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状况之研究(续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香港论文,状况论文,青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八)香港青年的人生价取向以及道德状况
在“你赞成哪一种人生价值取向”一题的194位选答者之中, 选择“为社会服务”的28人,占14.4%;选择“为个人幸福”的20人,占10.3%;选择“二者兼顾”的占了绝大多数,共145人,占了74.7%; 而选择“损人利己”的只有一人,仅占0.5%。可以看出, 香港青年在人生价值取向上具有相当大的趋同性。他们非常实际,所以重视“为个人幸福”奋斗;他们又具有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所以不放弃“为社会服务”。他们认为二者兼顾才是正确的完善的人生价值取向。做这项选择的青年在本卷30个问题100多项选择中是人数最集中的。 我曾访问过香港中文大学的社工队(社会工作队)和香港社会的部分“义工”(义务工作者),他们都有很强的服务社会意识。他们做工作不计较报酬,也不计较时间的长短。他们在维持香港社会稳定方面确实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关于香港青年对自己道德状况的评估,在“您认为自己的社会公德如何?”一题的选答者中,选择“很好”的61人,占31.3%;选择“一般的125人,占63.8%;选择“比较差”的7人,占3.6%;选择 “很差”的3人,占1.5%。在“您认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如何”的189 位选答者中,选择“很好”的的75人,占39.7%;选择“一般”的108人,占57.1%;选择“比较差”的5人,占2.6%;选择“很差”的1人,占0.5%。可以看出,在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问题上,香港青年对自己是有着较高标准的要求和较为严格的约束的。在与青年的多次座谈中,他们都表示了“要认真做好自己那一份工作”、“要对得起社会,对得起上司,对得起他人”的意愿。他们对内地同胞的道德状况有很多忧虑。比如,在香港乘坐火车、地铁、巴士,很少有不排队加塞儿(香港人称为“打尖”)的现象,很少有上厕所不冲的现象,很少有随地吐痰的现象,而在内地各大城市中这种现象却比比皆是。座谈中不少青年甚至尖锐地询问:“97之后,是不是要让随地吐痰的来管我们这些不随地吐痰的?”他们还说到内地旅行最大的顾虑,一是洗澡,二是上厕所。看来,文明、法治、有序的香港社会,对青年一代的道德品质确有潜移默化的影响。1994年11月初来香港时,我还曾对香港人在火车、地铁列车上不让座的情况提出过非议。如今不到一年,这种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最近多次看到年轻人为老人、幼童和残疾人、孕妇让座,令人感到欣慰。
香港青年对香港社会的治安情况和香港居民的道德状况也有自己的评价。
在“您认为香港的社会治安环境如何”的选答者198人中, 选择“很好”的13人,占6.6%;选择“比较好”的75人,占37.9%; 选择“一般”的105人,占53%;选择“很差”的5人,占2.5%。 在“您认为香港人的社会公德如何?”一题中,选择“很好”的4人,占2%;选择“比较好”的30人,占15.2%;选择“一般”的133人,占67.5%; 选择“很差”的30人,占15.2%。从统计数字可以看出,香港青年对自己生存的社会环境并不满意,五成以上的青年认为只够“一般”,说明他们希望有更高质量的生活环境。座谈、集会、谈心中,各界青年也反映,香港报纸每天大量报道的社会犯罪案件如爆窃、凶杀、强奸、贩毒、卖淫等等,令他们经常感到不安,而大量有关青少年自杀的报道对他们更是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座谈中,许多青年谈到,香港青少年参与黑社会的情况不容忽视,青少年“群党”问题也日渐突出。他们还提出,由于97年临近,一些香港人以消极懒散的心态对待生活、对待社会,这种情绪也影响到青少年,使他们对前途失望,放纵自己,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青年座谈中感到不安的还有港府大量引进外劳,使香港的失业率上升到百分之三点五。青年们说,香港老板愿意雇佣外劳因为他们是廉价劳动力,老板可以省钱,但是却坑苦了香港本地居民,许多人找不到工作,有将近五分之一的家庭月收入在4000港元以下。一些在职青年表示,每天提心吊胆,生怕公司裁员。以前他们怕的是新、马、泰的廉价劳动力抢了他们的饭碗,现在又增加了一层新的担忧——怕国内来港者与自己竞争。一位从事工程工作的青年说,国内来的人,知识水平高,基本功扎实,工资又低于香港同行,老板当然愿意要他们,这实际上是对香港在职者的直接威胁。其他青年对此也有同感。他们甚至认为,香港经济走下坡与输入外劳有直接关系,希望香港政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制止外劳进入香港。
在座谈和谈心中,青年们普遍对香港廉政公署有较高评价,认为这种独立于政府部门之外的以肃贪倡廉为使命的执法机构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都不可缺少的, 对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具有普遍意义。 有的青年对97之后香港是否还能有这样一个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执法机构来对抗社会的贪污腐败表示担忧。他们说,现在的廉政公署只对港督负责,受英国反贪部的领导,以后英国人撤走了,不知廉署还能不能存在?如存在,又该怎样运作?他们非常希望能得到解答。
在座谈和个别交谈中,青年们还对廉政公署这个由港督特派的反贪污部门能够对犯罪警员不留情面表示赞赏。青年们说,近一两年,警员涉嫌违法新闻好象特别多。部分道德败坏的警员开赌、聚赌、串谋行劫、包庇黑帮、走私嫖娼,使警队形象大受打击。他们对此深表忧虑。他们说:上梁不稳、下梁乱龙,香港警队编制近3万人, 如果不把上层整顿好,很难保证这支队伍的纯洁性。
(九)香港青年对恋爱婚姻问题的看法:
香港是东西文化交汇的地方。青年一代既受到东方传统道德文化的熏陶,又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从他们对待恋爱婚姻问题的态度,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东西方道德观的交叉影响。
在“您认为择偶的首要标准是什么”这个问题的271 人次选答者中,选择“有共同的政治理想”者8人,占3%;选择“有共同的生活情趣”者108人,占39.9%;选择“对方的经济实力”者23人,占8.5%;选择“感情相投”者132人,占48.7%。可以明显地看出, 在香港这个经济相当发达的社会,广大青年仍然最看重感情,看重共同的生活情趣,真正看重对方经济实力的只有23人,所占比例不到十分之一。也就是说,青年中的多数,都不会把婚姻作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或经济目的的手段。他们追求纯洁的爱情,追求共同的生活理想。在与未婚青年的座谈中,他们还提出,感情相投的首要条件是对方人品好,否则不可能对他(或她)产生感情。女青年认为她们心中的男性是有事业心,对女方有足够的责任感,有充分的理解、尊重和爱护。她们希望“男人要象个男人,不要变得男不男女不女”。“男青年则表示,他们喜爱的女性是温柔、贤惠、体贴、宽厚的女性。他们最讨厌只知道向男人要钱然后自己去挥霍的女人,还有那种动不动就撒泼耍蛮横的“男人婆”。笔者发现香港青年中的绝大多数对恋爱婚姻问题是持谨慎态度的,彼此之间是重信义和重责任心的,真正把终身大事当儿戏的,真正在情场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只是极少数。这说明香港大多数青少年接受了正统严格的学校教育、继承东方传统美德,同时吸取西方进步文明的家庭教育,并接受了积极健康的社会影响和潜移默化的环境影响。香港公众舆论对伤风败俗、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与现象是有着严格的批评与遏制的。笔者在港期间就亲眼看到舆论对“三级脱星”李华月的抨击和对少数青年在地铁列车上拥抱接吻现象的批评。香港青年在服装方面也是以文明严谨为主流,真正穿着性感服装招摇过市的只是极个别人。
在“您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一题的186位选答者当中, 认为“不应该”的71人,占38.1%;认为“可以理解”的80人,占43%;表示“赞成”的15人,占8.1%;表示“无所谓”的20人,占10.8%。 可以看出,将近4成的青年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 这说明相当数量的青年能够分清恋爱与婚姻的界限,不会在婚前或婚外去随便发生性行为,这是社会安定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4 成以上的青年表示“理解”婚前的性行为,将近两成的青年对此表示“赞成”或“无所谓”,又是令人担忧的。在香港,婚前和婚外的性行为虽然不受干涉,但同样也不受法律的保护。由此衍生出的大量社会问题、人间悲剧成为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香港媒体大量报道这类社会问题,“情变”、“情杀”等社会新闻不绝于耳,确实应当引起关心香港前途命运、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有的报纸提出“把性公开地谈、正经地谈、科学地谈”,应该说是一种积极正确的态度。当然,这里的“性”应包括性的知识和性的道德两方面,许多青少年迫切需要这方面的心理指导与行为指导。据我了解,香港的性教育普及程度还相当的低,远远比不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这大概又是东方传统道德的封闭性、保守性等消极方面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吧?
在座谈中,许多青年提出,香港社会受色情的污染还是相当严重的,三级影院比比皆是,黄色刊物屡“禁”不绝,各种报纸上的黄色版争出奇“招”招徕读者,歌舞厅、夜总会中的黄色成份更是公开存在。在这声色犬马的环境之中,青少年一代耳濡目染,不受影响,不受刺激才叫怪事。因此,净化生活环境,是青年教育的重要一环,绝对不应掉以轻心。
在与各界青年的深入交谈中,还了解到,他们对香港性病泛滥的状况深感忧虑和不安。他们告诉笔者,最近香港卫生署公布了今年感染爱滋病者的数字。现有人数,已是三年前的两倍,达到602人。 而其他性病诸如梅毒、淋病、尖锐湿疣、疱疹二型等等也大量存在。这种状况,使青年感到恐惧和失望。笔者认为应明确告诉青年,这些病症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性关系的紊乱和吸毒,所以,只有洁身自好才是最有效的预防途径。当然,尽可能地净化社会环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扫黄禁毒,也是绝对必要的。
在座谈中,许多青年对来自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的一些专事卖淫的女子表示了相当的鄙视与厌恶,称她们为“北菇鸡面”、“星洲炒米”。同时,对香港本地的卖淫、嫖娼等丑恶现象也表示了强烈的不满。他们希望尽快割除这些社会的痈疽,给他们一个健康清新洁静的生存环境。青年的要求是完全合理的。
关于青年的业余爱好,在334人次的选答当中,42人喜爱卡拉OK, 占12.6%;85人喜欢看电影,占25.4%;99人喜欢读书,占29.6 %; 43人喜欢锻炼,占12.9%;25人喜欢做家务,占7.5%;26 人喜欢摄影,占7.8%;13人喜欢跳舞,占3.1%;1人喜欢打游戏机,占0.3%。另外还有人补充、喜欢游泳、电脑和品尝各地美食。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年的业余爱好还是健康的。相当多的青年喜欢读书,因此香港出版界应努力为青年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使得香港的公开出版物真正成为青年的良师益友。香港艺术发展局特许计划资助也应把重点放在有益于青年读者身心健康的优秀作品上,因为青年是香港公开出版物最主要的读者群,是各类书籍报刊的重要市场。如果忽视了这个重要的群体,就会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各界青年在座谈中还特别提出色情漫画的问题。他们说,青少年中阅读色情漫画的情况相当普遍,相当严重。这类刊物之所以受到青年读者的欢迎,正是因为它们都以青年为对象,以他们为故事中的主人翁。笔者就曾多次亲眼看到青少年在地铁、巴士和火车上津津有味地阅读这类漫画书。这些漫画故事的主角多数被描写为男女关系随便、性态度放纵,甚至有大量的性爱画面,有些还在内页加上裸女照片。更令人吃惊的是,有不少画面相当细致地介绍性变态行为,如强奸、同性恋、乱伦、性虐待等玩意。一些青年教育工作者和正派的青年对这类漫画书的充斥于世表示了极大的愤怒。他们指出:性好奇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发展渐趋成熟的正常现象。漫画的编辑很精明地利用了年轻读者的性好奇心,赚取他们的金钱。但请问他们有否顾及这些漫画,对正在发展人格、品性和道德观的青少年将产生怎样的影响?纵观色情漫画的内容,全是对青少年性态度的误导。青少年看了,误以为此为常态、此为潮流,认同了故事主角的性变态,或甚至身体力行。随便的男女关系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物化女性、剥削性的两性关系和性行为的放纵所引起的未婚怀孕、堕胎、性病泛滥,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严重的伤害。这些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和正派的青年还指出,在香港这种正当的性教育严重不足的环境中,许多青少年只好从色情传媒、书刊和漫画中获取扭曲了的性知识和性态度。他们呼吁:不能继续容忍色情传媒、色情书刊毒害青少年了!不能继续容忍这种对青少年的严重误导再继续下去了!
影视音像也是青年涉足最多的领域,基本情况与书刊市场相差不多,青年教育工作者和青年的反应也与以上所述相似。
(十)、关于青年的不良嗜好问题:
在“您是否有以下不良嗜好”一题的34位选答者当中, 吸烟的有5人,占14.7%;喝酒的有10人,占29.4%;赌博的有14人,占41.2%;吸毒的有4人,占11.8%。另有“嫖娼”1人,占2.9%, 这已不属于“不良嗜好”的范畴而属于犯罪触犯刑律了。可以看出,有不良嗜好者在被访的青年中只占极少数。有的青年填写“不是不良嗜好”,因而即使有上述嗜好他也不选。笔者认为,有不良嗜好的青年虽然只占很小的比例,但社会各方面也绝不应掉以轻心。因为沾染不良嗜好是走向犯罪的“捷径”,是青年道德滑坡的推动力,家长、学校教师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帮助青少年克服上述不良嗜好,远离黑社会和“损友”,这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一环。
笔者发现香港女青年吸烟人数相当多。在许多公众场合,都可以看到相当数量的年轻女子夹着香烟悠哉游哉。我曾问过几位打扮入时的吸烟女青年,为什么喜欢吸烟,她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是因为“心里烦”、“生活没意思”。我问她们是否知道吸烟损害身体?她们又都回答:“知道!但是心烦的时候抽一、两支会觉得好一些!”我常常想,如果烟的“力度”不足以排遣她们心中的苦闷时,她们会不会发展为吸毒呢?她们会不会到那些不应该她们去的地方寻求刺激呢?而社会又是不是应该及时地给她们以温暖、关怀和心理、行为上的引导呢?
在座谈与走访中,许多青年对香港社会赌博成风表示了深切的忧虑。
在香港,合法赌博的种类很多,其中以赛马和六合彩最为盛行,还有满街的“雀局”和公开研究赌马投注的几十种报纸,对青年都有不小的影响。尤其是那些边缘青年,以为依靠博彩、碰运气便可以换得大量金钱,不必诚实地劳动和认真地学习。他们往往在赌博的泥坑中愈陷愈深,及至犯罪而不可自拔。
香港青年的吸毒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吸毒者为了要逃避问题及压力,便借着药物来麻醉自己。海洛因、大麻、止咳药水(含毒麻药成份)、丸仔,都成为青少年经常吸食和滥用的毒品、药物。这种状况对青少年的生理及心理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如果长期滥用药物而上瘾,其后果更不堪设想。在与青年的座谈中,他们表示,虽然自己不吸毒、不滥用药物,但社会上这方面的漏洞很多,贩毒案件不断有所披露,使他们感到不安和忧虑。
总之,青年的不良嗜好问题是应当引起社会各有关方面重视的问题,政府亦应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呼吁引起广泛的关注,有效地抑制不良嗜好对青少年的诱惑,挽救那些已因不良嗜好陷入犯罪泥坑的边缘青少年,使他们不再继续堕落而贻害香港社会。
四、结论:
香港青年是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是香港社会最为敏感、最富冲击力的一部分。
香港青年是一个务实的群体。凡是他们认为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有关的事物,他们就关心,就倾注热情甚至敢于做出一些惊人的举措。凡是他们认为与他们的直接利益无关的事情,尽管事实上这些事物具有相当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政治意义,他们也会表现出冷漠与本能的疏离。
香港青年是一个诚实的群体,他们敢于说出自己对各种重大问题的见解,敢于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在这方面他们思想的解放程度明显高于中国大陆青年。
香港青年是一个文明的社会群体。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曾经受过良好的养成教育,接受了系统的东方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同时又受到较多的西方现代文明的影响。从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两个方面来讲,香港青年的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大陆青年。香港青年的道德观,是建立在一个和谐的、自由而平等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上的。从追求理想社会出发,香港青年认同以爱人、助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了良好的道德行为。
香港青年又是一个不成熟的社会群体,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政治倾向性,他们对97回归的看法,对中国大陆的看法等等方面。不成熟表现在并未做深入透彻的了解、并未经过慎密的思考就轻易地下结论,甚至形成不易逆转的思维定势。真正爱护他们的人们,不应出于一已的偏见给以理论上与行动上的误导,而应启发他们对客观事物进行全面的、冷静的、客观的观察与思考,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逐渐达到接近于客观真理的认识。我认为,勤奋、善良、好学的香港青年,是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总之,香港青年与大陆青年一样,是一个希望与失望并存的群体,是一个思索伴随着迷惘的群体,是一个兴奋而又容易颓丧的群体,是一个勇敢而又常常懦弱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理解与帮助,他们需要整个社会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的文明和积极向上的环境与氛围。
香港社会历来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广大教育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有责任心的家长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香港的“社工”和“义工”在这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但是,不容轻视的是,香港社会目前也确实存在着大量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消极的丑恶的东西,而我国政府对香港青年又缺乏深入的透彻的了解,缺乏相应的对策,这是两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香港青年代表着香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决定着香港社会的兴衰荣辱、命运和前途。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成为自尊、自律、自强不息的、具有独立而健全人格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