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剑川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云南剑川 671300
摘要:目的:总结我院2011-2015五年间的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情况。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325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引发剖宫产的因素,并提出控制的对策。结果:我院2011年-2015年的剖宫产率持续在25%左右,且2011年的剖宫产率36.54%与2015年的18.83%比较,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且2011年-2015年二次剖宫产率持续上升,由2011年的26.39%上升至2015年的41.96%。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的指征,控制第一胎无指征剖宫产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尤为关键。
关键词:剖宫产率;指征变化;临床分析
近年来,医院妇产科临床中剖宫产的几率不断上升,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相关统计资料指出,目前我国的剖宫产率最高已经达到了58.7%[1]。实际上,剖宫产并非意味着母婴的绝对安全,例如剖宫产的胎儿未经产道挤压,其发生肺部并发症、触觉失调等几率要比顺产胎儿高得多,产妇术后也较易出现并发症,而且由于社会医疗环境差、一次剖宫产二次剖宫产的思想根深蒂固,所以严格把握首次剖宫产指征尤显重要。本次研究选取本院收治3250例产妇展开详细的研究与分析,现将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并作如下的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采用数字随机法的方式从我院妇产科2011年-2015年之间接收的产妇中随机抽取3622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2011年产妇736例,年龄范围在23-38岁之间,平均(30±1.25)岁;初产妇509例、经产妇227例。2012年产妇1021例,年龄范围在24-37岁之间,平均(29±1.63)岁;初产妇653例、经产妇368例。2013年产妇639例,年龄范围在25-40岁之间,平均(32±1.63)岁;初产妇520例、经产妇119例。2014年产妇628例,年龄范围在24-39岁之间,平均(31±2.08)岁;初产妇389例、经产妇239例。2015年产妇598例,年龄范围在24-41岁之间,平均(32±1.52)岁;初产妇325例、经产妇273例。孕周为32-42周,平均39周。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3622例产妇临床资料,具体包括:年龄、孕周、产次等,同时观察产妇自身因素、胎儿因素、头盆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以分析剖宫产指征。
1.3剖宫产指征
(1)社会因素:包括珍贵儿和无医学指征的家属要求剖宫产。原因主要是产妇在产前教育及围生保健方面缺乏重视,自己及家人难以充分掌握剖宫产手术近期、远期的并发症。孕妇及其家人不愿胎儿出现任何缺氧、产伤风险等,因此执意选择剖宫产;年轻产妇对产痛存在恐惧,缺乏阴道分娩的信心;医患关系处理不当,担心因顺产引发医疗纠纷而将剖宫产手术的指征大幅度放宽。
(2)胎儿因素:包括了胎儿臀位、横位、宫内窘迫、胎方位异常等。可能是由于广泛使用了胎心监护仪,仅凭胎心监护就诊断出胎儿窘迫呈现递增的趋势,使得产妇放弃了顺产分娩;彩超诊断出脐带绕颈、羊水过少等使孕妇不愿承担风险;臀位分娩风险导致胎儿出头困难,因此选择剖宫产。
(3)头盆不称:包括绝对和相对头盆不称,这与产妇生活水平提高、营养过剩以及巨大儿等有密切关联。
(4)产妇自身因素:产妇合并有高危的妊娠疾病,如先兆子痫、糖尿病及心脏病等,均是增加剖宫产率的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用统计软件SPSS22.0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 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妇总数3622例,剖宫产数983例,剖宫产率27.14%。各年度剖宫产率的变化情况见表1:
3.讨论
3.1剖宫产手术指的是女性妊娠达到28周以上后通过手术的方式剖腹将子宫切开娩出胎儿,这种手术方式是挽救胎儿和解决异常分娩的主要手段之一[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及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剖宫产术不断得到完善,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加之,临床中麻醉技术的提升,大幅度放宽了剖宫产手术的指征,使得剖宫产率不断增加;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剖宫产率在国际上处于最高,达到40%左右,甚至有部分医院每年的剖宫产率高达80%。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1至2015年我院剖宫产率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2011年的剖宫产率36.54%,与2015年的18.72%比较,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通过分析我院剖宫产率缓解原因,除了基层医院高危孕产妇大部分转诊外,还在于我院非常重视产科工作,积极做好产前、产时、产后保健,同时还以办公室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以降低剖宫产率为主要内容的专题会议,针对存在问题制定出相关的限期整改措施。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3.2剖宫产成为临床分娩的常用手段,但其带来的并发症比自然分娩高出两至四倍,给产后产妇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与此同时,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变化,二胎产妇选择剖宫产的几率也在逐年增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我院2011年-2015年二次剖宫产率持续上升,逐步由2011年的26.39%上升至2015年的41.89%;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多为“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要打破这一观点,有文献报道:剖宫产史者阴道分娩成功率可达70%,但因为医疗风险和医疗纠纷的增加,孕妇及医生均偏向于再次剖宫产分娩,未能给予充分试产。所以,有剖宫产史者如果前次剖宫产指诊不复存在时,要给予充分试产机会。
3.3头盆不称:指征构成比平均为34.49%,从表2可以看出虽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仍占有较大比例,值得重视。头盆不称可导致梗阻性难产,临床上绝对头盆不称主要是指明显骨盆异常,是剖宫产的绝对合理指征,但实际上临床不太多见。而相对头盆不称原因很复杂,部分因为标准掌握不严谨,试产不够充分,而以头盆不称为指征进行剖宫产。在本研究资料中笔者就遇到18例产妇在试产过程中因相对头盆不称决定剖宫产,但由于各种原因在手术室内阴道顺产接生。所以,耐心严密观察产程,给以充分试产机会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又一重要举措。
3.4胎儿因素;包括胎位异常、胎方位异常、和胎儿宫内窘迫等。其中胎位异常以臀位最常见,因臀位阴道分娩并发症较多,如脐带脱垂、后出头困难、滞产、胎儿宫内窘迫、出生窒息、产伤等使阴道分娩危险性加大[3],加之医务人员向家属交代病情时的语气方式等都能使患方不愿意冒险去试产而选择剖宫产。本研究资料中除5例为臀位早临产入医院行臀牵助产外,其余58例均为剖宫产。胎方位异常大都为枕后位,而一部分胎儿宫内储备好、胎儿体重不大、孕母骨产道宽大者是可以顺产,所以,第一产程中发现胎方位异常不能进行过早干预。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有资料报道:在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胸腹部受到产道挤压,可大大减少新生儿湿肺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而剖宫产时由于人为地娩出胎儿,容易发生羊水或胎粪吸入出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加之剖宫产新生儿体内免疫因子的含量明显低于阴道分娩者,对感染的抵抗力更为低下,所以剖宫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比阴道产儿多[4]。再者胎儿宫内窘迫的诊断较为复杂,假阳性率高。因此临床上不能轻易以此为指征进行无畏的剖宫产。
3.5孕妇自身因素:从表2可以看出所在比例不大,仅见于部分妊娠高血压病变,其余大部分合并症都往三甲综合医院转诊。
3.6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也在可控范围之内,就其原因主要是无医学指针剖宫产按顺产报销等举措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此类剖宫产的发生。
3.7通过本次研究,分析我院剖宫产情况,总结出控制剖宫产率的几点对策:(1)门诊开展产前培训,大力宣传自然分娩的优势,并鼓励孕妇定期参与健康教育、孕期保健学习,使其学习更多关于分娩的知识,有助于稳定产前的紧张、恐惧等心理。参与这类健康教育学习可以帮助孕妇多了解与剖宫产相关的知识及术后并发症,还能正确指导孕妇在孕期的相关饮食量与锻炼,预防孕妇营养过剩而产生巨大儿。(2)对先进的分娩模式进行积极推广,如水中分娩、导乐分娩、无痛分娩等,减少产妇对顺产的恐惧,进一步降低疼痛敏感度,增加产妇产力,帮助胎儿的顺利娩出。(3)不断改善医患关系有助于创造良好舆论导向,孕妇在阴道试产的过程当中,应与家属充分信任和支持、理解医护人员,以便减轻其的思想压力,鼓励其更好地为产妇服务。(4)对剖宫产手术的指征进行严格掌握,并不断提高产科的服务质量,对助产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有助于提高助产质量,确保阴道分娩的一对一护理,缓解产妇恐惧的心理[5]。
总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特别是第一胎分娩方式的选择更要警慎以避免不必要的二次剖宫产,以确保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屠京慧,于莎莎,田红江.医院3411例产妇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中国医药,2014,9(6):884-886.
[2]梅雪芳.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因素及防控[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0):2641-2642.
[3]韩萍、石英、杨晓芹.近七年剖宫产指征分析.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3(5)477
[4]卢慧琴.2130例剖宫产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中国妇幼保健2005.8(20)973
[5]吕静.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及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2):141. Power by YOZOSO
作者简介:杨红梅(1965年12-)白族,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妇产科临床及妇女保健工作。
论文作者:杨红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产妇论文; 胎儿论文; 阴道论文; 因素论文; 我院论文; 经产妇论文; 初产妇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