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人才资源现状和存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津市论文,人才资源论文,存在问题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天津市人才资源状况
1.天津地区人口资源文化程度状况及优势
1996年天津市户藉人口年末总数898.45万人,在业人口515.3 万人,职工人数289.59万人。
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天津市人口总数中初中文化程度占29.38%,中专和高中文化程度占15.91%,大学和大专文化程度占4.67%,各种文化程度的比率均大大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3.29%,7.95%和1.39%)。其分布状况见表1。
表1 天津市人口普查各种文化程度人口分布
合计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
人 数 比例
人 数比例
(人)
(%)(人)(%)
全市 8,785,407
100 410,120
4.67
中专和高中初 中
人 数 比例 人 数比例
(人) (%) (人)(%)
全市
1,397,606 15.91
2,581,024
29.38
资料来源:天津统计年鉴(1996)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人口资源质量有明显提高,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与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相比,人口总量中初中、中专和高中、大学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例分别增长0.86、2.56 和2.3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93%、3.84%和11.06%。
2.天津地区全民集体单位干部队伍状况及优势
1995 年天津地区全民集体单位干部人数(以下简称干部人数)82.63万人,其中大学和大专人员占37.44%,中专和高中人员占45.63 %。干部人数占职工人数比为37.0%,该比值在全国排序仅次于北京市(40%)、福建省(37.3%),高于上海市(33.5%)、广东省(33.1%),名列第三。1995年天津地区干部人数及结构、分布状况见表2, 其行业分布状况见表3。
表2 1995年天津地区干部人数及结构分布表
总数:826,346 (100%)
分 类人 数比 例
(人) (%)
行政机关
106.96612.94
按所在单位 事业单位
281,09434.00
性质分类企业单位
438,28653.06
按从事工作行政 94,04611.38
性质分类管理 193,45023.14
专业技术
438,85065.21
按学历分类 大学和大专 309,40737.44
中专和高中 377,04045.63
初中及以下 139,89916.93
总 数:826,346 (100%)
分 类人 数 比 例
(人) (%)
按 25岁以下120,094 14.53
23-30 106,516 12.89
年 31-3598,602 11.93
36-40
141,138 17.08
龄 41-45
119,213 14.43
46-50
102,930 12.46
分 51-5473,479 8.89
55-6952,756 6.38
类 60以上
11,618 1.41
资料来源:天津市人事局提供
3.天津市全民、集体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及优势
1993年天津市全民、集体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技术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以下简称专业技术人员)60.79万人, 占全市干部总数73.57%,占全市职工总数20.72%:专业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技术职务人员占5.01%,具有中级技术职务人员占22.93 %(其结构及分布状况见表4)。在全国三十个省、 市中天津市每百万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数和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人数均居第三位。
表3 1995年天津地区全民集体单位干部人员行业分布表
合计 人数(人)比例(%)
826,346
100
物农、林、牧、渔、水利 28,437 3.44
质 工业 204,023 24.69
生地质普查和勘探
39,712 4.81
产 建筑业 27,820 3.37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61,248 7.41
商业、公用、物资、仓储 46,816 5.67
非
房地产、公用、居民服务63,327 7.66
物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52,993 6.41
质 教育、文化、广播、电话156,460 18.93
生 科研和综合技术 1,986 0.24
产 金融、保险 24,844 3.00
党政机关、人民团体 118,684 14.36
资料来源:天津市人事局
4.经济环境良好
天津是一个工业基础比较雄厚、内外贸易比较发达的北方经贸中心,是交通便利,邮电发达,集航空、航运、陆路于一身的现代化城市,并且还具有全国最具活力之一的天津开发区、保税区与新技术产业园区,形成三足鼎立、遥相呼应的经济发展新区。
5.社会环境优越
天津科技、文化和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并取得新的成果),全市各类科研机构共144个,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目前, 天津有各级各类学校4387所,其中大专院校26所,各类成人教育学校142所, 构成了实力雄厚的人才培养基地。
总之,天津市是我国人才资源丰富的主要城市之一。
表4 1995年天津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及结构分布表
总 数:607,904人 (100%)
分 类 人数比例 年龄分类 高级
中级初级
(人)(%) (人)
(人)(人)
按 分 自然科学 307,303 50.55 (合计) 30,460 139,403 346,108
学 25岁以下 140 41,010
科 类 社会科学 300,601 49.45 26-30岁 66
4,009 61,828
31-35岁148
8,152 58,885
高 级
30,460 5.01 36-40岁328 16,971 75,375
按 职 41-45岁480 22,207 54,001
专 务 中 级 139,403 22.93 46-50岁 3,320 37,008 34,406
业 分 51-55岁 9,722 29,564 13,839
技 类 初 级 346,108 56,93 56-60岁 13,839 18,709
7,424
术未聘在岗 91,933 15,12 60岁以上 2,555
2,6431340
资料来源:市人事局提供
二 天津市人才资源及其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与天津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较,人才资源开发从总量和增幅看都不相适应。
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的干部队伍状况基本反映天津人才资源开发的主体状况。1993年天津干部总量是上海的64.5%,是北京的52.8%,九十年代年均增长率仅为3.5%,大大低于上海同期增长率5%,也低于天津“七·五”期间年均增长率4.5%; 九十年代天津国民生产总值与干部人数增长比为1:0.32,大大低于上海同期增长比1:0.71,也低于天津“七·五”期间该项增长比1:0.87。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人才资源基础条件,人才增长保持在什么速度较为合理,要因地制宜。一般欧美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0年翻一番,而科技人才增长则15年翻一番,人才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在我国现阶段人才速度一般认为应适当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而天津显然差距过大。
2.人才资源分布状况不利于经济建设快速增长
一是天津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绝大多数科技人才集中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在工业行业方面科技人才与高校和研究所比可说是寥若晨星,这也是科技与生产两张皮难以粘合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人才分布结构,难以达到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不能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人才的行业分布不合理,很难适应21世纪天津国际大都市发展的需要。目前天津产业方面人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34%,这与长期以来天津产业结构总以加工工业为主,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出口创汇的增长都直接依附于加工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和规模是分不开的,而21世纪急需发展的第三产业、外向型经济方面人才缺乏。三是在工业产业中科技人才的分布仍不合理。在高技术领域主要表现在研究开发的力量强,产业化的力量弱,专业结构不配套。天津从事高技术研究开发的人员中,科学家与工程师只占5—6%。这些情况表明,天津的人才结构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尚有较大的距离,须立即调整思路、制定对策以适应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人才资源总体素质亟待提高
天津市高级人才存量相对较低,1990年每百万人口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467人,相当于北京的50%,上海的71%; 每百万人口拥有大本以上文化程度人口208人,相当于北京的37%,上海的64 %(中国统计出版社:《京、津、沪、穗人口资料对比》)。1993年,天津市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6.67万人,是北京的38%,是上海的47.5%,是广州的74.9%。即使扣除中央驻地区统计数字,1993年干部人数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比例天津为38%,低于北京(43%)和上海(40%),从绝对数上天津市比上海、北京要少十几万大专以上人才,相当于天津现有大专以上人才的一半(见表5), 这与天津市直辖市地位相比相差甚远。值得注意的是万名职工专业技术人才拥有量1993年广州、深圳、珠海、苏州、大连均超过天津,还有一批中心城市接近天津,国内、外专家认为人均GNP与人才密度密切相关。 这预示着天津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表5 主要城市地方干部人数文化构成比较表(1993年)
地 人才大专以上中 专高中及以下
总数人数 %人数%人数%
区 (万人)
(万人)(万人)
(万人)
天津 61 23.03819.3
31 19.2
31
北京 83 35.64325.5
31 21.8
26
上海 93 36.54027.1
29 28.9
31
广东 15760.23850.6
32 46.5
30
资料来源:天津市人事局
4.高层次专家、尖子人才不足
在全市总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6.72%(60.19万人), 但在国际国内杰出的、影响力大的能为天津发展战略起关键作用的学术与技术权威人士则不多,与京沪两市相比相距较大。以上海为例:①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队伍,上海现有74人,天津17人;②具有较深学术技术造诣的博士生导师队伍,上海667人,天津257人;③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上海189人,天津32人; ④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星火奖的课题负责人,上海601人,天津24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上海241人,天津122人。以上五支队伍的高级专家,上海共1842人,天津570人,天津还不及上海的三分之一。
另外,从拥有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自然科技人员看,天津仍有不小的差距。高校R&D机构及科技人员比较分布状况见表6。
表6 1995年津、京、沪、穗高校R&D机构及科技人员比较
项 目北京市 上海市 广州市 天津市
高等学校(个)65 45 25 25
自然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数(个)
388 620 592140
自然科技人员(万) 48.45
91.64
37.95 25.97
资料来源:1.1996年天津统计年鉴
2.广州市全 市自然科技人员数是全市专业技术人员数
5.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员稀缺
目前天津市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员4,1617人,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着从业人员少,产品技术含量低,产业关联度小,著名品牌更少的现象。其分布状况见表7。
表7 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情况
1994年 1995年
企业数(个)1573 2222
从业人员(人)36,581
41,617
总收入(万元) 415,659.5670,518.3
总产值(万元) 397,923.7613,604.4
利润总额(万元)36,067.9 47,542.7
实交税金(万元)20,560.2 22.557.7
资料来源:天津市科技统计提要1994年,1995年。
6.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断层
天津的人才断层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知识断层和年龄断层。第一,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存在潜在断层,当前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构成偏高,在未来的5—15年中, 将有大批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相继离开工作岗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第二,专业技术队伍存在着年龄断层,年龄分布是橄榄形,其中31岁至35岁的人才比相邻的36至40岁年龄段的人才少37.9%, 专业技术队伍在这个年龄段出现弱势在未来5—10年中有可能形成断层,另外,31岁至35岁的初级人才比前后年龄段的人才分别少5%和28%,处于低谷。
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天津市是我国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的主要城市之一,但与三大直辖市地位和未来发展目标相比,在人才资源的素质结构、行业分布、增长状况、开发程度和科技人才活力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和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一、天津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和产业结构高附加值化,促使急需人才的类型、知识结构随规模和分布的扩充,呈整体提高的结构性变化。
急需人才不仅呈现出文化知识学历的攀升,而且更加注重适应市场经济急速发展的人才素质和能力,例如双学历,研究生,兼专业与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兼专业英语、计算机操作为一身的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急需人才的主流。
其二、人才流动的市场配置机制开始发挥作用
八十年代以来,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技术产业园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三资企业、民办科技企业等大都采取了具有市场机制性质的社会招聘人才形式。自1992年4 月天津正式建立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以来,现已建立我国四个区域性人才市场之一——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以及各类50多个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 关于急需人才的培养及配制
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运行方式,即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人、财、物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实现人才合理配置途径除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外则是将人才推向市场。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对人才需求的质量即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
解决当前人才短缺及配置不当的状况,我认为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在职人员深造及再学习的力度。技术的进步,知识的更新,行业比例关系的变化,不断对人才的素质与技能提出新的要求,习惯于原有的工作岗位,停步在已往所掌握的知识,就很难适应变化了的市场经济需要。就个人来讲,应该认识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是个人立足社会,服务社会,并藉此求得自身发展的必备条件。就各级政府及各企事业单位来说,也应当树立这样一种认识,即部门或企业,不单单只是用人单位,还应该成为培养人才,出人才的地方,摆正用人与培养、教育人的关系,自觉地为在职人员的学习与深造,提供必要的条件。任何经济或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的素质提高了,企业或部门的素质才能提高。二是,放宽吸引外地人才条件。象物质资源一样,一个地方的人才也不可能是应有尽有,也需要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调剂,吸收外地人才,是解决当前人才需求最便捷的方法。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不仅是物流的集散中心,还必须是人才交流的集散中心。从天津的发展来说,近代天津工商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内各地人才汇集津门,尽展才华。因此,放宽限制,提高待遇,解决困难,应成为我们今后吸引外地人才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