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人是微妙的、神秘的--以数学归纳法为例_数学归纳法论文

善为道者,微妙玄通——以《数学归纳法》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归纳法论文,为例论文,微妙论文,数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改变,目标都是为了实行有效构建,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铸就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应该是最大效率地丰富学生的感觉,使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高效地训练思维.要实现高效课堂,就要求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教材,理解教材,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关注学情,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数学思维,并能巧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使不同学生得以发展.以下结合我校一位年轻教师上《数学归纳法》的课例进行分析,谈谈对高效课堂的理解,

一、简单课堂实录

第一环节:似曾相识,似懂非懂,引出疑问

引例 在数列{}中,.

(1)求的值;

(2)试猜想该数列的通项公式;

(3)你认为你的结论一定正确吗?你有办法证明吗?

(学生看到题目,马上动笔运算,片刻就有第一问的结果)

(稍微思考片刻,不少同学给出了第二问的答案)

生:

师:非常好!速度不错!现在仅仅是猜想,如何证明呢?

(生沉默,思考)

设计意图:引入的形式很多,从熟悉的数学问题引出新的问题是其中一种形式,似曾相识,似懂非懂,此时最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最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一道题,把以前学过的数列和即将要学的数学归纳法连接起来,这就是从学生以前熟悉的区域向周围散发,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刺激,新的发展区即将出现.显然,这样的引入是高效的.

第二环节:概念引出,从生活走向抽象

师:我们不可能把数列所有的项列出来,那么就要寻求一种科学可行的办法来证明.

(生点头认可)

师:大家玩过这个游戏么?

(师展示多米诺骨牌,如图1所示)

师:把多米诺骨牌排成一排,相邻的距离不大,前一片骨牌倒下能碰倒后一片骨牌,如果你推倒第一块骨牌,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生:(兴致盎然)骨牌全都倒下了!

师:好!那么骨牌全都倒下的条件是什么呢?

生1:必须要推!

生2:也就是第一块骨牌必须要倒下!

师:非常好!说到点子上了,第一块骨牌必须要倒下!只是第一块骨牌倒,能保证全部都倒下吗?

(生思考)

生3:骨牌间的间隔不能太大.

师:发现得好!这也就是说相互的间隔要保证:如果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骨牌倒下.那么它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生4:传递下去.把倒下这种行为传递下去!

师:对了,就是假设第k块骨牌倒下,保证第k+1块倒下.那我们能不能把骨牌推倒这个实验类比到我们的证明中来?要证明通项公式对所有的成立,要满足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学生觉得有趣、易懂.来源于生活,容易克服学生对数学的恐惧.这个例子所有骨牌倒下类比通项公式对所有成立,学生容易接受.另一方面,表面简单,但其中的抽象思维正在慢慢形成.学生思维的培养正是通过这种“细无声”的滋润方能走向深刻.提问紧扣数学归纳法的递推思想,每个问题都是有效的.严谨地思考整个过程,思维活动也是活跃的.

第三环节:概念生成,破茧成蝶现美丽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思考讨论,终于有了类比,教师投影类比结果,学生口答.

师:有了以上类比,我们马上试试刚才那道数列题的证明.

(生马上动笔,进行证明)

(师走进学生中间,看看他们是否真正理解数学归纳法中使得命题成立的两大条件)

(学生的证明过程多数是不严谨的)

师:我们一起来吧,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

板演过程:

(1)当n=1时,由条件知=1,猜想成立.

(2)假设当n=k(k≥1)时猜想成立,即,那么n=k+1时,即n=k+1时,猜想成立.

综合(1)(2)可知,对任意的正整数n,猜想成立.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师:从以上过程,我们思考总结数学归纳法的步骤.

生5:第一步:n取第一个值n=1时成立.

生6:第一个值不一定是n=1吧?如果是证明某个式子对n≥2成立呢?

(学生议论)

师:有道理,所以我们应该说第一步是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生7:第二步是假设当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成立.

师:好!那么在第二步中,难点是在假设还是在证明呢?

生8:毫无疑问,证明.

师:证明的目标是什么呢?

生9:n=k+1时,原来的等式是什么,在这里就是要证明

师:非常好!看来我们已经基本知道数学归纳法两大步骤缺一不可了!我们可以归纳为:递推基础不可少,归纳假设要用到,结论写明莫忘掉.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感受数学归纳法基本步骤的形成过程,再通过实例初步体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从生活实例走向抽象,再从抽象应用到具体例子,数学归纳法的概念初步形成.这样讲解与实例的结合符合学生从感觉到概念,再从概念到感觉的认知过程,从而使学生高效地掌握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

第四环节:讲练结合,实践出真知

练习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第一步应该验证的式子是(

).

生10:没答案啊,n=1时,应该是1<1,好像有点不对.再想想.

生10:找到问题了,n>1,那么要检验的第一个值是n=2,答案是A.

师:敢于怀疑自己,这种精神非常好!大家认同吗?检验的第一个值是n=2,对吗?

师:n=2时,左边是什么?

(学生议论,很快发现问题)

生11:n=2时,左边应该是,答案应该是B.

师:说得好!一定要把n=2代进去方能知道要证什么,实践出真知啊!

设计意图:成功迈出第一步便成功了一半,第一步也是数学归纳法成功的基石,本题设计的目标便是为了突破第一步,纠正学生一遇到数学归纳法马上考虑n=1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第一步该证明什么,也意在培养学生的认真审题的严谨学习态度.针对学生易错点设计题目,直指学生认识误区,是高效课堂重要的一环.

练习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3+…+2n=n(1+2n)()的过程中,由n=k到n=k+1的过程中,左边要增加的项应为________.

生12:n=k时,假设1+2+3+…+2k=k(1+2k)(k∈)成立.

师:接下来的目标是什么?

生13:在n=k的基础上,证明n=k+1时,命题成立.

师: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生14:即要证明1+2+3+…+2k+2(k+1)=(k+1)[1+2(k+1)](k∈).

(生议论纷纷,或赞同或有不同意见)

生15:不对,从左边看变化规律该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2k后面应该是2k+1啊.也就是该证明1+2+3+…+2k+(2k+1)+2(k+1)=(k+1)[1+2(k+1)](k∈).

师:看来大家越来越敏锐了!不仅要确定n=k+1时的最后一项,还要弄明白前面还有哪些项.所以答案是?

生:2k+1+2(k+1).

练习3:以下过程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正确吗?

证明:①当n=1时,,此时原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时原等式成立,即

那么n=k+1时,

也就是说,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①②,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成立.

生16:正确!太熟悉了,裂项相消法!

生17:那我们为什么要用数学归纳法这些步骤呢?

(学生议论)

师:数学归纳法的第二步骤是在假设n=k(k∈)时结论成立的基础上,证明n=k+1时结论也成立,也就意味着要用到假设,上面的证明用到假设了吗?

生:没有!

(学生埋头找正确过程)

证明:①当n=1时,,此时原等式成立.

②假设n=k(k∈)时原等式成立,即

那么n=k+1时,

也就是说,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①②,对一切正整数n,命题成立.

设计意图:数学归纳法中的第二步往往是整个证明过程的难点,左边增加哪些项也是其中的一个难点,必须要利用归纳假设是其中的易错点,在两道练习设计中给学生犯错的机会,让学生自查、自省.高效课堂不仅在于知识传授的高效,也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高效地思考,掌握高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练习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学生思考片刻后,师生共同分析本例证明的关键是证明什么)

分析:关键是证明.

总结:(1)两个步骤和一个结论缺一不可;

(2)归纳假设一定要用到;

(3)关键是看清k到k+1的变化.

练习5:已知数列,由此推测计算.的公式,并给出证明.

设计意图:前面的题目是分步强化各步骤要注意什么问题,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强化,练习4,5是综合题,让学生再从局部到整体,明确综合题该如何分析,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练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检查了当堂的掌握效果,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合理的练习,是继形成概念后的锦上添花.

第五环节:华章重奏,归纳法再升华

小结:(1)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何感想?你能否体会到数学归纳法的魅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理解再升华.

二、对本节课的分析与思考

这位年轻的执教老师和蔼可亲,基本功扎实,语言简练,对教材熟练掌握,从数学归纳法知识的形成到知识的应用,整节课设计十分流畅,面面俱到,给观摩的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用“引例”这个情景来引入本节课,突出了“归纳——猜想——证明”的思想方法,既能把学生推向“愤、悱”的境界,又能激活学生的认知结构,这个情景使学生产生由无限化为有限的思想,同时为引入多米诺骨牌游戏埋下铺垫,具有揭示数学归纳法知识本质的价值功能,在这点上执教老师处理得非常好.但综观整个教学过程,就课堂教学第一境界“求真”(科学境界)来说,她能够做到这样,实属不易,她是成功的.但我们课堂教学不应只追求求真,还要追求向善(人文境界)、臻美(艺术境界),下面笔者结合整个教学过程,与读者交流.

1.课堂教学应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困惑障碍,要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数学归纳法的形成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必要的地方缺乏更好的启发、引导,如由多米诺骨牌游戏归纳出数学归纳法原理,这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障碍,而执教老师更多的是牵引着学生往自己设置的方向走,没有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这时如果通过多层次去演示,如通过图1演示之外,还可以通过图2和图3演示,或再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再多给学生一点时间思考,这样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2.课堂教学应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

章建跃博士说过:“要通过恰到好处的提问,提好的问题,给学生提问的示范,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本节课表面上看是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但细细斟酌:本节课的很多问题好像都是由教师提出来的.当然,上面这些问题既可以是由学生提出来,也可以由老师提出来.但是真正的问题、特别是好问题应来自学生,或者说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提出来.教师只能示范不宜代替.如练习2中学生对于增加哪些项还不够明确,这时应由学生自己提问,再进行辨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不管是对还是错,思考的是符合常理还是不符合常理,教师都应善于倾听学生的表达,帮助学生反思总结,积累经验并给以暗示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去,最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学习习惯.

3.课堂教学应有效地实施思维教学,要进一步践行教学的“三个理解”

章建跃博士曾提出数学教学的“三个理解”(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理解教学),因此我们在这节课中也要践行教学的“三个理解”,本节课的重心在于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应突出这个思维的教学过程,但本节课还是有点过分突出数学归纳法解题技能的训练,并且把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类型和非等式类型都一起讲,这显得整节课前轻后重.因此我们还应拉长数学归纳法原理形成的思维历程,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师生、生生在这个过程中达到和谐共振的境界,这样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更能运用自如.

4.课堂教学应适时恰当地渗透数学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归纳法的形成过程折射出悠久的数学历史文化,因此我们在这节课中应向学生渗透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素养,比如可以在小结的部分或者课后让学生查阅数学归纳法的形成、命名、繁衍和发展,领略数学归纳法的智慧和魅力.

古语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而老子说“道法自然”.同样,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做“善为道者”,就要立足于“三个理解”,认真去践行教学的“三个理解”,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困惑、障碍,有效地实施思维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最终高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真正地在教学中做到“善为道者,微妙玄通”.

标签:;  ;  

好的人是微妙的、神秘的--以数学归纳法为例_数学归纳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