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_政治论文

论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_政治论文

论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时代论文,思想政治工作论文,主要特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网络是指建立在数字信息通信硬件基础上的具体的信息网络。20世纪6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产生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使得现代社会进入到信息网络的时代。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已成为网络用户最密集的区域,人们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通信、交友、求职、购物,了解最新的信息、新闻动态,自由地抒发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从事生产和交换活动。只要网络与网络空间是现实存在的,就无法避免人们在以多元化为核心的网络世界,实现其多元化的愿望与需求,也无法避免网络对人的政治、思想、情感、品质、心理产生影响。因此,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网络的特征,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个阵地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形式、方法和途径,不断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

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信息传播和交流主要靠语言和文字,交流的速度较慢,范围较窄,方式也比较单一。印刷机发明后,印刷文字成为人们进行信息交往的主要载体,使信息传播和交流的速度加快,范围扩大;随后,电讯技术的发展,电话、电视等大众传媒成为人们交流的主要载体。本世纪60年代以来,网络逐渐成为当今世界最庞大和使用最广的信息传播工具,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其主要特征如下:

1.自主性。在网络空间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随时登录其它的网站,自主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无论观点是多么奇特、怪异。个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个人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2.开放性。网络能将全球不同社会、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各种信息“一网打尽”,把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化精华汇集在互联网上,供世界任何一个人去阅读、比较、选择。任何人都可以上网,任何信息都可以进入网络,整个网络就是一个无奇不有、无所不包的随时变换的开放的信息系统。

3.分散性。在网络社会中,垄断和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网上,没有权威,没有明星,没有达官显贵,没有民族、国家的限制,每个人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任何一个网民可以就任何一个热点问题与其它的网民进行交流,甚至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4.异质性。在网上,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天马行空地独来独往,虚拟的网络空间可以将人们丰富多彩、光怪离奇而又秘不示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沟通与交流曲折地反射出来,使外在的自我和内在的自我都充分地展现。由于网络是一个开放和发展中的系统,用户的发展和使用几乎没有限制,因此,在网络的实际运行中会出现很多无序现象。一方面网上信息多而杂,正确信息与错误信息并存极易导致负面信息干扰,给社会带来很多消极影响。另一方面道德观念畸变,有的网民在网上隐姓埋名,恣意妄为,在聊天和讨论中谩骂成风,发布庸俗的图片毒害青少年。再次,一些网上黑客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从事犯罪活动,成为令人胆寒的犯罪高手。

5.创造性。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交流、竞争和合作。巨大的网络信息为人们创造活动提供了无数可供选择的素材,激发着人们创造的无穷灵感,拓展了人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网络导致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通过网上教育、网上学习、网上交流、网上游览等活动,人们的思维方式正在由单向向多向,由平面向立体,由封闭向开放,由收敛向发散,由线性向非线性等方面发展。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必将极大地推动人类各方面的创新。

二、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网络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冲击和消极影响。

1.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消极影响。

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生活方式的冲击。网络的开放性、分散性、异质性,使各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各种信息交织在一起。而在这众多的信息中,西方少数发达国家的信息占据着主导地位,他们凭借其经济、军事和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大量地散发宣扬资产阶级的所谓“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竭力鼓吹资产阶级的腐朽生活方式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人们一切向钱看,以自我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同时他们还利用“人权”、“政党制度”来攻击和诽谤社会主义国家,希望通过政治和文化的渗透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从而引起了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冲突与失范,部分觉悟不高的人受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主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并以此指导其实践。这成为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不稳定的一个根源。

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网络取代了传统的电影、电视、报刊成为一种主要的信息传播工具后,由于垄断和权威受到了严峻的挑战,网上巨大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到达每个人的身边,因而造成了人们周围的信息空间“超载”。而一些不健康信息严重地腐蚀了人们的心灵,使人们的注意力极度分散。因此,传统的靠舆论导向控制和建立的占主导的德育信息被“淹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说教和舆论的引导作用被削弱。

削弱了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网络的虚拟性使网民可以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作业,从而摆脱了传统的伦理关系的束缚,使人们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网络成了部分人宣泄感情的场所,或成为他们生活的支柱,从而导致部分人对政治、对社会的淡漠,成了一只真正的“网虫”,完全丧失了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信心。

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网络的出现一方面要求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熟知信息技术知识,能够充分运用网络,才能占领网络这个阵地,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分散性,使得部分居心叵测的人利用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在网络上散布不负责任的言论,传播小道消息,甚至是煽风点火,兴风作浪,从而使部分人易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这于思想政治工作来说,无疑具有破坏作用,使其难度加大。

2.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

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更加开放。网络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化程度,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局限于一个单位之内,单位对人的影响占主导部分。而网络的运用和普及使得人们完全融入了社会、融入了世界,思想政治工作处于一个不断开放的环境之中,处于一个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的过程之中。人们不仅可以从书本里、电视上、报刊上接受教育,还可以受到来自互联网及国际上的影响。

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网上信息传播的快速性和信息的共享性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影响慢、影响面小的弱点。通过网络可以真实、快捷地了解人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看法,可以在网上及时地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讨论社会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各种社会热点,进行思想教育,为人们提供思想方面的服务,从而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视野。

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方式更加多样化。网上信息既可以以图形、动画的形式出现,又可以声音、场景形式出现,形象、直观而又有趣味性。因此,容易激发人们的强烈兴趣,使人们花大量的时间于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只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占领网络阵地,就能充分利用网络来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网络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通过“网上聊天”、“网上冲浪”,开展网上咨询服务,可以直接与每个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进行交流。在网络产生之前,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开启人们心灵之窗,只能依赖“黑箱”的方法,而网民以“隐形人”的身份出现在网上之后,其内心世界可以通过网上交流直接充分地展现出来,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更易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三、加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贯彻江泽民的这一重要指示,要求我们每一个思想政治工作者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以创新的姿态开拓前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

1.树立创新观念,转变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作为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认真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网络传播的特征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认真研究“网民”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及对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要求。其次要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由单一封闭型向双向开放型转变;由单纯的“灌输”向艺术渗透方式转变。再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抓住人们关注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引导,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2.搞好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的设计、开发,增强教育的趣味性。设计具有时代特点,有较强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软件,使之成为具有道德性、知识性、交互性、仿真性、趣味性、针对性于一体的电子教材,使人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软件真切地感受精心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接受人生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3.开展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根据网络时代人们求新、求异、求特的心理需求,在网上创办电子刊物,举行各种网络文化活动。把图文声并茂,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与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通过各种活动来感染人、影响人、激发人的想象力、创造力,达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4.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思想交流和交锋,搞好网上舆论导向。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要从单纯的“灌输信息”转变为引导人们正确地“选择信息”和灌输信息并重。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热点问题,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对错误思潮进行批评,对人们的思想认识进行正确的导向。通过建立“红色网站”,在网上开展辩论活动,帮助人们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对非主流意识的免疫力,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5.注重建设,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保障。首先要建立网络政治工作者专业队伍,研究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网络发展的特殊规律,开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掌握网络思想教育的新手段。其次要健全网络法律体系,用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把网络文化的负面效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再次要加强对网络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政府和职能部门要从法律规范、技术排查、内容审核、文明经营等方面加强对网站的管理,使网民和网站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

标签:;  ;  ;  

论网络时代的主要特征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