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PDT 为载体,微课为基础的高校应用性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凌洁,张蔚红,吴革新,贾雪梅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咸阳)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的发展,通过对混合式教学和微课概念和特点的分析,结合微课短小精炼的特点,提出以微课为基础的应用性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并介绍了融合微课的混合式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为今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微课;混合式教学;移动终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工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新技术的兴起和传统工业的转型,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日趋严格,然而高端人才短缺和低端人才过是目前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如何培养符合企业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水平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和人们的工作、学习及生活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进而帮助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应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应用,创新在线和传统合理混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1]。本文以PDT(portable data terminal,便携式数据终端,包括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平台,微课为核心,对高职院校应用性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即面对面教学与远程在线教学相融合,传统教学与MIM交互式学习),是顺应信息时代潮流的教学改革,对未来职业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发展有深远影响。
一 混合式教学与微课
(一) 混合式教学起源与特点
20 世纪90 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MOOC、SPOC、翻转课堂等在线课程呈现繁荣景象,国内外教育者经过对网络教学近10 年的研究与实践,发现其存在的师生互动少、完成率较差,考核真实性低,商业动机强等问题,同时肯定了传统课堂的不可替代性,因此结合两者优点提出的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新理念—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是由混合式学习的理念演变而来,涉及的内涵较多,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解释:最早提出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是格林汉姆,他认为混合式学习就是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和数字化技术结合的教学方式,之后国内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补充拓展,认为混合式学习是教学方法、技术、场景等多方面的结合,是结合多种学习方法的传统课堂教学优势与线上学习优势有效融合的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解决相应的问题的学习方法,在利益最大化的范围内付出最小的代价,混合式学习种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2-4]。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核心就是根据不同的学习者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资源和技术手段,通过不同的信息传递方式给学习者传授知识,达到优化学习效果的目的。
(二) 微课与混合式教学的结合
混合式学习中的“混合”一词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资源以及信息技术多方面的混合。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借助适当学习媒介,通过多种教学资源和方法的混合使学生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吸收掌握更多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各方面得到发展。目前混合式教学有教学方法的混合;教学模式和理论的混合;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的混合三种。本文采用目前主流教育认可的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结合线上学习和面对面教学优势的第三种混合式教学。具体实施包括:①确学习目标和内容(需对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和学习环境进行前期评价);②利用信息技术整理、整合学习资源,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③学生反馈和教师评价。
其次,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全国政法机关一定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把握大局,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放在工作的首位。政法部门和广大干警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犯罪活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微课教学指导思想与混合式教学一致,根据前期分析,围绕重点、难点,整合多种教学元素,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构建真实教学环境完成教学活动。虽是在线视频教学,但课内有师生双向互动,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再者,微课突出的特点是“微”,所有在线视频短小,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远程在线教学。与MOOC、SPOC、翻转课堂等大型的网络在线课程相比简单灵活、可控性强,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早期的在线教学方式,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因此采用“适用、实用、易用”微课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兼顾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发挥出微课直观、简单、易掌握的优点;2D、3D 等可视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便于一线学推广使用。
教学是连贯、持续的活,将以上三种类型以两种或多种形式进行耦合、优化形成适合前期分析、课堂教学类、在线学习类和反馈评价类微课,采用新型的1021 式(即十尺讲台距离,2 尺电脑距离,1 尺手机距离)混合课堂,利用PDT 技术对课前、课中、课后实时交流反馈信息,形成具有学习行为跟踪智能化、教学决策数据化、互动交流立体化、评价反馈即时化等特点鲜明的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显著提提高高校应用性课程的教学效果。见图1。
二 以微课为基础的混合教学设计
根据混合式学习为理念,可将微课分为突出教师主导,突出学生主体,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三类教学设计。突出教师主导的微课有讲授型和演示型。讲授型微课主要是教师利用可视化技术对讲授内容进行设计,课堂实时教学或学生在线学习,总结评价、反馈。演示型微课是教师使用实体课堂、在线虚拟实验平台、VR 虚拟技术给进行演示操作示范,学习者通过观看、模仿、反馈,教师错误矫正后掌握操作技能。突出学生主体类是学生以独立或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可以面对面授课也可以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教师通过前导分析,给出任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学习等方法完成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参与总结和反思。在线学习,学习者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远程在线教学课程,适合企业员工或社会人员进行学习。突出师生、生生互动类的有练习测试、问题提出、点评总结等谈话类和启发类以及合作学习类[5]。
智慧教室以学习者为中心,打破物理空间的束缚,为学习者打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其不再是一间封闭的教室。网络互联扩延了传统教室的空间,基于网络的互动教学突破了空间局限,调动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班级之间的互动积极性,让区域间的班级互动成为可能,学习也由个体的机械记忆转变为集体的、互动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打造独立学院理论研究与交流的平台,突出胜利学院学报特色,积极推动全国理论界和独立学院同行们对独立学院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办学经验和办学规律的科学研究,《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从2008年第1期开始已设置“独立学院研究”栏目。本栏目涵盖独立学院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办学体制、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内容。热忱欢迎对独立学院有研究的相关机构、专家、学者投稿。
图1 以PDT 为载体,微课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总之以微课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结合操作简单、真实直观的“微”在线环境,开展的面对面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有效结合新型教学方式,学习者利用PDT 技术完成个性化自主学习(学生主体),教师在面对面课堂进行补充、答疑和评价(教师主导),学习者自主性、协作性得到极大提高。
三 结语
后工业时代,社会资源丰富,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在线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资源在课外能够自主学习,随着目前高职院校面临的学生来源广,基础差距大、知识水平、自主学习能力弱等严重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大量在线资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团队协作意识,创新能力是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混合式教学是目前教育研究者普遍认可的能够将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教学两方优势综合利用的新型教学模式。结合微课对教学重点、难点解释准确、易理解且短小精炼特点,对高校应用性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促进教师信息化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培养智能工业时代的创新型、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浩,付艳芳.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效果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45-49.
[2] 陈珺. 基于微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英语教师,2017,17(8):38-41.
[3] 高凌飚. 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 课程. 教材. 教法,2004(10):45-46.
[4]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2-6.
[5] 罗秀秀,陆群凤,邹佳峻,等.混合式教学模式浅淡[J].教育现代化,2017,4(24):48-49.
本文引用格式: 凌洁,张蔚红,吴革新,等.以PDT 为载体,微课为基础的高校应用性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76):281-282.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PDT 为载体的高职院校应用性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7GY018)
作者简介: 凌洁(1984-),女,汉族,上海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化工教学与科研。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6.134
标签:微课论文; 混合式教学论文; 移动终端技术论文;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论文;