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游

长沙市第八医院(长沙市中医医院) 湖南长沙 410100

【摘 要】目的:本文就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128例新生儿,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64)与参照组(n=64),对参照组新生儿施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施以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新生儿脱离保温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快于参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参照组,血氧饱和度优于参照组,体温波动程度小于参照组;实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P<0.05。结论: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减少各类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鸟巢式护理干预;新生儿护理中;血氧饱和度;并发症

新生儿是人类发育的起步阶段,因刚脱离母体,还不能完全适应子宫外的环境,且新生儿的免疫力极低、耐受力差,这些均为临床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稍有不慎,会对新生儿的生长及发育造成不良影响[1]。为提高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质量,对近一年在我院出生的部分小儿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并已取得理想的研究成果;现将研究过程及数据做如下汇总:

1 基线资料及方法

1.1 基线资料数据

此次研究是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8例。按照出生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n=64)与参照组(n=64)。实验组中男31例,女33例;孕周为37--40周,平均(38.6±0.5)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3例,剖宫产21例。参照组中男61例,女67例;孕周为37--41周,平均(38.9±0.4)周;分娩方式:自然分娩44例,剖宫产20例。两组新生儿的资料数据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排除标准:将先天性疾病患儿予以排除、所有新生儿的家长对于此次研究均有知情权,自愿加入研究小组。

1.2 方法

参照组新生儿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皮肤清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等;实验组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鸟巢式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使用绒面布或浴巾制成一个大小适宜、柔软度适中的椭圆形鸟巢,并要放在暖箱、辐射台上预热,将温度维持在33℃左右,再将新生儿放入其中,并取侧卧位,将四肢稍微弯曲,利用布卷应和新生儿的身体轮廓,使其与新生儿背部、臀部等紧密贴合,并在其身体四周进行环绕,调整好布卷松紧度与护圈大小。同时要依据小儿的身体状况,调整好暖箱的温度与光线;每日对新生儿进行洗澡,并涂擦适量的爽身粉[2]。还要做好口腔、鼻腔护理,确保呼吸通畅;定期为新生儿消毒,预防皮肤、黏膜感染等[3]。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脱离保温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睡眠时间、血氧饱和度、体温波动程度等指标,统计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

1.4 数据整理

整理研究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予以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的形式表示,比较结果予以卡方值检验;当检验结果为P<0.05时说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对比

实验组新生儿的脱离保温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快于参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参照组,血氧饱和度优于参照组,体温波动程度对比参照组更小,t值检验结果均为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相关指标对比( ±s)

注:*表示与参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与参照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69%、21.88%,卡方值检验结果为P<0.0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新生儿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出生后的护理工作尤为关键。新生儿对于子宫以外的环境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因此在护理过程中,首先要让其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中;且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散热速度较快,导致其体温波动程度较大,这对新生儿的生理功能、生化指标均会产生一定影响[4]。为提高新生儿的护理效果,我科现阶段主张为新生儿采取鸟巢护理干预。鸟巢护理干预法,可对新生儿四周进行保护,不仅而增强其安全感,还可减少外界温度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性,防止皮肤大量散热,进而使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状态之中。此外,鸟巢护理方式还可促进新生儿的胃肠蠕动,对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也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5]。此次研究中,对参照组新生儿施以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施以鸟巢式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实验组新生儿的脱离保温箱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快于参照组,睡眠时间多于参照组,血氧饱和度优于参照组,体温波动程度小于参照组;实验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参照组也更低,P<0.05;这一结果足以体现鸟巢式护理干预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对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并发症均有积极作用,可将其作为新生儿的首选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江虹.新生儿脐带结扎与护理模型的制作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3):265.

[2]裴小瑜.新生儿护理工作中鸟巢式护理干预的具体措施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1):250-251.

[3]高莹.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8):102,105.

[4]王芝兰,郭庆玲.对比分析不同脐部护理方法在预防新生儿脐炎方面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11):109-110.

[5]杨锦.鸟巢护理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及疼痛感知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62-64.

论文作者:李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  ;  ;  ;  ;  ;  ;  ;  

鸟巢式护理干预用于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论文_李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