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心律失常治疗进展研究概况论文_唐健

急诊心律失常治疗进展研究概况论文_唐健

唐健

(兴安县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300)

摘要:急诊心律失常主要为两类,分别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治疗,临床应考虑心律失常的类别,同时考虑发病的诱因,询问患者有无基础性疾病,实现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性结合的效果。临床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有许多新药物已问世,比如尼非卡兰、维纳卡兰、伊伐布雷定、决奈达隆、依布利特、吡西卡尼等,非药物治疗包括心外膜消融、除颤等。本文对急诊心律失常治疗进展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急诊心律失常;治疗;研究进展;综述

急诊心率失常指的是机体受各种原因影响,发生的一种急性心律紊乱,进展快、起病急、死亡率高等是急诊心律失常的特点,该疾病易导致患者发生血流动力学障碍。一般情况下,40-150次/min是心脏对于心律失常的代偿范围,若机体心率大于150次/min或者是小于40次/min,心脏的代偿机制就会发生障碍。除心率外,参与心脏代偿的因素还包括器质性心脏病、房室同步性、心律失常时间等。急诊心率失常较为危重,该疾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同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除掌握必要的抢救流程和治疗手段外,还应了解与之相关的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特对急诊心律失常治疗进展研究进行了综述。

1、急诊心律失常的概述

急诊心律失常是一种急性心律紊乱,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

1.1缓慢性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二度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室性自主心率、心脏骤停)指的是患者心率小于60次/min,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晕厥、黑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严重症状,此外,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时还可发生心脏骤停,患者有此类表现时需实施紧急治疗。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流程主要为血压和心电监测,开放静脉通路、保持气道通畅,观察患者有无与缓慢性心律失常有关的体征和严重症状,给予相应治疗等[1]。

1.2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包括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单形性室速、非持续性室速、心室颤动、心室扑动)以及快速性室上性心率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根据QRS波时限还可分为宽QRS波心动过速以及窄QRS波心动过速。宽QRS波时限为>120ms,窄QRS波时限为≤120ms,对于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需和室速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差异进行结合判断。

2、急诊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

我国一次规范急诊心律失常的紧急处理总体原则是2013年《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专家共识》的发表[2]。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必须要兼顾心律失常的本身,考虑诱发疾病的因素以及基础性疾病,从而控制和纠正患者心律失常的情况,实现改善症状,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目的。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处理,临床应依据以下几个原则进行。

2.1识别与纠正血流动力学障碍 若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首先应重视抢救治疗效率,对于血流动力学障碍较为严重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电复律,对于稳定的患者,应依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鉴别,明确结果后实施相应治疗[3]。

2.2纠正和处理发病诱因以及基础性疾病 急诊心律失常的发病诱因以及基础性疾病和心功能的状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因此,若患者基础性疾病不同,那么治疗的方式也会存在差异,临床治疗原则为对因治疗[4]。

2.3获益和风险 对患者生命安全所造成威胁的急诊心律失常,应积极采取措施,从而控制患者心律失常情况。对于威胁较小的急诊心律失常,应重视治疗的安全性,不可过度治疗[5]。

2.4治疗和预防 紧急处理急诊心律失常后,应考虑和建议急诊心律失常患者的远期治疗,依据患者实际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费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同时考虑是否需要进行冷冻消融、起搏等治疗。

2.5药物应用的原则 对于急诊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需根据患者心功能状态、基础性疾病以及心律失常的性质来选择,明确是联合还是序贯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6]。

3、急诊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

急诊心律失常非药物治疗是在药物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所采用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3.1除颤系统 新型的除颤系统主要包括两种,分别是S-ICD(完全皮下埋藏式心率转反复除颤器)以及PICD(经皮置入式血管内除颤器)。S-ICD适用于非起搏依赖的风险较高的急诊心律失常患者,该系统严格的按照解剖结构置于皮下,能够获取分析和心电图高度相似的电信号,在除颤时可以开放80J除颤波,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完整记录过程,术中无需X线透视[7]。PICD是一种由上下腔静脉中钛电极以及10F右室单圈主动电极组成的除颤系统,与传统除颤系统相比较,该系统可以避免传统除颤器囊袋并发症,改变了传统结构,但是人需要进一步验证该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8]。

3.2起搏器 起搏器是LCP(腔内无导线起搏器),长一英寸,为圆柱胶囊状,固定于患者心内膜,近端可进行回收以及重新定位。LCP能够避免电极以及传统起搏器囊袋并发症[9]。

3.3射频导管消融术 射频导管消融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3-Tesla时磁共振成像指导下电解剖标测和消融以及心外膜消融[10]。第一种射频导管消融术主要是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的系统下结合实时磁共振进行的一种消融术,该技术尚在研发中[11-1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消融术失败,心外膜消融主要考虑心外膜的来源,心外膜来源室速主要特点为:(1)R波≥85ms;(2)假Delta波≥34ms;(3)R波起点至QRS波最低点时限宽大于等于85ms,对于具有以上特点的患者,可实施心外模标测和消融。心外膜消融技术已开展,但是仅限于大规模经验成熟中心[13]。

4、急诊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4.1尼非卡兰 尼非卡兰属于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非选择性的钾离子拮抗剂,可阻断稳定的钾离子通道,从而延长有效不应期以及动作电位时程[14-15]。尼非卡兰对于钠离子通道以及β受体无作用,因此不具有负性传导以及负性肌力的作用,因此不会影响血流动力学。尼非卡兰对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好[16]。

4.2维纳卡兰 维纳卡兰属于三类阻滞剂,对于IKur通道具有特异性阻断作用,IKur通道主要分布于心房肌细胞,是构成心房肌动的重要电流。维纳卡兰能够抑制IKur通道,有效延长恢复的时间,因而,维纳卡兰具有选择性。有研究表示,维纳卡兰起效较快,给药后患者的转复成功率可达50%以上,安全性和有效性均较高[17]。

4.3伊伐布雷定 伊伐布雷定属于IF通道阻滞剂,可通过剂量依赖方式控制心率,对于心肌收缩力以及心电传导不存在负性作用,同时也不会影响心室复极化,可用于心衰患者心率的控制以及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心率的控制[18]。

4.4决奈达隆 决奈达隆属于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特性与胺碘酮相似,但是决奈达隆不含有碘[19],因而决奈达隆的蓄积量较少,毒性也有所降低,决奈达隆可用于治疗房颤的复律,可降低脑卒中的发生,同时还可降低死亡率,但是决奈达隆不可用于治疗中重度心衰患者,同样,亦不建议对于胺碘酮无效的患者使用[20]。

4.5依布利特 依布利特属于新型三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用于房颤的转复、手术期房扑等治疗,依布利特的效果比胺碘酮好[21]。在应用依布利特后,应注意是否发生药物所导致的扭转性室速。对于药物复律房颤患者,在不合并心脏病的情况下,临床推荐应用依布利特治疗[22]。

4.6吡西卡尼 吡西卡尼属于新型的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钠离子的流失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可降低心肌动作电位0相除的极化速率,对于减慢心房传导以及心房不应期具有延长作用,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吡西卡尼对于急诊心律失常有效[23]。

参考文献:

[1]肖娴,游桂英.心脏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后并发症研究进展[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23(12).1121-1122

[2]尹璐,孙叙敏,陶睿.养心定悸胶囊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进展[J/].医学综述,2019,23(13):2670-2673.

[3]鲁仲巧,范洁.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9,40(02):301-304.

[4]沈彦君,蔡尚郎.心律失常植入式器械治疗研究进展[J].精准医学杂志,2019,34(01):77-80+84.

[5]闫一群,张培影.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1):40-41.

[6]郑书敏,焦华琛.中医宗气理论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138+141.

[7]郑旭颖,麻春杰.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18,38(04):119-121+132.

[8]常宁.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中国处方药,2018,16(06):24-25.

[9]王吉.快速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42(07):92-94.

[10]林绍霞.胺碘酮治疗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8,25(06):94-96.

[11]于瑶.中医治疗冠心病合并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8,39(03):90-92.

[12]肖华,宋治远.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8,28(02):196-198.

[13]吴秋文,张烁.心律失常基因治疗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7,26(06):670-673.

[14]高丹,黄兴,王哲等.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研究进展[J].河北中医,2017,39(08):1258-1262.

[15]李杨,芦颜美,汤宝鹏.心律失常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31(03):267-269.

[16]唐钱海.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进展[J].大众科技,2017,19(02):49-50+56.

[17]刘鸿艳.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进展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05):8-9.

[18]林杰,杨兰英,谢文.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2):68-70.

[19]郭茂松,谭睿.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6,45(04):72-73.

[20]张景玉.中医辨证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28-29.

[21]崔竞宇.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世界,2016,24(02):208-209.

[22]郭茂松,关俐娜,宋会官.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6,45(01):75-76.

[23]洪燕,胡金柱,洪葵武.急诊心律失常治疗进展概况[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28(03):267-269.

论文作者:唐健

论文发表刊物:2019年5月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急诊心律失常治疗进展研究概况论文_唐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