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跨国经营论文,实证研究论文,中国民营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民营企业跨国经营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早已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对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推动更多的中国企业迈出国门,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研究方法与结果
笔者于2002—2005年对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进行了考察。考察对象是有海外经营业务的生产型企业。企业调查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目的,设计了问卷,每个问题按照5个等级评分回答(1=最弱;2=较弱;3=一般;4=较强;5=最强),共收回有效问卷468份。二是企业实地调查。笔者对浙江、江苏、上海、山东、山西、辽宁、河北、河南、湖南、北京、天津、重庆、云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安徽、江西、吉林等省、市60家跨国经营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企业负责人平均接受了2小时至3小时的访谈,坦率地回答了有关提问。三是对相关问题进行考察。作者结合工作需要,考察了我国民营企业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比利时、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老挝,以及我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兴办企业26家,和境外在中国境内投资的民营性质企业100多家,收集了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互配合,提高了所获信息的准确性。[1]
1.所调查的468家中国民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在所调查的468家企业中,有82%的企业为私营企业,18%的企业已由原来的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企业所在行业涉及轻工、纺织、机电、五金产业。主要产品有服装、鞋、袜、烟花、礼品、工艺品、塑料编织、合成革、包装印刷、水彩笔、灯具、打火机、眼镜、不锈钢、小五金、汽车零配件、阀门、泵业、电器、食品、农业、化工系列等。从所调查企业的产品属性看,有73%属于劳动密集型,有22%属于技术密集型,只有5%属于资本密集型。从技术水平看,有33%的企业所使用的生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61%企业的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从雇用人数看,从12人到3800人不等,平均每家企业为362人。从生产规模看,占78%的企业年销售额在5000万元以下,最低的为149万元,有7家企业的年销售额超过7亿元,最高的为8.6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年销售额为4415万元。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经营业务已经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表1显示,468家企业平均海外销售占总营业额比重为30%至85%不等,海外营业额最低的一家为25万元,最高的为3.2亿元,平均每家企业的海外营业额为2276万元。
表1企业海外经营阶段
经营阶段 企业数 %
积极出口阶段 267
57
试验性出口阶段 93
20
前出口阶段 61
13
国际战略阶段
47
10
资料来源:调查数据并整理,下同。
2.企业所处的海外经营阶段
从表1看,中国民营企业有57%在积极出口阶段。从60家企业的实地考察看,中国民营企业在21世纪的经营战略重点已转向海外。
3.企业海外经营方式
从表2看,目前,中国民营企业以直接出口代理为主。从60家企业的实地考察看,间接出口代理和贴牌生产出口只是企业海外经营的过渡形式,而直接出口代理和在国内建立出口子公司,以及在海外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是中国民营企业未来的海外经营重点。
表2企业海外经营方式
经营方式 重要性评价
直接出口代理3.0
间接出口代理2.4
贴牌生产出口1.6
建立出口子公司 1.4
技术转让1.4
建立合资企业(生产型)1.4
建立独资企业(生产型)1.2
4.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
在目前阶段企业首先要解决的是产品销路的问题。表3列举不同的因素对企业选择海外市场的影响。结果说明,市场规模与潜力和销售渠道稳定是影响中国民营企业选择目标市场的两个最重要因素。其次,国外的税收优惠和市场环境也是中国民营企业跨国经营考虑的重要因素。
表3企业海外目标市场选择
影响因素 重要性评价
市场规模与发展潜力 3.3
销售渠道稳定3.1
税收优惠2.5
政治、经济和金融稳定2.5
投资回报率高2.2
容易拓展第三国市场 2.2
基础设施良好1.8
其他1.2
5.跨国经营动机
调查表明,在目前阶段,中国民营企业从事跨国经营的主要动机是拓展海外市场。从表4可以看到,除开拓海外市场以外,获得海外市场信息和较高的利润列企业跨国经营动机的第二位。此外,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获得先进技术也是民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目的之一。
表4企业海外经营的动机
海外经营的动机 重要性评价
拓展海外市场的需要3.8
获得海外市场信息 3.4
获得较高的利润3.3
积累跨国经营的经验, 2.6
培养国际化经营人才
获得先进技术 2.6
内需不足,国内市场竞争压力大 2.5
降低成本 2.5
分散经营风险 2.4
获取海外资源 2.4
母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 2.1
其他 1.5
6.跨国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
对于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而言,开拓海外市场,实施跨国经营战略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从表5看,企业在海外经营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障碍是缺乏懂国际经营的人才和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
表5 为促进企业海外经营需要解决的问题
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要性评价
企业国际化经营人才吸引和培养3.2
企业的管理能力 3.1
企业的技术水平 2.9
缺乏海外市场信息和相关服务 2.5
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经营机制 2.3
改善海外投资管理体制2.2
外汇短缺1.9
其他1.4
7.企业合作的主要动因
表6显示,跨国经营企业合作的主要动因首先是远景效益、资金互补、销售网络互补,其次是人才、技术互补和品牌、资源互补。对60家企业的调查表明,跨国经营企业无论与国内还是与国外关联企业开展合作,都比相互竞争综合效益好,风险小。可见,企业合作是跨国经营的重要途径。
表6企业合作的主要动因
主要动因 重要性评价
远景效益2.9
资金互补2.9
销售网络互补2.9
人才互补2.7
技术互补2.7
品牌互补2.6
资源互补2.6
产品关联2.4
规模经济2.3
近期效益2.3
正式组织作用2.0
政府部门领导要求2.0
非正式组织作用 1.7
8.企业的竞争力
跨国经营对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起着推动作用。表7显示,列中国民营企业竞争优势前五位的分别是:产品质量、良好的信誉和顾客关系、工艺水平、生产运行和管理能力。列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劣势后五位的分别是:小规模技术、低价、获得母国政府支持、使用当地资源、企业组织机构。
表7企业竞争力相关因素
因素
重要性评价
产品质量 3.2
良好的信誉和顾客关系 3.2
工艺水平 3.1
生产运行 2.8
管理能力 2.8
品牌优势 2.6
研究与开发2.6
人力资源 2.6
市场营销 2.5
企业整合能力 2.4
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2.3
售后服务 2.3
资本充足 2.1
企业组织结构 2.0
使用当地资源 1.9
获得母国政府支持 1.8
低价 1.8
小规模技术1.6
9.企业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从表8可以看出,有70%的跨国经营企业的领导方式是以协商式为主,有54%的跨国经营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人、事、战略目标相结合为主。这显示出家族式、朋友式和技术合作式民营企业体制的民主性、灵活性和综合性。
表8企业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
领导
企业数 占比
管理方式 企业数 占比
方式
(%)(%)
协商式
328 70
人、事、战略25254
目标相结合
参与式75 16
以人为中心 10322
独裁式56 12
以事为中心
7516
其他 9
2
以战略目标为 33 7
中心
— — —
其他 5 1
10.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方法
表9显示,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最有效激励方法是岗位责任制,其次是目标激励和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制度规范和考勤考核也很重要。
表9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方法
方法
重要性评价
岗位责任制3.2
目标激励 2.8
提高工资与福利待遇2.8
制度规范 2.6
考勤考核 2.6
表扬 2.2
思想教育 2.2
综合保险 1.9
高年薪1.8
批评 1.8
其他 1.1
11.企业的管理职能
无论从表10观察,还是从实地考察,中国民营跨国经营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十分重视五项职能的管理,管理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表10企业的管理职能
职能 重要性评价
领导 3.0
组织 2.8
计划 2.7
战略 2.6
控制 2.5
12.跨国经营企业的资源与管理资源
表11显示,人力资源是跨国经营企业的首要竞争资源。在实地考察的60家企业中,有三分之一的企业聘请了国外的设计师和工艺、管理方面的专家,这对企业技术本地化起了重要作用。市场资源、组织资源、资金资源以及管理资源对于跨国经营也是非常重要的。
表11跨国经营企业的资源与管理资源
企业资源
重要性管理资源重要性
评价 评价
人力资源3.4企业决策水平2.9
市场资源2.9企业管理能力2.8
组织资源2.8管理制度2.7
资金资源2.6协调与运行能力 2.7
管理资源2.6企业内部工艺技术2.6
流程的整合能力
知识资源2.4管理信息系统2.2
社会资源2.3企业资源的内部整2.2
合能力
固定资产2.2企业资源的外部整1.9
资源 合能力
自然资源1.9 — —
储备项目1.7 — —
13.企业今后五年跨国经营发展趋势
在展望未来五年企业的海外经营前景时,60%的企业认为其海外经营业务将会“平稳发展”,39%的企业认为将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从经营方式上看,直接出口仍然是近几年海外经营的主要方式,占72%,有13%的企业已经或将要采取贴牌生产和品牌出口并重的方式(见表12)。
表12 对企业海外经营方式的未来5年发展预测
经营方式企业数 占比(%)
以出口为主337 72
贴牌生产和品牌出口并重61 13
以贴牌为主33
7
准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32
7
进行技术转让
5
1
二、结论
1.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的国际化进程依然遵循渐进的发展规律。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民营企业,在改革开放的特殊条件下,面临着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双重压力,企业国际化的路径和特征与国外企业相比有所不同,企业内向国际化在整个国际化过程中起着突出的作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国外厂商搞加工装配,使企业在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上有了质的飞跃;通过不间断的技术合作,企业能够不断实现技术升级,使技术创新成为一种持续的发展过程;建立中外合资企业,是企业之间全面合作、优势互补的良机。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合资、合作过程中,学习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为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因此,中国民营企业内向国际化是其外向国际化的必要基础和条件。[2]
2.在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学习、合作、创新始终是融为一体的,并成为企业国际化的关键因素。从调查中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在引进技术中,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是为我所用,在引进的基础上改造和创新。[3]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营企业把技术引进看作是一种广义和持续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方式和内容。
3.从跨国经营的方式上看,间接出口、直接出口和设立国外分公司是目前中国民营企业海外经营的主要方式。近两年中国民营企业在外贸领域的高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进出口权放开产生的政策效应。对于刚进入外贸领域的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来说,进出口贸易要进一步发展仍面临一系列障碍。在调查中,企业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民营企业在出口配额方面仍不具备平等的竞争地位;资金瓶颈问题一时难以解决;许多中国民营企业由于在银行缺乏相关的信用记录,很难在银行通过单据抵押等方式提前支取货款,只能等买方将货款支付给银行后再拿到钱,这就造成了大量资金积压,给企业的资金周转带来困难。另外,海外市场销售渠道不畅是它们进出口最感到头疼的事。[4]
4.在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关系中,建立国际化社会经济网络。中国民营企业通过建立正式组织的行业协会和非正式组织的商业伙伴(如客户、经销商、供应商、服务商、竞争对手、政府等)关系。这些合作的网络关系给企业创造了新的商业机会,获得经营技巧,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可能,提高配套成龙的生产功效,实现服装、鞋、眼镜、打火机、灯具、烟花、五金、工艺品、汽车零配件等产业的集聚,促进企业国际化发展。企业之间的彼此合作和相互依赖,是通过企业在网络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的。
中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过程,是合作与竞争交互作用的网络化过程。在国际化的初始阶段,企业经营以国内市场为主,在同一行业里的企业,相互压价,恶性竞争,淘汰和兼并了近三分之二的小企业。国内的激烈竞争使它们有意识地寻求向海外发展的机会,与行业内有实力的国内外企业进行合作。在海外市场的积极卷入阶段,企业借助于合作伙伴的渠道,海外业务不断拓展,利用已有的网络关系,建立起稳定的海外经营渠道,并投入企业资源扩大海外经营网络,进而建立起国际化的社会经济网络。[5]
5.在重视管理资源的同时,实现企业资源的集聚。中国民营企业在重视管理资源的前提下,十分重视企业人力、组织、市场等资源的开发,以获得超常规绩效的企业资源,从而提高效率与效益。这些能够协调、集聚、转化和创造有价值、稀缺、不可完全模仿和替代资源的能力,正是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化持续竞争优势之源。
6.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政策性的支持力度仍需加强。中国加入WTO以后,市场开放是双向的。中国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大大提高。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调查表明,中国民营企业在未来五年的海外经营将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对于“走出去”战略的政策支持,不少企业表示担忧。它们认为我国海外投资政策管理体制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制约了“走出去”战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