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发展论文,模型论文,素质论文,核心论文,大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8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18(2009)04-0122-127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过渡,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来自教育部的数据[1]显示:200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增幅为12.9%。中华英才网的调查[2]显示:2008年10月大学毕业生仅12.1%成功就业。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最近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3]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更是达到了611万人,比2008年增加52万人[1]。再加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昔日的“天之骄子”在就业问题上陷入尴尬。
究其症结所在,研究者刘长山[4]等调查了1000余名企业相关招聘人员后,总结出以下三方面原因:(1)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有效地传递给大学生;(2)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在指导大学生就业问题上滞后于大学生和企业对高校的要求,没有做到以个人兴趣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3)大学生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成为其就业乃至人生发展的一个“瓶颈”。200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所做的一项调查[5]也反映出一个令人震惊的问题。该调查显示: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人才供求双方的标准居然截然相反。仅有6.5%的学生认为“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人才标准。而许多知名企业把“道德品质”列在人才标准的首位。一位人力资源总监在谈及大学生素质时说:“若企业有意要去培养、磨练、打造一个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工作态度却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
为此,近年来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各高等院校,开始着手考虑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培养模式,大学生素质教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但从各高校实践素质教育的过程来看,许多人对大学生究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质没有完全弄清楚。不知道大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核心素质,就无法基于职业发展来科学设计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基于职业发展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就难免变得形式化。总结目前关于大学生能力素质方面的研究[6-8],存在以下四方面的问题:(1)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缺失,没有体现出不同学科专业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2)采用的研究方法都是定性描述方法,缺乏定量分析和现代人才测评等方法的应用,界定的素质要素缺乏数据支撑,科学性和准确性不够;(3)研究零散、不系统,信度、效度和区分度都难以保证;(4)重视大学生的外显特征和行为的考察,忽视具内隐特征和行为的测评,因而对大学生发展潜能的预测性较差。总之,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缺失,是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根本原因所在[9]。
针对存在的问题,郑学宝、孙建敏[10](2005)提出了用胜任力模型构建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同年,刘冰峰[11]的硕士论文中也提到了胜任力模型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指出胜任力模型在个人职业发展中的应用。在2008年5月的《HR管理专栏》上,中科院时勘教授和清华大学管理学院王志明副教授[12]也都提到了胜任特征与素质测评这一能力导向的人力资源新视角。但至今还没有研究采用胜任力建模技术构建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本研究基于职业发展初步建立和探讨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这里所谓的核心素质是指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质特征,有些文献中也称职业素养。而以往教育学领域研究中提到较多的能力素质[10]是指知识、技能及核心素质的整合而引出的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它与绩效有关联,可以通过培训等手段得以提高。本研究的整体思路如下:首先,界定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建立《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然后,效仿胜任力建模的方法,采用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13-15]技术建立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与传统的能力素质评价分析方法相比,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区分了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有差异的素质特征,因而其评价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也更能预测大学生的未来发展潜能。
2 研究方法
2.1 编制《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
2.1.1 文献分析
以“能力素质”、“胜任特征”、“胜任力”、“大学生”为关键词,搜索国内外数据库文献和相关书籍。关于素质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岗位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16]的构建上。从中选取“建立了具体胜任力模型,并含有核心素质”的25篇国外和30篇国内的实证研究文献及5本胜任力相关书籍,书籍还需带有《胜任特征词典》。频数统计这些文献和书籍中提到的核心素质,针对以往不同研究中同一胜任特征的名称不同的现象,我们根据已收集到的《胜任特征词典》的定义,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名称进行统一和归类,最后归纳出68个核心素质。排名前48的核心素质及频数分别是:踏实(35)、口头表达(29)、感召力(28)、创新(23)、前瞻性(23)、团队建设(20)、人际交往(20)、责任心(18)、灵活性(18)、解决问题(15)、关系建立(14)、自信(13)、学习发展(13)、激励他人(12)、果敢(11)、行动力(11)、理解他人(11)、主动协助(10)、赢得支持(10)、压力承受(10)、信息分析(10)、进取心(9)、系统分析(9)、内省(9)、回应他人(9)、平衡(9)、质量意识(9)、诚实(9)、信心(9)、思维敏捷(8)、说服他人(8)、倾听他人(8)、判断力(7)、监控(7)、优先性(7)、毅力(7)、旺盛精力(7)、坚持(6)、敢于冒险(6)、冲突管理(6)、知识应用(6)、演绎思维(5)、细心(5)、同情心(5)、冷静(5)、勤奋努力(5)、开明(5)、发散思维(5)。
以往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和本研究尝试的解决方案有:①以往不同研究中同一胜任特征的名称不同,本研究先根据已收集到的《胜任特征词典》的定义,对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名称进行统一和归类。②以往研究中没有各胜任特征的系统定义,我们通过专家访谈中专家的看法和已有的《胜任特征词典》对归类后的胜任特征进行系统定义;③以往不同《胜任特征词典》中不同胜任特征的定义界限不清,有重叠部分;我们在系统定义过程中,反复核查各特征的定义内容,尽可能避免重复部分;④没有各胜任特征所对应的不同层次的行为指标的描述;⑤这些胜任特征基本都来自于岗位胜任力的研究。虽然总结我们的核心素质时只选择各岗位通用的胜任特征,不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技术能力特征,但还是与大学生的核心素质有差别。针对最后两点问题,本研究尝试根据那些了解并关注大学生就业工作情况的专家们的访谈结果和现有的《胜任特征词典》,专门针对大学生建立《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其中包括各核心素质的定义、行为指标描述及其对应等级分数。然后,效仿胜任力建模的方法,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来确定大学毕业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质。
2.1.2 半结构访谈
访谈6名关注大学生就业,了解大学生素质现状的专家,5名男性,1名女性。分别是:浙江省人事厅公务员考试办公室负责人,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职业发展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负责老师,杭州中智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主管人事),杭州朗诗置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主管。访谈过程中,先了解专家们的工作背景和相关工作经验,再具体谈谈这两个核心问题:(1)您认为一个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质?(2)这些核心素质在面试或平时工作中,会有哪些行为表现?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的行为差异主要在哪些方面?
访谈结果分析如下:①将录音转录成文档;②访谈中提到的21个核心素质及其频次分别是:踏实(6)、学习发展(5)、责任心(5)、自信(4)、人际交往(4)、压力承受(4)、创新(4)、口头表达(4)、坚持(4)、诚实(3)、行动力(3)、解决问题(2)、信息分析(2)、进取心(2)、成就导向(2)、感召力(1)、灵活性(1)、内省(1)、沟通协调(1)、奉献精神(1)、理解他人(1);③将访谈时专家提到的21个核心素质的频次和文献整理后得到的48个核心素质中,这21个核心素质的频次(其中成就导向、沟通协调、奉献精神在68个核心素质内但不在这48个核心素质之内的这三个核心素质频次记为0)做皮尔逊相关,结果r=0.48,相关显著(t=2.36,p<0.05)。表明访谈结果中的频次统计和文献分析的频次统计结果显著相关。由于半结构访谈的结果反映出大学生应具备的核心素质,针对性更强,并且收集到了优秀者与一般者不同的行为指标。因此,研究者根据访谈结果中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行为差异,结合文献分析和前人已有的《胜任特征词典》,编制《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该词典包含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21项核心素质的定义、行为指标描述及其对应等级分数。
2.2 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初步建构
2.2.1 BEI访谈
大学生能力素质研究者郑学宝(2005)[10]认为:“确立优秀大学生能力素质的标准可参照部分高校‘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我们访谈了20名来自浙江大学理科、工科和文科不同专业的大四毕业生。优秀组10名,专业排名均为前5%,奖学金、荣誉称号及各类活动(如暑期实践,创业大赛等)奖项之和(累积四年获得的总次数)均在15次以上;一般组10名,专业排名均后5%,几乎没有获得过奖学金,荣誉称号和其他活动的奖项。两组学生在校表现的各指标差异均非常显著(p<0.001)。为进一步体现两者在“职业发展”中的不同表现,我们又测量了两组被试的BQ①(Business Quotient),结果优秀组的BQ显著高于一般组(p<0.001)。
BEI访谈时采用双盲设计,本研究设计者事先从班主任或同班同学口中打听各访谈对象的在校表现,访谈对象和经过培训的访谈主持人事先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个组。访谈内容按照BEI访谈的基本程序,引导访谈对象详细谈谈四年来学习工作上最成功的三件事和最失败的三件事。从(1)当时的情景,(2)涉及到的人物,(3)当时的想法、感受和最想做什么,(4)当时如何说如何做,(5)结果怎样,这五个方面展开访谈。
2.2.2 编码过程
编码小组由两位有经验的心理系研究生组成。研究者采用时勘在研究《家族企业高层管理者胜任力特征模型》中所采用的编码方法[17]。先让编码者学习和讨论之前编制的《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两位编码者在不知道谁是优秀组、谁是一般组的情况下,随机抽取1份材料,要求他们根据《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对访谈文本进行试编码。当双方的各项编码结果均达到较高的一致性后,再对其余19份文本进行编码。对两个独立编码者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和统计,再比较分析优秀组和一般组每一核心素质特征出现频次的差异。
3 研究结果
3.1 处理一致性分析
在访谈获得的20个文本中,采用频次计分有3个核心素质特征与访谈长度显著相关;最高分数和平均等级分与访谈长度的相关都不显著;这说明,随着访谈长度的增加,核心素质特征被提到的总次数会有较多机会达到更高水平,所以频次指标不够稳定;而核心素质特征的平均等级分指标和最高等级指标则相对较稳定。参考McClelland的结果[6]和过去同类的胜任力研究,核心素质特征的编码采用平均等级分比最高等级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更不易受访谈长度的影响。所以在效度检验中,采用平均等级分作为判断指标。
3.2.2 差异分析(效度检验)
对优秀组和一般组的核心素质特征的平均等级分进行t检验。由表2得,优秀组和一般组在踏实,学习发展,责任心,自信,人际交往,口头表达,坚持性,成就导向,这8个核心素质上有显著性差异,其它13个核心素质均未体现出显著差异。从而获得了大学生的核心素质初步模型,该初步模型包括8维度分别是:踏实,学习发展,责任心,自信,人际交往,口头表达,坚持性,成就导向。
4 讨论
4.1 《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
研究者采用胜任力模型建构的方法,结合关注大学生就业、了解大学生素质现状的专家的访谈结果和以往岗位胜任力建模的研究,编制《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该词典包括了相关专家看重的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21项核心素质的定义、行为指标描述及其对应等级分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前大学生能力素质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如核心素质的名称不统一,定义和概念不明晰,界限不分明,没有具体核心素质所对应的行为指标的描述,没有针对大学生的《核心素质(行为)词典》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其中,初步模型中的8个核心素质定义及不同等级对应的行为的简要描述如表3。
4.2 关于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结构及其建构方法
本研究嫁接人力资源中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采用BEI行为事件访谈技术构建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针对以往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地研究分析。在使用BEI方法进行模型构建时发现,无论研究的过程和内容如何,BEI访谈和编码这两个环节都是决定建模成败的关键。选取的访谈样本代表性较差,讲述的成功故事和失败故事结构性不强,访谈中主试不能有效地询问探测性问题,文本编码的主观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准确度。因此,根据本研究的经验,对访谈主持人以及参与访谈编码的相关人员事前进行BEI技术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确切地讲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另外,在编码过程中,应定期组织研究者讨论,这种讨论对于研究者提高编码一致性至关重要。
在本研究建模中,编码一致性虽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还存在某些编码一致性相对较低的问题。可能是由于《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中对某些核心素质界定的意义不够清晰,导致编码者对某些行为指标的理解还是出现了分歧。这说明编码词典中提到的少数项目的区分度不强,有些可以归并,有些可以拆分,还需更进一步的精细化和操作化。
4.3 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应用
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的建立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技术,在人才培养活动中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基点。采用人力资源测评中成熟的胜任力建模技术,建立不同学科的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各教育部门可针对每个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各自的职业类型和所处的发展阶段,来规划他们的职业发展;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大学生的能力素质,以个人兴趣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真正地建立健全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计划的修订等。让大学生一踏进大学的校门,从其个性和职业兴趣测量中,找准自己的职业兴趣点,选择适合他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的各项能力素质培养模式,对未来的发展有更为清晰的目标和规划,缓解目前学生与用人单位严重脱节的现状。在让大学生轻松快乐就业的同时,也减轻了各用人单位职前培训的压力。所以,这个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前景。
5 结论
本研究得到两个成果:(1)《大学生核心素质(行为)词典》,包括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21项核心素质的定义、行为指标描述及其对应等级分数;(2)大学生核心素质的初步模型,包括8维度:踏实,学习发展,责任心,自信,人际交往,口头表达,坚持性,成就导向。但据以往的经验,相对于其他研究方法,访谈法的信度和效度总体偏低。在以后的研究中可进一步采用大规模问卷法,对大学生核心素质初步模型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得到更完善的大学生核心素质模型。
注释:
①BQ(Business Quotient)是Nova Networks Asia Limited公司的ABE人才测评系统中的一部分.该公司是采用ABE人才测评系统遴选的学生精英组成的社交网络。从Nova Networks创立以来,在瑞典、德国、丹麦和挪威已有十多年的成熟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