快乐天使”。姨妈又急了,把吭吭唧唧的表哥又送进了医院。

“二进宫”回来的表哥一派趾高气扬的模样。整天哼着小曲,翻箱倒柜地找他的证书、奖章和奖金支票。姨父和姨妈终于严肃地跟他谈了一次:“要荣誉、要金钱,得自己奋斗,不能光靠记忆移植。”他却纵声大笑:“我奋斗那会,你们还都是孩子。我的成功,整个欧美妇孺皆知。我记得清清楚楚,单是我‘事业有成’的快乐记忆,拍卖时贴着萤红的标签,标价就三千万美金呢!”说完便是一阵开怀大笑,笑得满脸通红,活像刚端上桌的龙虾。可突然,他止住笑,含泪的眼睛里透出一丝茫然的神情,自言自语道:“噢,只有一件事我老想不通,事业亨通就意气扬扬,意气扬扬了又怎么样呢?……”

表哥的记忆移植至今仍未完善。专家们说,随着科技的发展,终有一天会尽善尽美……

“你们相信会有这一天吗?”袁牧用一句发问结束了他的“天方夜谭”。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褒的,眉飞色舞;贬的,连连摇头……

上课铃又响了。

【评析】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的小说,表现的是作者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状态及生活意义的思索。

“记忆移植”是构思的线索。作者于生动的描述中,流露了鲜明的观点,并通过姨父姨妈之口,道出了“要荣誉、要金钱,得自己奋斗”的主题。王海最后的“自言自语”看似闲笔,却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推进了一层:人应该有比“成功”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否则,成功了之后会产生新一轮的颓废与空虚。

最后作者用同学的褒贬,暗示了“记忆移植”的两面性。这种“模糊”处理,基于作者对其利弊的辩证认识,表现了作者思维的理性。

小说自然巧妙地表现了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语言是那样有味,技巧又是那样纯熟,特别在紧张的考场上,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写作功力。

标签:;  ;  

从考场优秀作品看99高考作文_高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