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秘密战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车论文,高盛论文,秘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的成绩单上,高盛高华似乎得到的更多是“笑柄”。高盛高华在A股IPO中居然颗粒无收。
此前,2007年,中金公司、瑞银证券、高盛高华分别占据了承销保荐费用收入排名第一、第三和第六名的位置,分别参与了中国石油、中国太保、中国中铁等大型企业的首发。
“大型投资银行,像高盛高华这样的公司,嘴上说客户至上,但一定在交易上会考虑性价比的,有时候甚至客户也对这点心知肚明,望而却步。”一家外资投行的高管解释说:“缺席的是A股IPO,但高盛从来就不会缺席财富的宴会。”
他所说的是高盛直投部门,这个神秘的,从来不肯向外界透露自己做了神秘投资的“特种部队”正是高盛、高盛高华在华赚钱的真正法宝。
高盛历来为人艳羡与指摘的正是他们的集团作战“直投、融资、上市、交易,一个都不少,只是一旦你登上了高盛的战车就没有任何回头路了。”
这样的集团作战可以维持多久呢?
赚钱机器
人们总是忘不了海普瑞(002399),曾以148元的A股最高发行价创下了A股超募倍数的纪录,使得股东之一的高盛在三年时间里以6000万投资换取了近90倍的账面收益。
当然,由于锁定期的存在,高盛目前还没有拿到一块钱的现金,所有收益只是“纸上富贵”。
“别人是抢生意,高盛是早就把生意做到‘婴儿阶段’了。”一家国内券商投行部人士坦陈。
高盛的项目遍地开花,浙江民营企业红狮控股集团和高盛的合资项目此前获得商务部批复,高盛在合作过程中上调了入股价格,最终以1.2亿美元获得公司25%股份。
浙江红狮成立于2002年,目前是浙江单个规模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12家大型水泥企业之一,已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和熟料产能2000万吨,总资产51亿元,员工5000余人。目前,除了浙江7家子公司之外,旗下公司还分布在江西、云南、四川及福建等地。
据称,浙江红狮在2008年的销售收入约为30亿元左右(不含税)。公司在“十一五”期间的总产能达到3000万-3500万吨左右。
高盛总是能拿到最好的项目,赚到最多的钱。
“我们很多人没有办法,我们不能又做直投又做投行,又做交易还做研究,所有人都说有防火墙,只是墙永远是理论和道德上的,没有一堵真实的墙横亘在各个部门之间。全凭自觉。”某外资金融机构的人士忿然。
很多人对于高盛投资西部矿业耿耿于怀,但是不得不承认高盛的“聪明”。
2007年7月12日,西部矿业(601168)隆重上市,这是高盛首例A股市上市公司PE股权投资案例。
2006年,高盛以每股3元的价格从西部矿业前股东东风实业公司受让3205万股。
2007年4月8日,西部矿业召开2006年度股东大会,决议以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股份总数32,050万股为基数,以资本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12股,以法定公积金按每10股转增3股,以未分配利润按每10股送红股35股等方式大比例向全体股东送股。
转增和送红股后,高盛持有西部矿业的股权,从3250万股猛增至19230万股。
2009年3月5日,西部矿业发布公告,称2008年8月7日至2009年3月3日,Goldman Sachs Strategic Investments(Delaware)L.L.C。(下称Goldman Delaware)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中交易系统出售所持西部矿业公司11915万股股份,所减持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5%。
该次减持后,高盛仍持有公司股票7315万股,占总股本的3.697%。若按减持期间市场均价8.67元计算,高盛累计套现10.3亿元。
高盛大规模减持后,“奇迹”发生了,西部矿业股价亦从历史最高价68.5元最低跌至5.30元。但高盛不为所动,依然持有,其实,高盛持股西部矿业1.923亿股的全部投资成本只有9610万元,以减持市值和持股成本计算,单单西部矿业5%的股权减持就已全部回收投资,且取得了投资回报高达974.3%的惊人暴利。
同样的故事不胜枚举,高盛参股双汇发展以后,从2003-2008年,双汇发展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长率分别是262.28%和160.46%,但同期其总资产和股权权益仅分别为43.50%和38.47%。
自2004年起已经连续四年分红超过利润的60%,其中以2006年与2007年最甚,分红方案均为每10股派8元,其中2006年度现金分红41084.4万元,2007年度现金分红48479.59万元,分别占当年合并报表净利润88%和86%。2008年每10股派6元,占净利润52%。
中国海王星辰、雷士照明和海普瑞……
想想看,一个上市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议论多,多数情况下保荐人和承销商都是由一家券商机构担当。除了保荐收入外,承销商的承销费用多为承销金额的一定比例,通常是1.5%-3%之间。而仅仅对西部矿业的部分股权套现就已经远远超过了上市费用。
直接投资赚得盆满钵盈,谁还在乎那个无法控制的A股IPO呢?
这当中,高盛对中国平安的投资,高盛自1994年进入,2006年卖出,前后持续了13年。
从2003年至今的7年时间里,高盛在中国内地直接股权投资的项目超过20个。
成为高盛的“公司”
一旦你成为了高盛的“公司”,这时候高盛的投资银行家会站在公司的角度开展咨询的业务。他们向公司推荐或建议并购的适当候选人,就企业资本结构调整,股票回购,以及其他形式的资本重组提出宝贵的建议,当然,一般只要是参与了高盛的直接投资项目的公司,高盛还会帮你开拓海外市场、寻找合资伙伴、招纳最优秀的管理人员,一句话,“保姆式”的投资保障。
比如对吉利汽车的投资就是很好的诠释。
高盛在给吉利做100天计划时,对它的海外销售、采购业务,在发展战略上如何在中国或海外市场完成布局,还有资金使用方面应该如何效益最大化提出了很多建议,这些对公司未来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且被高盛投资的公司后期的股价也会随着“高盛溢价”而得到青睐。而此时最为外界诟病的还有一点就是对投资公司的市场“照顾”,如果这家公司已经上市了,那么对它的评价一般都会比较好,比如高盛高华运作的宁波银行,尽管撰写报告,为公司股东们分析和解释为什么别家在收购要约中开出的收购出价合理或不合理等。
高盛也深知直接投资的“妙处”,所以,尽管遭遇了去年的暴风骤雨式的调查,高盛依然对直接投资“不弃不离”。据媒体报道,高盛首席财务官大卫·维尼亚表示,尽管国会通过的新金融监管法案将限制银行持有公司进行另类投资,但高盛目前并未打算剥离其私募股权(PE)业务。
沃尔克法则规定,限制银行拥有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资金规模不得高于其自身一级资本的3%。
数据显示,高盛目前在私募股权和房地产投资方面有170亿美元的资金,而依据沃尔克法则,公司仅可以拥有20亿美元的此类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