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神经外科 352100
【摘 要】目的:分析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开颅切除术后瘤床出血情况。方法:选取本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60例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已经接受了开颅切除术,仔细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理特征及术后瘤床出血情况。 结果:研究表明,260例患者中颅内出血24例,其中血管瘤型、分泌型以及过渡型脑膜瘤患者术后的出血率较高,分别为22.22%、17.39%、13.33%,其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随访调查,24例瘤床出血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再次手术清除血肿;6例患者的瘤床出血量<20毫升,均予以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有2例偏瘫现象,均予以相应的治疗。结论:不同病理亚型与大脑凸面脑膜术后的瘤床出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开颅切除术;瘤床出血
脑膜瘤是最为常见的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与颅内脑外,其中大脑凸面的病发率最高。针对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一般为开颅切除术[1]。目前,关于不同病理亚型和术后瘤床出血存在相关性的报道很少[2]。故本研究,主要通过对260例患者术后瘤床出血情况进行分析来探究二者间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于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260例不同亚型大脑凸面脑膜瘤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已经过MRI头颅检查,均已确诊为大脑凸面,其最大直径为3.0至7.0㎝之间,平均直径为(4.62±1.57)cm;其中152例男性、108例女性;年龄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23±3.56)岁。其纳入标准为;其中包括额部(n=98)、颞部(n=78)、顶部(n=62)、枕部(n=22);凝血功能正常;血小板计数大于等于150×109/L。
1.2方法
260例患者均接受开颅切除术。由经验丰富的副主任以上医师主刀,首先对患者的肿瘤部位进行确定,然后进行手术入路,对肿瘤最大直径>6.0cm的患者予以脑血管造影术,对其血供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后进行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3]。手术过程中,利用显微镜进行辅助治疗,将肿瘤处的硬脑膜充分暴露后,扩大术野并进行肿瘤分块切除,同时进行充分电灼,之后对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予以阻断处理,对于“过路”血管应予以充分保护,避免脑挫裂伤、瘤周血管牵拉伤,注意术中尽量减少对脑压板的使用[4]。然后,充分利用显微镜,在其高倍视野下对瘤床进行观察并进行彻底止血。关颅时,让患者的血压水平迅速恢复至术前血压水平,同时对瘤床进行5min观察,随后将生理盐水灌满瘤腔,避免脑组织塌陷,从而累及周桥静脉破损出血。此外,对完全切除肿瘤可能浸润或者已经浸润的脑硬膜,切除完毕后予以脑硬膜人工修补缝合。随后进行颅骨缺损修补成形术,且术中出血量不得超过1000毫升。
手术结束后,可予以患者抗痫药物治疗,对有癫痫病史的患者追加镇静剂,同时予以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有效预防脑血管痉挛。
1.3观察指标
分析术后脑膜病患者的瘤床出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瘤床出血率
260例患者中颅内出血24例,术区包括硬膜外血肿(n=2)、脑内血肿(n=1)、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n=1)、瘤床出血(n=20)。各血肿均在术后24小时至72小时内形成的。260例患者中血管瘤型、分泌型以及过渡型脑膜瘤患者术后的出血率较高,分别为22.22%、17.39%、13.33%,其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管瘤型的出血率最高,且明显高于分泌型和过渡型,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预后情况及随访结果
24例瘤床出血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其中有4例需要同时予以骨瓣减压术;6例患者的瘤床出血量<20毫升,均予以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所有患者均已经完成了12~36个月的随访调查,期间并没有死亡病例,但存在少数肢体偏瘫现象,共2例,1例予以相应的放射治疗,1例予以开颅手术切除。
3讨论
术后瘤床出血属于术后并发症,会给患者增加一定医疗费用,同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预后不佳[5]。根据国内外相关报道,术后瘤床出血可能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操作、凝血功能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6]。故本次研究已经将类似的干扰因素排除。
本研究表明,260例患者中颅内出血24例,术区包括硬膜外血肿(n=2)、脑内血肿(n=1)、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n=1)、瘤床出血(n=20)。其中血管瘤型、分泌型以及过渡型脑膜瘤患者术后的出血率较高,分别为22.22%、17.39%、13.33%,其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管瘤型的出血率最高,说明不同的病理亚型能够影响其瘤床出血率。血管瘤型患者的脑膜瘤卒中存在许多微血管,同时肿瘤细胞中的VEGF能力十分强大,且明显强于其他亚型,故VEGF能够综合调控细胞因子,并且使脑内供血动脉延伸至瘤内,形成肿瘤血管网。因此,根据本研究结果及血管瘤型的病理特征可以推测不同病理亚型对术后瘤床出血存在一定的影响,且血管瘤型的术后瘤床出血率较高。
综上所述,不同病理亚型与大脑凸面脑膜术后的瘤床出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参考文献:
[1]沈波,苏卢海,张世渊,等. 大脑凸面脑膜瘤显微切除术后瘤床出血与其病理亚型的关系[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6,39(2):186-188.
[2]林亚南,程敬亮,张勇,等. 大脑凸面小型脑膜瘤瘤周水肿的MRI表现与其病理亚型的关系[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4):347-350.
[3]朱贤春,黄友梅,汪靖.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预防大脑凸面脑膜瘤切除术后癫痫的疗效观察[J].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11(9):7-8.
[4]钟斌. 侵袭性凸面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J]. 当代医学,2017,23(11):3-6.
[5]陈艳超,雷春艳,刘鸣. 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与预后关系的系统评价[J]. 中国卒中杂志,2015,10(10):827-834.
[6]罗鑫,杨攀靖,冯杰,等. 经鼻与开颅手术切除前颅底脑膜瘤的Meta分析[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9):946-951.
论文作者:陈正雄,丁志君,沈建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患者论文; 凸面论文; 术后论文; 血肿论文; 亚型论文; 大脑论文; 病理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