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工大启迪中学 茹冠忠
摘 要:在时代日益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我国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在教育中我们的最终目标就是能够实现素质教育,所以在现代教学中,老师的教育目标应该转换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也应该不断深入贯彻这一改革目标,从而提高高中化学的教育教学水平,本文通过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进行探究,从而改变教学现状。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 改革实践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发展方面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进行核心素养培养是希望能够将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落到实处,从而让学生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但是在教学中如何做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呢,就需要老师针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找到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改善,下面就这些问题进行策略研究。
高中阶段的学生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中,核心素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核心素养是对高中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品质等方面的一个综合,使学生必备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素养和能力进行一定的培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化学知识包含各个方面的内容,她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在认识和了解世界时也少不了化学知识的支撑,从而在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一、采用“透过化学现象看本质”的方式展开教学
现在的高中学习不再是像以往一样要求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化学知识,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做题,这样学生仅仅是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的皮毛,并且仅仅能够应付考试,其他的化学知识一概不知,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化学学习时习惯于死记硬背,这就导致他们仅仅是记住了,甚至都不理解化学知识的内涵,这样的的教学并不是现代化学教学所需要的,现代化学教学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能够掌握一些化学基本方法和内容。并且要求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并且通过他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因此老师应该对化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老师应该培养学生透过化学现象看本质的化学学习方法。
所谓“透过化学现象看本质”就是在教学中通过课本知识将化学核心概念进行理解,让老师和学生首先跳出化学的课本概念,通过一种俯视的方式看到这些理论知识中所真正体现出来的本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脱离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一些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教学时应该首先让学生进行知识的了解,然后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化学核心内容,老师要针对这一知识体现出来的真正意义进行详细讲解。从而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也能够培养出从现象中发掘本质的能力,例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这一节课中,老师并不是要让学生仅仅掌握电解质和电离的基本概念,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一课能够掌握写酸、碱、盐电离方程式,老师在具体教学中就要给学生传授一些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方程书写能力。为化学后期学习打下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用还原研究史的方式培养核心素养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老师普遍习惯给学生仅仅讲解关于化学的各种知识,方便学生进行应试,但是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仅仅关注于化学知识,反而忽略了化学本身的重要意义,导致学生将关注点全部放在了化学考试中,但是现代的教学要求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老师只有通过化学研究历史的教学,才能够真正的让学生通过化学历史了解化学真正的魅力,从而培养出他们的化学素养。在这个教学方向的培养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科学态度进行观察,首先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给学生进行化学历史的还原,让学生们都能够对化学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而让学生进入老师为他们描述的化学发展情景中,通过产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化学素养,并且要让学生进入到化学研究的情景中,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化学研究,并且在这样的教授中不会让学生觉得化学知识空洞乏味,通过了解化学历史也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例如《元素周期表》这一节课,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由来,当门捷列夫首先提出元素周期表时,它和现在完全不同,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化学元素周期表原始的样子显示出来,学生就会认识到刚开始得出的研究结论可能不完整甚至会有错误,但是经过了后人的不断努力,元素周期表日趋完善,最终成为了今天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且还能够锻炼学生深入发掘知识的习惯。
三、教师要为学生尽量创造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机会
化学学科有一个显著的特征,他主要是靠通过实验和实践来产生现象,再通过研究现象来得出结论,所以老师不仅仅要进行课堂的日常常规教学,还应该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都应用于实验中通过实验来获取更多的知识,因为老师的化学知识描述毕竟过于苍白无力,学生可能通过这些知识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他们也许会在途中产生很多的问题,但是同时他们也能够通过实验学到更多的知识,并且由于实验一直在动手,学生也不会感觉到无聊,所以他们就能够更加高效的投入学习。在《研究氧气化学性质》这一节课中,老师可以用视频展示氧气在日常生活应用,例如一些工地都在使用氧气,并提出问题,工地为什么要使用氧气?并且让学生进行积极讨论。通过这样的方法让他们对氧气产生兴趣,在进行实验制取氧气,就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化学能力。
结语:高中化学是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应用性的学科,是学生在应用时能够积极结合生活的知识,学习化学知识可以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注意学生这些方向能力的激发,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对化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化学核心素养。并且老师要多途径的给学生创造学习和研究化学知识的途径,提高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周桦.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性质来探究——例谈《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实验设计[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5):50-51.
[2]马晓倩.让我们的品德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3(1):56-57.
论文作者:茹冠忠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素养论文; 老师论文; 核心论文; 能力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