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渠县龙潭乡中心学校 渠县 635200)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贴近学生生活,适应社会发展。我们现在的初中化学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更要特别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让他们了解当今科技发展的动态,关心人类社会发展与化学的关系。如:环境保护、资源能源、卫生健康、材料运用等,还要让学生了解当前人类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特征。在平时的教学中,因此,必须加强社会实际生活与化学教学的联系,努力使化学教学内容社会化、生活化。那么,怎样实施化学教学生活化呢?
一、用生活现象导入化学教学
课堂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知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实例,导入化学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鲜感。例如,在学习绪言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身边与化学有密切联系的实例:铁锅为什么会生锈?高温的油锅没有点燃为什么能着火,怎样扑灭?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等。又如,在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内容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导入:为什么古代的千年字画至今保存完好?自然界的溶洞奇形怪状,你知道是怎么形成的吗?舞台上的云雾散开后为什么不会留下水呢?建筑工人用石灰浆刷墙,为什么墙壁越来越白还会“发汗”呢?葡萄上经常有一层蓝色的东西附在上面,你知道那是什么吗?超市里出售的活性炭可以用于冰箱除味,你知道其中的奥妙吗?
二、创设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中创设一些与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落实相关的化学知识,培养其能力。例如,在讲授燃烧和灭火一课时,我们就可以这样做:事先在一块抹布上撒少量酒精,放在实验台上。在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观察火柴的燃烧,在“不经意”间把火柴丢到了事先准备好的抹布上,引起了“火灾”。这时,学生马上加入到了灭火的行动中,不知不觉就引导学生投入到有关燃烧和灭火的学习中来。通过这个情境的创设,学生们不但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火灾的现场,参与了灭火事件,而且落实了有关消防知识,进行了一次消防安全事故的处置和逃生训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元素这一课时,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来创设情境。先提问,当前电视节目播放频率最高的节目是哪一类,通过学生回答,得出是广告。再通过大屏幕展示一些补钙、补锌、补铁的广告,请学生回答这里的钙、锌、铁是否指的是这几种单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元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化学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如:为了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变废为宝,政府部门率先在城市实行垃圾分类回收。通常,绿色箱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垃圾,黄色箱用来装不可回收垃圾。大家思考一下,能放人绿色箱的垃圾有哪些?该放人黄色箱的垃圾又有哪些?讲到空气的成分及氧气和氮气的性质时,让同学们思考生活中拔火罐的原理。灯泡里的气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大家喜欢吃的土豆片包装里装有什么气体?作用又是什么?让学生了解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认识人类影响环境的性质和含义,从中培养学生爱扩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在讲到农药和化肥时,要讲清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产生重要的作用,又要强调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地土壤退化及水、大气和环境污染的问题。讲到合成材料,介绍三大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推动了其它行业的进步,在大大的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同时合成材料废弃物的急剧增加也带来了环境问题,现在的白色污染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学到碳及其化合物这一课题时,在讲过二氧化碳的一般性质后,就可以介绍湿室效应及其危害,那么,如何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呢?可让学生思考、讨论后,再看二氧化碳的循环示意图,此时,保护森林资源、绿化荒山的意义就不言自明了。
四、布置生活化的化学实践探讨
学生作业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例如,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有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实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是知识理解的延伸与升华。化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堂中的知识,更要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课后实践探讨生活化才能真正实现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例如,教学“燃料与热量”时,可从学生对三大可燃性气体的认知出发,就新能源问题展开联想,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位能源专家,你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呢?”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感受到了他们所学的化学就在他们身边,体现了化学与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又突出了化学的人文价值。
再如,通过“化学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总结服装商场如何鉴别“真丝”与“人造丝”,不同衣料的优缺点、洗涤和熨烫注意问题;珠宝店鉴别真假金银的方法、常见宝石的主要成分及如何保养;居家装修如何选购绿色材料;家庭饮食如何平衡膳食,食品中的防腐剂和添加剂的利与弊,等等。
总之,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掌握书本知识上,而应着力于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化学是一门离不开生活的学科,作为一个化学老师,特别是作为学生的化学启蒙老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教会学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化学现象是初中阶段化学的最重要的任务。而这两点刚好是互相促进的,化学课堂生活化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手段。
论文作者:吴建兰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化学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生活化论文; 情境论文; 作业论文; 垃圾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11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