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工会组织的利益结构与规制模式_组织职能论文

论工会组织的利益结构与规制模式_组织职能论文

论工会组织的效益结构及调控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工会组织论文,效益论文,结构论文,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375(2009)05-0034-03

任何组织的效益成绩,都是衡量这个组织管理质量和存在价值的核心尺度之一。要使组织的效益成绩发挥到最大值,就需要对组织的层级结构和操控模式有清醒的认知和科学的设计,使组织的价值理念和操作技巧自上而下地贯彻下沉至组织结构的每一部分肌肉、血管和神经,进而充分激发组织活力,求得以最科学的投入获取最具效益性产出之目的,工会组织亦如此。

一、工会组织的效益结构

组织的效益发挥,要靠组织管理结构的科学性来保证。科学的组织管理结构即组织的效益结构。

工会组织的管理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基本由隶属层级、行业层级和职能层级三大条块组成。隶属层级条块即上下贯穿的领导隶属关系,自上而下为全国总工会、省市总工会、基层工会、部门工会、工会小组;行业层级条块为全国总工会下属的各类行业工会、省市行业工会、基层行业工会(即隶属层级的基层工会);职能层级条块为全总下属的各职能部委办、省市工会各职能部委办、基层工会各职能部委办、部门工会的各职能委员。此三大工会组织内的条块结构相互穿插、重合、交错地编织了工会组织的基本框架体系。在效益的发挥上,三者既有各自的独立渠道和能量,又有彼此的领导从属关系。但总的来说隶属层级是居核心位置的支柱层级,决定着工会的性质走向、价值理念、工作战略和操作模式,同时也引领和指导着另两个层级的工作设计和运作。而隶属层级的最高顶层单元是全国总工会,最基层单元是工会小组。从全总到工会小组贯穿了一条逐级下沉的效益导线,自上而下传递信息、激活能量、发挥职能、产生绩效,形成完整的组织效益链条。另两个层级结构的效益导线也是如此自上而下逐级下沉的,三者又共同交织成了工会组织的效益结构。另外,三个层级结构在纵向层面上还存在着差异。隶属层级结构线自上而下从全国总工会到工会小组共有五个垂直层面,行业层级结构线只有全总行业工会和省市行业工会两个层面(如全总教育工会到省市教育工会),职能层级结构线则从全总部委办到部门工会职能委员有四个层面。这其中隶属层级结构线是自上而下贯穿到工会组织最基层的结构线,其他两个层级与隶属层级是一种依附或重合的关系,其效益发挥最终还是要依靠隶属层级的条块去贯彻落实。

由此可见,工会组织的隶属层级结构不仅是决定着工会性质走向、价值理念、工作战略和操作模式的核心支柱层级,而且是工会效益能够在理论上真正下沉到效益末梢的条块所在。故而用好这条效益导线,使这一管理条块真正从理论到现实发挥出层层下沉至组织最基础层面(工会小组)的管理效益和价值效益,是工会工作者们需下气力去认识和研究的效益调控的重要技术问题。

二、工会组织的效益调控与技术关键

从上述对工会组织效益结构的分析看,要把握好工会组织的效益调控和运转,使工会组织顶层工作设计发出的“功”在整个组织结构中产生出最大化的“能”,除工会组织的总体和具体工作观念必须明确和可操作这一先决条件外,最关键是要明晰、调控和驾驭好工会的各效益条块和组织层级,使之上下左右信息流畅、相互支撑、彼此互动、富有活力,并使工作指令自上而下有效下沉、层层开花。三个层级条块的工作制定和展开应在全总的顶层观念指导下,相互关联地通过不同特色和不同类别具体项目的实施,有机和有节奏地整体运作,既保持独立特性和对专指会员群体的对象化服务效果,又相互呼应关照和补充,形成统一的效益框架机制。各层级条块的效益末梢应努力下沉到最低端,尽可能地避免指令不畅和能量浪费现象,以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而在操作上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有二:一是层级条块效益末梢的有效下沉;二是层级结构各层面职能的高质量发挥。

1.层级条块效益末梢的有效下沉。工会三个层级结构的纵向层面虽存在差异,但从整体看,工会组织效益结构的最终末梢还是在工会小组,故隶属层级的调控成效和激活程度也就决定了工会效益结构的整体活力。效益末梢愈下沉,整体活力愈蓬勃,反之则是整体活力的不平衡和效益发挥的不彻底。例如省市级总工会的效益末梢只到达基层工会就停滞不动了,指令内涵和活力发动就不能真正落实到最基层会员群体中去,致使工作理念设计无法真正得到实践成效的支撑而流于形式;又如基层工会一些设计良好的活动因运作粗糙,不能沿效益轴线下沉到部门工会和工会小组,导致活动参与的人数和影响达不到设计目的,使资源投入和效益产出不对称而形成资源浪费。这都如同一块好煤燃烧了一半就被废弃了一样,实际上是对组织形象、会员会费和会员期望的一种极不尊重。

2.层级结构各层面职能的发挥质量。如前所述,隶属层级结构线是自上而下贯穿到工会组织最基层的结构线,其他两个层级与隶属层级是一种依附或重合的关系,其效益发挥最终还是要依靠隶属层级的条块去贯彻落实。但各层级结构毕竟有着各自的纵向层面,而工会各纵向层面专属职能发挥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会的整体组织效益。层级职能发挥到位,则上一层级下沉的内容会很有效地得到贯彻和个性化的创造性发挥,并且会沿结构线继续有机下沉至下一层面。层级职能发挥不到位,则或是上级意图和要求得不到贯彻落实致使组织效益衰减,或是到此为止不再下沉致使组织效益线阻断,或是断章取义曲解内涵致使上端设计的宗旨走样变味。可以说结构中任何一级层面的职能发挥不到位、不彻底,组织效益都会受到影响和干扰。

因此从技术上讲,工会组织的顶层战略和战术设计、理念和实践设计、提炼和评价设计是否能够逐级贯彻并转化为工作成果、转化为会员群众真正认可的组织绩效,关键就在于其组织架构各层面的效益质量能否发挥到位以及组织效益末梢的下沉程度和激活程度。而要掌控和协调好这两个环节,就必须建立整体的组织结构意识和科学务实的效益设计和指标评价系统。

三、工会组织效益的设计和指标评价

从工作的具体操作上讲,顶端设计到尾端效益、初始计划启动到结尾总结评价之间,是一个有机、动态、呼应和环环相扣的环链整体。一个环节的缺失,就会导致整体效益的衰减。因此,工会各级领导在认知高度上,必须具备宏观的系统框架意识和投入产出意识。在实践中明晰且尽可能掌控好管辖之内的层级结构和效益末梢,并根据管辖内工会组织的时空条件和人员条件,实事求是地做好特定大阶段内(如一届任期)和小阶段内(如一年、一月)的工作效益设计,也就是对于阶段性工作的指导观念、期望目的、运作手段、资源投入、效果预计、评价指标和可提炼升华的经验及理论趋向等,科学地做出基本设计和前期评估,这样才能在工作运转中做到“庖丁解牛、水到渠成”,以合理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化的效益产出,进而使工会的组织活力和组织价值得以充分释放和展现。同时要学会将既得成效评价、总结、提炼出的综合价值,与下一步工作设计走向和预期效果相连接,使工作形成可持续的良性效益链条。整体工作和具体工作皆应如此。例如工会高端层面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重心下移、活跃基层”这样的大阶段性工作指导理念,那么与其相配套的具体工作设计、资源投入和指导性精神就需要有明晰的制定,并沿隶属层级条块下沉,在宏观上告知系统下端层面怎样组织起来、维护哪些权利、重心如何下移、如何活跃并活跃到哪一级基层等等基本要领、预期要求和评价系数,其下端层面再将如上内容消化转换为符合自身综合因素及条件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项目,然后具体下沉到其组织结构的再下端层面,并促之转化为实践行为和切实效益,直至上端的工作理念在基层会员中有效具体并富于对象化地发散开来,结出效益硕果,并根据既定评价指标得出绩效结论。特别应强调的是,效益设计一定要包括相配套的评价指标。没有终极评价和提炼总结做支撑的工作,其绩效价值也必难发挥彻底。

四、工会组织效益链的最佳运转模式

工会因其特殊的综合原因,导致不少工会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形成粗放操作的习惯,主观随意、不重设计、忽略对高层工作理念有机的理解和对工作的评价、提炼,说到底是认识论上缺失效益概念,即认为工会工作不受重视、不必太认真的思维误区所致。实际上任何组织要取得社会存在的真正价值,都必须正视效益计量和入出评估问题,尤其是在深入改革和社会转型的今天。

一般来讲,工会的组织效益最易衰减的层面是在基层工会。导致衰减的常见情况:一是高层指令到达基层工会层面后就停滞不前,不能转换为工作实践继续落实,而是在基层走走过场,虚撰些数据和经验后即回馈给上级,造成评价环节的虚胖即泡沫效益;二是高层指令在基层不能有机转换为可行性实践,而是生搬硬套,因其水土不服难以被会员群众所接受,致使指令设计不能很好地化为实践效益。中层的衰减会导致工会效益链条运转的不畅,原因可能是复杂的,但肯定与工会效益链的运转模式有关。

笔者认为,工会组织依其特性,效益设计最好的模式应为“顶层播种、中层开花、基层结果”,即工会高端层面设计制定工作的战役性框架、宗旨、阶段和预期目的,发布宏观指导性指令,向层级下端播下良种;中级层面结合自身特性对上端指令进行项目消化,使之有机地转化为适合本地土壤的特色型和对象化的项目操作内容和战术设计,通过策划、孕育、指导、督促,使种子在中层生根开花,并继续将转换的实操项目向效益线基层下沉直至末梢即工会小组;基层层面若被激活,切实领会了上层下达的精神宗旨和项目设计并予以对位实施,则必然会在广大会员群众中产生影响和实效,结出效益硕果。而众多基层点的实效成果再沿效益线上传反馈至顶层,经既定的评价指标综合考量后,即可得出工作的战役和战术的绩效评估,并可提炼出经验和理论素材,则工作的效益链也就完成了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其中若有一个环节堵塞,则效益循环必受到阻滞和损耗。

上述观点较理论性地阐述了对工会组织效益结构及调控方式的一点理解,实践中如认识上清晰到位,则只要抓住纵向效益线末梢尽力下沉、横向诸层面职能尽力发挥,并抓住宏观的审时度势和微观的策划设计、资源配置、指导督促、实施运行、评价总结等技术环节,则工会的组织效益就一定会得到提升和增值,工会的运行模式就一定会更富有现代组织意识,工会的组织形象也一定会得到会员更好的认同,进而必然会对工会职能的全面发挥产生质的影响。

标签:;  ;  ;  

论工会组织的利益结构与规制模式_组织职能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