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占领“军事上的制高点”——寒暑假名著阅读32字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寒暑假论文,制高点论文,名著论文,努力论文,军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名著和其他作品在文化方位上是不平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们,很大一片土地就不在话下了。”①余秋雨先生的话告诉我们,读书要从阅读名著开始。
笔者对学校356名初中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对名著阅读时间及数量的调查结果显示:63%的学生每周名著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在2小时以上和1至2小时之间的分别占18%和19%;71%的学生每年阅读名著的数量为3本以下,读8本以上的学生只占2%。由此可见,许多学生不肯下工夫阅读名著。对阅读名著时间安排的调查结果为:14%的学生选择利用一天的空余时间阅读,20%的学生选择双休日,66%的学生选择寒暑假阅读。可见,学生阅读时间的安排虽有差别,但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利用假期阅读名著。
在调查的基础上,笔者探索出一条充分利用寒暑假占领“军事上的制高点”的新路子,下面是32字法的具体做法。
一、及早酝酿,规划准备
作家赵丽宏曾说过:“很多人已经丧失了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和欲望。”②这句话真实地反映出当下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阅读名著的事实。笔者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阅读名著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快节奏的学习和较大的生活压力下,学生阅读名著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读完;二是整个社会风气的浮躁和功利化致使很多人想马上获得信息,而阅读名著却与人们的这一愿望相悖。
基于以上事实,教师要在寒暑假放假前及早酝酿,对名著阅读做统筹规划。规划准备的关键是确定阅读的名著书目并印发告家长书。
阅读书目一般包括精读和略读两大类。精读的名著需要学生购买。升初一、初二、初三的暑假依次精读《汤姆·索亚历险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格列佛游记》;初一、初二、初三的寒假依次精读《西游记》《水浒传》和《朝花夕拾》。略读的名著可选择购买或到市、区等图书馆借阅。初一暑假略读《伊索寓言》《繁星·春水》《童年》和《苦儿流浪记》等,初二略读《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骆驼祥子》和《流萤集》等,初三略读《傅雷家书》《简·爱》《麦田里的守望者》和培根随笔等;初一寒假略读《鲁滨孙漂流记》《昆虫记》和《撒哈拉的故事》等,初二略读《名人传》《老人与海》和《三国演义》等,初三略读《威尼斯商人》《欧也妮·葛朗台》和《哈姆雷特》等。
这样既能拓宽学生视野,也可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深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在寒暑假正式放假的前一周,教师要下发告家长书,以赢得家长的支持,家长提前帮学生购买或借阅名著,确保寒暑假名著阅读任务及时、顺利、圆满地完成。
二、设计导读,有的放矢
放假前,教师精心设计导读提纲,安排学生假期名著阅读的任务,督促学生阅读名著。
设计导读最重要的环节是编写精读名著导读相关材料。名著阅读的效率如何,教师的指导极为关键。以《水浒传》为例,笔者编写的导读资料有五部分内容:《水浒传》人物简介、《水浒传》书名的由来、《水浒传》108将的绰号及其归宿、《水浒传》训练题以及《水浒传》简答题。
在“《水浒传》人物简介”中,笔者从水泊梁山108个英雄好汉中,筛选出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李逵等十多位好汉,对其拿手本领、事迹及精彩情节等进行简单的介绍,以达到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在“《水浒传》书名的由来”这一部分,趣谈作者施耐庵与其学生罗贯中如何敲定书名并解释书名“水浒传”的含义,这样的介绍非常有必要,通过这一资料的拓展,学生对这部名著的把握会更立体。以上这两部分材料要求学生在精读名著之前提前阅读。
在“《水浒传》108将的绰号及其归宿”这一资料中,先按出场顺序从第一位好汉九纹龙史进,依次列举了108将每一个好汉的绰号,然后按时间顺序由入云龙公孙胜出家依次列举108将每位好汉的命运结局。这部分材料要求学生读完整部书后再阅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回顾书中人物的命运结局,起到了梳理人物命运的作用。为帮助学生检验自己名著阅读的效果,笔者设计了“《水浒传》训练题”和“《水浒传》简答题”,要求学生在精读整部书之后独立完成。“《水浒传》训练题”包括填空、根据主要情节填写主要人物、补全回目、根据人名补充绰号或根据绰号填写人名等题型。要求学生凭精读记忆完成,对于有困难的题目要翻书查找,继续精读相应的片段,以达到精读名著的目的。
三、精略结合,方法指导
(一)制订计划,精略结合
放假前笔者让学生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出假期合理的名著阅读计划,每日争取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有计划地精读名著,保证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略读名著,并告知家长督促完成,做到精读和略读兼顾。
要求学生制订精读和略读不同的计划,不可只重视精读或略读,也不可对精读和略读采取同一种方法。对于精读的书目,要求学生在读书摘记本上做好读书笔记并随手写一些感想,要求学生制订的计划中要对摘记的形式、阅读的时间以及阅读的预期效果做统筹规划。对于略读的书目,可以一目十行地泛泛而读,但应在计划中对略读名著有阅读规划,虽不用复述书中的具体情节,却也要对整部书的主旨、人物性格、主要情节、写作特色等有探究。
(二)方法指导,读写结合
在平日的教学中,为学生推荐几种写名著读书笔记的方法,比如可以从名著中某一人物、语言、情节结构、写作手法、名言警句、作者等任何一个角度写感悟。阅读有了方法,还要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每周至少自选角度写一则阅读心得。这样,读和写就做到了有机结合,读促进写,写又促进读,在这样一个循环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学生的写还可以尝试充分利用班级网站这个平台,请每名学生上传名著阅读心得,与大家分享,然后同学们跟帖发表见解,通过彼此的讨论、思想碰撞,同学们从中能更多地领悟名著的丰富内涵、人生真谛。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能够享受与作者、作品中人物、同学等“对话”的愉悦,这个过程可以充实、净化学生们的情感世界。
四、开展竞赛,促进阅读
笔者认为真正占领“军事上的制高点”是开学后开展的各种竞赛。竞赛可以把假期的读书延长到整个学期,也能为下一个寒暑假名著阅读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再以《水浒传》为例,寒假布置学生精读名著《水浒传》,新学期伊始,我们首先组织了“《水浒传》智多星竞赛”活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水浒传》知识竞赛。三名学生在知识竞赛中取得满分,这足以证明名著阅读的效果以及竞赛激励的作用,获奖同学被学校授予“《水浒传》智多星”称号。
其次举办“《水浒传》故事大王”比赛。开学后,利用课前三分钟,按座次每天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讲一个《水浒传》的精彩情节,由课代表组织,学生听完故事后进行点评,由六名学生评委为讲故事的同学打分,成绩突出的同学被授予“《水浒传》故事大王”称号。
最后开展“《水浒传》人物绰号”大比拼活动。学生在前两次竞赛后对《水浒传》名著已非常熟悉,比赛热情特别高涨,并要求再开展一次“《水浒传》人物绰号”大比拼活动。这次题目,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抢答的方式。这次比拼较第一次笔头竞赛竞争更激烈,甚至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有几个同学竟然能说准108将所有人的绰号。这样,学生完成了阅读名著的任务,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阅读的热情得到了激发,名著这一“军事上的制高点”被学生们占领。
在三次竞赛活动中,涌现出了许多典型。一名叫沈心洋的男生,三次竞赛均获奖励,正是由于他对名著的潜心精读,使本来语文基础较弱的他脱颖而出,从而激发了他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短短的一个学期里,沈心洋同学的语文成绩从前一学期班级倒数第7名,学期期末竟跃居为班级正数第8名。这充分印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中学生产生的对书中人物、情节等的发掘、探索,满足了学生阅读时朴素的需求,这也许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
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很容易从名著阅读中受到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陶冶和审美上的享受,我们有义务、有责任让学生充分利用寒暑假“多读书,读好书”,努力占领“军事上的制高点”,让名著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让读书影响学生的一生。
①余秋雨《青年人的阅读》,《秘书工作》2012年第9期。
②赵丽宏《永远不要做野蛮人》,《少年文艺》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