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潜力巨大的养蜂业
Potential Bee-Keeping Industry in Africa
文 英国BBC记者 希瑟·理查森
由于没有严冬,许多非洲国家都拥有商业养蜂的完美条件,和普通的养蜂业不同,非洲养蜂业不仅能带来丰厚的利润,还能对保护野生动物和农作物起到一定作用。无论是经济方面,还是环保方面,非洲养蜂业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作用,但遗憾的是,如今的非洲养蜂业还远远不能将其巨大的潜力充分开发出来。
作为一家在肯尼亚生产有机蜂蜜的公司创办人,特妮·卡特兰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如何用养蜂来恢复当地退化的森林?”实际上,一旦进入养蜂业,你就会明白树木对蜜蜂有多重要。树木数量越多,就越能给蜜蜂提供更完美的栖息地,从而产出更多高质美味的蜂蜜,获取更优厚的利润。与此同时,恢复和发展生态系统的作用也会为养蜂业赢得良好的名声。正如夏洛特·利塔尔(蜜蜂产业研究者)在她的文章中写道,当人们意识到蜜蜂对人类生活的宝贵贡献时,他们会尊重蜜蜂,并尽可能地保护它们,以及它们的觅食区域。这是一种双赢的方案,为恢复生态系统提供了经济激励。
(3)表现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物联网发展中出现包括EPC系统在内的新的信息技术系统,通过利用对畜牧产品进行归类,对每一个产品进行唯一代码的编写,以代码的形式实现物品信息资源在互联网共享的新型平台操作,对于畜牧产品的信息流通起到重要的推广传播作用,另一方面,在产品流通中起到监管作用。2006年,有学者提出应用RFID技术、二维码技术以及相关组件技术,构建起猪肉可追溯系统,对生猪养殖及其肉制品实施全程质量监控。之后该系统不断应用、健全、完善,目前已实现让消费者购买猪肉制品后可追溯肉品生产全过程的目标,有效保证了猪肉制品的质量安全[3]。
去年,在卢旺达基加利举办的首届保护企业大会上,各方对养蜂业进行了探讨。他们得出结论,虽然养蜂业是一个有利可图的环保产业,但要想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必须充分挖掘其中的经济潜力,否则,人们就不会有足够强大的动力来保护树木。对此,蜜蜂园信托基金会的基思·史密斯则表示信心满满,他认为,蜂蜜的价格一向不低,国际需求也一直很高,例如在欧洲,平均每个人每年就要消耗蜂蜜0.7公斤,欧盟每次进口蜂蜜大约需要20万吨,是世界上最大的蜂蜜进口组织。
即便如此,非洲养蜂业还是迟迟没有真正发展起来,主要原因之一是信息不准确。比如,肯尼亚国家农民信息服务部声称,国家蜂蜜生产潜力只有20%,但事实上,肯尼亚至少还可生产10万吨蜂蜜。其次便是数据的匮乏,这让想进入养蜂业的人十分头痛。特伦斯·尚巴提刚开始在乌干达做蜂蜜生意时,就因为当地匮乏的数据资源,发展得很吃力。但后来他坚持了下来,并以此为切入点,和朋友创办了HuchiHive公司,专门提供当地养蜂业的信息。此外,他们还研发了蜜蜂追踪器和智能蜂箱,用来提高养蜂量。蜜蜂追踪器可以计算出蜜蜂飞行的距离和觅食的内容,让农民可以在蜂巢周围种植合适的树木。而智能蜂箱则可以获取蜂巢的位置、湿度、温度和重量等。
除此之外,养蜂还可以缓解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蜂巢围栏”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顾名思义,蜂巢围栏是指在农田周围用蜂巢作为围栏,防止野生动物破坏农田,尤其是用来缓解农民与大象之间的冲突最为管用。在农田周围设立蜂箱,当大象走近时,就会触到蜂箱将蜜蜂激怒,从而促使大象迅速撤退。这样一来,既能减少大象因破坏农田,而被农民报复性杀害的事件发生,又能在保护农田的同时,让农民获得额外收入。
12月4日是国家宪法日,也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当天,七师一二三团司法所组织车排子垦区公、检、法、司及相关单位在该团金色时代广场联合举办了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国家宪法日集中宣传活动。
由此看来,养蜂似乎成了一个理想的环保产业,但许多学者对此却抱有异议。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的研究员马努·桑德斯认为,除了蜜蜂,还有黄蜂、蝴蝶和飞蛾等野生传粉者,它们比受管理的蜜蜂更依赖于多样化的栖息地。从长期保护的角度来看,基于一个物种的需求来做出改变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会伤害到其他相关物种。剑桥大学的乔纳斯·盖尔德曼也同样对此表示担忧:“养蜂业的高利润可能会使蜜蜂得到过度保护,影响其他野生传粉动物的生存,希望我们提出这种担忧,能让养蜂者在实践中想得更长远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