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发现的新理论_格陵兰岛论文

美洲发现新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洲论文,新说论文,发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海尔格·因斯塔特其人

1993年9月15日,应中国科学院邀请,一位具有传奇经历的外国学者,在北京科学会堂讲坛上侃侃而谈。

他,就是生于上个世纪1899年12月3日的挪威作家、探险家海尔格·马库斯·因斯塔特博士。这位学者不仅以其93岁高龄,站在讲台上与中国朋友进行学术交流,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术观点颇具独特之处,认为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维金时代的北欧人,在时间上要早于哥伦布约500年。

不管是以往的教科书中,还是有关的历史典籍中,都反反复复叙述着哥伦布对美洲大陆伟大的地理发现。1492年8月,这位意大利航海家,奉西班牙统治者伊萨伯拉和斐迪南之命,乘旗舰“圣玛丽亚”号,从巴斯港启碇出航,本欲横渡大西洋,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不期到达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后又三次西航到牙买加、波多黎各岛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地带。他甚至错误地的认为,他所到达的地方是印度,便称土著居民为“印第安人”,以至这个称谓一直延续到如今。

从此,“发现新大陆”一词,便紧紧地同哥伦布的名字联系在一起。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哥伦布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也是不可动摇的。

而今,精神矍铄、满头银发、身体削瘦、穿着得体的深色西装、拄着银色拐杖的海尔格·因斯塔特,提出了“北欧人发现美洲大陆”的观点,显然是对传统看法的挑战。笔者听了海尔格·因斯塔特的论述,再看看他颇具魅力的生涯,已深深感到这一挑战并非那么无足轻重。因为他以其无畏的探险实践,很重视实地踏勘和发掘。结果是,他所获得的实物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所作出的推理也是符合逻辑的。

本世纪初,海尔格·因斯塔特患了那个时代难以治愈的肺结核病。他以为他完了。认为自己与其在病榻上等死,还不如将自己交给大自然。于是,他带上猎枪和行囊,赴加拿大北极地区大斯拉夫湖东部以狩猎为生,过着似乎与世隔绝的生活。十分奇特,野趣、绝少细菌的环境、把死看得轻而又轻的心态,竟使海尔格·因斯塔特恢复了身体健康。1932年至1935年,他先后出任挪威驻格陵兰岛东北地区总督和挪威斯皮茨伯根岛总督后,又迷上了科学考察。他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从事印第安阿帕切族人的研究。还置身于美国的阿拉斯加北部布鲁克斯山区进行爱斯基摩人努纳缪特族的研究。亦曾远走墨西哥塞拉和马德雷山区寻找一支失落的阿帕切族人原始部落。接着又在格陵兰岛西部研究北欧人定居的遗址。更为值得强调的是,海尔格·因斯塔特不满足于纽芬兰岛北端兰斯欧美多斯地区古北欧人遗迹的发掘,以至到了1970年,他还以71岁高龄,不辞辛劳,到加拿大的巴芬岛寻找北欧人关于美洲大陆传说中的贺绿兰的遗迹。

北欧人冒险西进

海尔格·因斯塔特在论述他的观点时,是以他实地拍摄的幻灯片来配合他的讲演的。这位学者一开始作报告时,就对他的“北欧人发现了美洲”做了这样的高度概括:

“大约在公元700年,北欧国家进入了维金时代。这一时代的特点是:……维金时代大批青年扬帆出海,驶往一切欧洲国家进行征战和从事贸易。维金时代有一条横贯北大西洋西部的航线。这条航线使用者主要是挪威人和冰岛发现之后的冰岛人。随着时光的推移,北欧人在这条航线上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岛屿。他们便在岛上定居下来。首先被发现的是舍德兰群岛和奥肯尼岛;然后是法罗群岛和冰岛;最后是格陵兰岛。作为北欧人向西方拓展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果,北欧人最终到达了美洲的海岸。这一切发生在哥伦布时代之前约500年。”

接着,海尔格·因斯塔特具体地叙述起地处日德兰半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人是怎样西进的。

这位博士认为,维金时代的北欧人能够雄心勃勃地向西和向北扩张,首先借助于当时发达的远洋造船业。他进而指出,这在挪威维金时代的坟墓中出土的船只提供了证据。公元800年建造的乌斯堡船装潢华丽,船长21.5米。公元850年至900年之间建造的高克斯塔船长度超过23米。这些船中有的具有漂洋过海的能力,为维金人满足占领欲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介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格陵兰岛,面积多达2175600万平方公里,属于世界第一大岛。早年,这里曾是一片人所不知的陆地。到了公元986年,一位叫“红发埃里克”的人在岛上出现了,并在岛的西部地区建立了殖民点。按照海尔格·因斯塔特的解释,“红发埃里克”生于挪威,后从挪威的雅伦移居到冰岛。这位不大守规矩的人,因在冰岛犯法被逐,于公元981年或982年驾船驶向西方,通过丹麦海峡,发现了格陵兰岛。

至于现在生活在陵兰岛上的爱斯基摩人,海尔格·因斯塔特介绍说,他们是自公元1000年左右,从原生活地阿拉斯加沿着北极地区的航线向东漂泊,迁移到格陵兰。

“红发埃里克”生有一子,他的名字叫雷夫。埃里克森,长大后子承父业,继续西进,成了发现美洲大陆的先驱者之一。海尔格·因斯塔特指出,他们最先到达了美洲的温兰,这一壮举在“格陵兰传说”中被保存下来。

海尔格·因斯塔特追溯北欧人在格陵兰岛上的定居情况时说,主要有两个,一是南部的东定居点;二是北部的西定居点。考古人员先后在定居点发掘出300多座农场,70多座教堂和两座修道院的遗址。学者们估计这些定居点在它的鼎盛时期,有4000人生活在那里。岛上的人们与挪威的卑尔根之间,还有一条直通的航线,保证着西进者与北欧的经济与文化联系。

北欧人在格陵兰岛上所建立的社区,存在了约500年后,便消声匿迹了。这个历史怪事,至今仍是个难解的谜。在海尔格·因斯塔特看来,这500年间,具有探险精神的北欧人是不会满足格陵兰岛冰天雪地的生活的,天性使然,他们还会西进,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位博士的论据是,“红发埃里克”在格陵兰岛上建起殖民点便意味着在地理上,北美洲成了欧洲的近邻。他们之间相隔的海峡仅宽约200多海里(1海里等于1.85公里),这短短的距离对于经常往返于格陵兰和挪威之间1500海里的北欧人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由此可见,北欧人发现美洲是不可避免的,即使没有非文学的文字凭证。

美洲何处是温兰

海尔格·因斯塔特在他的报告中并没有回避关于温兰的学术争论。传说中,雷夫·埃里克森到达了美洲的温兰,那里生长着藤萝植物和葡萄。据此推测,美洲的马萨诸塞、纽约和弗吉尼亚做为可能的地点,生长着葡萄的和藤萝植物,古温兰当该在这些地方的某一处。遗憾的是,学者们对其考察后,并没有在上述地方发现北欧人西进的历史遗迹。

可见,不能确定温兰的具体地理位置,所谓欧洲人发现美洲的议论,就只能流于空泛的无法让人信服的传说。

但这没有难倒博学的海尔格·因斯塔,他对“温兰”一词提出质疑,并做出了这样的解释:“我认为,关于藤萝植物和葡萄的说法,与历史是不相吻合的。在这一点上,我觉得语言学家斯韦恩·索德堡的观点是正确的。他指出,在温兰(Vinland)这个词中,“Vin”音节应该是古北欧语中“i”的用法,其意思是草地或者是草场。这种地名在挪威是很多的。传说中关于藤萝植物和葡萄的描写,想必出自德国人亚当·封·布来梅的著作。他的书中显然对温兰这个地方产生了误解。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温兰的位置应在纽芬兰的某地。”

兰斯欧美多斯的发现

海尔格·因斯塔特懂得,仅仅足不出户地在书斋里纠正“温兰”一词的谬误是远远不够的,那不是一个科学工作者应具有的认真的态度,必须去实地考察,找到北欧人早期到达美洲的遗迹。为此目的,海尔格·因斯塔特同他的女儿班内迪克特一起,1959年来到加拿大的纽芬兰沿海地区考察。尽管他们在这里发现了印第安人、爱斯基摩人和捕鲸者的遗迹,可是北欧人的踪迹却了无踪影。

富有进取精神的海尔格·因斯塔特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他又率队来到纽芬兰北端的一个叫兰斯欧美多斯的地区,落脚在一个有着75位居民的小渔村,如同以往一样,继续询问这里有无历史遗迹。他开始走运了。有位名叫乔治·德克尔的人把他们领到一个名为黑鸭溪的地方。

这儿流水淙淙,清彻见底。小瀑布下,一条鲑鱼正在蹦跳。海尔格·因斯塔特看到,在离海湾不远的地方,有一处平台,他走了过去,细细观察平台草地上若隐若现的轮廓,显然是座极为古老的房屋遗迹。欣喜之中夹着不安,他不停地问着自己:“这儿的居民也许曾经是印第安人或爱斯基摩人的先人”。然而,另一种感觉也在呼唤着他:“这里正是古北欧人安家立业的地方。”他知道,求证只能靠发掘。

从此,在兰斯欧美多斯,一个庞大的旷日持久的发掘在这里展开。从1959年至1968年,海尔格·因斯塔特曾七次组织考古远征队,乘“霍尔腾”号船来黑鸭溪发掘。参与考察的还有来自挪威、冰岛、瑞典、加拿大和美国的考古学家。海尔格·因斯塔特的妻子、同是考古学家的安妮。斯泰因·因斯塔特负责全面的考古工作。

海尔格·因斯塔特获得了何样的考古结果呢?

在黑鸭溪,他们发掘了一座用泥煤建造的房屋遗址。泥煤墙体上的层次清晰可见。接着,又发现了一个用石板搭成的余灰坑。学者们认为,它有着重要的用处,上面再覆盖一层炭灰,就不用每次再重新生火。有意义的是,泥煤墙体和余灰坑,在冰岛和格陵兰岛上也可找到类似的古建筑。在遗址中,他们还挖掘出具有北欧风格的壁炉。

探索西进古航路

黑鸭溪遗址的发现,表明北欧人在这里生活过。这固然唤起了海尔格·因斯塔特的浓厚兴趣,但他不会忘记,雷夫·埃里克森登上美洲大陆的航迹,只能是从格陵兰岛越过戴维斯海峡,再上巴芬岛,然后沿着海岸南行,落脚在纽芬兰的兰斯欧美多斯。这,便是温兰航线。循着雷夫·埃里克森当年的航路,去体验北欧人早年西进的探险精神,是证实北欧人发现美洲大陆不可缺少的环节。

为此,海尔格·因斯塔特率队乘坐“霍尔腾”号,首先沿着格陵兰岛的西海岸向北航行,到达戴维斯海峡的狭窄处,实施穿越。这位知名的探险家在他的报告中没有具体说明他们在格陵兰岛的启航点。按说,从格陵兰岛的霍尔斯腾斯堡出发,驶向对面巴芬岛上的帕德洛平艾兰,其航线基本与北极圈的标定线平行。在戴维斯海峡,找不到比这两点更近的距离。不知道,他们是否走了这一航线,还是继续向北选择别的航路。

之后,“霍尔腾”号沿着拉布拉多半岛东海岸航行。考察者们看到,拉布拉多是一块辽阔的荒地,在这人烟稀少的地方,住着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有些地方的景观是十分美丽的。丘陵间,生长着茂密的松林。爱斯基摩人的茅草房里,升起袅袅炊烟。屋前的驯鹿,在戏耍着。此情此景使海尔格·因斯塔特想到,1000多年前,维金人初次来到这块陆地上时,这里的风情画一定更为诱人。

“霍尔腾”号航行到纽芬兰岛附近海面上,兰斯欧美多斯便呈现在考察船的前方。他们登陆后,继续这里的发掘。

被发掘出来的实物越来越多。

一盏石制油灯,酷似来自冰岛的石灯。

具有北欧风格的皂石纺锤锭盘,同出自格陵兰的皂石锤锭盘十分相近。

还有一重大发现,这就是令他们狂喜的青铜环头针。无独有偶,它竟然类似在法罗群岛上发现的环头针。

至今,海尔格·因斯塔特在报告中回忆起这枚青铜环头针的发掘过程,还充溢着得意的神情。他回顾说:“有一天,茜革尼德和安妮·斯泰因正在A号房遗址处忙着发掘,忽然,我们听到了她们的喊叫声。妇女们有时喜欢叽叽喳喳、说说笑笑,故我们开始未加理睬。但后来听到她们的喊声越来越大,引得我们跑过去看,妙极了,在地里有一枚青铜环头针。此时,我们已有足够的证据确定该遗址为北欧人所有,青铜环头针确实与众不同,是维金时代的式样。”

长达十年的七次重大发掘,海尔格·因斯塔特及其一行的收获是出人意外的。他们先后挖掘出七处遗址。根据对发掘品进行一系列放射性碳C[1]4的测定,它们的年代为公元1000年左右,而这个时期正是冰岛人传说雷夫。埃里克森发现美洲的时间。据此,海尔格·因斯塔特用肯定的口吻对与会的中国专家学者们说:“我们难以怀疑兰斯欧美多斯就是传说中的温兰。”

在结束报告时,海尔格·因斯塔特用幻灯在银幕上打出了雷夫·埃里克的画像。接着,他以撰有《富足与饥荒》、《大冰川东部》、《最后的小舟》、《寒冷的海岸》、《极星下的土地》、《西进温兰》等专著的才情,向与会者形象地描绘这样一幅涂有重彩的画面:

“北欧人远征无名之地,有一点是源于他们的冒险精神,但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希望能找到一块土地,可以在那儿安家立业。正好有一天,远征者中的一位年轻人站在一个方形帆下隔海眺望,一片陌生的海岸出现在地平线上——一个新世界——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美洲大陆。”

尚存的疑问

尽管,海尔格·因斯塔特的实践精神和求知态度是令人敬佩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兰斯欧多斯的北欧人遗址列在《世界遗产清单》中,但在座的中国朋友对他报告中的一些论点仍然心中存疑。

有人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雷夫·埃里克森及其同行者,从登上美洲大陆那一天起,就永远永远地定居下来,并保持着纽芬兰—格陵兰—冰岛—挪威的航线,哥伦布的航行,除了走错地方以外,根本不会发生“发现新大陆”。因为古北欧人不在美洲,加上没有文字记录证明他们在美洲有过存在,才有哥伦布的伟大。这让人不解,古北欧人为什么要离开美丽的兰斯欧美多斯?

海尔格·因斯塔特的回答是:古北欧人当时还没有握有像哥伦布一行的先进武器,当他们与印第安人发生麻烦,又敌不过时,为了生存,只好逃回格陵兰。

不过,这位博士也承认,关于温兰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学术界仍有争论。有人坚持认为,温兰的位置应该位于有野葡萄生长的比纽芬兰更南的地带。他认为,这一歧见并不影响大的前提,即在公元1000年,北欧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并试图建立殖民地。换句话说,维金时代的西进潮流是以发现美洲达到顶峰的。

标签:;  

美国发现的新理论_格陵兰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