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文龙

新课改理念下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文龙

(四川省兴文第二中学校 兴文 644400)

【摘 要】:德育教育是新课改中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科内容的传授也要注重对学生德育的教育。特别是在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渗透部分的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化学教学素材为基础,寓德育教育思想、理念于化学教学活动之中,更能加深学生的受教育程度。因此,充分挖掘化学学科得天独厚的德育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学生最基本的做人的德育内容。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中化学;教育渗透

 

一.深入挖掘化学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塑造高尚人格。

在高中化学教材中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我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浪费这些资源,应充分利用它们以达到塑造学生高尚人格的目的,防止“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让学生走向正规。比如我在讲高中化学的绪言课时,就会利用美国化学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美国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西博格教授的讲话:“化学——人类进步的关键”,并结合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化学方面的科学成就来教育我的学生们。同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如扫描隧道显微镜、司母戊鼎、牛胰岛素分子模型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中达到升华学生人格的效果。又如在“元素周期表”这节课中,通过阅读教材中“化学巨匠——门捷列夫的成长”这部分内容,了解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元素规律的艰苦研究过程,在讲解“钠和钠的化合物”时,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侯氏制碱法”,并通过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学生的爱国主义。让学生们“与大师对话”,这样的渗透教学势必会影响到正处于人格塑造期的高中生们。

二.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知识,渗透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构建学科知识内在认知体系。

在化学教学中,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入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思想,教给学生科学建构学科认知内在联系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可逆反应中的正反应和逆反应、酸碱中和与盐类水解等相关知识的讲解,学生们认识到矛盾对立是绝对的,矛盾统一是相对的,双方互为存在条件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换。在进行烷烃、烯烃、炔烃的同系物、烃的衍生物——醇、酚、醛、羧酸、酯的同系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教学中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物质间的共性与个性之间的关系。又如对高中化学中有关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讨论教学,使学生们从中认识到由量变到质变的自然界普遍规律;有关卤素、硫、钠、氮等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系统知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对比,学生从中认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利用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对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的影响等知识的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变化的根据是内因,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在教学中的渗入稳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同时也学会了应用辩证的、对立统一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学科知识认知方法,发展了建构科学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三、加强实验教学,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人文精神。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着无法取代的优势。化学学习的循序渐进同时印证了科学发展的曲折和艰难。任何一个定理和结论都包含了许多科学家长期的假设、实验、检验、修正,最后才慢慢趋于完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培养严谨、尊重事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学生小组成员要精心设计实验的实验步骤,并精确称取药品用量,规范进行实验操作,细致地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要求该小组成员合理的分工与默契的合作。

在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不拘泥于教材,大胆设想,积极思考,不怕困难和挫折,认真实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尽管我们不能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研究,但是要培养学生的求实、求新,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做出应该的实验现象,还要善于从结构去分析理解;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对待,分析实验中可能产生的误差以及讨论减小误差的方案。这样学生在验证科学规律的同时也在自我尝试和发现,有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思维品质,在协作中养成团结协作、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

  四、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意志力

我们民族地区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心理素质差,缺乏意志力,怕吃苦、畏惧失败。挫折教育和意志力的培养作为德育的重要一环,在化学教学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众多古今中外的化学家努力探索、不断进取的事迹,时刻帮助我们的学生警醒自己,不管失败多少次,只要你坚持,成功就在你面前。只有拥有坚韧的意志,不畏辛劳,坚持努力和创新才能成功。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意志力落实到实践中。

总之,高中化学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和化学史,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因势利导,循序点化,使学生在学习化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德育熏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尤春保.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素材的挖掘[J]. 新课程(上). 2011(04)

[2] 冯红梅.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科教文汇(下半月). 2006(01)

论文作者:王文龙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4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7/4

标签:;  ;  ;  ;  ;  ;  ;  ;  

新课改理念下德育教育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文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