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川南;传统文化;元素;建筑设计;应用;探析
1 悠久璀璨的川南传统建筑文化
人类社会有这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历程,这其中也伴随着建筑与文化的不断演进和变迁。建筑与文化是具有紧密联系的,地域文化会对当地的建筑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受地域文化的影响,每个地域的建筑都会有其独有的艺术形式造型,当前,随着时代发展,可以说建筑已经成为人们改天换地、征服自然的最显著的成果,而与此同时,建筑中的文化,也成为我们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文化在历史中形成,又在历史中发展。川南地区传统建筑文化是川南地区先民在长期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创作,并经过不断的积累而形成的,是川南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和民族文化的综合体现,更是川南地区先民勤劳智慧和开拓进取的结晶。其巧妙的构思、合理的结构、精湛的技艺、美观的造型、华美的装饰,都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处可见人类文明与智慧的光华,铭刻着川南地区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 传统川南地区建筑的特色
2.1 建筑平面布局
川南地区传统园林建筑平面布局自由,一般以四合院为主,这种构图手法,可以更好的适应当地的山地环境,同时可以分层筑台;利用轴线转折;小品过度及导向处理等手法,将各组建筑构成统一的整体。“黛瓦粉墙,重重院落,翩翩村寨,轻盈精巧,朴实自然”。注重环境,同时在设计中,巧妙利用现有的自然地形,以求在设计中做到人、环境、艺术的有机结合。在平面布局中,讲究灵活,空间变化有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简洁朴实的建筑外貌。核心建筑的屋顶等级在歇山以下,发戗较为陡峭。
例如夕佳山民居,其为明、清传统民居建筑。依山体而建,层层叠落。除四个碉楼外,均系悬山穿斗式木结构,平面为四合院式,纵深二进,大门、前厅、后厅依次置于一中轴线上,中轴线左右各为二进厢房,使整个建筑布局严谨、主次分明、开合有序。它既保留了隋唐时期庭院式布局的特点,又蕴含了宋代民居建筑的风格,打破了完全对称的格局。
图1:夕佳山民居
2.2 建筑装饰风格和景观
川南地区民族传统建筑的装饰风格,因建筑的性质、功能以及家庭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的不同而异。楼桥亭阁,桥榭廊庑,古朴曲雅,玲珑剔透,造型精美,色调柔和。总的特点是:土司官署衙门及大型庙宇、书院的建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装饰繁缛,精美华丽,图案花纹具有浓厚的汉文化特色;其次为大型公共建筑和富第豪宅建筑,装饰精巧、图案繁多,内容丰富深刻,民族特色鲜明,而普通民居建筑主要是注重实用功能,装饰较简洁朴实,一般多为具有较强功利性和世俗性的辟邪获吉祥图案。
景观营造上通常使用抑景、填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法,形成多方胜景,咫尺山林的空间效果。在夕佳山民居西侧的怡园,面积不到2000平方米,布局了怡亭、琴房、假山、书房、上客厅、小桥和流水的小溪等。营造者还将各个小巧玲珑而又各具特色的建筑物各自独立开来,互不相连,置于不同的立体小景之中。
3 川南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我国的传统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当代建筑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各种西方建筑形式不断进入,各种新材料和新技术,也在不断涌现,面对着东西方文化的交叉碰撞,涌现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传统建筑文化如何重焕光彩?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作者,如何发扬传统,不断推进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向前发展,是时代给予的责任和担当。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要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索。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建筑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不断创造出具有时代化,体现现代化和民族化的中国特色建筑。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空前加强,在这样的时代和背景下,保护、继承和弘扬富有特色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并在城市规划和建筑中加以创新和继承,展现城市的新风貌,营造出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走地方民族特色与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对川南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将川南传统建筑符号吸收和融合到现代城市的建设中,使之打上地方民族历史文化的烙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此即使川南地区源远流长、风格独具的民族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弘扬、展示、重塑、演绎和升华,又增添了城市建筑的地方民族特色,提高了城市建筑的文化品位,使之充溢着地方民族文化氛围,凸显城市的个性。
3.1 宜宾博物馆、文化馆、竹博馆项目概况
宜宾博物馆、文化馆、竹博馆项目基地东侧为龙头山,西侧有住宅区和学校,南侧为浙商临港新天地,东南侧为科技岛链及配套居住区。基地内部有Y型水系(白沙堰)穿过。基地东侧临近山体,较为陡峭,可建设用地少。基地西北角为废墟,且临近小山包,局部高程较大。基地北侧有较多山包,而南侧和中部相对平坦,适宜大面积建设。基地南侧和西侧分别紧贴重要交通干道临港大道和长翠路,其交叉口为基地主要人流来源。长翠路与其它三条市政道路有三个交叉口,与北侧待建路段均为次要人流来源。
3.2 总体布局
我们首先对整个公园进行了规划。圆明园有一景,名叫“九州清晏”,寓意九州大地,河清海晏。我们以此为出发点,通过优化水面布局,形成九个人工岛,寓意“九州”,并为每个岛设置游览主题。 博物馆、文化馆、竹博馆、文化街、宾馆与公园景观一体化设计,将建筑布局在不同的岛上,使建筑成为公园的景点,人在游走中观览,体验公园不同场景的内容。 博物馆、文化馆、竹博馆三馆围绕前湖布置于最南端,留出北侧完整的公园景区。围绕公园部分,建筑错落布局,融合于公园的整体环境中。博物馆和竹博馆靠近布局,隔湖相望,两馆参观流线可连通,形成通票式参观,方便管理与使用。
图2:公园总体布局图
建筑平面布局参照川南传统合院的一些构图手法,局部开口与公园形成视觉通廊。使用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法,使建筑、公园和园林空间相互渗透。博物馆和文化馆以现代手法演绎古典园林的布局方式,同时也符合博物馆和文化馆的功能需求,强调与公园的和谐关系。
图3:合院式布局图
3.3 川南传统民居屋顶的抽象与运用
川南传统民居屋顶造型轻盈、活泼,尺度近人,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的表达,同时也传承了西南地区的文化记忆。这种屋顶形式,很好的与川南山地环境相融合,形成自己独有的建筑语言。本项目中,博物馆和文化馆屋顶从川南民居建筑群的屋顶受到启发,把它连续变化的屋顶曲线进行了抽象,延生和组合,并采用现代材料铝镁锰金属屋面,形成大小错落,高低起伏的博物馆和文化馆屋面形式。起伏的屋面,也同时勾勒出山体蜿蜒的轮廓,形成层层叠起的山水意向,暗喻宜宾金沙江沿岸特有的层峦起伏的山形地貌,最终建筑融合于公园环境之中,使之成为公园的一部分,这也实现了我们一开始希望建筑与公园是一体化设计的愿景。
图4博物馆主入口透视图
图5:文化馆主入口透视图
图6:川南民居建筑群屋面轮廓
图7:博物馆屋顶曲线轮廓
3.4 传统民居建筑元素的现代表达
川南民居多以青石台阶、灰色青砖墙裙、黄色木板墙及深灰色青瓦檐、黄花色格栅等元素构成。传统民居多采用穿斗式,建筑结构外露,形成网格型的立面。屋顶天花直接反应屋面的结构形式,直观的表达了木梁和木檩条的组合。民居的窗棱是其中最有意思也最有细节的地方,几千年的发展让窗棱演绎出丰富多彩的图案。因此,本设计抽象出民居使用的颜色、构件、窗棱形式等,用现代的材料和手法从新演绎,运用到建筑立面的不同细部,形成富有川南韵味的现代建筑。
图8:传统形式的现代表达
3.5 川南本土材料和自然景观的演绎
川南地区独特的地形给竹子的生长带来了特天独厚的条件,其中最有名的“蜀林竹海”就位于此。“林中园,园中林“——竹也是古人的山水之情的精神寄托。传统建筑与竹子的关系分为”隐于林”、”藏与院”两种方式。设计将两种方式进行了结合,将建筑隐于竹林之中,并通过竹院、竹天井、竹厅等方式将竹引入建筑中。在这个层层递进的空间序列中,竹无处不在。
文化物化—东西侧面以透空“竹简”成列为墙,光与竹影映射在一片“诗墙”之上,光与影再透空的文字进入室内,映射在竹展品之上。光影随时而动,好似历史在展品上流淌。竹文化的物化表达。作为竹博物馆,单纯的竹建筑远不能满足博物馆建筑的耐久、耐火的要求。设计通过现代工艺对竹进行转译、改造并进行应用,兼顾了功能的使用需求与竹意蕴表达。
图9:竹博馆鸟瞰图
图10:“竹简”墙
4、结束语
在现代社会国外建筑风靡全球的国际化环境下,如何做到文化自信,如何把我们国家传统的建筑语汇进行传承和表现,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宜宾博物馆、文化馆、竹博馆的设计,是对川南建筑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进行演绎和表达的一次全面思考,通过本次设计,笔者更深刻的意识到川南传统建筑语言的丰富和其形式背后蕴含的的逻辑,也更加坚信中国传统建筑有其自身独有的魅力。
总而言之,作为一个建筑设计工作者,要结合时代要求和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充分吸收和利用好我国悠久的建筑文化内涵和精髓,进行创新利用,设计出更加能够体现现代化和民族化的建筑作品。继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将它发扬光大,让中国建筑能在世界建筑中,绽放光彩;让中国文化,走向全球。
参考文献:
[1]郝泽方.探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的传统元素运用.建材与装饰.2020(02):118-119
[2]杨帆.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表现.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3-15:70-71
[3]李赫.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析.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9(11):119
[4]赵鹏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农家参谋.2019-10-15:207
[5]谭文凯.岭南民居元素的“新中式”转译初探——以西关大屋为例.重庆建筑. 2019(09):13-17
[6]朱华; 刘艳丽.徽派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工业设计.2019(09):135-136
论文作者:徐骏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建筑论文; 传统论文; 文化论文; 民居论文; 文化馆论文; 布局论文; 博物馆论文; 《建筑实践》2019年38卷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