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理论分析了高中英语写作课教学中存在的边际效用递减现象,并结合高中英语写作选修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提高高中英语写作选修课边际效用的一些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高中英语;选修课;写作教学;边际效用
一、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行为时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是指同一物品(服务)的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变化量。
至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例子清楚地理解。比如说当一个人极度饥饿时给他一碗面条,这碗面最能解其肚饥之急。但随着饥饿程度的缓解,他对下一碗面条的期望值也不断降低。当他到达再也吃不下去的时候(即边际),那这碗面只能会让他感到厌恶。因此,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随着对同一物品(服务)的消费次数的增加,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量所带来的效用量会逐步递减。
二、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现状和课堂教学边际效用递减现象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生写作技能目标(八级)的要求是: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能根据课文写摘要;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能根据用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但笔者发现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比如: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文章缺乏条理、审题不清、脑子空空(没有写作素材)等。大量学生谈“写作”色变,教师一布置写作任务就开始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去写。
上述这种现状的产生和英语写作课堂教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有直接联系。教师的教学是面向学生的精神服务,学生听课其实就是一种精神消费。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正常现象。笔者认为下面两大方面的因素导致了高中英语写作课课堂教学的边际效用递减。
1.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师角色上的边际效用递减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课上,教师一般都会采用“输入——接受”这种单向型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导着整个教学过程,一开始就直入主题,给出写作题目,再审题分析如何分段,罗列所有可能需要的信息(词汇、句型等),然后要求学生动笔作文,最后上交。经常单一地使用这种教师为主体的单向模式进行写作教学,学生会对写作课渐渐失去新鲜感和期待感,学生的作文也会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的思想。如果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看,这种写作课的课堂总效能只会逐步下降。
2.课堂教学数量上的边际效用递减
新课改背景下,较多教师注重“紧课内,轻课外”。所以在写作课上教师喜欢在学生动笔之前进行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比如介绍某一城市,教师会事先按地理位置、历史、面积、人口、环境、气候、特色等罗列大量词汇和句型。单从地理位置方面,先罗列以下信息:
It is in/on/to…
It lies in/on/to…
It stands in/on/to…
It is located in/on/to…
It is situated in/on/to…
其实教师一味地通过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量来增加教学效果是一把双刃剑。并不是教师讲的越多,学生掌握的越多。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看,单调枯燥地大量同类别语言信息的输入会削弱学生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这些语言信息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用对课堂总效用的贡献也将逐步减弱。
三、提高英语写作选修课边际效用的策略
针对在英语写作课上边际效能递减的上述两大方面,并结合笔者在本校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提高英语写作选修课的边际效用。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深化课改背景下的英语写作选修课应该改变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优化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写作选修课的“消费”过程中获得最有效的边际效用。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英语写作选修课的教学活动可以具体开展如下:
(1)变化教室布局和教学场地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秧田式教室布局,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采用圆桌式的教室布局。作为一门校级选修课,教学场地的选择可以比必修课更加灵活。教师可以考虑挑选其中的几节课变化一下教学场地,如学校操场、图书馆、活动教室、语音教室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这些与教室完全不同的情景刺激来激发学生对上写作课的兴趣和期待感,让学生对于上每一节写作课的感觉都像是饥饿时吃第一二碗面条的感觉。学生这种积极的满足感可以大大提升课堂边际效用对总效用的贡献。
(2)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①基础巩固阶段
要写好英语作文和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密不可分,最重要的是要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并掌握基本句型。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来帮助扩大学生词汇量,熟练掌握五大句子结构。单词记忆游戏、英语字谜、单词竞赛、用词造句等都是解决词汇量的较好方法。至于五大基本句型,笔者认为教师可以选一段英语视频(推荐英文动画片,难度较低)并通过视频让学生找出并掌握五大基本句型。这比机械地语法讲解更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活动的边际效用。
②连句成文阶段
《2013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中要求书面表达:行文连贯且结构完整。所以在英语写作选修课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过渡性词汇灵活运用的能力。教师不要单纯地发下一些归纳好的词汇供学生记忆。可以先设计一篇没有过渡词语的短文让学生看看有什么不足,并填上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最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过渡性词语的重要性。这些过渡性词汇可以由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收集,并在下一节课进行汇报。这种形式能让学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收获更好的边际效用。
③文章提升阶段
一篇优秀的作文还需要用一些“亮点”来进行点缀。其实这些“亮点”无非就是高中英语教学中一些重要的词语、句型和语法结构。教师不要“填鸭式”地在一节课内把所有的“亮点”都抛给学生,这就陷入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陷阱。要在平常的教学中逐步渗透,比如可以比较性地点评两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让学生去体会“原来我的句子还可以这么写。”待学生有这种意识之后,可以举行一个“句子美化比赛”:教师给出几个简单的句子,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美化”,并评出“最美句子”,最终让学生掌握这种“亮点”。当然,这种活动也不能满堂运用,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否则也会降低其效用。
④成果评价阶段
学生的作文水平到底有没有提高最终要通过批阅才能检验出来。一般的形式都是教师批阅,但是这也是所有英语教师最头痛的地方。越批到后面越累,从教师角度来讲,教师批阅的边际效能越低。其实笔者尝试了三种形式结合的方法:教师批阅、同学两人互批和学习小组批阅。这样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压力,而且通过学生合作批阅,即找出了他人的不足又学到了他人的“亮点”,对师生双方的总效能的提高都有益。
2.合理控制课内教学数量,丰富课外活动指导
一堂课通常为45分钟,在这段时间内真正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一般只有半个小时,学生接受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因此,教师通过高密度、大容量的课堂讲解并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堂的边际效应递减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举上面描述地理位置的这个例子。其实教师可以只给出两个句型供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进行选择:It lies in/on/to… 和It is located in/on/to… 因为学生写作文时用到的也只需要一个句子,过多的同类知识信息的重复只会让边际效用递减。
那么减少了课内教学数量,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英语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课外英语学习活动并做好指导。比如:进行校英文手抄报展、利用MSN等网络工具寻找笔友、设计班级英文网页、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寒暑假完成一个任务项目(类似于研究性课题)等。通过这一些形式多样的课外英语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吃第一碗面”的满足感,在完成任务中使用英语,维持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逐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角度对高中英语写作选修课的一些教学体会。在高中深化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导演”的角色,英语写作选修课要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与途径,放手让学生自己“表演”,从中学生能体会到源源不断的“满足感”,真正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这也就摆脱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束缚。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普通高校招生2013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浙江省慈溪市龙山中学
邮政编码:315300
论文作者:黄 存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1
标签:效用论文; 边际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选修课论文; 英语论文; 英语写作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