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30例疗效分析论文_赵晓亮

黑龙江省铁力市人民医院 153000

摘要:目的: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30例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0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既可提高骨折愈合情况,又可改善临床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带锁髓内钉;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疗效

四肢长骨干骨折属于临床最常见疾病,约占全身骨折6%,股骨是体内最长、最大的骨骼,如果治疗不当,将引起患肢畸形及功能障碍[1]。目前股骨骨折治疗方法较多,但必须依据骨折部位、类型及病人年龄等方面选择较合理的治疗方法,最终达到恢复肢体的力线及长度、无旋转的治疗目的。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进步,将带锁髓内钉应用于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中,能有效保护骨折局部血运,提高骨折愈合情况。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背景,分析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30例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诊断标准,并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30例。实验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45.5±7.1)岁,其中闭合性骨折20例、开放性骨折1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6.1±7.9)岁,其中闭合性骨折21例、开放性骨折9例。对比两组患者年龄、骨折类型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带锁髓内钉治疗:针对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骨折:采取手法复位,复位后,实施髓内钉及扩髓处理,方法为:最远端应用1枚导针锁定,将少量髓内钉打进隔绝骨折端,进行分离、复位,并嵌入碎骨片,然后依次锁定其余锁钉。股骨干骨折:行小切口于患处,观察骨折复位的情况,如髓腔小,需实施扩髓术,方法为:将其下肢屈髋向内侧收,在接近骨折处实施逆向扩髓,于骨折处的髓腔进行顺向扩髓,于内钉后穿入导针,将最远端用1号针锁定,并做记号,导针插入成功后锁定后撤针,另一枚导针用同样方式进行操作;术后1-2d,患者可进行膝关节与髋关节活动。肱骨干骨折:将髓内钉按顺序插入,实施手法复位,进行髓内带与扩髓锁钉固定,术后1-2d,可进行肘关节与肩关节活动[2]。术后,两组患者均需给予抗生素4-6d治疗。

1.3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采用HSS量表进行评价,满分100分,85分以上为优秀、84-70分为良好、69-60分为中等、59分以上为差[3]。骨折愈合情况=优秀率+良好率+中等率。

1.4统计学方法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采用( )表示手术时间、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采用%表示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采用 检验,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实验组临床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比较

实验组骨折愈合情况96.7%(29/30),其中优秀17例、良好7例、中等5例、差1例;对照组骨折愈合情况80%(24/30),其中优秀12例、良好6例、中等6例、差6例,组间对比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4.043,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

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7%(2/30),其中术后感染1例、骨折劈裂1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7%(8/30),其中术后感染3例、骨折劈裂2例、医源性神经损伤3例,组间对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4.320,P<0.05。

3.讨论

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属于常见的骨科疾病,引发因素较多,主要是由于运动、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原因而引起的骨折现象,如治疗不及时会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手术损伤较大,还会导致患肢出现供血不足的现象,对治疗及预后造成一定影响[4]。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带锁髓内钉成为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此方法临床疗效显著,不仅能对患肢处骨膜有一定的保护效果,还能降低患肢处局部血液循环的损害,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骨折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髓内钉是固定在钉体组织之间的,可均匀的分布弹性压力,同时还具有抗旋转、抗压缩的作用;该治疗方法能保持患肢原有的长度,增加患肢端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应力的遮挡,均匀的传导骨折端的压力,促使骨痂尽快形成,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住院时间及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且该治疗方法,对骨折周围组织损伤较小,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5]。

综上,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韩秉和.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65例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5):878-879.

[2]孙福录.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4383-4384.

[3]刘建.用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3X):133-134.

[4]吴碧涛,蔡伟文,刘德谦,等.带锁髓内钉在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8):137-138+140.

[5]郭剑.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4):498-499.

论文作者:赵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  ;  ;  ;  ;  ;  ;  ;  

带锁髓内钉治疗新鲜四肢长骨干骨折30例疗效分析论文_赵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