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在PICC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姜丽

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淮安 223002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在PICC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有利于提高PICC 护理教学质量和护生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教学;PICC;护理教学;护生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目前PICC的使用作为保护血管的一种静脉治疗方式,与其它通路器材相比,因其具有留置时间长,插管操作并发症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已在临床被广泛应用[1]。PICC 操作技术难度大,相关理论水平要求高,护生在护理及操作中易产生畏惧心理,加之本科护生数量逐年上升,带教老师年轻化,为了让临床带教工作更加流畅,护生规范掌握操作步骤,尽快适应临床工作,2013 年10 月~2014 年10月将临床路径的先进工作模式理念应用于PICC 临床护理带教中,保证护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按计划目标内容进行学习,快速掌握PICC 技能和相关知识,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转科的实习护生60名,男7名、女53 名,年龄18~22 岁。将护生随机分为12 组, 每组5名,12 组中选择奇数组为对照组,选择偶数组为观察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名。两组护生均处于学习的同一阶段,在年龄、理论成绩、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综合素质、临床带教老师等方面无差别。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具体方法如下:护生进入科室后,带教老师按照PICC护理路径教学要求的内容进行授课和考核。由护理部、护理专家、医院PICC小组护士根据PICC操作的特点和要求,制订PICC 带教临床路径。临床带教老师为主要实施者,根据护生的接受能力按路径要求进行带教、考核。护士长和静疗专科护士定期检查带教路径执行情况,抽查护生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情况,并及时纠正。第1周为理论学习:第1天介绍与静脉输液相关的医疗事故、何谓PICC、PICC的优点、PICC应用指征及禁忌证、熟悉常用的规格、种类及适用范围;第2天讲解PICC 相关的血管解剖、病理生理学、血液和部分药物pH值、渗透压等;第3天介绍PICC静脉选择与评估、最佳血管的选择、导管尖端位置的确定方法及意义;第4天学习颈外静脉、颈内静脉穿刺术的解剖学基础、肘上穿刺与肘下穿刺的比较、选择PICC时要考虑的因素等;第5天介绍医嘱、知情同意书内容及签订的意义。第2周为模拟操作:第8天由带教老师示范,在模具道具上演示PICC标准操作流程、置入长度、臂围的测量、学会选择合适的血管、掌握扎止血带、手套冲洗的方法、患者肢体摆放及配合、贴膜的使用、正压接头的使用、注射器的选择、冲管及封管手法;第9 ~12 天熟练模拟操作;设定预期目标、评价带教效果。第3周为真人操作;第15~16天由带教老师操作,护生观摩;第17~19天护生在带教老师带领下行PICC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冲管和封管的操作程序、肝素的配制、更换正压接头及敷贴、设定预期目标、评价带教效果。第四周:第22天学习PICC表格记录、PICC健康教育;第23 ~24 天学习PICC 带管期间的相关并发症临床表现、原因分析及防治;第25天巩固复习出科考试,查漏补缺。在整个教学路径中,应随时与护生进行讨论,了解需求和方法合不合适,如有变异要对变异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直至达到满意效果。实习期间要求护生每周总结学习心得,以了解护生每周实习情况及对带教老师和带教工作的要求,设定预期目标,评价带教效果。

1.3 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所有护生统一进行PICC理论、操作考核。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 ± s 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满意度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教学效果临床路径教学法使教学流程标准化、程序化、最佳化,使教学内容规范化和标准化[2]。路径教学细化带教内容,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带教,讲解、示范、指导、评估,避免了教学过程的随意性。传统带教计划目标不具体,无完成日期,教学双方对教学计划的落实认知不统一。路径教学要求护生和带教老师按临床教学路径完成各项计划,及时评价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促使护生和老师进行沟通与了解,使老师进一步熟悉护生的认知水平、思想状况和知识掌握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PICC临床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临床路径教学法规范了PICC带教行为,明显减少了传统教学不按时、漏教、缺教的缺陷,提高了教学质量。

3.2 提高护生满意度临床路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存在持续改进的过程。临床路径教学法促进护生与带教老师之间的互动,老师按照教学路径有计划实施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多使用鼓励性语言,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主动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师生关系密切,提高了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老师不断钻研业务,达到教学相长,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护生对临床带教的满意度。

3.3 提高护生PICC操作维护水平PICC因有留置时间长、保护患者血管、患者痛苦小等优点,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路,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连续性,减少了穿刺的次数和护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3]。临床路径教学法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循序渐进使护生的操作维护能力提升,并较全面掌握PICC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程序。

综上所述,临床路径教学可以提高PICC带教质量和效率,提高护生满意度。因此应在以后的PICC临床带教中不断推广临床路径教学法,以达到PICC临床带教效果最优化。

参考文献

[1] 钟华荪,张振路.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46.

[2]张丽娟,卢兴烈. 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2):113.

[3] Tiltonb. Rlow to finture your PICC care[J].RN,2006,69(9):3025.

论文作者:姜丽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临床路径在PICC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姜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