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渗漏水处理的工程实践及总结论文_吕大荣

浙江大运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400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两个工程地下室渗漏水的典型案例,分析其各自渗漏水的原因,描述治理措施,最后总结出相关防范措施,以预防地下室渗漏水。

关键词:地下室渗漏水、案例分析、原因及治理、防范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土地开发将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一般新建房建工程都会利用地下室空间设计地下车库、人防设施。地下室通常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的结构形式,但这种结构在施工及成品保护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造成地下室渗漏水。本文将列举两个工程案例来进行分析、总结。

案例一

1.概况

某拆迁安置房项目,总建筑面积109175平米,地下室建筑面积24544平米,由四栋高层住宅及一栋沿街商铺组成,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设计抗渗等级p8。

该项目地下室渗水部位分别是地下室顶板次梁下的外墙及部分顶板梁板交接负弯矩区域。如下图示:

2.分析原因

①设计存在一定缺陷。地下室外墙与顶板次梁交接处未设置暗柱加强,导致该部位约束不够,梁下剪力墙出现部分斜裂缝易导致渗水。

②外墙以外回填土未按照设计规范要求分层填实,而是采用直接倾倒,对剪力墙造成比较大的冲击易导致裂缝,且回填土中含有较大块石易破坏外墙防水层。

③顶板与梁交接负弯矩处在顶板回填土前不渗水,回填土后部分区域出现渗水点,主因是回填土时未有序安排土方车辆进出顺序,随意倾倒,以致部分区域堆载大易造成开裂渗水。

3.治理措施

对于渗水部位首先除去涂料及粉刷层至露出基层,对有裂缝处凿出V字型槽并用清水冲洗干净,采用聚氨酯材料高压注浆待凝固后,观察有无渗水,若还有渗水点则继续采用如上方法直至没有渗水,最后V字型槽用防水砂浆抹平再恢复原来的装饰层。

案例二

1.概况

某农居安置小区项目,总建筑面积91950平米,地下室建筑面积12954平米,其中半地下室1995平米,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设计抗渗等级P8。

该项目漏水部位为多层半地下室与主车库地下室剪力墙相交的地方,且漏水量比较大。如下图示:

2.分析原因

①两个施工队施工相互间缺乏沟通协调,主地下室外剪力墙先浇筑到顶,导致与相邻多层半地下室底板交接处产生不合理施工缝。

②半地下室底板筋与车库外墙处钢筋未预先锚设,而是后植筋且未采取满植,同时施工缝处没有橡胶止水条等防水措施。

③该项目所处位置地下水较丰富,雨量大时水压增大致使地下水沿着施工缝上泛。

3.治理措施

对于此种类型地下室漏水,必须等天气晴好,地下水位下降后方能进行相应处理。首先切开200mm宽、50mm深的凹槽,顺槽我们采用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进行灌浆,灌浆孔径¢30,孔深>300mm(穿底板),钻孔间距1m。注浆由裂缝底端开始注入,灌浆压力根据可灌性在0.3~0.8MPa间选择。当上孔出浆时,将起灌孔收紧,改由邻孔未出浆孔继续注浆。从下往上,出浆一孔,关闭一孔,直到裂缝顶端孔,将其堵塞后继续稳压3min,直至整条裂缝充满浆液。待浆液凝固暂不封槽,等雨量大水位上来时观察有无渗漏,若还有渗漏将采用上述方法重复进行处理直至不漏,最后用防水砂浆封槽抹平。

总结防范措施

综合以上两个案例,我们对防范这种类型的地下室渗漏水总结出如下预防措施:

① 地下室施工前必须认真识图,对施工图中不合理的地方一定要与设计沟通指正。如案例一中地下室顶板梁与外墙处增设暗柱配筋,增强约束,防止斜裂缝产生。

②地下室外墙回填土必须是在混凝土龄期到达后进行,且回填土的质量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分层填实,不得使用块石、塘渣,因为这样容易破坏防水层。

③地下室顶板覆土施工必须提前规划好土方进出车辆路径,堆土高度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堆置,切莫随意倾倒堆载,增加顶板开裂渗水几率。

④对于车库与半地下室相连的工程,则应合理设置施工缝(如案例二可在车库外墙过去1m左右半地下室底板设置后浇带),半地下室底板施工必须待车库外墙回填土方充分沉实后方可进行。

后语

地下室渗漏水影响建筑物的适用性及安全,也花费施工企业不少人力、物力来处理,而且很难一次性治理到位,给企业本身及业主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我们应充分重视前期预防,合理科学的施工,建让广大业主满意的工程。

参考文件:

[1] 相关工程的设计图纸、及渗漏水施工方案

[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3]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2011)

论文作者:吕大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  ;  ;  ;  ;  ;  ;  ;  

地下室渗漏水处理的工程实践及总结论文_吕大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