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实践表明了什么?市委书记李有慰访谈录_厉有为论文

深圳的实践表明了什么?市委书记李有慰访谈录_厉有为论文

深圳的实践说明了什么——市委书记厉有为访谈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圳论文,市委书记论文,访谈录论文,说明了什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15年,深圳在实现小平同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构想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工作?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意义和途径究竟在哪里?这不仅是深圳人民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为此,记者采访了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同志。

发展自己与共同富裕

“小平同志给中国指明了一条如何达到小康水平的路子,就是共同富裕的路子。这就是: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通过发展带动后发展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厉有为认为,小平同志的这一思想是符合中国实际、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也是我们党总结前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科学的结论。说它符合实际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资源情况、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也千差万别,不可能搞同步富裕、同时富裕或同等富裕。说他符合客观规律是因为发达国家,即工业化国家的发展也是让有条件的地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带动后进地区都发展起来,水平都提高。小平同志的构想里有一个“最终”,这是一个设定的目标,就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时候,水平也并不划一,美国的南部和北部至今仍然差距很大。厉有为同志最近看了一些资料,包括英国、美国、日本这三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概况,发觉不同地区发展相对差别都显示出同一规律。如果划曲线,就是一个倒“U”字型。在发展初期,地区之间的发展相对差距拉大,然后到一定的时间相对差距又缩小,上升时差距拉大,下降时差距缩小。日本在战前地区之间的相对差距是3倍多,现在是1倍多,相对差距比战前大大缩小,中间还有过一个高峰值。小平同志正是总结了世界发达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规律。同时他还总结了我国经济建设史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国从1958年“大跃进”开始,搞“穷过渡”,企图跑步奔向共产主义,吃大锅饭,想同时富裕,搞人民公社、搞大跃进。实践证明这是个失误!是不可能的!由于“大跃进”的失败及三年自然灾害,老百姓受穷受苦、整个国家的发展受到巨大的挫折和灾难。至于文化大革命,经济则基本停滞了,搞阶级斗争、搞政治运动,还谈什么区域经济发展,小平同志从新中国成立以后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重新思考经济发展战略,并得出新的科学的结论。

回想起小平同志1992年元月来深圳视察时的情景,厉有为激动地说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这个问题。我当时都在场,聆听他反复讲,我送他从蛇口坐船去珠海,他在船上又讲了50分钟这个问题,说‘广东有条件先发展起来,现在还没到时候,不能向你们开刀,起码本世纪末以前不向你们开刀。到适当的时候,你们要向国家多做贡献,然后再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达到共同富裕。’这些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平同志指出了这条路,我们的责任是如何实践这条路子,实现这个构想,深圳首先要自己先发展,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如果自己不发展起来,还像建特区前一样,穷得很,还要国家补助,吃返销粮,还有什么资格辐射别人?还有什么资格帮助西部发展?还有什么资格带动人家发展?不可能的!”

“深圳这十五年就是根据小平同志的思想,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给予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15年奋斗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真是天翻地覆,举世瞩目。”

他说,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人来,包括他接待的尼克松,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奇迹。俄罗斯国家杜马的主席来还说,你们深圳就是邓小平亲自铸造的、挂在你们共和国胸前的一个大勋章。国际友人之所以交口称赞,就是因为深圳的崛起给社会主义争了光,在国外社会主义旗倒兵散的情况下,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极低潮的情况下,在有的国也亡了、党也亡了的情况下,中国这样欣欣向荣,就是从特区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深圳这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35.9%,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5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递增42%。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平均每年递增60%,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平均每年递增52.4%,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实际利用外资80多亿美元,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左右,外商投资企业1万1千多家,小平同志视察深圳以后两年多,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一番多,92年年底是280多亿,去年是560亿,刚好翻一番。今年上半年我市经济发展势头仍然不减,财政收入增长48%,这只是地税部分,国税还要高,对外贸易出口增长27%,工业总产值增长20%,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1.3%,物价处于全国城市低增长的水平。就拿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35.9%的数字,“四小龙”在任何时候都没达到过,这就说明了小平同志倡导的、中央决定的建立特区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是非常英明的。

两个优势和四个作用

他认为,深圳最重要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区位优势,这是发展快的原因之一。离国际市场近,离香港近。深圳有十二个一类口岸,五个二类口岸,是全国的唯一的一个海、陆、空国际口岸都具备的城市,还可以借鉴香港这一个世界经济中心的经验。但是深圳光有区位优势是没用的。1980年建特区之前,也有这个区位优势,香港也很发达,可为何深圳那时人照样往外跑,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29元,职工的年均收入778元。为什么穷?就是因为没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没有辟为特区,没有开放,区位优势是没有用的。所以区位优势加上特区政策就使特区发展起来了。

说到这里,厉有为谈到了一个问题:“现在有人否定建特区,主张取消特区,说什么特区培养了特殊利益集团,是和中央争利分利的特殊利益集团,是用寻租的手段发展的。政治寻租是向中央要特殊政策;经济寻租是靠向京官行贿。这不仅仅把赃水泼在特区建设者身上,而且还把中央领导诬陷在里边了。东北话叫‘埋汰人’。邓小平倡导建立特区,哪个给他寻租了?小平同志先后两次来视察深圳,在关键的时候来支持特区的发展,是寻租寻来的吗?!是特区给邓小平行贿了吗?!江泽民总书记去年来视察深圳,讲了特区三个不变,也是特区寻租的结果吗?中央建特区的目的,江泽民总书记去年来深圳说得很清楚,中央建特区的用意不仅仅是为了特区本身,而是全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布局,而是让特区先发展起来,然后再辐射和带动后发展的地区,带动全国的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如果说小平建特区只是为了宝安县的30万人,有什么意义呢?没意义!他是为了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

厉有为在谈到特区的作用时说,深圳一是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的窗口作用。即小平同志讲的四个窗口作用:引进管理,引进技术,引进资金,引进人才,开展对外贸易。15年来,深圳的四个窗口作用越来越大。二是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的作用。特区成立15年来,如果说改革的话,基本上就办了这么一件事: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框架。深圳的各方面改革工作都是围绕这一件事。现在,深圳基本上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圳市第二次党代会对此做了总结。深圳的第三个作用。就是为香港的繁荣发展做好衔接工作。他认为,这个作用也不可小看。中央为什么要在深圳和珠海建特区呢?就是因为毗临香港、澳门这个因素。“如果象80年以前,一过了深圳河就象瀑布一样垂直下来,人家经济发展是欣欣向荣,一到你这儿来是萧条一片,你说社会主义好,怎么好?现在广东飞速的发展,又有深圳这一现代化城市跟香港衔接过渡,我们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香港,就很有说服力了,你说社会主义好不好”。第四个作用就是对内地的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他说,有的人很偏激,只看深圳发展起来了,群众生活好了,就是“你好了我还没好呢”,这是不行的,还是极左的平均主义思想,要大家一起开步走,这已经实践过,是贫穷的路,是受穷的路,不能这么走。深圳市委、市政府就要自觉的贯彻邓小平、江泽民的指示精神,怎样实践小平同志倡导的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课题就是市委市政府战略性的任务。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要走出一条路来。深圳首先是发展自己,我们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在自己富了之后怎么辐射,怎么带动,就摆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面前。他说:“深圳市委、市政府,从梁湘、李灏同志开始一直没有忘记这个任务,我们就是沿着这条路走的。”

三点一线与优势互补

厉有为认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点一线”发展战略,就是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所谓“三点一线”的发展战略,就是充分发挥深圳和内地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他说,深圳的优势是市场经济的框架已经建立起来了,离国际市场近,信息灵,技术、人才、信息、资金都比较充裕,比较容易运转,对外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运输,都有优势。内地的优势,是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深圳的劣势,就象有人所说的那样,经营成本在提高,这是相对劣势。但香港的成本更高。不过深圳经济已发展到一定阶段,产业结构已较以前大不一样。还有,深圳的工资、电费、土地费用目前比内地高,特别是土地,寸土寸金。特区开发的初期,深圳特别希望你来要地,一围就是一大片,一个市长当场就可以签字,办事效率也高,现有你想在深圳要块地,那就难了,一年也可能批不下来,也可能最终不批,条件变了嘛,深圳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了吗,土地的价值高了嘛。可内地从土地、原材料,到资源仍然丰富。这两个优势结合起来,就会形成第三种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并打到国际市场上去,赚取更多的外汇、占领更多的市场,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我们提出的“三点一线”战略,说的通俗一点,就是“前店后厂”,深圳是前店,内地是后厂,把加工部分放在内地,这也符合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美国发展起来以后,产业高级化了,进行了垂直调整,把低级产业向日本转移,日本发展起来以后向台湾转移,台湾、香港发展起来了又向广东转移、向深圳转移,我们这80多亿美元的实际利用外资不就是转移来的吗,深圳发展起来以后又向内地转移,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在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有前途,目前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产值到今年4月份,已经占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这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

厉有为把“三点一线”战略总结为六个方面,一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转移到了广东山区和内地。有家手表厂,转移到梅州成本降低了20%,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集团公司,但是定货的基地仍然在深圳,大本营还在深圳,深圳是它的前店,梅州是它的后厂。这类的企业还很多,粤北山区有一个与深圳合办的大印染厂,产品全部出口。二是协作配套。所谓协作,就是名牌产品的主机在深圳,辅助零配件的生产在内地,这样就在内地带起了一批小巨人厂,他们只生产几种零配件,批量很大,效益很高,效率很高。去年,深圳生产了500万辆自行车,配套件到处都有,最远到江浙一带,许多老自行车厂都给深圳配套,而深圳产品基本上都出口,最近由于西欧和美国对我们反倾销,出口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个问题解决后,还会大大地增长。去年深圳生产了2.3亿块手表,零配件也都在国内其他地方。去年深圳生产了200多万线程控交换机,除了核心部分的芯片由深圳设计开发生产,其它的都在国内生产,这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分工大协作,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过去我们搞计划经济的时候,都是小而全、大而全,效率低得很,能耗、材料、资源消耗高的很,都不是专业化,现在都是专业厂,协作配套,就把一大批国内的零配件厂带到了国际市场,前提是要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所以质量效益都提高了,同时还把样机、技术和工艺引了进来。三是技术合作。一方面,深圳利用自己或国外的技术,通过联合把技术辐射到国内,另一方面是利用内地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发的技术,到深圳形成自己的产业和产品,目前深圳这种形式也很多。这一合作也包括人才的交流和互补,目前有很多的内地人才和我们一起开发技术,像程控交换机、光通设备、医疗设备、电子产品等都是通过与国内、国外双线联合开发出来的。四是深圳的外贸企业在内地的原材料产地建立生产基地,给出口供货。这样就把内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并把内地带动并联合起来。深圳的外贸企业把国际上需要的产品,产品的样品、样机,生产的工艺、设备、流水线引到内地去,在当地生产,发展壮大了当地经济,同时产品也打到了国际市场。五是参股控股国内的老企业。例如深圳康佳集团投资的牡丹江电视机厂,江总书记前不久还去作了考察,这对我们是巨大的鼓舞。它原来是个“老大难”的亏损厂,合作以后生产名牌的康佳电视机,由亏损大户一跃成为牡丹江市盈利大户。现在康佳又采取同样的方式和陕西如意合资,在全国形成了网络、利益共同体,使过去的百分百的国营变成了合资企业,转变了机制,也改善了管理,质量也搞上去了。所以这一联合对转换机制很有好处,可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六是开发型。深圳的企业到内地去开发,去搞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电厂,修高速公路,筑铁路。跨越俄罗斯和朝鲜,贯穿中、俄、朝三国的东北亚铁路就是深圳宝安集团参与策划的。几年来,深圳在内地的投资总额达120多亿元,超过了过去15年内地对特区投资的总和,这就是发展起来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体制方面和机制方面的辐射,可以说,如果没有深圳及沿海地区的实践,就没有党的十四大以后全国的改革开放大格局的形成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心系九州 多作贡献

谈到这里,厉有为话锋一转,说到:“那么深圳的使命是否就完结了呢?我认为还远远没完,我们与国际惯例的距离还差得远,与改革开放的总目标还差得远,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的经验还远远不够,还必须继续实践,继续试验,继续探索。也可以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他说,“目前在国内有一种论调,说全国都开放了,特区的作用已经消失了,深圳的干部都有一种失落感,这是不符合事实的,我说,深圳的干部没有失落感。起码我们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没有。深圳还要冲、还要闯。事实证明,全国越开放,与深圳的共同语言就越多,过去深圳有许多事情是孤掌难鸣,现在许多重大问题很容易被大家理解了。记得当初授予深圳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时,就有很多人反对,现在,当初反对的人已经是举双手赞成了。这多让人高兴。”

他认为,深圳发展了,才有能力为国家多作贡献,才有能力帮助发展中西部。建特区前,宝安是吃财政补贴的。成立特区,中央也只给了1.5亿元的开办费,后来就不再给钱了,特区实行的是自收自支的政策。1988年后,深圳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实力,开始向国家上缴财政。他给我们算了四笔帐,一是1988年后,深圳累计向中央、省财政上交34亿元,其中去年是13亿元,今年国税增幅将更大。二是国家直接从深圳取得的海关税、海关代征税,铁路、邮电、银行在深圳实现的效益15年来超过500亿元以上。三是各省市在深投资企业,现在已经在收获。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同志说,湖南在深企业的净资产已经超过30亿元,每年实现的利润不少。四是在深圳外地就业人口有210万。据几个省统计,目前在深圳打工者每年寄回家乡的钱人均最少达到3000元,也就是说,打工者每年至少寄出了60亿元到全国各地。四川省一位领导说,四川一个人出来打工,就会富了一家人。据王茂林同志说,有一个县,一条街上的小老板是在深圳打工者回去搞起来的。

他说,沿海经济发展了,国家多收入了,国家才有能力向内地投入,学术上叫财政的支付转移。据了解,现在中央在西部的投资远比沿海大,这就是沿海已经发展的结果。因此你越想发展西部,就越要支持沿海的发展,而只要沿海发展了,西部也就会更快地发展。

在谈到深圳对内地实实在在的支持时,厉有为说到,“其实,这些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自觉地在执行中央共同富裕共同发展的思路,当然这是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支持老少边穷地区,深圳于1989年就建立了“合作发展基金”,有人称它是扶贫基金,我们不这样看,这是低息贷款,是要归还的,是为了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而设立的,因此要选好项目。目前该基金已经扶植了120多个项目,开始在梅州市,后来又扩大到了河源、清远、肇庆、韶关、三峡库区、井冈山、四川阿坝、延安等地。今年我们又开展了向孔繁森、陈观玉同志学习的活动,通过开展“特区与内地心连心”活动,为落后地区作贡献,内容包括:在11个市县兴建了110所希望学校;发动干部职工开展“1+1”助学活动,这项活动已经使6万名儿童复学,特别是湖南的浏阳、江西的萍乡这些“卖花女”特别多的地方,这种捐助很有意义;为落后地区培训干部,目前已有四川、湖南和西藏等地的11个县市的干部在深圳获得了免费学习的机会,学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如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干部,认为来深圳学习收获非常大。在处理好市内就业与市外招工的关系的前提下,在贫困地区对口招工;另外还有一些对灾区的捐赠等更是经常性的,深圳最穷的南澳镇也还为延安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然而,厉有为也承认,深圳经济虽然发展十分迅速,但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所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与中央要求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深圳要想为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要想达到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就必须首先进一步壮大自己、发展自己。现在深圳只是为内地做了一点点事,还微不足道。深圳应该如何发展自己呢?在不久前召开的二届党代会和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目标,就是要在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上,增创新优势,把深圳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性大都市,所谓国际性大都市的标志就是城市功能的现代化,国际商业、国际贸易、国际运输、国际金融等功能齐备,都是按国际惯例办事,有了这些功能,我们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他还谈到了深圳与香港的关系,即“利用香港发展自己,借助香港走向国际,借鉴香港国际惯例,学习香港科学管理,联合香港辐射内地,衔接香港互惠互利,区别香港一国两制”的方针。

最后,厉有为说道:“总之,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深圳要一门心思按照中央和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继续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全国多做贡献,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一贯思想,而且在将来深圳经济更加壮大之后,这种贡献还将越来越大。”

标签:;  ;  ;  ;  ;  ;  

深圳的实践表明了什么?市委书记李有慰访谈录_厉有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