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 温州市蒲州育英学校 325027
【摘要】在小学时期,体育教学不仅肩负着推动学生熟练运动技巧的工作,同时肩负着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任务。因此,文章根据小学体育教学中健全人格的有效培养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健全人格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7-097-01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组织的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总书记还强调要建立“健康第一”的教育观念,开齐开足体育课,有助于学生在体育锻炼当中体会乐趣,增强体魄,健全人格和磨练意志。习主席还强调提出,培育德才兼具的实用性人才,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方位的发展,不单单是学校、家庭、同时还是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一、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通过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不单单能够让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获得加强,同时可以让学生暂时离开紧迫的学习氛围,在心情放松的情况下循序渐进地把握了运动技巧,让学生的身体素质获得有效加强。体育课在小学生心里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枯燥,相反是十分有趣的。经过体育课堂教学,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运动的乐趣,同时愿意和身边的人分享运动带来的乐趣,推动学生身心素养的健康发展。此外,体育老师应该准确地引导学生展开体育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身心的健康良好发展。例如,我所在的班级有一名性格孤僻的男生,这个男生是在三岁的时候被父母在孤儿院中抱养回家的,在领养期间,养父母总是虐待她,在四岁的时候养父母曾多次把孩子送回孤儿院,可孤儿院也觉得难管又将其送回。最终,养母看着孩子太可怜就把其留下抚养,一直到现在,这个孩子都是跟着六十多岁的奶奶共同生活。体育老师可以引导这名男同学展开篮球或者是足球等运动项目的比赛,让他能够更加开朗,多和同学们接触,从运动的乐趣中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美好。如果是针对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展开体操等体育项目,按照学生的身体实际情况展开针对性的训练。
二、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培育学生自我意识应该从细节和小事作为着手点,应该遵照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准则,掌握好联系的困难程度与强度,没有固定的要求;并且坚定因材施教的准则,在教学过程当中了解所有学生的特长和喜好,展现每个学生具备的优势展开教学,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充分体会到胜利的乐趣,慢慢建立起信心。对于低年段和中年段的学生需要详细、直接一些;对于高年段的学生,就需要他们用概括化的想法看待自己,推动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实现一个更高的层次,指引学生察觉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有利于扬长避短,促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去感受维护个人尊严的自我情感,当作支配学生们加入体育运动的一种驱动因素。比如投掷类的项目,针对身体体型过胖、跑步速度较慢的学生,可以让学生多练习这项运动,获得优异的成绩,树立自信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练习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合适的契机适量地运用鼓励的语言第一时间给予激励与认可,比如“你这项目练的不错,有天赋啊!”“多加练习,你能做的更好!”等等鼓励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与自己的进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继而清除自卑心理。通过加入体育实践活动,转变部分学生孤僻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建立起勇敢和自信的人生观。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过去的体育课程教学大多是老师讲述,学生收听同时展开练习,属于一种学生被动接收老师教学的过程。在素养教育极力推广的当下,体育老师应该致力于展开教学改革,并且应该重视学生创新观念的有效培养,老师应该给所有学生创造练习的契机,使其在体育教学活动当中可以尽自己所能,勇于尝试,敢于改革创新。这样一来有利于学生自主寻求各式各样的学习目标与方式,体育老师应该积极听取学生提出的建议同时做出反馈,如此对于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十分有利。
四、培养学生情绪的控制力
塑造、设立人格教学环境,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不过不代表就放任学生自流,学生当中也存在诸多的不良现象。追其源头是因为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社会和家庭对学生的期望太大,负担太大,学生内心感到十分得焦灼、抑郁,状态消极,如若任由其发展下去未来会对学生的生活、学习与健康的成长造成很大的影响。我们就应该主动运用课堂教学的特征,应用多元化的方法给学生展开引导,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观念,塑造个性,转变气质,提升学习水平。并且在体育教学的躲避与加入、个人和团体的多种冲突当中,培养学生开朗向上,正大光明的道德素养。在与对手进行激烈的交手时,学生们学着冷静、退让与宽容。情绪属于一种心理现象。不过随着这一心理现象发展的却是一系列繁琐的生理变化。当人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主管运动神经中枢在这当中的兴奋度上升,主要负责学习的部分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则处在比较压抑的情况下获得了休息的契机。并且,在运动过程中,引发血浆当中的某些激素水平降低或者不发生变化又或者不再上升,促使精神的刺激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继而让过度紧绷的大脑神经活动了放松,缓解了精神上的负担。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多组织激励学生加入到跑步、下五子棋等运动项目中。这几种运动项目可以磨炼小学生的耐力,保证情绪的状态稳定,减少急躁的情绪现象。老师在展开引导的过程中需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调节控制心理的有效方式,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比如转移自慰法,在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引导学生多想一想可以令自己愉悦起来的事情等,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调控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人格的健全有效形成要求具备个人魅力且专业素养较高的老师来引导学生,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时候,展现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活动的目的为的是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提升学生情绪的控制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观念以及学生的成功意识。
参考文献
[1]侯隽.小学体育教学中“立美教育”的实施途径研究[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1):187-188+186[2019-03-05].https://doi.org/10.16730/j. cnki.61-1019/g8.2019.01.121.
[2]何丽军.素质拓展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融入[J/OL].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1):198[2019-03-05].https://doi.org/10.16730/j.cnki.61-1019/ g8.2019.01.128.
论文作者:陈忠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小学论文; 人格论文; 老师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乐趣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7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