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生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文化馆
摘要:金刚橛法舞是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求吉寺特有的宗教特色文化。2006年,被列入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邀参加第一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目前,金刚橛法舞作为经过千年传承的无价特色文化财富,已被列入全国民间文化十大集成、收录国家民间文化集成舞蹈卷(四川分卷),成为展示若尔盖县独具特色文化的主要内容。本文将金刚橛法舞作为研究对象,从金刚橛法舞概况入手,进而介绍了金刚橛法舞的内容及跳法,分析了金刚橛法舞艺术风格及价值。
关键词:若尔盖县;求吉寺;金刚橛法舞
金刚橛法舞学名“夺戒菩尔蹡”,俗称“色尔蹡”金冠舞。发祥地在后藏的萨迦,留存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求吉寺的经典法舞。金刚橛法舞是一项消除灾祸,祈祷幸福吉祥的法舞,由四十名舞僧表演,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部分。金刚橛法舞以特定舞蹈形式演绎金刚橛本尊经修供过程,引导广大人民积德向善,又将诸法无我、诸法无常辨证看待一切事物,摆脱迷妄,获得觉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哲学思想渗入表演艺术中,把深奥的思想内含,以舞蹈语言艺术形式灌输给观众。金刚橛法舞是综合多种艺术、独具特色的法舞,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笔者就金刚橛法舞的概况、内容及跳法、艺术风格和价值进行探讨,以期为推介金刚橛法舞提供助力。
一、金刚橛法舞概况
(一)金刚橛法舞产生概述
若尔盖历史追述到5800余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史家认为这里是“西戎”之地。据传公元三世纪以来,古吐蕃和古象雄本教文化逐步向东传播,传到县境内。公元四世纪以来有吐谷浑阿柴人活动。五世纪党项部始强,他们曾受到佛教文化影响。公元六世纪上叶以来,先后有藏王松赞干布和吐蕃王朝噶氏军政首领东来治理,公元八世纪至九世纪有吐蕃财政大臣噶益西达吉东来经略,便有了“若尔盖”这一地域名称。其间相继有本教、宁玛等文化东传。公元十一世纪受吐蕃王裔潘罗支统治影响,境内筑有潘州城。公元十三世纪以来受萨迦八思巴法王及其弟子嘎阿聂当巴改宗传教活动的影响,境内始建萨迦派寺庙,传播萨迦派文化。公元十五世纪,自八思巴下传第三代弟子、康区高僧求扎让博来境内合建了萨迦派大寺即求吉寺。时有藏传本教古刹苟香寺“疯僧”在勘定的寺址上以舞蹈表演的形式进行了镇服和洁净寺基的仪式,这是求吉寺法舞表演的先声。
之后,求吉寺创立了演示修供宝帐怙主、供奉十明王法行“仁切”法舞。为了把莫朗节的修供金刚橛加持力扩大影响,惠及民众,决定创立金刚橛法舞。以艺术表演形式演示金刚橛要义,利乐百姓,扩大藏族法舞文化影响。1842年本寺第四代建寺活佛派员前往西藏萨迦寺学习“夺戒普尔蹡”法舞。藏历第14胜生水兔年正月初七,求吉寺首次举行了“夺戒普尔蹡”法舞开光表演。之后形成传统至到1957年。1958年民主改革后,僧侣被遣散回乡务农,从此法舞表演中断31年。1986年在主寺人的倡导下,组织健在的主舞师和舞僧收集整理法舞,恢复了“仁切”法舞表演,并于1989年正月初七《夺戒普尔蹡》(金冠舞)得以再度重光表演,并传承延续到现在。
《夺戒普尔蹡》的来历。该法舞源自《金刚橛续部经》。该经典由古印度五佛祖到古孟加拉萨霍尔王,古乌仗那(今阿富汗)莲花生上师,古印度高僧玛拉米扎上师,古尼泊尔博学者斯罗曼殊,吐蕃高僧涅氏绛纳各玛惹,萨迦派始祖昆?鲁益旺博,萨迦派上师夺戒仁软等大德相继传承。
公元8世纪时,莲花生上师为了顺利建成桑那寺,排除各种干扰,根据续部经创立了“当坚法舞”。之后,到公元十世纪时,由萨迦五祖之一的昆?贡曲戒波以“当坚法舞”为基础创立了四种法舞。到了元代,经萨迦派大译师绛央耿嘎索囊进一步进行充实完善,规范仪轨,图文并具,从而形成了颇具规模,庄严恢宏的“夺戒普尔蹡”法舞。
求吉寺在学得《夺戒普尔蹡》法舞手印、舞步、仪轨、场纪的基础上,根据“仁切”法舞的创作和演示经验进行了再创作,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二)金刚橛法舞的传承
金刚橛法舞,是一项持金刚橛菩萨依轨从事法行以教育信众的法事活动,表演者展现持金刚橛菩萨通过意念结合手印,演示从净地加持、坛城构建,进而迎请金刚橛菩萨主从诸神等法行全过程,从而达到使表演者和观众消除常和断的错误观念(即消除对事物绝对有和绝对无,即僵化和虚无的不正确观点),使人获得正确启示,受到教育的目的,是为祈愿神佛加持舆地,保佑众生,禳除灾难,降福黎民而表演的一部祝福性法舞。
在吐蕃王朝,莲花生上师为创建桑耶寺,免除妖魔鬼怪的扰乱祸害,作功施法镇妖伏魔,净化和加持寺址,创立了“当坚护法神法舞”。到求吉寺建寺世系第四代活佛德囊各钦昂旺耿嘎甲参(1815—1866)和第四代堪博隆瑞邦巴时代(即在19世纪中叶),德囊各钦在26岁时(1841年)西行朝藏,谒拜萨迦法台昂旺耿嘎扎西特杜丹真让博,呈请在求吉寺建立金刚橛法舞的愿望,得到萨迦法台的允准并赐金刚橛法器一枚。届时,德囊活佛让兄长嘎哇寨土官家僧人巴觉尔在萨迦寺习练金刚橛舞。德囊各钦活佛于1842年同巴觉尔返回求吉寺后,选出4名僧人习练金刚橛舞,继而传授给40位僧人,于藏历14胜生水兔年正月初七首次表演金刚橛法舞,从此成为定制和传统,至公元1958年初。此后因世事变故,停止中断了29年。
八十年代重新开放寺院,恢复佛事活动。1986年根据信教群众的迫切愿望,请示主持活佛吉嘎仓昂旺耿嘎仁钦和昌都仓绛央玛维圣格,确定重续金刚橛法舞表演。当时在世的法舞原领班人有嘎让绛措、格让以及老一代舞僧格拉等。他们亲自传授全套金刚橛法舞,经过1年训练,于1988年藏历正月进行彩排,当时舞衣两套,后经昌都活佛出资,定制了全套舞衣送给寺院。于1989年藏历正月莫郎节隆重重开金刚橛法舞之上事部,俗称“色儿足将”即金冠舞。莫郎14日继续演示金刚橛法舞的下事部,从此年年演示表演成为传统。
2011年4月,在汶川水磨镇举行的2011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上,若尔盖县求吉寺的僧侣们穿上色彩鲜艳的全套法衣,吹响雄浑的莽号、优美的唢呐,敲响大鼓,在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文化节旅游业态展馆前展示了金刚橛法舞。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精美的服饰、悠远的号声,吸引了大批过往游客驻足观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金刚橛法舞内容及跳法介绍
(一)金刚橛法舞内容简介
金刚橛法舞,共分上事部和下事部两部分。上事部又俗称金冠法舞,是因表演时戴“金冠”而得名。上事部又分殿内舞和院场舞三部分。殿内舞又分出场前殿内舞和院场舞即舞毕回殿后表演的坛场舞。出场前殿内舞,主要是演示金刚怀橛佛界,勘测坛城,初设基线的情形。殿外舞是将本应在殿内演示的法舞基本内容在殿外为观众表演全舞,殿外院场舞共分52节,第1部分从第1至21节,用意念和手印结合演示构建金刚橛佛界坛场和宫殿的情形;第2部分,从第22节到第46节,意念和演示迎请金刚橛主从诸神降临;第3部分从第47节到第52节,祈愿金刚橛本尊及眷属侍从,给予护佑法事圆满;第4部分是圆满法舞,即向金刚橛本尊和眷属表示酬谢,即镇伏魔障,超度其灵,肢解其体,供奉诸神,以示酬谢,求得护佑,祈愿祝福,舞毕即收场回殿。
入殿后继续早上出殿前表演的坛场初设舞,按照金刚橛佛界坛城构建规则依轨逐一演示,即院场内表演部分再表演一遍,不同的是每节演示动作只做一次。至此,上事部结束。
“抜足将”面具舞。这部分是金冠橛法舞的下事部,在莫郎节第八日即正月十四日表演,分几部分,首先表演小沙弥舞和“阿乍惹”瑜伽咒师舞,演示勘舆和净地仪式,接着表演手鼓舞,由40名舞僧持手鼓出场,表演的是“朗嘎”咒鬼仪式,即舞者意念把魔障画在布帛上进行舞咒,把魔魂勾召到布画上,属咒魔舞的前行部分。接着是“曲本”主舞师表演献供御酒舞,即向上师、持明及天龙八部护法神,尤其是金刚橛本尊诸神献供御酒仪式。接着表演金刚橛本尊眷属中部分侍从(着面具)表演狮虎对舞、日月护神和魔王舞、二犬对舞、鹿牛对舞、尸陀林主舞等等。
最后是“抜足将”面具舞,是咒魔障酬供诸神的仪轨。戴着面具的40位金刚橛本尊及眷属侍从全员出场。这部分是把魔魂降伏勾召到用糌粑塑成的魔障俑像内,作法勾召九次,再由主舞僧用金刚橛法器刺中魔障俑像的四肢五体。最后肢解其身分发给本尊眷属,超度魔障灵魂,以其躯体作为食子祭供。金刚橛本尊、眷属及各方诸神以示酬谢。
(二)金刚橛法舞跳法简介
金刚橛法舞是萨迦派寺院每逢正月初七的大型舞蹈,共约五至六小时。分上午、下午进行。表演者40人。
先由1人领队单独出场,然后4人上场,接着5个人5个人上场,最后上场的1人为主持人,与舞者共同跳一次后,坐在正中报幕。 金刚橛法舞共五十二段,第一段的跳法分为七个步骤,前一、二个步骤相同,第三个步骤是这段的核心,也是区别其他段的关键。后四、五、六、七个步骤又与前面的一、二步骤相同。这是总规律。其中几段和另几段又有区别之处。
金刚橛法舞是按鼓点的快慢数节拍的,同一个跳法,由于鼓点不同快慢也就不同,快慢、停顿伎舞蹈别具一格。其跳法的另一个特点:要求手举如飞鹰、昂头、身直、转向自如。右手持“热支”,左手持系着红、白、黄丝绸带的“甫吾”。午时,手中法器运转方向均有讲究。脚步以提空转、踏步、踮步多。身体转向多数四点,即一点(内圈)、三点(后退方)、五点(外圈)、七点(前进方)脚步动作单一而自如,手势则多于脚步。
金刚橛法舞舞步分解:一、如娃茸得、二、如娃俄得、三、大伯古茸字、四、伯古俄字、五、伯古阿字、六、伯古周字、七、着得茸字、八、扎昂茸字、九、邛都、十、将忠、十一、等支俄得、十二、茸忠、十三、将太、十四、伯朝、十五、等支几得。
三、金刚橛法舞的艺术风格和价值
(一)金刚橛法舞的艺术风格
1、金刚橛法舞是萨迦派寺院的经典法舞之一,是以表演形式演示的金刚橛本尊眷属诸神作功修行的全过程,达到化导人们消除谬见、认清世事、修供向善目的的法事活动。而求吉寺金刚橛法舞在原有基础上对若干动作作了修正、完善和提高,表演历程中一些法舞文化人、艺人更显得与众不同。
2、金刚橛法舞主体内容意义深刻,紧扣佛法要旨,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是一种拟人化、形象化手法宣扬佛教教义,即用艺术手法宣传教义的佛事和宗教文化活动。
3、表演节目的组织结构上,金刚橛法舞主题严肃庄重,间或穿插了富有幽默感、活泼、生动,接近现实生活的情节节目,它不仅是法舞符合逻辑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在表演中起到了调节观众观赏情绪,活跃场内气氛的娱乐作用。
4、金刚橛法舞场面恢宏,气势磅礴,表演庄重,动作流畅,刚柔相济,再配以沉闷吭锵合拍的响钹大鼓,菱励长啸的双号声,优扬和声的唢呐声,低沉浑厚的蟒号声,更烘托出金刚橛法舞的庄严气氛,大手笔气魄,尽管年复一年,内容未变,但各方善男信女仍以能朝觐求吉寺金刚橛法舞为人生一大幸事,认为不仅是文化艺术的享受,更是因受到佛法加持而感至荣幸。可见金刚橛法舞达到了严肃的教义宣传和高超艺术的完满结合。
(二)金刚橛法舞艺术价值
1、历史价值。金刚橛法舞舞谱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体系,得以整理保存,为研究传统文化历史渊源和发展过程提供了证明。对萨迦文化研究,尤其是对法舞文化传承的研究具有历史价值。
2、文化思想研究价值,金刚橛法舞舞同藏传宗教文化的许多法舞一样,是依仪轨舞蹈形式,演示修行佛法, 3、思想文化价值。结合人们传统的神鬼意识,按神话逻辑演绎破鬼酬神的法事过程,演示相应的修行过程式,提示人们要自我修行求得觉悟,进而启迪人们要获得觉悟,就应当破除困扰自我的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辨证思想方法。表演中摆设的鬼俑是象征蛊惑自我的心理障碍抽像物,而肢解碎尸鬼俑酬神,则是象征蛊惑心灵的思想障碍被消除,这里把深刻的思想和修行(修养)文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劝人行善,寓教于乐,贯穿了以辨证的观点看待事物,征得觉悟的哲学思想。对研究藏传佛教乃至藏民族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等具有意义。
3、舞蹈艺术研究价值,把深奥的修行仪轨手印,通过转化为舞蹈语言,使人们获得美的享受。把场景、美术、音乐和表演等各门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追求更有效的艺术效果。这种“以舞宣法、以艺谕法”的法事形式是研究藏民族教育艺术和艺术行为的活化石、活标本,因而具有研究价值。
4、舞蹈艺术借鉴价值。为揭示法舞主旨,金刚橛法舞舞不仅采用了相应的象征手法,而且为了烘托主题,增加感染力,将音乐、美术和舞蹈等艺术有机结合起来,音响扣人心弦、舞动优美流畅,身态是意念的自然流露,达到出神入化的意境,对当代创新舞蹈表演艺术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论文作者:易生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7
标签:萨迦论文; 演示论文; 吐蕃论文; 若尔盖县论文; 价值论文; 普尔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