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中的“减法、加法、乘法、除法”_英语论文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之“减、加、乘、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课堂教学由原先的注重灌输逐步走向吸引、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Learning by doing”的教学思想正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一节节小学英语课上。但在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避免形式的花哨和虚假的热闹,使小学英语教学真正走向生动有效,笔者积极探索出了小学英语教学“减、加、乘、除”之策略。

      一、有效教学之“减”——“瘦身”与“减肥”

      “减”——指教师要研究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性、课堂教学内容的可接受性、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力求课堂教学以最少的投入(人力和物力)产生最大的教学回报,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发展。

      【问题一】有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制定总是瞻前顾后、面面俱到,但是实际教学结果因教师繁杂、错位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堂变得“乱花渐欲迷人眼”,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策一】教学目标“瘦身”

      教学目标“瘦身”即为精简教学目标,凝练、凸显教学线条,从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出发,重视核心目标的达成,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效益的最大化。

      如在译林新版《英语》四(上)Unit 8 Dolls Story time中,某教师向学生展示了以下教学目标:

      ①Students can understand,read and act the story.

      ②Students learn and use the new words:eyes,ears,nose,mouth,hair,long and short.

      ③Students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Her/His...is/are...to describe dolls or people.

      ④Students can use the different ways to remember the spelling of the words.

      ⑤Students know how to describe in a certain order.

      ⑥Students learn to appreciate the nice things and have fun in co-operating with group members.

      对于该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笔者有两个疑问:其一,教学目标的内容可谓是面面俱到,短短40分钟如何达成?其二,教学目标展示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能看懂这个纯英文的目标吗?

      笔者尝试修改此教学目标,形成如图1和图2的两个版本:

      

      图1改动的地方为:

      ①对象的改动:“教学目标”改成“学习目标”,因为课堂教学展示目标的对象是学生,应该让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明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最终学会什么。

      ②表达的改动:将原来用英语呈现的教学目标改成中英结合,让学生明白需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内容。

      ③数量的改动:将原来六点教学目标改成三点学习目标,兼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笔者在图1基础上将图2融入了形成性评价,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认识自我目标的达成度,让学生体验成功并追求自主发展。

      【问题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往往从教的角度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主观愿望很好,但学生“忙于追赶、疲于应付”,最终教学效果却不好;还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担心某些知识点学生不懂,在课堂上指导得很细、很碎,把知识点“嚼烂”后再喂给学生,其实这样的“饭”,营养已流失过半。

      【对策二】教学设计“减肥”

      教学设计“减肥”,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习活动有效开展和目标的达成,精心安排教学环节、选择教学方法、精减教学程序。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有必要将教学环节设计得“峰峦叠嶂”吗?一个会给教学设计做“减肥”工作的老师,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它体现了教师驾驭和处理教材的高度、深度和技巧。

      如在《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2 More exercise Part A教学中,某教师就利用一张信息表作为学习支架(见图3),让学生边阅读故事,边完成信息表。将课堂的主动权、时间的支配权给予学生,让他们对该问题进行充分而深入的探究,在探究中自主习得语言。最终,教师与学生核对表格信息内容的时候,重点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中的障碍点。环节不多,学生学得充分、深入,教师指导得当,教学效果很好。

      

      二、有效教学之“加”——拓展与生成

      “加法”一:是教师深入解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正确定位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而精心准备的“加”;“加法”二:是课堂动态生成的,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及时调整自己教学行为的无准备的“加”。

      1.有准备的“加”:拓展教学

      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材之间的联系,体现“加”的思路,从语言技能、文化背景、德育渗透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深挖、整合、补充和拓展延伸,有准备地把学生引导到不断积累知识、提高能力这样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1)增加语言表达的机会

      英语文本有时会有“留白”,倘若教师能够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语言知识储备,便能把这些“留白点”变成神奇的“魔法棒”,使学生有了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具创造性和表现力。

      如在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7 What's the matter? Cartoon time教学中,卡通故事讲述的是Bobby上学途中比较顽皮,弄丢了自己的早饭,上课时一直忍着饥饿。狐狸老师发现Bobby的异常,以为他身体不舒服,于是便打电话给Bobby的妈妈,Bobby妈妈接完电话立刻赶到学校送来了餐点。在文本中狐狸老师打电话给Bobby妈妈的语言是空白的,文中并未提及他们对话的内容。教师就关注了文本的留白,将文本进行了如图4的处理,引导学生去“加”,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补白、演绎、创造”,起到了“无形胜有形”的奇效。

      

      (2)增加文化视野的开拓

      英语教材作为静态的文本,就像一座资源丰富的矿藏,有待挖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对文本中的文化元素透彻解读,才能构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课堂,才能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6 What time is it? Fun time和Cartoon time的教学,某教师就充分挖掘文化知识,将卡通人物Sam和Bobby设定于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的电话问候,让学生通过自然对话不知不觉地沉浸在文化的熏陶中。如图5所示:

      

      学生通过模仿Bobby和Sam之间的对话,产生了一个疑惑:为什么南京和纽约的时间不一样?教师待学生提出疑问后,顺势利导地引出:“In different places,time is different.So when we go travelling to other countries,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jet lag.”

      (3)增加重难点知识运用

      “教而不思则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主动思考,积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通过精心设计,增加重难点知识的运用。

      2.无准备的“加”:动态生成

      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即使教师在备课中预设得再充分,也难以预料到课堂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情况和细节,而正是这些绚丽多彩、童言无忌的思维火花,可能会成为生成智慧的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课堂中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恰当的措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情况和细节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在动态生成中做无准备的“加”。

      如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5 How old are you? Story time教学,某教师在呈现新知识点快结束时,问了全班学生一个问题:“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lesson?(对于这节课你还有什么问题?)”学生们踊跃发言,参与课堂,以下对话内容是当时的课堂实录:

      S1:这里是玩具博物馆,为什么卖玩具?

      (教师此时有点疑惑:学生怎么问了这个问题?)

      S2:为什么买了玩具,不给钱?

      面对这几个问题,教师有点措手不及,还有点生气,说道:“我让你们思考的问题是和课文内容有关的,你们怎么问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想让你们问‘Here you are.’是什么含义。与第四单元Cartoon time学习的‘Here you are.’意思是否一致?”那个老师还没说完,学生们纷纷举起手嚷道:“我知道,我知道!”教师流露出一脸的诧异,没有想到学生果真知道这两句话的区别。

      课后,笔者同样也问了这位任课老师:“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lesson?”她直截了当地说道:“其实我本以为‘Here you are.’是教学的重难点,结果学生个个都会。本想卖个关子,最后反而成了画蛇添足,学生问了很多无关紧要的问题。”

      笔者听后与之交流:“学生提出那些问题,说明他们肯思考、会思考,要保护他们这个方面的积极性。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提出的疑问互相讨论并猜测出问题的答案。教师也可以顺势引导,在回答‘为什么买了玩具,不给钱’这个问题时,就可以结合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有关1至10数字’的话题进行延伸,告诉他们只要在数字后面加一个‘yuan’即可表示价格。我们在课堂上一定要随时做无准备的‘加’呀!”

      三、有效教学之“乘”——合作与分享

      英语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合作小组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每一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小组内互相倾听的机会,在思考和倾听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对知识的巩固。有效教学之“乘”,就是充分使用“合作与分享”之方法,使得课堂信息交流由单向变多向、由单一变多元,达到“乘”之功效,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如译林新版《英语》四(下)Unit 3 My Day Sound time巩固活动时,教师让学生们找出更多含有字母“e”或“ee”发音为/i:/的单词。教师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①让学生五人一小组讨论,将含有字母“e”或“ee”发音为/i:/的单词记录在小黑板上。

      ②将六个小组的小黑板统一挂到大黑板上,教师批阅,学生观看。

      笔者在评课时与此教师交流:“第一个步骤的想法非常好,在合作学习中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每个组员都在积极地思考与交流。但是第二个步骤的操作,教师包办了,学生观看了,学生的主动性没有调动起来,教学功效放大不够。”

      如何体现有效教学之“乘”的思想呢?笔者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①让学生五人一小组讨论,将含有字母“e”或“ee”发音为/i:/的单词记录在小黑板上。

      ②让六个小组互相交换,A组给B组,B组给C组……将认为有问题的地方打个“?”(教师同时巡视学生的批改情况,将共性问题进行简要的记录。)

      ③教师将共性问题写在黑板上,全班共同商议问题的答案。

      ④将六个小组的小黑板统一悬挂到大黑板上,有“?”的地方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验证同学参与课堂的效果。

      ⑤共同读一读、记一记含有字母“e”或“ee”发音为/i:/的单词。

      笔者将原先的两个步骤改成了五个步骤,增加了小组互批、共商疑问、统一订正、共同记忆的环节,发挥合作与分享的最大功效:第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从“配角”转变为“主角”;第二,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给予适当启发和引导,留足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第三,课堂信息交流的多向和多元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全面。

      四、有效教学之“除”——分层与辅导

      学生个体是有差异的,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效教学之“除”首先就是根据学生群体不同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其次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强化个别辅导。

      1.课堂分层施教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情况在课堂中分层施教是有效教学之“除”的关键。有一位教师作了这样的探索:对A层学生,培养基本语言能力并逐步实现简单的语言交际;对B层学生,着重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对C层学生,着重培养英语创新和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如对《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4 Review and check(如图6所示)的教学内容,教师就采用了分层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发展。

      

      A层学生的要求即为Fill in the report,只限于让他们能看懂表格并完成填写;B层学生的要求即为Fill in the report和Talk to your friends,让他们既能将表格填写出来,又能用所提供的语言点进行自然对话;C层学生的要求是在B层要求的基础上Write a letter to the teacher,让学生在对话的基础上,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写作训练。

      这样的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均能感受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的成功快乐,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

      2.作业分层布置

      作业是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地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及时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和发展能力。实施有效教学之“除”,就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能力的强弱,布置作业时适当分层,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得到充分施展。

      3.强化个别辅导

      有效教学之“除”,最基本的思想就是根据个体情况实施个别化教学,所以,要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强化个别辅导。首先,要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制定个别辅导方案,突出个别辅导的针对性;其次,要特别关注两类学生。一类是英语学习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生,要给他们增加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开展学习研究,多给展示、比赛机会,激发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发展得更好;另一类是英语学习能力弱、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这些学生,对他们要降低学习要求,多鼓励,多指导,帮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也能跟上英语学习的步伐。通过强化个别辅导,关注个体发展,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小学英语新课标赋予课堂教学新的内容和任务,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里获得更多的发展,这是我们一线教师不断的追求。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之“减、加、乘、除”策略只是笔者的初步思考和实践,教无定法,但求不断创新与高效!

标签:;  ;  ;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中的“减法、加法、乘法、除法”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