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与评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策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综合性论文,语文论文,策略论文,过程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才能把握住它的旨归、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依据大量的教研实践,认为掌握好“过程与评价”是基础和关键。所谓“过程和评价”,是指教师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注重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指它的展示过程,更重要的是之前的准备过程,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有所设计,有所谋划,随时关注,及时指导,不断规整目标和方向。还要注重评价,这种评价不仅指教师激励、表扬性质的人文关怀评价,如“说得好”、“讲得精彩”之类,而且指教师从文章学、修辞学、语言学、逻辑性、语音学等方面作出的关于语言素养的评价,并且这种评价要在准备过程中体现在学生个体的准备上,体现在鲜活灵动的课堂展示中。需要强调的是,过程与评价不是综合性学习的两个阶段,而是贯穿在准备和展示的全过程;不在于群体的热闹、形式的花哨,而在于个体的获得、感悟和运用;更不在于需要多么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和良好的生源,而在于教师的主观努力和勤奋刻苦。
先说“过程”。
首先,教师要正确认识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作用和意义,要把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传承和光大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作为教学的第一要务。从起始年级开始,教师要对这一学段的学生在语文素养的各个方面达到的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一册书拿到手,教师要通览一遍,初步规划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在逐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再做出进一步的安排。
其次,要学会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对综合性学习从内容到形式进行调整,可以删繁就简,可以移花接木,可以张冠李戴。总之是因人因事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缺乏多媒体、电教设备,但纸笔黑板总是有的;缺乏网络、图书馆,但报刊书籍和电视广播总是有的;不会吹拉弹唱,但说话写字总是行的;不能远涉风景名胜,却可以近入社区、邻里等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就存在于师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就能为我所用。
再次,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根据学校条件和学情状况筹划在先,再与班长、学习委员和语文科代表商量,吸取他们好的建议,或将自己的方案变为他们的主意,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准备时间一定要充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单元学习的内容相关联,宜在进行本单元学习时予以布置。这种布置将广泛动员、提出要求与落实在具体的学生身上相结合。教师应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两个小组,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编成一组,每次让这一组的二三十个学生充分活动,下次再换成另一组,以保证每学期每个学生能展示两三次。
第四,要随时关注、指导,调适目标和方向。这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新课标意识、良好的语文素养、坚持不懈的精神和真诚友善的态度,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课间、课余、上下学途中,甚至休息时间,随时询问、了解某个学生的准备情况:什么形式?什么内容?如何呈现?对那些自信心不足、学习能力较弱而推诿不干的学生,要激励他们,并在情感、态度方面将教师的期待作为他们准备的动力;对那些学有余力、准备充分的学生,应在更高层次上对他们提出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方面的要求;对那些想别出心裁、所准备材料明显超出其认识能力的学生,在鼓励的同时,应指导其删繁就简,降低要求;而对那些在内容、形式或呈现方式上,偏离学习主题的学生则应帮助其归位。也有这样一些学生,有着表现的欲望,但不知从何做起,教师则应帮助其与某个同学结成对于,熟悉他准备的材料,做好对其材料内容和呈现方式的评点。在这个过程中,调适目标和方向是自始至终的。我们不能期望一两次活动同学们就做得如何如何好,但教师只要坚持不懈朝这个目标和方向努力,就会将综合性学习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朝着这个方向和目标不断前进。
最后,关于组织形式。课堂上教师安坐一旁,完全让学生组织、协调、评价、总结且效果良好,是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想境界,一般来说难以达到。如果要达到,也必须从起始年级开始由教师多次的示范、有效的引导,再逐步过渡到由不同学生分不同层次采用不同方式来主持。
再说“评价”。
大多数教师习惯于分数评价和人文关怀式评价。语文学习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及感悟习得等特点,使分数评价的弊端日益显现并为人们诟病;而人文关怀式评价却随着新课改的广泛推进日益红火起来,学生只要参与教学和活动,不管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说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一律给予表扬,有时还动员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如果这个学生确实说得对做得好,给予表扬和掌声虽有必要,但由于教师缺乏从“语文角度”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往往该生也不清楚自己所说所做好在哪里,语文素养的提高也就不明显。而对那些说得并不对做得并不好,甚至还有明显毛病的学生,表扬和掌声就可能既有正面作用又有负面作用了。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因此,我们要学会评价,学会利用分数评价、人文关怀式评价、语文素养评价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情况的灵活运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准备过程和展示过程中,人文关怀式评价是不可缺少的,但更多更重要的是从语文素养角度的评价。以下几个原则必须注意:
第一,评价要有针对性。学生参加综合性学习,或朗读,或背诵,或即兴发言,或才艺展示(包括制作网页、收集资料、展示技艺特长等),从内容到形式、从准备过程到呈现状态,都有相应的评价要素,教师要从这些要素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表扬好在哪里,妙在何处,又指出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怎样改进。教师以真诚友善的态度和准确生动的语言,表扬一个学生某个词语用得精确、某个比喻用得巧妙、某种句式用得恰切,就会对这个学生日后的说话、作文遣词造句、运用辞格等产生深刻影响,其他方面也是如此。如果一个学生的表现很少有值得积极评价之处,教师除给予人文关怀评价外也应该善于找出其优点,如“感情真挚”、“表达清楚”、“观点明确”等等。而由此所带来的对学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第二,评价要有指示性。对学生的准备过程和展示过程都要予以评价。能够给予积极评价的,要善于将其变为教师的教学资源,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提及。这既可以为今后的学生主持者提供怎样评价的样本,又可以使之转变为全体学生的学习资源。对在准备过程中教师了解到的难以积极评价的,要给予指导明示,让其在某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学生在网上下载了几百首古人“咏莲”的诗词,大多数不为人们熟悉,自己也不熟悉、不理解,展示效果一定不佳。教师就应该指导其选一至两首自己喜欢并能为同学们所理解、欣赏的;吟诵歌颂黄河母亲河的诗词,有学生偷懒就选一首小学学过的《登鹳鹊楼》,教师应该在保护其积极性的同时提出赏析的新要求;有同学将历史上已有定评的反面人物当作“千古风流人物”,教师也要从其所用论据不能证明自己观点的角度予以评价,加以纠正。值得注意的是,如何对那些即兴发言或筹划之外的事情进行评价,这就需要教师有教学机智,有良好的文化底蕴,有善于倾听的科学态度。
第三,评价要有层递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善”的目标追求有许多层级,层级之间呈不可逆状态,每一层级的相同刺激在一定时间内不应超过三次。能够成为师生教与学资源的积极评价经常被提及是有必要的,但教师还应善于在新的学习和活动中进行新的评价。语文素养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学生成长的过程也是漫长的。教师应对所有学生学习语文的资质、潜力和发展状况不间断地了解、掌握、开发、利用。那么,一个学段下来,学生的语文素养必然提高,他们不仅能在按照课改精神设计的最终评价上获得成功,也为他们进入下一个学段继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甚至可以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了人文精神的底子”。
标签:教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