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加快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加快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快发展论文,教育事业论文,成人论文,农村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02)05-0098-03

一、加快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迫切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约8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我国农业作为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农民作为左右着我国整体人口状况的巨大群体,农业劳动者的素质在国家竞争力中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条必由之路,也是我国在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从容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基础。

(一)经济全球化要求大力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

1.经济全球化与教育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各国经济随着国际分工和商品交换的发展日益一体化的进程和趋势。这场由新科技革命所激发的以知识经济为内在驱动力的全球化热潮,正使整个世界经济空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和贸易活动的联系不断增加,使高新科技在各个地区和国家之间广泛扩散与辐射。科学技术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火车头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作为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其知识含量的程度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因此,对于经济全球化所导致的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国家人力资源的优化程度和可获取的数量。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中介,是一个民族发展和振兴的最根本的事业。依靠教育来变个人的生活,依靠教育来提升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关注的焦点。

2.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后,对农村的重要影响,对农村成人教育提出新的挑战

按照国际竞争的规则要求,农产品的工业化程度、规模化程度和标准化程度,是打造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首要条件。这就意味着我国农村现行的生产模式、经营观念以及剩余劳动力等问题都面临着世界市场经济体系的考验,这种考验从深层次上讲是对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挑战。首先,小农户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贡献率的同时,对农业劳动者接受和应用新科技的能力提出挑战;其次,简单粗放式的生产经营观念向工业化、标准化的国际通则和惯例转变,使农产品有好的品质、充实的科技含量打入国际市场的同时,对农产品经营者的市场化程度和通晓驾驭世界市场的能力提出挑战;再次,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开发和素质提高亟待解决;第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我国农业经济同世界经济接轨的基础,这个转变过程对我国农业劳动者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出挑战;第五,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中西文化冲突,必然带来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素质的冲击和影响,加剧了农业劳动者素质的不适应性。由此来看,无论是经济全球化还是国内经济建设现代化,我国农村所面临的重要考验,不是物质资源、地理环境和资金、技术等外部条件的优劣,而是农业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低层次的劳动力,不仅限制了我国农业向科技投入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而且成为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与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二)我国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

现代农业将科技进步与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知识密集型农业代替劳动密集型农业,依靠科技和教育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已成为世界农业的发展趋势。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民由生产型、体力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技能型、智力型的现代农民。

但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口的整体文化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据有关资料介绍,1999年我国家庭劳动力状况是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8.96%,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6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6.0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9.38%,中专占1.57%,大专以上仅占0.4%。

2.“科盲”状况:据有关部门统计,最近几年,我国农村毕业生中,每年有100万高中毕业生和600万初中毕业生返回农村,这些回乡青年在校期间基本上没学过农业技术,是新一代有文化无技术的农民。

3.专业技术人才状况: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在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中,农业技术人员只占2.7%,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显然科技投入不足。目前,“我国每年能取得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只有30%-40%,真正形成规模的不到20%,而一些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70%-80%”,(注:《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9页。)这主要是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素质和数量所决定的。据统计,我国农村平均每万人仅有技术人员6.9%人,约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0.6‰,远远低于美国的2.4‰和日本的2.08‰;平均每7000亩耕地只有一名农业技术人员;每7000头牲畜才有1名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每160个乡镇企业才有1名专业的技术人员。近几年随着农村人才的流失,这种状况更加严重,许多地区平均每万人仅有技术人员4.6%。

4.农民受教育状况:“全国农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仅为3年,而美国为13年,加拿大和日本为14年。美国大部分农场主都是农学院学生,德国农民中有6.7%是大学毕业生,53.2%接受过2~3年的职业教育,日本农民中大学生占农民总数的5.9%以上。”(注:高菊、史传林《入世对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新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32页。)

5.美国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概况:“平均每110个农业人口中有一个大学生。70年代初期,全美国获农学学位的有24.8万人,受过农业中等技术教育的有92.8万人,在校主修农科的大学生有7万人。美国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于其它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而我国农业从业人口的素质却是国内其它行业中最低的”。(注:高菊、史传林《入世对我国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新挑战》: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第32页。)

6.农村人口整体状况:见表1-1

表1-1 中国人口质量基本指标状况表(注:《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8页。)

指标名称

世界排名  

状况说明

人口结构/增长

48

  现行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今后的发展

技术劳动人员 44 很难得到熟练的有技术的劳动人员

高级管理人员 48 很难得到令人满意的高级管理人才

人才外流 45 许多教育良好的人出国

文盲率(1990年) 46 15岁以上文盲占15岁以上全部人口

 22.2%

教育体系 46 教育体系不能满足竞争经济的需要

中等教育注册数

40 受全日制教育的人数占相应年龄人数比

 重很低

义务教育 45 大部分人接受义务教育的水平很低

资源来源:《世界竞争力》1996年

如表中所示:农村人口的状况基本上决定了全国的人口状况,呈“六低”现象:一是整体人口质量低;二是文化素质低;三是受教育程度低;四是管理水平低;五是科技素质低;六是竞争能力低。导致“六低”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农业劳动力接受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低下。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农村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农民的问题,把中国农村中的农民问题解决好,特别是将我国约九亿农村人口的教育问题解决好,那么,中华民族将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就象汤安中先生在《读不懂农民,读不懂中国》一书的卷首语中所言:“中国农民一旦在东方腾起,将从根本上改变世界格局”。(注:汤安中:《读不懂农民,读不懂中国》北京改革出版社第1页。)

二、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现状

成人教育因其在教育功能上具有直接性、速效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农村成人教育应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范围最广,任务最重,受教育者年龄跨度最大,人数最多的教育类型。建国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的成人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据2000年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截止到1999年,全国农村的文化技术培训学校已达70.60万所。其中,农民高等学校3年,农民中专学校400所,农民技术培训学校52.3万所,农民中学3622所,农民初等学校17.19万所。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人数4.6亿,1999年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村劳动力有9846万多人,培训率占当年劳动力的21%。(注: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第282页。)此外,近十年来,全国共培训县以上农业领导干部近3万人,培训农业技术、教育和管理人员近160万人次,培训乡镇干部100多万人,培训农民3亿多人次,平均每年有3000多万农民接受不同层次的技术培训。应该说,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是广大农村教育工作者长期辛勤耕耘与奋斗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组数字与我国农村成人教育昨天的状况相比,我们是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但是,我们今天所要面对的却是在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上都远远地超出我们现状的发达国家。我们同世界各国的竞争是在一个时间概念内,但我们在教育的竞争上却不在一个等量级中。所以,在把握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时,应该是教育数量的扩张与教育质量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

(二)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我国农村的成人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曾多次下文,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指出:“国家实行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注: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法制出版社第3页,1998年2月版。)明确规定了成人教育的法律地位,但由于教育对改善人口结构的隐性功效不如计划生育工作来得更明了、更直接,因而在我国广大的农村,计划生育工作搞得红红火火,制定了许多带有地方色彩的强制性村规民约,而相对于对提高人口质量至关重要的教育问题,却显得有些门庭冷落。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农村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价值得不到充分的重视,教育投入严重欠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机构问题:我国农村的成人教育多数采取了县(市、区)、乡(镇)、村主办成人学校的三级管理模式,但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多数机构设置不合理,机构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由上到下的通畅有序的管理体制。

2.师资问题:首先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素质偏低;其次是师资明显不足,缺口较大;三是师资来源渠道广泛,教学水平差异较大;四是由于农村成教教师待遇偏低或不能保证落实等原因,现有教师队伍不稳定。

3.教学设备与场所问题:由于经费投入不到位,导致教学设施落后,办学基础条件差,有的乡(镇)成教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只是一间房,两张桌,一块牌子,一个戳子的初始状态。

4.教材问题:农村成教的教材,大部分采用的是乡土教材或称民间教材。由于没有系统的教学计划,教材的选用随机性较大。教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

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我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

1.科学规划: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层次、教学方法既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水平相适应,又要面向世界与未来,同世界经济接轨。因此,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层次的农村成人教育体系。从实际出发,对各个地区的农村成人教育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办学层次和规模,实行目标管理。

2.建立专门机构:我国目前的农村成人教育,牵头的机构比较多,农业部、教育部、科技部门以及文化、宣传、组织部门等,都根据各自部门的需要在县(市)、乡(镇)设立了门类繁多的农村教育机构,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但缺乏统筹安排和总体布局。有些地方出现了在经费、师资、场所、设施等方面互相争夺与扯皮的现象。这种表面上的繁荣,不利于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办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因此,有必要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专门的机构,利用从各级党政机关精简的人员,组成“农村成人教育指导中心”,形成农村成人教育的集团优势,由上到下,统一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使农、科、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各地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发挥更高的效益。

3.设立“中国农村成人教育专项发展基金”:我国在教育投入上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先进国家,并且还低于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据资料载:1993年美国公共教育人均支出为1172美元,法国为1245美元,而我国只有9美元,和印度尼西亚并列排在46个对比国家和地区的最后,只相当于印度的2/3,菲律宾的1/2弱,泰国的12%。(注:《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71页。)国家财政用于成人教育的经费不超过教育经费的5%,而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就更少,再加上基层领导对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认识偏差,多有欠拨和挪用农村成人教育经费的现象出现,“造成了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一元钱的现状”。(注:黄勇《投入——农村乡(镇)文技校发展的基础》北京成人教育,1997年第6期,第41页。)这种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穷国办教育,必须走广开财源、多方筹资的路。除政府拨款及乡(镇)征收的教育附加费、职工教育费等,在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认识的基础上,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按系统动员发动捐资,争取社会各界的捐资助学,设立“中国农村成人教育专项发展基金”。款项由中央统管,按照农村成人教育县(市)、乡(镇)、村三级办学的体制,实行“专项发展基金”的分级管理制度。专款专用,对挪用和滥用“专项发展基金”的各级政府的主要领导和个人,实行一票否决,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惩处。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培训和竞争上岗,对于确实不适合担当教师的人员,应及时作出调整,保证教师队伍应有的质量;积极吸收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成人教育任教,增加成教工作的活力和朝气;聘请有一技之长或实践经验丰富的农家能人到课堂担当实践课指导教师;与大专院校挂钩,实行农村成教师资与院校师资的双流向进修,更新知识结构;切实保证农村成教师资人员的待遇,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5.灵活办学:改变农村成人教育多以扫盲教育和初级培训为主的教育层次,大力举办多规格、多形式、多层次的成人学历教育,包括研究生教育,真正形成农村成人教育的多规格教育立交桥,满足各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国际化的挑战贮备多层次的各类人才。

6.加强教材建设:首先,农村成人教育的教材,应根据其教育目的、按照各教学形式、层次的要求统一编定;其次,妥善处理教材的思想性与科学性、观点与材料、理论与实际、知识技能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基础知识与当代科学新成就的关系,突出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和特点;再次,统编教材与乡土教材结合使用,做到农村成人教育教学的“面”与“点”的有机结合,达到立足本土,面向未来的教学目的。

7.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活动,对尚未进入和已经进入某一特定岗位的劳动者,进行职业技能和新科技方面的开发与训练,加大新科技和新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中的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这种职前职后的技能培训,从我国农村的现状看,对解决农村现行的“科盲”问题、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农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等问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国际大背景看,迅速接受新技术与技术创新,将成为带动本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作为农村成人教育的任务,除了提高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外,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应是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核心任务。

标签:;  ;  ;  ;  ;  ;  ;  ;  

加快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