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金融运行分析及1997年展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年金论文,年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整个宏观经济形势进一步趋好,物价上涨幅度迅速回落,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与此同时,金融调控取得了成效,金融运行保持了基本平稳态势。
货币信贷运行简况
1.各项存贷款增幅回落。
1~9月,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增长28.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5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长22.4%,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新增1137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550亿元;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新增6459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150亿元。第四季度,预计各项存款继续以不低于25%的增幅增长,但存款结构会有所变化,储蓄存款增长进一步放慢,企业存款增长加快,主要是最后一个季度贷款投放力度加大,40%以上的国家银行贷款将在第四季度投放出去。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长先扬后抑,增幅在高位缓慢回落。
1季度储蓄增幅分别为35.93%、34.89%和40.11%,4月份达到峰值,为40.46%,此后连续5个月储蓄增幅缓慢回落,从4月份的40.46%下降到9月份的34.51%,累计回落5.95个百分点。1~9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新增737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336亿元。
3.存贷款结构发生变化。
1~9月,全部金融机构企业存款新增308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217亿元,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为27.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个百分点,其中定期存款超过三分之一,占36.65%,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13个百分点。储蓄存款占各项存款的比重为64.8%,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4个百分点。短期贷款新增428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011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66.4%,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7个百分点,短期贷款中的工业贷款和商业贷款投放比重均比去年同期上升。中长期贷款新增87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19.9%,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7个百分点。
4.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幅普遍回落。
到9月末,M[,0]、M[,1]和M[,2]分别增长14.1%、17.1%和26.8%,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0.8、1.2和3.8个百分点;1~9月M[,0]、M[,1]和M[,2]平均增幅分别为9.89%、14.61%和27.46%,比去年同期分别回落13.1、9.57和6.74个百分点。到9月末货币供应是M[,0]、M[,1]和M[,2]的余额分别为8409亿元、26339亿元和72067亿元。预计第四季度M[,0]、M[,1]的增幅趋高,M[,2]增幅极为缓慢回落。M[,0]和M[,2]的变动要实现预定的调控目标尚有一定难度,但M[,1]的变动可望进入控制的目标区间。
5.专业银行备付率下降。
由1月末的8.2%下降至8月末的7.5%,共降低了0.7个百分点,9月份专业银行备付率进一步下降,支付能力相对不足。
6.国家银行现金收支增幅双双回落。
到9月末,国家银行现金收入累计增长23.91%,现金支出累计增长24.5%,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3.78和11.88个百分点。信用回笼仍为货币回笼的主渠道,到9月份信用累计回笼现金占全部现金收入的比重为57.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3.1个百分点。在现金支出方面,1~9月,“工资及对个人支出”累计增长9.11%,“行政企业管理费支出”累计增长17.27%,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6.61和2.03个百分点。
7.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趋降。
人民币汇率由1月末的8.3147人民币/美元上升至9月末的8.3015人民币/美元。期限1个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由1月末的13.08%下降到9月末的11.862%。拆借利率呈现阶段性缓慢下降特征,拆借市场上七个品种1至9月的加权平均拆借利率为12.299%。到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6.63%,达到980亿美元。
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货币净投放猛增。
8月份全月货币净投放208.1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投放254.71亿元,其中8月1日至8月22日,货币净投放292.16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投放80.26亿元,即自8月23日第二次降息后到8月末的9天当中货币净投放比去年同期多了174.45亿元,占全月多投放的68.5%。9月份货币净投放猛增,当月净投放315.65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投放188.61亿元,货币形势比较严峻。今年计划发行货币1000亿元,而到9月末已经净投放523.66亿元,占52.4%,从近五年第四季度货币投放情况看,一是第四季度货币净投放占全年货币净投放的一半以上,二是近三年第四季度货币净投放占全年货币净投放的比重不断上升,1991~1995年各年第四季度货币净投放占全年货币净投放比重依次为83.9%、67.1%、51.7%、61.5%和83.2%。今年两次降低存款利率,对信用回笼形成反向影响,因此估计,如果今年第四季度不采取相应调控措施,则第四季度占全年货币净投放的比重不会低于60%,全年货币净投放将突破1000亿元,达到1300亿元以上,增长16.5%以上。因此,我们对货币形势的判断是,今年全年货币发行将超出年初计划,但货币净投放的增长幅度是否处于合理区间,则取决于第四季度货币投放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第四季度占全年货币投放比重不超过65%,则全年货币投放达到1300~1496亿元,增长16.5~18.9%,从预计今年经济增长加物价上涨幅度(约17%)来看,尚属正常(“八五”期间M[,0]年均递增24.4%,而年均经济增长加零售物价年均涨幅为23.1%,相差1.3个百分点,从今年预计情况看,二者相差不超过2个百分点,且M[,0]增幅在20%以下,从历史情况看也是可以接受的);二是第四季度占全年货币投放比重在65%以上,则货币投放偏多。
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幅进一步下降。
1季度储蓄增幅分别为35.93%、34.89%和40.11%,4月份达到峰值,为40.46%,此后连续5个月储蓄增幅缓慢回落,从4月份的40.46%下降到9月份的34.51%,累计回落5.95个百分点。5月1日第一次降息后的5、6、7三个月储蓄存款累计比去年同期少增加104亿元,8月份储蓄存款又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77亿元,8月23日第二次降息后,9月份储蓄存款又开始比去年同期少增加,储蓄分流十分显著。1~9月,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新增7370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336亿元,而今年前三个月,储蓄存款就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361亿元,从4月至9月,储蓄存款增量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多增加部分完全是在1季度实现的。
9月份新增储蓄存款379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加356亿元,增长34.5%,比4月份40.5%最高增幅回落5.95个百分点,比8月份也下降了2.3个百分点。在目前储蓄存款余额相当庞大的情况下,仅利息滚存每月就可新增储蓄数百亿元,而从9月份的情况判断,剔除利息滚存因素,9月份只有极少量的新增储蓄,这很可能是一种储蓄由分流到滑坡的一个信号,金融主管部门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一点,要未雨绸缪,防止储蓄分流由“适度”滑向“过度”。
3.专业银行备付率的下降和存差扩大形成反差。
备付率是衡量银行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专业银行备付率亮红灯值得警惕。一方面,到9月末,除了建设银行备付率达到8.5%,保持正常水平外,工商银行备付率为6.3%,距央行规定的备付率下限仅0.3个百分点,农业银行备付率为6%,低于下限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备付率为5.5%,低于下限0.5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今年以来全部金融机构存差继续扩大,从存量方面看,存差已经达到8248亿元,从增量方面看,存差也高达4918亿元。我们认为,在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多元化的情况下,存差已经不能反映银行资金松紧状况,存差的扩大并不意味银行支付能力的增强和信贷资金的充足,当前专业银行备付率的下降就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从金融调控出发,绝不能被银行存差的不断扩大现象所迷惑。具体来看,今年专业银行形成的存差,一部分被上缴法定存款准备金吃掉,一部分被购买政策性金融债券吃掉,一部分被归还中央银行再贷款吃掉,还有一大块被汇兑在途资金等吃掉,再加上国家银行信贷资金向系统外泄漏时有发生,如此计算下来,今年专业银行的存差已经所剩无几。我们认为,当前在国家银行形成巨额存差的背后,仍然潜伏着国家银行支付能力不足的风险。9月末有的专业银行备付率已经下降到警戒线以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4.出现信用净投放。
所谓信用净投放是指储蓄存款的现金支出大于现金收入,存入的钱少,提取的钱多。除了春节前货币大投放所在月份会出现信用净投放,一般正常情况下各月份都应该是信用净回笼。在目前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能力大为增强的情况下,似不必担心1988年和1993年上半年金融局势的重演,但需要金融当局把握先机,适时校正金融运行轨道。
5.二次降息后市场利率不降反升以及金融运行过程中的“增媒”现象值得注意。
今年以来央行两次降低存贷款利率水平,各项贷款年利率共平均下调1.95个百分点,力度不可谓不大,反映“不充分的市场利率”水平的CHIBOR(全国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虽缓慢下降,但与央行的降息力度比较并不相称,特别是第二次降息后,期限1个月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反而由8月末的11.72%上升到9月末的11.862%,另外“灰市”仍然资金需求旺盛,民间利率始终居高不下,这反映社会资金需求与供给缺口仍然很大,一方面国家银行控制的资金总量占绝对比重,占70%以上,但另一方面对社会资金供应的结构仍然停留在原有格局下,即对国有经济贷款占绝对比重,由于对非国有经济资金供应有限,国家银行控制以外的社会资金不能支撑其高速增长的需要,最终以国家银行资金或国有企业资金(特别是贷款资金)泄漏形成一种对非国有经济的资金间接供给方式,这种间接供给方式带来的附加成本及其上升,决定了市场利率尤其是“灰市”资金利率的居高不下。今年前三季度银行新增工业生产企业流动资金贷款1466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1.76倍,旨在支持产品有市场、效益较好的生产企业。但与对国有工业企业贷款的增加形成反差,1~9月国有工业仅增长5.5%,而集体工业增长17.9%,其他工业增长13.4%。实际上当前非国有工业的增长,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国有企业的“增媒”作用而实现的:有些国有企业在获得银行贷款后,充当“二银行”将资金与有关联的非国有企业分沾,以牟取利差;或前者为后者担保以直接获取银行贷款,以得到相当于市场利差的担保报酬。金融运行中的“增媒”现象导致信用秩序的紊乱,抬高了社会资金成本,扭曲了宏观资金配置。
6.在企业资金分布失衡的情况下,企业融通资金和投资渠道不畅,导致一方面产业资本匮乏,另一方面产业资金沉淀而形成食利资本。
今年以来企业资金紧张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到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增加1150亿元,外汇占款也多增加330亿元,而企业活期存款却只多增加48亿元,但企业的定期存款却比去年同期多增169亿元,余额达到3891亿元。有些行业特别是一些垄断性的行业,其所属企业资金比较充裕,企业存款增长很快,但相当一部分工业生产企业资金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另一方面国家提供的投资工具单一,加之企业存款利率与储蓄存款利率相同,造成资本投资倾向弱化,资本生息倾向提高,导致产业内部资金供求失衡,形成产业资本的结构性短缺,即一方面国家急于推进发展的产业部门或行业的资金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富有资本积累的产业部门或行业的资本却大量地在银行沉淀,形成“食利资本”。建议适当发展直接融资,避免企业融资渠道过于狭窄而形成对银行贷款的过分依赖,从目前情况看,适当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是可取的,一方面开辟了更广泛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对社会资金的引导。
下一步金融调控的对策建议
一是在注意信贷结构调整的前提下,继续从严控制贷款投放,严格按照调整后的贷款规模执行。二是存款利率年内宜保持稳定,至少下调存款利率的政策取向不宜。三是视第四季度存款增长情况和专业银行备付率变动情况,适时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增强其支付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专业银行系统内资金调度,充分利用时间差、地区差和行际差来调剂资金余缺,最大限度地用好系统内资金资源,另外要进一步搞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促进资金在系统间的流动和融通,树立全国银行“一盘棋”观念。五是建议年内备付率较低的专业银行暂时停止归还中央银行再贷款。六是建议研究对有市场、有效益的非国有企业直接增加贷款,同时要加快推广主办银行制度,强化银行对企业资金运行的监督管理。七是全面落实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金融服务的十条措施。
标签: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银行存款论文; 新增贷款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货币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