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独立型人格的成人教育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改革论文,人格论文,成人论文,独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07)03-0018-02
在成人教育理论上进行独立型人格建构,在成人教育实践中应以独立型人格为宗旨进行成人教育改革。笔者就此问题尝试进行探索并就成人教育改革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
一、成人教育目标的更新
成人教育目标总是一定的人格观的体现,它必然随着人格观的转型而相应变化。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成人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使成人养成依附性的人格。这种人格观正经受着我国初步现代化历程中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冲击,在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由“依附型人格观”转化为“独立型人格观”。人格转型要求成人教育要以独立型人格养成与独立型人格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基本的教育目标。以这种基本的教育目标作为教育的基本导向,开展成人教育活动,对成人教育活动进行调节监督,并作为成人教育活动的归宿及评价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独立型人格品质中的核心品质是健康个性发展的品质,以健康个性发展这种基本的教育目标作为成人教育的基本导向,是对学员个性的尊重。它有利于成人学员的自主发展,有利于适应学员个人的个别差异,发展和发挥学员个人的专长和优势,激发每个学员的独创性,促成每个学员充分发展,充分展示人性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人性有着无限的多样性——个人的能力及潜力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乃是人类最具独特性的事实之一。人种的进化,很可能使他成了所有造物中最具多样性的一种”。[1]
二、成人教育内容的改革
成人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不仅要从社会需求、学科知识逻辑的角度考虑,还要从成人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基于成人学习者健康的独立型人格品质的形成及独立型人格素养的提升需求,应将健康的独立型人格的品质作为成人教育内容的重要部分,或作为一门课程集中学习,或把它分散地渗入到其他各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之中;教育内容的选择应考虑成人学员的因素,将成人学员的需要作为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之一,寻求教育内容对成人学员需要的恰当性,使成人学员的愿望与外部的教育要求相一致,学员的学习变成个人乐意进行的活动而不再是带有强制性的活动。控制所规定的教育内容的难度和分量,对学员提出的硬性要求与水准要适当,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应为成人学员自主学习规定范围之外的内容留有余地。
三、成人学习活动方式的改革
伴随着人格转型,为适合于成人学员独立型人格素养的养成与不断提高,成人学习活动方式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如:重视成人学员的独立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教学形式适应成人学员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在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中起支配作用的是一种依附型人格观:强调个人对群体的依附、地位低者对地位高者的依附。在成人教学中,成人学员作为“受教育者”,其“学”受到教师“教”的控制和支配,“学”不能离开“教”而独立进行活动。在教育实践中,表现为学员培养的批量化、整体化,强调成人学员学习活动的集体化倾向;灌输式、注入式教育方法依然为主要方法,成人学员处于被动、依附的状态,自主探索、思考的积极性被忽视与压抑,提高学习成绩靠增加教与学的时间。我国教育中的上述特征,使得长期以来我国成人教育中学员的学习活动缺乏独立性,不利于独立型人格品质的养成。这与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依附型人格观相适应。为了使成人学员的学习活动有利于成人独立人格品质养成及独立型人格素养的提升,需要注重独立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形式要适应成人学员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
要在学习方式上进行如下改革尝试:
第一,大量增加成人学员的相对地独立于教师教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成人学员的学习活动为看问题的主要视角,根据不同的学习任务、学员的年龄和其他条件,让成人学员的部分学习活动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部分的活动独立于教师的教进行。
第二,大量增加成人学员个人化的、相对独立于学员集体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与接受学习、发现学习都不同的学习方式,既不像接受学习那样以接受现有知识为基本特征,也不像发现学习那样强调探究过程。研究性学习是学员以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的学习活动,成人学员在教师或自己所创设的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中,以问题为学习的对象和线索,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资料来获得研究结论,并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员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有助于责任感的培养,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强化学员的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在研究性学习中,要注意大力扩充研究性学习的范围,加强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逐渐发展成人学员的独立性,逐渐增加成人学员独立的研究性学习,加强学员的合作,增加合作性的研究性学习。
第三,注重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有助于合作精神、责任感、爱心的养成,有助于产生新的思想、新的解决办法,促进成人学员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成人学员之间关系的改善及成人学员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合作性学习形式主要有相互帮助式的小组学习、小组讨论式的学习和协同分工式的学习等。
第四,减少对学员学习活动的限制,给学员以充分的自由空间,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自主地、积极地采用多种多样的学习形式,在多样化学习方式中得以自由发展,养成独立型人格的各个方面的品质。
第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是为促进学,为了适应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方式,成人教育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四、教师地位和师生关系的转变
在成人教育中,成人教师对成人人格的养成与人格素养的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教师的地位和教师与学员的关系。为了促进成人学员独立型人格品质的养成及人格素养的提升,当前有必要实现成人教师地位和师生关系的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成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教育者,教师决定、掌握和设计教育实践过程。而成人学员则作为“受教育者”,是客体,只是听从教师的指令来从事学习活动。教师通过日常的言行及管理学员的纪律直接或间接地控制学员个人的言行、生活及成长,学员很少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行动。教师在成人教育过程中的这种主体、控制者、权威的地位,不利于成人学员独立人格品质的养成及独立型人格素养的提升。
第一,我们必须消除那种认为教师是成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员是客体的看法。事实上,教育是一种人的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2]学员在整个成人教育过程中都在积极主动地、自觉地进行着自我建构,教师则对学员的自我建构自觉地起着促进、帮助、指导的作用,教师通过对成人学员的帮助、指导,促进学员身心发展而发挥着自身的价值。教师及成人学员在成人教育活动中都在进行自觉自为的活动。
第二,教师要由学员的控制者变为学员的促进者。教师顺应学员的自我建构的过程,促进成人学员的自我建构、身心发展、独立型人格的养成。
第三,教师变权威为引导者。教师作为权威时,成人学员在作为权威的教师面前无需独立思考,只需无条件地遵从权威、服从教师,显然不利于成人独立型人格的养成及其独立人格素养的提升。而今天,教师不是成人学员唯一教育影响源,成人学员接受多方面影响,往往面临多种价值、多种困惑。这要求成人学员必须整合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独立思考和选择,以保证真正健康的、顺利的成长。
在师生关系上,在依附型人格观向独立型人格观转变的今天,教师与成人学员之间的关系就是独立个人与独立个人之间的关系,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就是具有独立型人格品质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养成独立型人格的根本宗旨之下,师生关系应该相应地体现爱心、宽容心、平等精神和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要求。这将有助于成人学员独立人格的养成及独立型人格素养的提升。
五、成人学习评价的改革
为了促进成人学员独立型人格的养成及独立型人格素养的不断提升,在成人学习评价方面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第一,将独立型人格品质,如独立思考、自我肯定、自立自强、爱心与宽容心、平等与合作精神、正义感与责任感等作为评价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学习评价标准由一元化转向多元化,使成人学习者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有优势可以得到充分的肯定、认可,促进学习者特长与个性的充分发展,保障学习者自由选择的空间,促进学习者独创能力等的发展。
第三,降低统一的评价标准或降低学习评价标准的预定性,增强学习评价标准的情境生成性。在对成人学习者的评价要求方面,目前对成人学习的评价标准往往是普通高等教育中学习评价标准的迁移,采用的基本标准对成人学习者来说过高,将学习者的学习变成纯粹是为达到预定的有限的评价标准而进行的活动。它忽视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丰富性和各种特殊性,严重地阻碍了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和自由发展。预定的学习评价基本标准过多地控制着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成人学习者不得不将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统一评价标准所指向的有关内容上,唯此才能达到或者勉强达到统一标准的要求,没有时间和精力来顾及自己的特长,追求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独立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内容领域,不利于学习者独立型人格的成长。统一要求的学习评价标准降低,为学习者的自由学习、自由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使学习者的自由学习、自由发展变得现实可行,有利于成人学习者独立型人格品质的养成及独立型人格素养的提升。要降低学习评价标准的预定性,增强以学习活动的实际过程和实际结果等方面的情境而确立的情境性学习评价标准。
第四,学习评价方式方面,应该让成人学习者自己在学习评价中作为评价者起到更多的作用。重视学习者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注重学习者自评、互评,处理好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的关系,更多地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
收稿日期:2006-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