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结构”在简单句中的表达手段

“说明结构”在简单句中的表达手段

汪彤[1]2002年在《“说明结构”在简单句中的表达手段》文中研究表明题目:“说明结构”在简单句中的表达手段 姓 名: 汪 彤 学 号: 970152096 系 别:俄罗斯语言文学系

张凤珍[2]2013年在《现代俄语中的制约范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制约范畴在人类思维和语言表达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涵盖面十分广泛,包括原因、目的、条件、让步和结果等语义关系。这些语义关系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机的联系,并有着某些相同的特征,它们可以构成一个上位的范畴,即制约范畴。制约范畴是语法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语言的各个方面。然而,以往对于制约范畴的研究大多局限在某一侧面,比如对制约范畴的某一个关系(如原因关系、条件关系等)进行研究,而在某一关系的研究中也只是对某一方面,如原因关系前置词、目的关系前置词、带原因和目的关系的主从复合句等进行研究。而把制约关系作为一个范畴来研究,探究其语义及从词、词组、简单句、主从复合句、并列复合句、无连接词复合句表达手段的研究则相对罕见。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制约范畴进行整体研究的成果。本文是在功能语法理论框架下(主要是А. В. Бондарко的功能语义关系理论),采用从形式到意义和从意义到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对制约范畴的各个层面上的语言手段及其功能进行详尽的分析。这无论对制约范畴身的研究,还是对功能语法理论研究,同时,对俄语其他句法现象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除理论意义外,本研究还具有实践意义。本研究成果对俄语理论语法和实践语法的教学、词典编纂、语料库建设等诸方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研究成果可以用于俄语实践语法的教学,对俄语学习者以及从事俄语教学的教师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对俄汉互译(同时也包括机器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于秀金[3]2013年在《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时体研究》文中指出时与体一直是当代语言学中的热门话题和研究难点,相比时的研究,学界对体的研究和争论更多,学者们对体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体的概念被用来解释不同语法层次的成分或结构所表达的时间特征或现实中的各种情形,动词(或动宾短语)层面的如动词体、词汇体以及情状体,句子层面的如语法体和视点体,前者是对动词或动宾短语的时间语义特征或内在情状的描写,后者则是句子层面不同语法手段所表达的现实情状的进程或状态。国外学者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语言类型学、体的理论系统、形式语义学以及ERS时间理论等几个方面对时或体进行了探讨,但大多数学者们所构建的体系统中的子类存在重迭现象,并未形成较严格的体对立,体系统缺乏逻辑性,即使是英语,时与体也未得到逻辑系统化。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是否有时与体范畴以及时与体系统的建立方面,学者们所建立的时体系统各不相同,同时也存在从英语和俄语中搬用时体概念的现象,汉语的时体系统以及时与体之间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明晰。总体来看,以往的一般时体研究以及采用ERS时体理论的研究仍不完善,学界至今尚未建立起一个具有跨语言普适性的ERS逻辑模型。这些问题主要与时与体的定义差异、没有区分不同体类型的语言以及时体系统构建缺乏较严格的逻辑框架等原因有关。鉴于国内外对英汉时体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最大限度地寻求语言形式与时体意义之间的关系,本文采取时体统一研究观,将时与体定义为句子层面的语义范畴,采用功能和形式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吸取语言类型学、认知语言学、形式语义学以及生成语法中的有关理论或假设,以求描写和解释的全面性。本文在世界语言时体编码手段与时体类型、英汉俄时体系统与时体蕴涵共性、时体ERS逻辑模型的构建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创新,具体为以下几点:(1)时体的跨语言编码方式主要包括词缀、功能词、助动词、音调、非词缀语素以及逆被动态,尽管时体的跨语言编码呈多样性,但从编码方式与时体意义的关系来看,象似性原则尤其是顺序象似很大程度上起了促动作用。从世界语言的时类型角度看,英语和汉语均是非典型的二分时和叁分时,但都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表达手段。如果从语法化程度看,英语的时是“过去/非过去”的对立,汉语的时是“将来/非将来”的对立。从世界语言的体类型角度看,英汉语的体均是基于时间视点的“现实体/非现实体”对立,斯拉夫语族的俄语、波兰语以及捷克语中的体是基于空间视点的“完整体/非完整体”对立,这两种体类型都属于高层次的上位体义对立,每种体义都包含各自的下位体义。(2)在时与体关系上,英语、汉语、缅甸语、曼尼普尔语以及图康伯西语遵循“将来时蕴涵非现实体”的逻辑关系,俄语、波兰语以及捷克语遵循“现在时蕴涵非完整体”的逻辑关系,这两条逻辑蕴涵关系中分别出现“将来时+现实体”和“现在时+完整体”不合法的“四缺一”格局。英汉语和俄语的体类型差异以及时体蕴涵关系可归因于不同的时间认知模式。英汉语属于自我移动模式或上行时间语言,俄语属于时间移动模式或下行时间语言,但两种模式的共同点是均选择静态参照物,英汉语以静态时轴上的点或段为参照,即时间视点体,俄语以静态现实世界(空间)中的点或段为参照,即空间视点体。(3)英语、汉语及俄语的时体系统均可用ERS关系加以刻画,这叁种语言的基本ERS时体结构全部在ERS逻辑模型中。根据本文的描写,英汉语时体意义所实现的ERS关系均为33种,这是英汉语时体表达的一种语义共性。俄语的时体组配数量与时体ERS关系数量远远少于英汉语,原因在于,英汉语现实体/非现实体的对立与RE关系无关,RE关系只对下位体义起单一限制作用,而俄语完整体/非完整体以及各自下位体义均由RE关系决定,RE关系同时影响上位体义和下位体义,起双重限制作用,从而排除了不符合要求的ERS关系。研究表明,时体ERS模型具有较强的阐释力,英汉语中某些与时体有关的难题可以通过ERS模型得到较好的解释。(4)英语和汉语简单句中的时间状语在语义-句法上有共性也有差异。在语义共性方面,英汉时间状语与时均无直接关系,时间状语本质上是一个修饰参照时间R或事件时间E的修饰语;英汉时间状语所修饰的参照时间R与句子的时所触发的参照时间R发生冲突均会生成不合法语句。在语义差异方面,英语句首时间状语倾向于修饰R,句尾的则可修饰R或E,而汉语由于语序限制,句首时间状语可修饰R或E;英语时间状语修饰R或E会引发句子歧义,而在含有句首时间状语和时间助词“过”的汉语歧义句中,“过”约束还是引入一情状变量既是歧义原因,也是决定句首时间状语修饰R或E的必要条件。在句法表现上,英汉时间状语均可看作附加语,修饰R的时间状语嫁接在AspP上,修饰E的则嫁接在VP或vP上,汉语句首时间状语则经话题化驱动前移而成。“结构同构原则”并非是汉语中制约算子取域的绝对普适性原则,因为逆序辖域解读方式在汉语中有时也是允许的。英语非频率性时间状语(或汉语时量补语)是一种非选择性变量约束算子,时算子和否定算子属于简单命题变量约束算子,体算子则是选择性变量约束算子。当不同类型的算子在同一逻辑式中共现时,逻辑式有两个限制:时算子、句子体算子和动词体算子的辖域总会构成一个从宽域到窄域的等级;辖域等级上的相邻算子需遵守“语义兼容性原则”,相邻算子或其所约束的变量之间的语义兼容性是逻辑式和语句均合法的必要条件。本研究具有语言类型学和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意义。一方面,所构建的英汉时体系统填补了可见文献中英汉语时体系统没有同步统一解释的空白,时体蕴涵关系的发现既弥补了学界以往对时与体关联性研究不足的缺憾,也丰富了时体的类型学成果,对时体的进一步跨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另一方面,本文基于事件时间E和参照时间R均可为时点和时段的描写方法,建立了一个具有跨语言普适性的ERS时体逻辑模型,既丰富和完善了ERS理论,也为时体的个性和共性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时体与ERS的语义关联探讨澄清了以往传统语法中有关时与体的疑惑和难题,可为英语教学、汉语教学、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提供一些可资参考的理论指导。

许凤才[4]2005年在《俄汉语主从复合句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俄汉语的主从复合句。俄语主从复合句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罗蒙诺索夫时期,至今已形成了四种分类原则和体系,它们分别是:逻辑分类法,形式分类法,结构—语义分类法和语义—结构分类法。这四种分类原则和体系的形成基本上是以时间先后为序的,体现了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俄语主从复合句本质的认识有着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俄语复合句的探索已达到了尽头,恰恰相反,“俄语复合句对所有研究者来说都是一颗难以攻克的坚果”,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比如:目前普遍为学者所接受的“结构—语义分类法”的切分原则是否科学,前后是否一致;单句和复句的本质区别是否在于“单述谓性”和“多述谓性”的对立;如果是,如何看待诸如“同等谓语句”、“繁化单句”、“简化复句”等问题等等;汉语主从复合句的研究历史自《马氏文通》开始,至今大致经历了叁个时期,分别是:以黎锦熙、王力和吕叔湘等语言学家为代表的初始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主要针对“单复句的划分问题”展开了全国性的大讨论。讨论主要涉及五个问题:单句与复句划界标准;包孕句的处理;复句系统的建立;复句内部关系分析;紧缩复句研究;第叁阶段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深入时期。这段时期对复句的研究更加系统、细致,而且从句法形式、逻辑、语用等多种角度开展研究。这一阶段在复句研究中有独特创建的当数王维贤和邢福义两位先生。有关复句的一系列问题,诸如“复句的性质和定义”、“单句和复句的对立和纠结”、“复句内部的分类”、“形合句和意合句”、“关联词语的范围和作用”等问题至今仍是语法学界的热门话题。尽管俄汉两种语言的主从复合句研究都有相当长的历史,但是就两种语言的主从复合句进行细致的对比研究的还极为罕见。俄语和汉语是两种差别很大的非亲属语言。俄语是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句法联系和句法关系主要由词语本身的屈折变化来表达。汉语是形态欠发达的语言,一般认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句法联系和句法关系主要依赖虚词和语调来表达。因此,就形态而言,汉语属于以分析型为主的语言,而俄语属于以综合型为主的语言。俄语和汉语形态上的重大差别决定了二者在很多语法范畴上,尤其在其形式表达层面存在差异之处。复合句是俄语和汉语共有的句法单位,二者存在一些共性,比如复合句有主从(偏正)和并列(联合)之分,主从句中有主导(主句)和从属(从

吴梅[5]2009年在《俄汉语句子中过渡现象对比研究》文中指出对比是语言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比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俄汉语对比研究与对比语言学同步发展,其研究内容基本涵盖语言学的各个领域。本论文所探讨的是俄汉语句子中的过渡现象,属于对比语言学研究范畴。俄语和汉语分别是屈折语和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俄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表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句法联系和句法关系主要由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而汉语“因为缺乏词形变化,‘意合法’的句子较其它语言更为常见”(吕叔湘1981:23),该点决定了俄汉语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等方面的众多差异。但语言共性的原理使得这两种语言的句子具有相似之处,俄汉语句子中存在众多的过渡和纠结现象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具有该类现象的句子结构在俄汉语言中多以对应形式出现,比如:俄语中的同等谓语句和汉语中的并列联系谓语句,前者从形式上将它们归为简单句未尝不可,但因其中“多次表达时间和式的意义”(р.80,т.2: 462),从而具有多述谓性,使得该类句子带有复合句的特征,80年《语法》将其归入复合句的范畴;后者虽然形式上只有一个主语,但在句中却存在两个或多个“结构中心”(张静1983:85),使句子具有复合句的意义。本论文研究的内容是俄汉语句子中因划分标准不统一或不能涵盖所有语言现象而导致的过渡现象,具体来讲,就是研究“介乎简单句与复合句、复合句各类型之间、简单句各句型之间以及简单句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结构。它们通常兼有在语法上对立的两个范畴的特征,而且往往以其中一个特征为主”(吴贻翼1988:6)。本论文由前言、五章主要内容和结束语组成。前言部分指出本论文旨在对比语言学框架下对俄汉语句子中的过渡、纠结现象进行全面和系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当中。前言还提出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材料来源,指出了论文的理论价值。第一章主要回顾了俄语语言学家们针对俄语句法中的过渡现象所做的研究,同时,对汉语语言学家们在汉语句子中过渡现象方面的研究成果也有论及。本章还对“对比语言学”的研究历史略做回顾,并对俄汉句法对比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本论文研究内容得以实施的背景和基础。第二章对俄汉语句子中过渡、纠结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指出语言的模糊性是该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句子划分标准的不统一和不能涵盖所有语言现象是导致该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在本章中,通过对俄汉语简单句和复合句定义、划分标准以及单复句的划界标准进行对比研究后,我们认为,俄语简单句和复合句区分的主要标准是“单述谓性”和“多述谓性”,汉语单复句的区分标准呈多元化表征。在本章第叁节中,论文研究和区分了“过渡(性)”、“纠结”、“混合性”和“模糊”四个同本论文研究内容有关联的术语,认为这四个术语在本论文中可以同义使用。鉴于句间联结手段在俄汉语复句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我们对该部分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最后,为了使论文中术语的使用做到恰当和准确,我们统一了相关的句法名称和术语。第叁章为本论文的重点章节,其中研究了介乎俄汉语简单句和复合句之间的过渡、纠结结构。这类句法结构主要体现为两大类型:简单句的繁化和复合句的简化,相对应的句子类型被称为“繁化句”和“简化句”。繁化句主要包括:主体不定式句/连动句,客体不定式句/兼语句,插入结构,呼语句,独立短语;简化句中的主要类型有:紧缩(或溶合)结构/紧缩句,同等谓语句/并列联系谓语句,非分解型主从复合句/包孕句。另外,俄语比较结构因其在简单句和复合句部分同时出现,难以判断其归属,因而我们将它放在本章的最后一个小节同汉语比较结构进行对比研究。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在俄汉语的简单句和复合句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过渡、纠结现象,相比较而言,俄语句子类型划分较为清晰明了,汉语因缺少形态变化、“意合法”使用较多,而且“语音停顿”原则在汉语句子划分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些都增加了划分的难度。尽管如此,在俄汉语简单句和复合句之间过渡类型的句子中仍存在着众多的相似之处。第四章主要研究的是俄汉语复合句中兼含有主从/偏正和并列/联合类型的句法结构,这些句型主要包括“хотя–но”/“虽然……但是……”型复合句;“еслибы–то”/“要是……可……”型复合句;汉语跨大类的句型,比如带有“……就/又/才/也/还……”类关系词语的复句,以及汉语复句中位于“无标”和“有标”复句之间的“准标”复句等。由于俄语有/无连接词复合句在结构上的划分较为清楚,我们在涉及俄语无连接词复合句时只是做了些许说明。第五章主要就俄汉语简单句句子成分以及俄语简单句类型划分中存在的过渡现象进行研究。因为俄语句子成分理论中的次要成分学说存在众多的混合现象,现代俄语句法学中把次要成分对主要成分或其它次要成分的扩展放到词组的层面上加以研究1(见下页),而且,汉语句子成分理论也并未达成一致意见,我们对该部分只是略作分析。同时,由于俄语传统句法学和80年《语法》的简单句分类体系中也存在一些划分标准不统一的情况,这使得一些句型带有过渡的性质。本论文主要采用以结构标准为主,语义分析为辅的方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从形式到意义的研究方法,对俄汉语句子中的过渡、纠结现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论述需要,在论文某些章节我们运用了数字统计法和图表揭示法(图解法),这对句子过渡结构的说明起到了一目了然的作用;另外, . .бйцев首创的“过渡率”(шклпереходности)研究方法在论文中也得到使用。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发现,俄汉语句子划分标准各具特色:俄语简单句的传统分类主要是以句子成分理论为核心进行的,而以80年《语法》为代表的现代俄语简单句句法分类是以结构模式理论为主,以句子语义、正规体现等内容为辅;俄语复合句是通过句间联结手段进行划分;俄语简单句和复合句的划分主要是以句子所包含的述谓性数量作为标准来划分的。汉语因缺少形态变化、“意合法”使用较多,句子的划分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从单、复句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定义可以看出。但汉语单句和复句类型的划分逐步走向统一,对紧缩句、包孕句等纠结句型的归属也基本达成一致。俄汉语在简单句和复合句中,以及两种句法单位之间均存在众多过渡、纠结结构,而且这些结构在俄汉语句子中基本呈对应形式出现。通过对上述俄汉语句子中过渡、纠结现象的研究,我们认为对该语法现象应予以充分关注并尽早寻求解决的方案。

张雪莹[6]2012年在《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文中提出因果范畴是客观世界普遍存在的关系之一,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一个传统课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俄语中的因果关系。在哲学、语言学、逻辑学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尝试对俄语中的因果关系进行系统归纳和分析。研究主要从因果关系的研究现状、因果结构句法语义分析、原因关系在俄语中的表达方式、结果关系在俄语中的表达方式及因果关系在超句统一体中的表达方式5个方面具体展开。因果关系范畴在人类思维、社会文化和语言中都存在着它们的规律,因此因果关系贯穿于客观世界的各个层次,表现于学科的各个领域,本论文从哲学、逻辑学及语言学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因果关系的研究现状。因果结构中原因和结果组成辩证统一体,原因的类型也有多种,如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根据不同的交际任务,因果结构主位和述位的划分有所不同。原因关系是两种现象的关系,其中一个现象是实现另一个现象的基础。原因关系可以划分为纯原因关系、非纯原因关系和上下文原因关系。结果范畴被定义为句法、词汇和功能语义范畴,可以划分为纯结果关系、非纯结果关系和上下文结果关系。另外,根据超句统一体句际间的语义关系,我们把带有因果意义的超句统一体的关系划分为一般性因果关系、目的性因果关系和条件性因果关系。

汪姣[7]2010年在《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让步意义的表达为研究对象,并通过对比的手段,揭示让步意义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异同。俄语是靠词汇自身的各种变化来表达句法联系和句法关系的,被一致认为是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而汉语是不具有丰富形态变化的语言,一般句法联系和句法关系是通过虚词和语调表达的。俄语和汉语形态上的重大差别决定了二者在很多语法范畴上,尤其在其形式表达层面存在差异之处。现代汉语既重形合(指政论、科技和公文事物),更注重意合(指文学语体及口语);而俄语相比较汉语而言,既重形合也兼用意合,并且意合多用于口语。两种语言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是有意义的。论文的叁个主要部分是:引言、正文和结论。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主要采用对比的方法对俄汉语让步意义进行研究,同时介绍了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和本文的新意。正文部分分为叁章:第一章,介绍了国内外对让步意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专家学者对俄汉语让步意义界定的分歧,并提出本文的观点。第二章,主要介绍俄语让步意义在简单句中的表达并与汉语进行了对比。本章将解决两个问题:1)俄语让步意义在简单句中的表达手段是否与汉语中对应;2)两种语言中让步句的意义是否对应。第叁章,主要俄语让步意义在复合句中的表达并与汉语进行对比。本章将用大量的篇幅介绍表达让步意义的连接手段。本章将解决的问题:1)俄语让步意义在并列复合句中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2)俄语让步意义在主从复合句中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这节中将重点解决的问题是让步句在主从复合句中的分类。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概括。

熊德米[8]2011年在《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外法制史和法律语言史证明,每个法系及其语言表述系统的长足发展,须臾离不开通过翻译吸收其他法系的有益成分。近代以降的中华法系就是乘着这股川流不息的“译流”,逐渐实现了从固步自封的“祖宗之法”到海纳百川改革开放之法的伟大涅盘。正是在这股“译流”恒久不变的影响下,当今日渐葳蕤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仍然是一个“充满外来语的世界”。斗转星移,“充满外来语世界的中国法律”这个曾经近乎贬义的称谓,而今却被赋予了崭新的涵义,即“外来语”被用来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法律观念的同时,也被用来向“外来语世界”翻译输出中国的法律,使一度依托“外来语”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法律,蝶化成倍受“外来语”本土世界青睐的重要法律渊源,而其母国则得以最终实现了从法律输入国到法律输出国的巨大转变。因此,与之相应的法律语言翻译研究,也由以往的“外译汉”单向关注,转为对“汉外互译”的双向关注。“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亦由此应运而生。本论文以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出版物为语料,从词、句、篇叁个层次进行对比研究,实事求是地分析英汉法律语言翻译的优劣,指出客观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揭示英汉现行法律语言翻译的潜在规律,激发更多法律翻译爱好者参与法律语言的翻译及其研究,共同推动英汉法律语言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全文共分导论、主体和结论叁大部分。“导论”是本研究的概览,旨在廓清法律语言及其相关概念,梳理国内外法律语言及其翻译研究源流,揭示论文撰写的旨趣意义和创新点等,同时就有关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共五章。第一章是英汉立法文本词、句、篇层次上的对比。英汉立法文本基本词语的共性是准确性、模糊性与专业性并立,但英汉法律词语存在法律文化和法律历史的差异;英汉法律专业术语属于法律词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意义单一、形式固定、语域专一、与时俱进和模糊性五个方面。英汉立法语句模式的共同特点是,两者都使用授权性、禁止性、义务性叁种句法类型和预设处理型、祈使命令型、解释陈述型叁种句法形态。英汉法律语篇对比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指立法语篇的标题、章、节、款、项、目等内容要素,其二是指从现代语篇学的角度分析英汉法律语篇的语言结构差异,如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等。第二章是关于英汉法律翻译的基本原则和针对法律翻译者提出的基本要求。法律翻译既要遵守翻译的普遍原则,也要遵循一套适合法律翻译特点的特殊原则。因此,为适应“特殊目的语言翻译”(TLSP)的法律语言翻译,我们提出了法律翻译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叁个要求以及准确性、等效性、严谨性特殊原则。然后,对法律翻译者提出了四个方面要求。第叁章探讨英汉法律词语的翻译处理,其中包括法律专业术语的翻译。有效识别普通词语的法律意义,并在译文中做出恰当的表达,是法律翻译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法律专业术语翻译是法律词语翻译的重点,了解东西法律术语文化差异是做好法律翻译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就普通法律词语和法律专业术语的翻译提出了不同的翻译原则。第四章讨论英汉法律语言句子结构异同及其翻译。首先对英汉程式化法律单句(简单句)和复句(复合句)结构进行比较分析。法律单句(简单句)主要表现为陈述句和祈使句两种句类。法律复句(复合句)主要表为预设-处理关系句或条件-结果句,如法律英语用where或if明确表示,形式完整,极易判断;法律汉语的预设句大多数情况下为隐性预设句或用“……的”或“……者”表示,变数较大,难于判断。根据英汉法律语句的特点,我们提出了英汉现行法律语句翻译的单句(简单句)互译、复句(复合句)互译以及综合性翻译原则。第五章专谈英汉法律语篇的比较与转换,重点关注复杂法律语篇中的词汇衔接和语法衔接及其翻译。词汇衔接关注英汉法律语言中相同词语重复、同义词重复和上下义关系及其英汉互译。语法衔接重点分析英汉法律语言中人称照应的显性表现形式和隐性表现形式及其翻译转换。最后为结束语。法律翻译在每一个历史变革时期都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却一直没有引起翻译界和相关学术领域的重视,研究者至今寥若晨星,研究成果捉襟见肘,富有建树的成就更是自不待言。为此,本研究结束部分指出了目前法律语言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呼吁学界加强对法律语言翻译的关注,并就法律翻译的理论建构以及进一步提高对法律翻译价值的认识等问题表达了作者的看法。

安颖[9]2018年在《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大学英语二语口语发展中的变异研究》文中提出长期以来尽管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努力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是国内学生整体上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仍然不尽如人意,口语仍然是外语学习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一部分(封文和,2003)。对二语产出的过程与能力的研究一直是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等学科关注的一个核心课题(王立非、周丹丹,2004)。但是由于口语语料比书面语料难以收集、记录和分析,而且口语的研究过程也非常复杂,因此,国内外对二语学习者的口语技能的研究都比较薄弱。目前国际上关于英语二语口语的研究焦点还是主要围绕在口语技能的表达结果上,而对于口语发展过程的研究却关注极少。我国国内的英语二语口语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却倍受学界关注(邬庆儿,2011)。近几年来,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学、语料库、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人们开始关注英语口语的表达过程(李英、闵尚超,2010)。但是受到传统的语言观和二语习得观的影响,认为发展中的变异只不过是在各种语言外部、语言内部因素影响下的一种结果,而并不是以口语发展的时间为自变量进行的动态的发展研究。因此,直到1997年由Larsen-Freeman将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动态系统理论这样全新的研究视角引入二语发展研究中之后,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动态(历时)的二语发展中的变异研究。发展中的变异(variability)已成为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课题,它是指第二语言发展(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SLD)中学习者的语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点发生的习得(acquisition)与磨蚀(attrition)并存的情况(Verspoor et.al,2010)。SLD中在词汇和句法层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变异,但是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却极少有研究是专门针对分析变异的研究(Verspoor,Lowie&van Dijk,2008)。1997年由自然科学引入二语习得领域的动态系统理论(Dynamic System Theory,DST)为从动态视角研究变异提供了理论上的必然性和实证上的可能性。DST在应用语言学领域中的出现使得对变异的研究取得了从“静态变异观”到“动态变异观”的重大发展。针对传统的二语习得研究仍然用线性方法解释各种语言问题和学习者的行为,而不是把变异看作是语言发展系统的本质特征,动态变异观对变异给出了具有突破性的意义诠释,即变异是涌现自嵌套的系统中异质子系统间的交互非线性发展(Larsen-Freeman,2006),变异是动态系统的固有属性(Larsen-Freeman&Cameron,2008)。动态变异观认为变异是发展系统的内在特质,是发展的一部分。因而,这种以“关注过程为导向”的动态变异观明确了变异分析的对象就是发展的过程本身。因此,本研究在提出“动态变异观”的DST的研究视角下,形成了英语二语口语发展中变异的研究框架。运用纵向历时个案研究法,以全程录音的方式收集来自国内某高校的两组被试(I组、II组)的口语语料,分别是非英语专业一年级(I组)2人(男生1人、女生1人),英语专业二年级(II组)2人(男生1人、女生1人)。收集的英语口语录音语料(每人16次,共64个样本,约合1200分钟)历时4个自然学期(大约持续2年)。语料的转写标准和数据的处理使用的是MacWhinney(2000)的CHILDES(Child Language Data Exchange)项目中提供的CHAT和CLAN程序工具。之后再利用自然科学中的时间序列分析法(time serial data-analysis):极值法、再抽样技术和蒙特卡洛分析,对英语二语口语发展系统中基本的分析单位——词汇与句法的变异情况以及在不同学习阶段的二语学习者中的变异情况(词汇、句法)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再抽样技术通过扩充个案研究中小样本的数量,有效地解决了个案研究中数据稀缺的问题。蒙特卡洛模拟的最大优势是确定了小样本、不规则数据的统计学意义(郑咏滟,2015)。因此,再抽样技术和蒙特卡洛模拟的研究方法使得个案研究中的数据可以进行定量的检验,使得个案研究的研究结果更加具有概括性,更令人信服。在研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叁个研究问题:在两组(I组,II组)四名英语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中,(1)词汇变异情况如何?(2)句法变异情况如何?(3)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I组与II组)之间(词汇、句法)变异情况存在哪些差异?在Verspoor&Sauter(2000)对SLD中影响词汇和句法的变量的选取和定义的基础上,确定了一个二语口语词汇、句法的多维度的分析测度体系。在词汇变异研究中,首先绘制两组四名被试英语二语口语中词汇各变量(TTR,D值,独特词比例和词频概况LFP)的发展轨迹,然后呈现并检验两组四名被试口语发展中词汇的变异情况。在句法变异研究,首先绘制两组四名被试英语二语口语中句法各变量(简单句的比例、复杂句的比例、总词量与限定性动词比例W/FV以及T单位长度MLT)的发展轨迹,然后呈现并检验两组四名被试口语发展中句法的变异情况。在组间变异研究中,首先对比不同学习阶段(I组与II组)的被试英语二语口语发展中的变异情况(词汇LFP、句法W/FV)的不同点,然后再对差异进行检验。在16次观察测量点的研究期内(大约持续2年),本研究有以下叁个方面的主要发现和启示。第一,英语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中的词汇变异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二语学习者口语中词汇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低级到高级,具体表现在TTR值升高、D值上升、独特词比例增加以及高频词数量(词频概况LFP)下降。但是很明显虽然词汇整体发展是从低到高,但是每名被试在发展中都呈现出了变异的情况。I组被试(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英语二语口语中词汇的发展过程大致是从较低水平到很高水平再发展到中等水平,发展中期(在大约2年的发展期)是其词汇发展变异最快、提升最快的时期。II组被试(英语专业二年级)的英语二语口语中词汇的发展过程大致是从中高水平到很低再发展到较高水平,发展的前期和中期(在大约2年的发展期)是其词汇发展变异最快、提升最快的时期。在英语二语口语词汇发展中的提升路径上,非英语专业一年级二语学习者(低段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中词汇从中等到较高等级水平的发展将是其词汇发展中较难突破的阶段。英语专业二年级二语学习者(高段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中的词汇从较高到更高等级水平的发展将是其词汇发展中比较难以突破的下一个阶段。第二,英语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中的句法变异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二语学习者口语中句法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即限定性动词简单句比例下降、非限定性动词简单句比例上升,同时复杂句比例升高,限定性动词比例(W/FV)增长,句子的平均长度(MLT)增加。但是与词汇的发展过程一样,句法发展虽然整体上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趋势,但是其中还是存有大量的变异情况。I组被试(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的英语二语口语中句法复杂性的发展过程大致是从较低水平到很低水平再发展到中高水平,句法多样性的发展过程大致是从中等水平到很高水平再发展到较高水平,但是由于在研究期内还未到达变异真正出现的时期,所以I组的句法其实已经进入到发展的吸态(石化)期,此阶段也成为其较难突破的时期。II组被试(英语专业二年级)的英语二语口语中句法的发展过程大致是复杂性从较低水平到很低再发展到较高水平,多样性从中等水平到很高再发展到较高水平。发展的中期(在大约2年的发展期)是其句法发展变异最快、提升最快的时期。在英语二语口语句法发展中的提升路径上,低段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中句法的复杂性从中高到较高等级水平的发展、多样性从较高到更高等级水平的发展将是较难突破的阶段。高段二语学习者(男)口语发展中的句法从较高到更高等级水平的发展将是其句法发展中比较易于突破的下一个阶段。但是高段二语学习者(女)口语发展中句法从较高到更高等级水平的发展将是其句法发展中较难突破的阶段。第叁,不同学习阶段的英语二语学习者口语发展中变异情况(词汇、句法)的差异。在词汇变异情况对比上,I组被试(非英语专业一年级)与II组被试(英语专业二年级)在英语口语的发展中词汇变异情况之间是不存在差异的。在句法情况对比上,I组被试(女)与II组被试也不存在差异,但是I组被试(男)与II组的两名被试却存在差异。在英语二语口语词汇的发展路径上,低段与高段二语学习者是基本一致的。在英语二语口语句法的发展路径上,低段的女性二语学习者与高段二语学习者也是基本相同的,但是低段的男性二语学习者与高段二语学习者却不相同。复杂的SLD的动态系统是从不会完全稳定的,尤其是在密集发展阶段会呈现出大量的变异。在DST视角下,第二语言学习绝不是单向的从零到无限接近目标语的线性发展过程,而是一个充满了非线性变异,在词汇和句法层面都有增长和磨蚀,且始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动态系统。发展中的变异呈现了过渡的时刻,也是二语学习者发展进步的必需时刻。从动态的视角来看,传统统计方法是不足以评价发展过程中的真实的表现的。发展中表现(或分数)的不规律往往说明二语学习者尚处在学习过程中,还没有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因此,这样的数据并不是“噪音”而是“声音”,是在发展过程中关于阶段的有价值的信息。换句话说,变异的程度可以告诉我们学习者二语的发展进程的细节以及学习者的二语发展路径。个体内的高度变异与随后的学习是正相关的,高度变异意味着学习者在发展前期尝试了更多的(词汇或句式)手段,这促进了选择的发生,有助于二语学习者在发展后期从中选用更复杂、更有效的表达方式。而且个体内的高度变异表明发展的质变已经发生。因此,二语教师要把握变异频发期,调整控制参数,推动系统重组,帮助二语学习者渡过变异高峰期,突破瓶颈状态,达到推动口语技能向前发展的目的。另外,通过考察不同学习阶段的二语学习者的不同的变异情况,可以发现不同的学习轨迹(发展路径)。这有助于为我国二语学习者制定多元化口语评价体系标准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二语口语教学改革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试行)中倡导的多元化教学和个性化学习的精神和要求。

盛益民[10]2014年在《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是一篇描写吴语绍兴柯桥话的参考语法。全文一共分为十章。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为音系部分,第叁章到第八章讨论与句法结构相关的系列问题,第九章讨论语义范畴,最后一章是全文的总结。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绍兴柯桥以及绍兴柯桥话,同时进行了已有研究的文献综述以及本项研究所使用的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第二章主要关注柯桥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以及音节结构。第叁章讨论了柯桥话的词、词类和构词法。文章首先根据类型学的操作方法区分了“句法词”和“音系词”,然后在“句法词”的基础上讨论了柯桥话的词类和构词法。第四章主要讨论做论元的名词性短语。名词性短语的扩展主要有两类:受定语修饰和并列。本章先后讨论了外延性定语(包括“指量名”短语、“数量名”短语、领属定语等)、内涵性定语、多项定语共现的语序以及名词性成分的并列。第五章主要考察做谓语的谓词性短语。先是介绍了动词、形容词和状态词这叁类不同的谓词,接着讨论了动补结构、动宾结构、连动结构等谓词性结构,最后讨论了谓词性成分的指称化以及并列。第六章讨论柯桥话的简单句。先是讨论了简单句中论元关系的整合及调整,然后介绍了副词性的修饰语,最后讨论了话题成分和焦点表达。第七章研究柯桥话的复杂句和复合句,先后介绍了补足语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和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包括关系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补语从句、主从复杂句、主次复杂句和并列复合句。第八章介绍柯桥话的句类,分别讨论了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同时讨论了与句类密切相关的句末语气词。第九章讨论了柯桥话的否定、体、情态、量、比较和比拟等重要的语义范畴。第十章总结了柯桥话的语序类型特征。

参考文献:

[1]. “说明结构”在简单句中的表达手段[D]. 汪彤. 首都师范大学. 2002

[2]. 现代俄语中的制约范畴研究[D]. 张凤珍.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3]. 类型学视野下的英汉时体研究[D]. 于秀金.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4]. 俄汉语主从复合句的对比研究[D]. 许凤才.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5

[5]. 俄汉语句子中过渡现象对比研究[D]. 吴梅.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09

[6]. 俄语中的因果关系研究[D]. 张雪莹. 黑龙江大学. 2012

[7]. 俄语让步意义的表达及与汉语的对比研究[D]. 汪姣.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 熊德米. 湖南师范大学. 2011

[9].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的大学英语二语口语发展中的变异研究[D]. 安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18

[10]. 吴语绍兴柯桥话参考语法[D]. 盛益民. 南开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  

“说明结构”在简单句中的表达手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