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调查_高中生论文

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辅导课论文,调查研究论文,态度论文,心理论文,高中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在学校开展的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倍受社会、学校、家长的关注和关怀,更是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对一些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以往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主要是在心理健康标准[1]、心理健康教育模式[2]、内容、师资培训[3]、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学校教育开始尝试心理辅导课,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了学校的课表、心理辅导老师走进了课堂,这一现象使研究者对心理辅导课的设计进行了研究[4],这些方方面面的研究工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大量的可参考的信息,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发展。

然而作为学校心理辅导课的主体——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课的态度如何,是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心理辅导课目标的实现。因此,了解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既有助于社会、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对高中生的全面认识,同时针对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认识差异,促进学校选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培养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的积极态度,使教师的努力和期望更加有效。

为此,进行这项研究,目的是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在校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有关信息。

2 方法

2.1 样本

样本来自上海市两所中学共187名高一学生,重点高中95名,普通高中92名,男生95名,女生92名,喜欢理科的101名,喜欢文科的78名,还有8名学生没有定向。

2.2 工具

本项研究采用自行编制的《在校中学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调查》问卷。通过小样本测试后选定其中24个题目。将题目分为三个因素层面,因素1包括8个题目,检测的是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兴趣(简称对课的兴趣),信度是0.89;因素2有8个题目,检测的是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简称对课的认识),信度是0.83;因素3有8个题目,检测的是学生自身对心理辅导的需求状况(简称自我的认识),信度是0.76。每个题目采用Likert五点式记分,正题目为:A=5、B=4、C=3、D=2、E=1;反题目为:A=1、B=2、C=3、D=4、E=5。

调查于2003年4月中旬实施,学生在课堂上按指导语当场完成,将问卷收回。

2.3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在计算机上完成。

3 结果

3.1 为了了解全部样本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就3个因素

层面的每题平均分进行统计分析(表1)。

表1 全部样本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N=187)

因素层面

每题平均分

标准差

标准误

对课的兴趣 3.590.77

0.56

对课的认识 3.740.72

0.53

自我的认识 3.320.70

0.51

总平均分

3.550.73

0.53

表1数据显示,高中生对课的认识这一层面得分最高,表明学生们都喜欢学校开设的心理辅导课;对课的兴趣这一层面得分居中,与原来假设的情况不太符合(原来主观认为对课的兴趣这个层面平均分最高);自我的认识层面得分最低,说明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比较欠缺。

3.2 为了了解全部样本对每个题目的态度,对3个因素24个题目的每题平均分进行统计分析(表2)。

表2数据显示,在对课的兴趣这个层面上,平均分都大于3,说明学生们对心理辅导课都很感兴趣,其中第4题“上心理辅导课能让我轻松愉快”、第7题“心理辅导课教会了我如何与人更好地相处”和第10题“我喜欢心理辅导课的课堂内容”的得分最高,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阶段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的内心需求;对课的认识这个层面,每题平均分也都大于3,这表明学生已体验出心理辅导课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能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和烦恼的方法;关于自我的认识因素层面,每题平均分有的大于3,有的小于3,说明学生对自己身心状况的关注程度还不够,对自己的某些心理现象缺乏正确的认识。

表2 全部样本对每个题目的态度(N=187)

因素层面

题目平均分标准差标准误

对课的兴趣1 3.36 1.350

0.10

4 4.14 1.139

0.08

7 3.77 1.148

0.08

10 3.69 1.141

0.08

13 3.13 1.184

0.09

16 3.55 1.353

0.10

19 3.61 1.300

0.10

22 3.48 1.228

0.09

对课的认识2 3.49 1.197

0.09

5 4.14 1.223

0.09

8 3.43 1.187

0.09

11 3.09 1.213

0.09

14 3.26 1.174

0.09

17 4.13 1.143

0.08

20 4.41 0.919

0.07

23 3.99 1.166

0.09

自我的认识3 3.64 1.105

0.08

6 3.29 1.241

0.09

9 3.80 1.219

0.09

12 3.91 1.076

0.08

15 2.91 1.329

0.10

18 2.27 1.350

0.10

21 3.57 1.316

0.10

24 3.21 1.180

0.09

3.3 为了了解不同性别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差异,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t检验(表3)。

表3 不同性别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

表3数据显示了男生和女生在对课的兴趣、课的认识、自我的认识3个维度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说明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不存在性别差异。

3.4 为了了解喜欢理科、喜欢文科的学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差异,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t检验(表4)。

表4 喜欢不同科目的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

表4数据显示,喜欢理科和喜欢文科的学生在这三个因素层面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喜欢不同科目的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都较积极。

3.5 为了了解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的学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差异,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t检验(表5)。

表5 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

表5数据显示了重点中学与普通中学在对课的认识层面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重点中学的学生已经体验或意识到心理辅导课对他们的生活、学习起了作用、提供了帮助。在对课的兴趣、自我的认识两个层面上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都喜欢上心理辅导课,对自己的身心认识没有明显不同。

3.6 为了了解高中生对课的认识,自我的认识与对课的兴趣之间的相关,对所获得的数据作相关分析(表6)。

表6 对课的认识、自我的认识与对课的兴趣的Pearson相关系数

根据表6可以得出以下结果:对课的认识与对课的兴趣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767,双侧检验。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十分显著性相关。自我的认识与对课的兴趣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011,双侧检验0.880,说明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性相关。

4 分析与讨论

4.1 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学生都喜欢学校开设的心理辅导课。

本样本的参加者都是高一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年龄是在15~16岁之间,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重要阶段,生理上的变化会使他们不安[5],高中学习的新环境使其需要适应的方面很多:新的学习内容,新的教学方法,新的师生关系,新的同学关系,乃至新的生活方式等都会程度不同地困绕他们。另外他们的交住的对象不再是以父母和老师为中心,他们除了同性朋友之外,还有了对异性朋友朦胧的青春期心理。他们并不害怕和回避异性交往,缺乏的是如何进行正确的异性交往知识和与异性学生适度交往的技巧[6]。因为他们年轻不成熟,很多事情想办好却无能为力,于是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了苦闷和烦恼、自信与自卑的困惑,这时候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形式,为他们提出解惑的办法,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而轻松幽默、隐含生活哲理的心理辅导课正适合了他们的心理。针对高中生的困惑与心声,学校以心理辅导课的形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业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提高他们承受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学校的心理老师是他们的良师益友,男女学生遇到棘手的问题或难以解决的事情时,都很乐意向心理老师请教,使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得到了较大的满足,所以男女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态度都是积极的,不存在性别差异。

4.2 喜欢理科和喜欢文科的学生都喜欢上心理辅导课,对课的认识都很深刻,但对自我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从未成熟迈向成熟的过渡期。他们的情绪表现直接、强烈而不稳定,且以感性反应为主,理性反应则较少。他们有发展潜力,但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在自我追寻的过程中,常面临一些应激、冲突和挫折,故容易产生苦闷与苦恼[7]。无论是偏好何种科目的学生,他们都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困惑,都有各种原因的心理烦恼,都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需求。虽然高中生已显现出较强的自我肯定的需求,有了很强的自尊的需要,但有时却显得非常的幼稚;高中生所承担的学习压力繁重,除了学习压力以外,还有父母和亲人的期望,这些都像一张无形的网散布在他们的周围。当作业难度大时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真的很笨,当学习成绩下降或不良时,引来家长老师“殷切”的关怀,更会让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失去信心。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不太会正视困难,解决问题;也不太会与人沟通,很难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一些问题;他们还不太具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积极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因此,学校开设的心理辅导课,在精心组织的各种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的过程中,使他们体验了某种情感,学到了某种调适的方法,促进了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共同的认知与情感使他们对心理辅导课表现出良好的态度,这正是偏好不同科目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心理辅导课的心向。

4.3 研究结果提示不同学校类型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

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各所中学里的佼佼者,他们有优秀的成绩和远大的理想,学习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另外重点中学的师资队伍也是好中选优,他们在教学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先进的理念和学生一起分享,学校有很好的硬件设施,足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教学和学习环境,这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很大: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专职心理辅导老师,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开设各种有助于学生的课外活动和训练,学生们接触的感官刺激很多,吸收的知识自然就逐渐丰富起来,遇到的事情越多,锻炼的机会也就越多,感受或体验到心理辅导课对他们的帮助也较大。

普通中学的学生由于各方面的基础差异较大。有些学生认为自己在学习上没有优势,便不以学习为主,把精力投向业余爱好方面的发展,例如吉他、声乐、绘画等。由于各方面差异较大,所以老师和同学有着各自的烦恼。此外受各方面投入的限制,普通中学的学生还没有完全意识或体验到心理辅导课对他们的帮助是大的。因而,重点中学的学生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深刻,它们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重点中学的学生比普通中学的学生更能意识到心理辅导课对他们的作用和帮助,在人格完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潜力。

4.4 高中生对课的认识与对课的兴趣之间存在显著性相关。

高中生对课的认识来自于对课的内容和课的组织形式的充分认可。学校心理辅导课是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自己,调适自己,发展自己的一种方式,通常以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为主要形式,避免了学科化教育的倾向,免除了考试。内容和形式的精心设计,教育与指导的紧密配合,使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产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和体验,他们对心理辅导课的认识越深刻,就越喜欢上心理辅导课。这是因为通过上心理辅导课,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丰富有趣的知识和技巧,例如在活动中如何增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何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及沟通艺术,怎样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校外锻炼中如何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5 建议

5.1 加强对普通中学心理辅导课的操作与指导

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人际交往的需求以及毕业后的志向等均有较大的差异,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也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而,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需针对普通中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加大培训和指导心理辅导教师的力度,统筹安排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心理辅导课目标,循序渐进,使学生真正能体验到心理辅导课对他们人生发展的帮助,提高他们对课的认识。

5.2 在心理辅导课中加大对高中生自我认识的教育和指导

高中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有了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他们希望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自行解决和处理问题,因而他们很少向同学老师谈内心的秘密和苦恼。可是他们毕竟很年轻,涉世很浅,处理事情难免不周密,结局比理想中的相差甚远,从而引起内心的自责以及各种消极的思想行为。因此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加大对他们的教育与指导,使他们对自我有较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提高他们对自我的认识,从而间接地培养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的良好态度。

标签:;  ;  

高中生对心理辅导课态度的调查_高中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