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刻不容缓_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刻不容缓_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建设中华生态文明刻不容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刻不容缓论文,中华论文,生态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严峻的生态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由于自然、人为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华民族的生态安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都遇到了生态恶化的严峻挑战和直接影响;有些地方出现了触目惊心的生态风险甚至生态危机。它们突出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水资源匮乏,水污染严重。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水的安全是生态安全的基础。当前,我国水资源和水安全的形势已经十分严峻。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量的四分之一,被列为全球最缺水国家之一。我国农业自然灾害中,70%是水旱灾害,水旱灾害中,70%又是旱灾。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工业产值损失就达2000多亿元。全国有将近一半的城镇人口和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全国668个城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114个城市严重缺水);有些城市对居民不得不实行限时限量供水。全国约有70%以上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水污染。有些鱼米之乡,如今已经变为水污染的重灾区域;城乡居民议论说:“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拉稀长癌。”长江如果再不抓紧治理,今后十年之内也可能变成“第二条黄河”,甚至殃及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质。

(二)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37%,成为世界上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的速度,由1994年以前每年2460平方公里,加剧到近年来每年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每年“吞噬”一个中等县,并由西向东扩展。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40亿元;至于间接经济损失,就更难以评估了。黄土高原每年平均流失土层1厘米,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倍至400倍;平均每年流失泥沙16亿吨,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使黄土地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科学家指出,自然因素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人为因素则是更重要的主导因素。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延安地区志丹县工作时,就曾经听说国内外专家的警世之语:“黄河里流淌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

(三)森林资源紧缺。我国森林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有些省、自治区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同时,全国森林病虫害严重,防治工作薄弱,平均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45亿多元。

(四)草原生态形势严峻。我国人均草地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由于长期以来对草地的不合理利用和开发,全国草地面积逐年缩小,草地质量逐渐下降,90%的草地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五)海洋生态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海洋污染程度日益加剧,四类和劣四类海水已占46%以上;海水水质下降导致赤潮发生频率增大(上世纪八十年代平均每年4次,1992年就多达50次),直接威胁沿海地区的供水安全;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引起了海岸侵蚀。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大灾难发生之后,有些专家指出,从地质学的角度来看,发生地震并引发海啸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这次海啸大灾难既是天灾,也是人祸。我国是世界上遭受海洋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必须引以为戒!

(六)大气环境恶化。全国现在约有1亿多人每天呼吸不到新鲜空气。在全国338个中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的城市只占2.9%,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也只占33.5%。

(七)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在我国动植物种类中,已有15%至20%受到威胁;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有4000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至20%。另一方面,由于引进外来物种,使我国一些土著物种遭受排挤、侵害而逐渐减少甚至灭绝。据2001年12月调查,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达1198亿多元;更为严重的是,在283种外来入侵物种中,竟有39.6%是属于有意引进而造成的。

(八)耕地面积减少,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根”。我国本来就面临人多地少的尖锐矛盾。更为严峻的是,现在一方面每年净增人口1000万人以上,另一方面每年净减耕地1000万亩以上;“一个萝卜两头削”,大量的人口逐年增加,有限的耕地逐年减少,直接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从1996年到2003年,全国耕地面积七年之内净减1亿亩;2004年又减少1200万亩。同时,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由1998年824斤,下降到2003年668斤(是198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我国每年需求粮食约9500亿斤。1999年至2003年连续五年减产,依靠挖库存来平衡需求。2004年全国粮食生产开始恢复,总产量约9390亿斤,人均占有量约700多斤,但是,粮食生产基础仍然薄弱,隐患仍然存在。我们丝毫也不能放松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是由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是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现在,全国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4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农村还有“三无”(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农民约4000万人……这些都是我们必须妥善应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综上所述,生态恶化已经成为我国的”心腹大患“。正如有些专家所言,从某种程度上讲,可以说中华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并非危言耸听。

二、端正思想,提高认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前提和保证

二十一世纪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综合国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硬实力和软实力以及生态、资源环境等)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对于我国来说,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切实保障生态安全,已经成为一种关系到国力强弱和民族兴衰的根本性大事。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

思想上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笔者认为,治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首先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当前,在这方面尤其要着重解决好以下五个突出问题。

(一)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国情教育,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我们在任何时候,办任何事情,都应当确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从全国有13亿人口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出发,对13亿人口的生存问题和发展问题做到统筹兼顾,决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挖肉补疮”。

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薄弱家底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既没有挥霍的理由,也没有浪费的资本;必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努力建设节约型社会。

(二)必须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两个《决定》都明确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包括政治、文化、生态等)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不断解决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个课题,对于我们促进发展、搞好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笔者认为,科学发展观不是一个可有可无、可轻可重的一般性观点,而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关系到发展的方向问题和前途问题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我们决不可等闲视之!

马克思曾经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所谓“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之说,就蕴含着这个道理。恩格斯也曾经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2004年12月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大灾难,可以说就是自然界对人类进行的一次“残酷的报复”。

长期以来,我国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低质量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生态成本。例如,2003年我国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但创造的GDP却只占世界的4%。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国情,无法支撑高耗低效、“先发展、后治污”的模式和道路。因此,广大群众和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不能把科学发展观仅仅当作时髦的口号而“纸上谈兵”,更不能阳奉阴违而各行其是。只有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是我们的正确出路和光明前途。

(三)必须坚持抵制和纠正假冒伪劣“政绩观”

当前,我们尤其要敢于和善于识别、抵制和纠正那些似是而非甚至假冒伪劣的“政绩观”和“政绩”,防止有些人把“抓政绩”变成搞腐败的敲门砖和护身符。例如,王怀忠在阜阳市执政期间引以为荣的“政绩”阜阳机场,其实就是集资3亿多元、盲目上马的“泡沫工程”和“债务黑洞”;建成以后一年运送的旅客只有数百人,几个农村的农民在失去耕地以后陷入了困境;他自己却在一个时期内“边腐边升,边升边腐”。又如,有些领导干部在招商引资中引进了对方淘汰的产业和有严重污染的项目甚至“洋垃圾”和有害物种;在出口贸易中大量生产和出口一次性木筷、铅笔等等木材制品(对方肆意进口使用,但在本国严格限产),使我国本来就稀缺的森林资源“雪上加霜”,居然还沾沾自喜,夸夸其谈……诸如此类的“政绩”,往往成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导因,对于国计民生的根本利益有百害而无一利。群众斥责说:腐败分子的“政绩”,变成了老百姓的灾难!

(四)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笔者认为,这些科学论断,无论对于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还是对于建设生态文明,都确实太重要了!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否则,任何再漂亮的语言和文字都会变成“假大空”。陕北延安市吴旗县、榆林市米脂县的试点也充分说明,只要求真务实,山川秀美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地方为什么“假”风(不仅商品)泛滥成灾?为什么“打假”变成了“假打”?为什么植“数”造“零”等状况屡禁不止?为什么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不能求真务实甚至弄虚作假、阳奉阴违、“歪嘴和尚念经”、“挂羊头卖狗肉”无疑是重要原因甚至是主要原因。于是,诸如“大树移栽进城”、“公路两边涂漆绿化”、“连年治河水不清”、“污水处理厂机器不转钱照赚”等咄咄怪事就屡见不鲜;贪污、挪用、截留、挥霍环境保护资金、山川秀美工程资金、扶贫款和国债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也时现媒体。专家、学者大声疾呼:生态建设也要力避“豆腐渣工程”!

(五)必须切实增强生态忧患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遗教古训,也是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警言诫语。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党中央反复告诫全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我们既有内忧,也有外患,切不可掉以轻心。

如上所述,我们在生态方面毫无疑问面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局面。我们既有远虑,又有近忧;既没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态资源,又遇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绝不能在成绩面前忘乎所以,“宜将有时思无时,莫到无时悔有时”;并把生态忧患意识和压力,转化为建设生态文明、确保生态安全的共识和动力。只有把问题、困难、风险和隐患想得充分一些,把各方面的工作和预案做得更加具体和扎实一些,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标签:;  ;  ;  ;  ;  

建设中国生态文明刻不容缓_生态文明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